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监护室早产儿两种留置胃管法的效果分析

张淑英

关键词:早产儿, 胃管置入术, 效果
摘要:目的 比较NICU早产儿经口和经鼻两种留置胃管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入住MCU需置胃管的早产儿随机分为经鼻组和经口组,所有病例SPO2>95%,比较两种胃管置入方法的一次成功率及恶心症状发生率,采用监护仪监测置胃管前后SPO2的变化,并采用DAN评分标准,评价患儿疼痛表达得分情况.结果 经口组置胃管一次成功率100%,高于经鼻组70%,差异有显著意义;经口组置胃管恶心症状发生率61.9%,低于经鼻组86.7%,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经口组置管后SPO2下降程度低于经鼻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经口组DAN评分得分低于经鼻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经口胃管置入法明显优于经鼻胃管置入法.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芬太尼-瑞芬太尼组(RF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分别用瑞芬太尼1μg/kg、芬太尼3μg/kg,麻醉维持均为瑞芬太尼0.1~0.4 μg(kg·min).观察血流动力学、麻醉苏醒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RF组在术后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改变、VAS评分方面优于R组;清醒、拔管时间与R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能满足手术麻醉深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能很快清醒并拔管,可减轻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的急性疼痛.

    作者:龚海霞;戴寒英;高素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158例报告

    目的 总结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的体会.方法 对158例260枚息肉应用高电频圈套器和热活检钳子,在结肠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结果 156例手术顺利,2例术后当晚解鲜血便,经处理治愈.结论 高频电切是治疗大肠息肉的成熟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殷芳芳;殷立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管理

    目的 总结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管理经验.方法 对检验人员资质;建立实验SOP文件;血液标本采集、接收;检验试剂;检验用仪器设备;检验工作环境;检验操作;检验原始记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等9个方面进行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可得到控制.结果 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做到有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结论 有序化、规范化、标准化操作为临床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作者:钱榕;黄智君;彭继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18例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目的 总结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2月~2004年11月收治的18例十二指肠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15例,死亡3例,术后并发症6例.结论 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提高术中探查的准确率,根据伤情选择合理的术式,建立有效的十二指肠引流减压配合营养支持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徐广飞;张炳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小儿静脉输液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探讨

    目的 通过对小儿静脉输液引起护患纠纷常见原因的分析,探讨预防和减少纠纷的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9月~2006年3月期间,发生在我院因静脉输液引起的37例护患纠纷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纠纷中除与药品、器材质量有关外,主要与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和医患沟通不畅有关.结论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强化输液过程中的服务意识、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加强医患沟通等是预防和减少纠纷的根本所在.

    作者:李小兰;孙庆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行单纯性小肠粘连松解术27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治疗单纯性小肠粘连的可行性和适应症.方法 对2001年5月~2006年2月单纯性小肠粘连27例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28~103 mom,平均55min,平均出血量约30.7ml.术后27例经随访1~3年,均未发生粘连性腹痛或肠梗阻,亦无其它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具有创伤小,腹腔暴露机会少、手术安全性更高,手术时间更短、脏层腹膜干扰轻等特点[1].而且使术后肠粘连复发的机会更少,是治疗单纯性小肠粘连的较好术式.

    作者:余德元;陶绪雄;扈东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中软组织异常摄取骨显像剂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中软组织异常摄取骨显像剂的临床意义.方法 受检者常规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对1173例骨显像中软组织异常摄取骨显像剂进行分析.结果 1173例骨显像中软组织异常摄取骨显像剂39例(3.32%).其中肺摄取10例;肝摄取9例;乳腺摄取7例;肌肉软组织及皮下摄取4例;胸膜摄取3例;腹膜摄取2例;脾摄取2例;胃癌术后残余灶及结肠癌摄取各1例.结论 多种原因均可致骨外软组织异常摄取骨显像剂,应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作者:周爱清;陈志军;王雪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鼻内窥镜在复发性泪囊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在治疗复发性泪囊炎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1例复发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随访6~12个月.结果 11例患者一次手术成功8例,占72.7%;2例第二次手术后成功;手术总成功率为90.9%.结论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操作简单、快捷、微创,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理想方法.

