学术投稿

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

蒋玲珍;庞黎华;庞福珍

关键词:慢性咳嗽, 肺炎支原体感染, 小儿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31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检测,胸片检查.结果 131慢性咳嗽患儿MP-IgM阳性69例,占52.67%.3~6岁阳性率高,占44.93%.MP感染组61例(88.41%)胸片异常,而非MP感染组29例(46.77%)胸片异常,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慢性咳嗽关系密切,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金属钛夹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内镜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内镜直视下明确出血部位,选用奥林巴斯(01ympus)HX-5LR-Ⅰ型钛夹推送器以及MD850型金属钛夹,对准出血部位两端,钳夹出血血管及附近组织,并用生理盐水局部喷洒冲洗,确认完全止血.结果 即时止血率达100%,无1例出现再出血和并发症;18例患者共用金属钛夹48枚,平均每例2.67枚.结论 经内镜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高,创伤小,适应症广,并发症少,其临床应用价值已得到肯定.

    作者:张利军;杜桂如;何瑾;曾金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随访资料,比较术后2年未用药物巩固治疗(A组,38例)、加用口服避孕药(妈富隆,B组,50例)、孕三烯酮(C组,46例)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诺雷德,D组,58例)治疗3个月的术后复发率、不孕患者妊娠率及副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2年A组复发率50.0%,高于其他3组(P<0.05),D组复发率12.1%,低于其它3组(P<0.05).D组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率76.0%,高于其他3组(P<0.05),余3组间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联合药物巩固治疗,能降低术后复发率,GnRH-a巩固治疗的疗效优于妈富隆及孕三烯酮,能提高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率.

    作者:沈旭娜;冯泽蛟;李苑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主动脉夹层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方法 分析30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内科治疗方法及近期预后.结果 22例(73.3%)首发症状是胸、背、腹等突然出现剧烈疼痛.17例(56.7%)X线胸片检查主动脉或纵膈影增宽,14例(46.7%)超声心动图检查出现典型夹层分离征象,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准确性高(100%).内科治疗总病死率43.3%.结论 早期诊断和积极正确治疗是降低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钟惠德;肖承年;郭才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镍-钛聚髌器治疗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

    目的 探讨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运用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治疗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镍-钛内聚髌器各爪支的连接体部正位于髌骨前表面,固定完全符合张力带原则,固定效果远较其它方法可靠,可更早地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论 镍-钛内聚髌器治疗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不仅疗效高,而且方法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宋备战;黄顺强;何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电切综合征(TURS)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 总结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电切综合征(TURS)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电切综合征(TURS)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综合征(TURS)术后诊断符合100%(10/10),治愈率100%(10/10).结论 监测术前术后血Na+、呼吸、心率、血压等变化是TURS的诊断方法;适当应用速尿、高渗氯化钠是治疗TURS的主要方法.

    作者:黄承智;胡平生;张龙;涂仁泉;肖跃林;罗凌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Dieulafoy病12例临床分析

    Dieulafov病致胃肠道出血极少见,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0.3%~6.7%.它的特点是无任何前驱症状的复发性大量出血,病变可在整个消化道出现,如出现在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和直肠,但一般病变位于高位胃体,75~95%位于胃食管结合部6cm以内,主要在小弯侧[1].我院自1992年3月~2006年4月共收治本病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云晔;吴礼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心肺复苏后减轻脑损伤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CPR)后减轻脑功能障碍和防止脑损伤进一步加重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提高抢救成功率,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对25例CPR后排除脑死亡的病人,进行严密观察意识神志的改变,采用亚低温疗法促进脑部功能的恢复,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测量中心静脉压(CVP),加强循环的监测,预防感染和重视心理护理,总结其特点.结果 经过有效的护理后,本组2例病人死亡,3例病人自动出院,18例病人痊愈,2例病人转入专科病房.结论 CPR后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轻心肺复苏后病人的脑损伤及防止脑损伤的进一步加重效果显著.

