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ASIK术中角膜瓣并发症的处理

付劲松;李定章;谢程阳;许小毛;周水莲

关键词:角膜瓣并发症, 处理
摘要:目的 探讨LASIK手术中不成功瓣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观察我院行LASIK不成功角膜瓣的近视患者再次手术疗效,17例病人,分别于LASIK术后即日~8个月再次行LASIK或LASEK治疗.原始屈光度-3.0~-8.0 Ds.结果 2次术后半年所有病人裸眼视力均提高,除1例因上皮内生,矫正视力较术前下降1行外,其他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矫正视力.结论 对LASIK术中角膜瓣并发症需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不同方法行2次手术,以使手术更安全,有效.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肾移植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护理.方法 问顾分析10例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 9例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因合并急性排斥反应和左心衰竭死亡.结论 细致的心理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合理的医护措施等,是处理该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徐晓跃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芬太尼-瑞芬太尼组(RF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分别用瑞芬太尼1μg/kg、芬太尼3μg/kg,麻醉维持均为瑞芬太尼0.1~0.4 μg(kg·min).观察血流动力学、麻醉苏醒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RF组在术后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改变、VAS评分方面优于R组;清醒、拔管时间与R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能满足手术麻醉深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能很快清醒并拔管,可减轻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的急性疼痛.

    作者:龚海霞;戴寒英;高素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普理灵疝装置在老年人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普理灵疝装置在老年人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8例使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普理灵疝装置(Prolene Hernia System,PHS)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全组患者术后疼痛轻微,无切口血肿、感染及异物排斥反应发生.术后不需拆线,3~7 d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d.全组病人随访疗效满意,无疼痛、硬结,未见复发以及异物排斥、睾丸萎缩等后遗症.结论 PHS集Lichtenstein、Rutkow、Stoppa术式优点于一体,更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结构,尤其适合老年疝及巨大疝的治疗.

    作者:周凯;洪华章;袁喜红;王俊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3种剖宫产术式的临床比较

    目的 探讨优化腹膜外剖宫产术式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100例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孕妇随机分为3组:半腹膜外组50例,腹膜外组50例,腹膜内组50例.半腹膜外组采用半腹膜外剖宫产术式,腹膜外组采用腹膜外剖宫产术式,腹膜内组采用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结果 半腹膜外组胎儿娩出困难需产钳助产率为4%,腹膜内组为4%,腹膜外组为3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半腹膜外组一过性血尿发生率为4%,腹膜内组为2%,腹膜外组为26%,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腹膜外组手术时间为(21.5±1.6) min,腹膜内组为(19.5±2.3) min,腹膜外组为(26.4±1.7) min,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腹膜外组和腹膜外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在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5~7分、新生儿平均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半腹膜外剖宫产术同样具有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不干扰腹腔脏器,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的优点,还有手术方法简单,胎儿娩出迅速,膀胱损伤小,能探查附件等优点.

    作者:罗文群;焦雅静;张明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胸腰椎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胸腰椎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0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迟发感染患者的治疗经过.10例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患者6例采取局部扩创,内固定取出,钉道局部用药加灌洗引流.4例行内固定保留.术后应用抗生素2~3 周.术中常规取标本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 10例患者9例获得治愈.1例患者再次手术行内固定取出治愈.8例患者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结论 胸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与许多因素有关,微创及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该并发症的根本措施,局部扩创内固定取出,钉道局部用药加灌洗引流,静脉应用有效抗生素是一种较理想方法.

    作者:陈文明;黄华伟;方毅;廖强;胡芯源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鼻内窥镜在复发性泪囊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在治疗复发性泪囊炎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1例复发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随访6~12个月.结果 11例患者一次手术成功8例,占72.7%;2例第二次手术后成功;手术总成功率为90.9%.结论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操作简单、快捷、微创,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理想方法.

    作者:钟琳娜;梁素虹;赖明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滴用糖皮质激素对眼压的影响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滴用糖皮质激素对眼压的影响.方法 将101例(101只眼)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3组,分别滴用碘必殊、百力特或迪非滴眼液1个月,观察视力、眼内反应、眼压和前房角变化.结果 3组患者术后1个月视力恢复满意,眼内反应轻,眼压无增高,3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3组手术后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分别F=3.401,3.721和2.826,均P<0.05),3组内随滴用眼药水时间延长,眼压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分别F=0.133,1.386和0.582,均P>0.05).前房角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后1个月内,滴用糖皮质激素是有效和安全的,与滴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效果一样.

    作者:钟丘;朱白蕾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158例报告

    目的 总结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的体会.方法 对158例260枚息肉应用高电频圈套器和热活检钳子,在结肠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结果 156例手术顺利,2例术后当晚解鲜血便,经处理治愈.结论 高频电切是治疗大肠息肉的成熟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殷芳芳;殷立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观察要点、护理经验及功能锻炼方法.方法 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体位护理、局部观察、用药护理等针对性护理.结果 经过有效的护理后,再植136指,成活127指,成活率为93.38%.结论 护士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细致的观察方法,可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作者:郑春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鼻内窥镜术后术腔粘连的原因分析

    目的 总结鼻内窥镜术后粘连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处理经验.方法 分析338例内窥镜鼻窦手术的临床资料,对发生粘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本组病例发生粘连32例,粘连发生率为9.16%;(2)各粘连类型按发生率高低依次是筛窦腔粘连闭塞、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未见有中鼻甲与下鼻甲粘连;(3)感染型病变、病变严重、中鼻甲气化、中鼻甲病变、手术不够熟练和随访处理经验不足以及不按时随访等的粘连发生率较高.结论 术前充分认识上述相关因素,提高手术技巧,正确处理中鼻甲,术后按时随访和及时解除粘连是减少发生的关键所在.