    作者:钟琳娜;梁素虹;赖明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鼻内窥镜术后术腔粘连的原因分析

    目的 总结鼻内窥镜术后粘连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处理经验.方法 分析338例内窥镜鼻窦手术的临床资料,对发生粘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本组病例发生粘连32例,粘连发生率为9.16%;(2)各粘连类型按发生率高低依次是筛窦腔粘连闭塞、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未见有中鼻甲与下鼻甲粘连;(3)感染型病变、病变严重、中鼻甲气化、中鼻甲病变、手术不够熟练和随访处理经验不足以及不按时随访等的粘连发生率较高.结论 术前充分认识上述相关因素,提高手术技巧,正确处理中鼻甲,术后按时随访和及时解除粘连是减少发生的关键所在.

    作者:刘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骨盆骨折及合并伤的早期处理

    骨盆骨折病例发生概率日益增多,它是一种高能量的暴力伤,常伴有严重的其它部位损伤.我院自1998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骨盆骨折病例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朝阳;江满萍;黄珍梅;吴琼;黄奕瑚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比较

    目的 比较0.1%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与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输注用于分娩镇痛对胎儿及母体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ASA为Ⅰ~Ⅱ级足月妊娠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25μg/ml)组(RS)组;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2μg/ml)组(RF)组.两组均采用PCEA泵硬膜外腔自控输注.分别记录镇痛前、首剂后30mm,1h、3h、子宫开全时及胎儿娩出时产妇的VAS评分、产程时间、生产方式、胎儿Apgar氏评分及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Bromage法)等.观察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瘙痒等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均良好,两组间镇痛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F组的瘙痒明显多于RS组,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胎儿Apgar氏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舒芬太尼配用0.1%罗哌卡因与芬太尼配用0.1%罗哌卡因同样适合于分娩镇痛.

    作者:陈世彪;陈刚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滴用糖皮质激素对眼压的影响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滴用糖皮质激素对眼压的影响.方法 将101例(101只眼)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分为3组,分别滴用碘必殊、百力特或迪非滴眼液1个月,观察视力、眼内反应、眼压和前房角变化.结果 3组患者术后1个月视力恢复满意,眼内反应轻,眼压无增高,3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3组手术后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分别F=3.401,3.721和2.826,均P<0.05),3组内随滴用眼药水时间延长,眼压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分别F=0.133,1.386和0.582,均P>0.05).前房角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后1个月内,滴用糖皮质激素是有效和安全的,与滴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效果一样.

    作者:钟丘;朱白蕾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手术探讨(附32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05年8月进行的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或取石术8例,联合阑尾切除术10例,联合肝囊肿开窗术6例,联合肾囊肿去顶术4例,联合肠粘连松解术4例.结果 32例联合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并发症.手术时间35~120min,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32.8±17.8)h,术后1~4d患者下床活动,住院时间未行T管引流者3~5d,行T管引流者17~24d.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手术应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手术顺序,方能安全有效地处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腹部病变.腹腔镜联合手术减轻了本需开腹作联合手术的腹部创伤,经济有效.

    作者:王恺;邹书兵;王刚;黄明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LASIK术中角膜瓣并发症的处理

    目的 探讨LASIK手术中不成功瓣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观察我院行LASIK不成功角膜瓣的近视患者再次手术疗效,17例病人,分别于LASIK术后即日~8个月再次行LASIK或LASEK治疗.原始屈光度-3.0~-8.0 Ds.结果 2次术后半年所有病人裸眼视力均提高,除1例因上皮内生,矫正视力较术前下降1行外,其他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矫正视力.结论 对LASIK术中角膜瓣并发症需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不同方法行2次手术,以使手术更安全,有效.

    作者:付劲松;李定章;谢程阳;许小毛;周水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82例卵巢性肿瘤的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通过对82例卵巢性肿瘤的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相对照,分析图像与病理组织的相关性及误诊的原因,以进一步提高超声对此病的诊断率.方法 对82例卵巢性肿瘤(即囊腺瘤61例、囊性畸胎瘤21例)患者,采用超声诊断仪观察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包膜、及内部回声等情况,作出诊断,并与术后病理诊断分析.结果 在82例卵巢囊性肿瘤中,超声诊断良性囊腺瘤43例(52.39%),交界性囊腺瘤8例(9.75%),恶性囊腺瘤10例(12.19%),囊性畸胎瘤21例(25.61%).符合43例,占52.38%.基本符合35例,占42.63%.不符合4例,占4.88%.总符合率达95.12%(78/82).结论 超声图像表现特征与病理性质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囊腺瘤(良性、交界性、恶性囊腺瘤)、囊性畸胎瘤诊断首选方法.