    作者:刘敏晓;张连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螺旋CT在输尿管梗阻病变的应用体会

    目的 总结螺旋CT在评价输尿管梗阻病变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螺旋CT对55例输尿管病变做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做多平面重建,观察螺旋CT成像方法对输尿管梗阻病变显示能力,并和临床、病理对照.结果 55例患者中,螺旋CT能很好显示输尿管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范围,同时对病变波及周围组织、脏器也显示良好,对细小阳性结石更有价值.对泌尿系积水程度和肾实质厚度以及肾功能的判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均优于传统的X线泌尿系检查.结论 临床怀疑输尿管梗阻病变时,螺旋CT应作为常规检查.

    作者:刘由军;黄华福;姜聪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肺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分析

    肺外科术后并发症对治疗效果有重大影响,由于不同的研究机构对患者有不同的选择标准和治疗方案,其发生率从8.8%~39.0%不等[1].总体上讲,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胸膜腔及其他并发症,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作者:姜友定;徐建军;喻东亮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卡马西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卡马西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的疗效.方法 对存在各类幻听的8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马西平,并与常规抗精神病药物80例对照,进行8周治疗观察.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评定.结果 加用卡马西平者的疗效显著.结论 卡马西平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幻听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黄理钧;龚俊华;梁烨;许志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内镜下射频治疗上消化道息肉

    目的 总结内镜下射频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经验.方法 34例患者共36颗息肉,其中食管息肉6颗,胃息肉26颗,十二指肠息肉4颗.内镜下射频治疗,输出功率20~25w,治疗电极直接接触息肉.结果 35颗息肉治疗后萎缩、平坦呈白色凝固.另1例十二指肠降段宽蒂息肉射频治疗后息肉头部及蒂部萎缩呈白色凝固.34例无一例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3周后复查胃镜息肉全部消失.结论 内镜下射频治疗上消化道息肉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李春安;幸军;李婷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应用中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评价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了2005年1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消化科进行小肠镜检查的患者.从小肠镜检查时间、阳性检出率、并发症等方面评价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应用中的价值.结果 2005年1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共进行推进式小肠镜检查15例.10例患者经口进行小肠镜检查,3例患者经肛进行小肠镜检查,2例患者分别经口及经肛进行检查.小肠检查时间短15min,长62min,平均检查时间为22min.7例患者诊断小肠疾病,阳性检出率为47%.其中十二指肠水平段恶性淋巴瘤1例,十二指肠降部巨大溃疡1例,小肠Whipple病1例,十二指肠憩室伴出血1例,回肠血管畸形2例,回肠淋巴瘤样息肉病1例.4例患者除术后轻微腹痛外,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电子小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小肠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国华;陈幼祥;徐萍;刘志坚;周小江;廖旺娣;朱萱;吕农华;王崇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年轻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预测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年轻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年轻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年轻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31.7%,以闭孔淋巴结转移率高.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宫旁侵犯及脉管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临床分期和脉管浸润为年轻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论 临床分期晚、存在宫旁侵犯、肌层浸润≥1/2及存在脉管浸润为年轻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景钊;龚玲;董磊;邹长林;李文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透明角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11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透明角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房内碎核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连续4年的光明复明活动中对110例不同硬性白内障在行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及前房内碎核,并与同期巩膜隧道切口进行对比.结果 110眼白内障患者中软核完成手术时间明显缩短,Ⅱ-Ⅲ级软核术后第1d角膜反应极轻,轻度反应占70%,矫正视力≥0.5占50%,而巩膜隧道切口角膜反应占31.8%,矫正视力≥0.5占28.2%,硬核术后反应呈中、重度反应,而巩膜隧道切口呈轻、中度反应.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67眼(60.9%)随访1~3个月无角膜大泡性病变发生.结论 透明角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对Ⅱ-Ⅲ级核白内障具有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创伤小、操作安全.