    作者:刘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疏血通注射液,然后进行疗效观察.并通过实验室检查评价疏血通注射液对尿蛋白、血浆白蛋白和凝血功能的作用.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其血浆白蛋白、尿蛋白、Fg、FⅡa、Fxa、AFⅢa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可降低血液的高凝状态,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刘圣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鼻内镜微创手术矫正鼻腔结构异常治疗变应性鼻炎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合并鼻腔结构异常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48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钩突肥大、泡状中鼻甲等鼻腔结构异常的患者行鼻内镜下微创手术矫正治疗,术后换药清理鼻腔,观察变应性鼻炎症状体征变化.结果 术后变应性鼻炎的症状体征逐渐得到改善,随访观察半年至2年,其中显效18例,有效2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5.4%.结论 鼻腔结构异常是变应性鼻炎发病及症状加重的原因之一,鼻内镜下微创手术矫正鼻腔异常结构,重建生理性呼吸通道,同时手术及鼻腔填等也降低了神经兴奋性,经随访观察疗效是肯定的.

    作者:董春光;徐恒光;肖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07例肺不张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对肺不张病因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肺不张患者纤支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107例肺不张患者明确病因,其中肺癌69例,炎症21例,结核15例,痰栓2例.结论 纤支镜检查是肺不张病因诊断重要手段,肺癌、炎症、结核为肺不张3大主要病因.

    作者:刘键;栾燕;胡小平;刘庆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我院2006年1~6月门诊抗生素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1~6月的门诊处方5365份,依据统计学方法归纳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抗生素使用比例为56%,基本趋势与国内儿童专科医院相似,抗生素联合用药比例为18%,单一用药比例为82%,属基本合理范围.大部分临床医师习惯于经验用药,抗生素使用比例与卫生部的要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结论 在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中,合理用药占大部分,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宜制定相应措施,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作者:卢庆红;涂琼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浅谈多发性硬化(MS)的MRI诊断(附26例报告)

    目的 总结MRI诊断多发性梗死的经验.方法 26例患者均行MRI及CT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CT及MRI的资料.结果 MRI的病灶显示率达100%,CT检查显示反达38.5%.结论 MRI是诊断MS为的检查方法.

    作者:刘君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MARS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肝衰竭病人MARS人工肝治疗的佳时机、治疗次数、每次治疗时间及疗效.方法 将接受MARS治疗的肝衰竭病人152例,按MARS治疗的次数分为单次MARS治疗组42例,多次MARS治疗组60例,内科治疗对照组50例.观察MARS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变,对比分析MARS治疗前及治疗6,7,8h的相关实验室数据,比较单次MARS治疗组、多次MARS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生存率,以及死亡病例的特点.结果 MARS人工肝治疗能有效改善肝衰竭病人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率(P<0.05),无明显合并症者治疗效果好,连续多次的MARS治疗病人的预后可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出现多个并发症时,无论MARS人工肝治疗还是内科加强治疗,病死率均明显增加.MARS治疗时间6,7,8h在毒素的清除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ARS治疗时机应尽量选择早期无并发症时,特别危重的病人应进行多次MARS人工肝治疗,间歇期不应过长(24~48 h),每次MARS治疗的时间以6h为宜.

    作者:何江龙;陈士彬;张伦理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比较

    目的 比较0.1%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与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输注用于分娩镇痛对胎儿及母体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ASA为Ⅰ~Ⅱ级足月妊娠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25μg/ml)组(RS)组;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2μg/ml)组(RF)组.两组均采用PCEA泵硬膜外腔自控输注.分别记录镇痛前、首剂后30mm,1h、3h、子宫开全时及胎儿娩出时产妇的VAS评分、产程时间、生产方式、胎儿Apgar氏评分及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Bromage法)等.观察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瘙痒等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均良好,两组间镇痛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F组的瘙痒明显多于RS组,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胎儿Apgar氏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舒芬太尼配用0.1%罗哌卡因与芬太尼配用0.1%罗哌卡因同样适合于分娩镇痛.

    作者:陈世彪;陈刚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CR系统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评价计算机乳腺钼靶摄片在乳腺病X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随机抽取80例女性患者双侧乳腺利用CR及传统屏/胶乳腺X线摄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R检查检出乳腺正常40只,乳腺增生76只,良性肿瘤41只,乳腺癌3只.X线平片检出乳腺正常42只,乳腺增生75只,良性肿瘤37只,乳腺癌2只,性质待定4只.CR系统成象质量及照射剂量方面明显优越于X线平片.废片率为0.结论 乳腺CR摄片明显优越于X线平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作者:戴洪新;黄宏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附119例报告)

    目的 评价腹腔镜在治疗肾上腺、肾脏、精索静脉曲张、乳糜尿等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腹腔及后腹腔途径对119例肾上腺疾病、肾脏疾病、精索静脉曲张、乳糜尿等疾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结果 114例获得成功,中转开放手术5例,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 经腹腔镜行肾切除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肾囊肿去顶术、乳糜尿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等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黎源;孟栋良;黄海鹏;饶芝兰;金松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与药物副作用的关系

    目的 探讨腹腔镜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方法 选择400例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腹腔镜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静滴先锋Ⅴ组,静滴左氧氟沙星组.结果 后组术后24h内恶心呕吐例数明显少于前组(P<0.01).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与药物副作用相关.

    作者:罗卫庆;盛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