    作者:舒丽清;许志辉;刘江;韩建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新生儿监护室早产儿两种留置胃管法的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NICU早产儿经口和经鼻两种留置胃管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入住MCU需置胃管的早产儿随机分为经鼻组和经口组,所有病例SPO2>95%,比较两种胃管置入方法的一次成功率及恶心症状发生率,采用监护仪监测置胃管前后SPO2的变化,并采用DAN评分标准,评价患儿疼痛表达得分情况.结果 经口组置胃管一次成功率100%,高于经鼻组70%,差异有显著意义;经口组置胃管恶心症状发生率61.9%,低于经鼻组86.7%,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经口组置管后SPO2下降程度低于经鼻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经口组DAN评分得分低于经鼻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经口胃管置入法明显优于经鼻胃管置入法.

    作者:张淑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MARS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肝衰竭病人MARS人工肝治疗的佳时机、治疗次数、每次治疗时间及疗效.方法 将接受MARS治疗的肝衰竭病人152例,按MARS治疗的次数分为单次MARS治疗组42例,多次MARS治疗组60例,内科治疗对照组50例.观察MARS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变,对比分析MARS治疗前及治疗6,7,8h的相关实验室数据,比较单次MARS治疗组、多次MARS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生存率,以及死亡病例的特点.结果 MARS人工肝治疗能有效改善肝衰竭病人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率(P<0.05),无明显合并症者治疗效果好,连续多次的MARS治疗病人的预后可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出现多个并发症时,无论MARS人工肝治疗还是内科加强治疗,病死率均明显增加.MARS治疗时间6,7,8h在毒素的清除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ARS治疗时机应尽量选择早期无并发症时,特别危重的病人应进行多次MARS人工肝治疗,间歇期不应过长(24~48 h),每次MARS治疗的时间以6h为宜.

    作者:何江龙;陈士彬;张伦理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氨茶碱联合肾上腺素抢救心跳骤停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对心跳骤停患者早期联合应用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进行复苏的疗效.方法 将心跳骤停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所有病例均于心跳骤停后常规给予清除呼吸道异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为80%),心脏按压、除颤、建立静脉通道和心电监护等复苏措施,观察组反复给予肾上腺素(肾上腺素1mg静注,3~5 min后重复使用),同时给予氨茶碱快速静注(0.5g/次,3~5 min后重复使用,大剂量为1.0g);对照组反复给予肾上腺素(肾上腺素1mg静注,3~5 min后重复使用).观察两组患者心电活动及自主循环恢复率,不同时间点存活情况及出院存活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心电活动及自主循环恢复率、不同时间点存活率及出院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联合应用氨茶碱和肾上腺素对心跳骤停的复苏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肾上腺素,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作者:付晓华;周国平;朱茄英;马彬;陈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药物联合心理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8例门诊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抗抑郁药加心理治疗)和对照组(单用抗抑郁药治疗,疗程8周.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疗效及康复情况.结果 治疗的第1、2周末,药物治疗合并心理治疗组HAMD减分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5),表明对抑郁症病人早期进行心理干预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第4、8周末的减分率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终疗效两者无明显差别.治疗的全程,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组ITAQ评分均与单纯药物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1、2周末则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病人的康复有重要意义.结论 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的精神症状,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

    作者:李侃;郭中孟;罗明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YAG激光泪道疏通联合置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YAG激光泪道疏通联合置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效果.方法 1%地卡因表面麻醉结膜、泪道及下鼻道,扩张泪点后将探针按常规泪道探通法插至鼻泪管阻塞部位,引入导光纤维,击穿阻塞处,将硬膜外麻醉导管插入泪道并留置1~2个月.结果 本组病例35例(40只眼)随访3个月,治愈率为92.5%.结论 YAG激光泪道疏通联合置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操作简单,创伤小,能恢复近似鼻泪管的管状结构,远期效果满意.

    作者:邱艳飞;何建中;赖伟;钟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