    作者:谭辉;林志铭;谢爱宏;文树生;李桃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CT诊断探讨

    目的 探讨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gastrointestinal difusse large Bcell lymphoma,GI-DLBCL)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纤维内窥镜(7例)、手术(15例)及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4例)证实的GI-DLBCL的CT平扫和增强资料.结果 原发性GI-DLBCL中胃3例,小肠2例,大肠2例,余19例为继发性.胃DLBCL CT表现可分为3类:(1)弥漫浸润或多发型9例(75.0%);(2)节段型3例(25.0%);(3)息肉型,本组资料未见.CT平扫及增强除2例可见略低密度灶,增强后多为轻到中度均匀强化.肠道DLBCL的CT表现分为3类:(1)弥漫浸润型9例(50.0%);(2)多发结节型7例(38.9%);(3)肿块型2例(11.1%),增强后亦多为轻到中度均匀强化.26例中有6例合并肠梗阻或肠套叠.10例所见腹腔肿大淋巴结大多数均匀强化,只有1例坏死.6例肝脾浸润均表现为巨大瘤块.结论 GI-DLBCL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对其部分病例作出较明确的诊断.

    作者:舒仁义;张霞萍;叶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在心脏检查中的价值

    目的 采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分析正常人心脏左室室壁各节段的运动指标来评价其在心脏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QTVI测量36例正常人心脏标准心尖四腔心、两腔心切面获得的左心室的4个室壁(侧壁、室间隔、前壁、下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长轴方向收缩期心肌运动速度(Vs),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正常人心脏左室壁内各节段运动速度呈梯度变化,基底部瓣环处速度高,中间部次之,心尖部低,各节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QTVI技术能直接测定心肌各节段的运动速度,能较以往的目测法更客观的评价心肌的运动功能及供血情况.

    作者:王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新生儿心律失常95例分析

    目的 探讨常规心电图对新生儿心律失常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住院危重新生儿1500例,发现心律失常95例(6.3%).结果 期前收缩31例(32.6%),显著窦性心动过缓15例(15.8%),房室传导阻滞17例(17.9%),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0例(10.5%),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例(3.2%),心房扑动5例(5.3%),心房颤动4例(4.2%),复合心律失常10例(10.5%).结论 为提高新生儿心律失常早期诊断率,应注意认真、仔细听诊,对高危儿除常规心电图检查外,应予心电监护.必要时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

    作者:杨娟儿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创伤患者极化液个体化治疗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 研究创伤患者极化液个体化治疗护理对策,降低创伤患者低血糖休克发生率.方法 制定创伤患者极化液个体化治疗监护措施和抢救预案,统计极化液个体化治疗创伤患者低血糖休克发生率变化.结果 2984例极化液个体化治疗创伤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23例,占0.78%,无低血糖休克.结论 创伤患者极化液个体化治疗是一种安全的医疗措施.极化液个体化治疗监护措施和抢救预案,可有效控制极化液胰岛素用量过大导致的低血糖休克.

    作者:刘国燕;王占科;黄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动力髋螺钉板系统(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2例体会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板系统(Dynamic Hip System)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Regazzoni's手术方法,DHS钢板内固定.结果 临床治疗62例,随访6~18个月,平均9个月,关节活动优良者95%,骨折愈合率为96.1%,髋内翻2例,占3.2%,断钉1例,取出后重新固定愈合.结论 DHS固定治疗粗隆间骨折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有利于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作者:季永杰;杨晓玉;陈柏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全麻复合骶麻在婴幼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骶麻对于婴幼儿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优越性.方法 选择年龄6个月~3岁腹腔镜手术40例,随机分为全麻复合骶麻组(Ⅰ组)和单纯全麻组(Ⅱ组),每组20例.骶麻药物为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液,容量为1ml/kg.Ⅰ组术中异丙酚以100~150μg/(kg·min),而Ⅱ组为150~200μg/(kg·min)持续静脉输注.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和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气腹后10min、气腹后20minⅠ组的HR、MAP虽较气腹前升高,但明显低于Ⅱ组(P<0.05).全麻复合骶麻组患儿拔管时间较单纯全麻组明显缩短,且苏醒期躁动及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亦较低.结论 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复合骶麻用于婴幼儿腹腔镜手术既利于术中的循坏稳定、术后早期苏醒,又可减少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的发生.

    作者:朱广球;尤匡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