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晓华;周国平;朱茄英;马彬;陈超
目的 探讨普理灵疝装置在老年人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8例使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普理灵疝装置(Prolene Hernia System,PHS)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全组患者术后疼痛轻微,无切口血肿、感染及异物排斥反应发生.术后不需拆线,3~7 d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d.全组病人随访疗效满意,无疼痛、硬结,未见复发以及异物排斥、睾丸萎缩等后遗症.结论 PHS集Lichtenstein、Rutkow、Stoppa术式优点于一体,更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结构,尤其适合老年疝及巨大疝的治疗.
作者:周凯;洪华章;袁喜红;王俊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夹层分离或剥脱性内膜血肿,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而形成血肿,一旦内膜撕裂,主动脉内血液流入主动脉壁内,并沿主动脉壁内膜下剥离,是一种较少见急性发病的致命性疾病.
作者:李新民;杨鹏午;张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NICU早产儿经口和经鼻两种留置胃管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入住MCU需置胃管的早产儿随机分为经鼻组和经口组,所有病例SPO2>95%,比较两种胃管置入方法的一次成功率及恶心症状发生率,采用监护仪监测置胃管前后SPO2的变化,并采用DAN评分标准,评价患儿疼痛表达得分情况.结果 经口组置胃管一次成功率100%,高于经鼻组70%,差异有显著意义;经口组置胃管恶心症状发生率61.9%,低于经鼻组86.7%,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经口组置管后SPO2下降程度低于经鼻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经口组DAN评分得分低于经鼻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经口胃管置入法明显优于经鼻胃管置入法.
作者:张淑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0.1%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与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输注用于分娩镇痛对胎儿及母体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ASA为Ⅰ~Ⅱ级足月妊娠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25μg/ml)组(RS)组;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2μg/ml)组(RF)组.两组均采用PCEA泵硬膜外腔自控输注.分别记录镇痛前、首剂后30mm,1h、3h、子宫开全时及胎儿娩出时产妇的VAS评分、产程时间、生产方式、胎儿Apgar氏评分及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Bromage法)等.观察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瘙痒等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均良好,两组间镇痛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F组的瘙痒明显多于RS组,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胎儿Apgar氏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舒芬太尼配用0.1%罗哌卡因与芬太尼配用0.1%罗哌卡因同样适合于分娩镇痛.
作者:陈世彪;陈刚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优化腹膜外剖宫产术式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100例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孕妇随机分为3组:半腹膜外组50例,腹膜外组50例,腹膜内组50例.半腹膜外组采用半腹膜外剖宫产术式,腹膜外组采用腹膜外剖宫产术式,腹膜内组采用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结果 半腹膜外组胎儿娩出困难需产钳助产率为4%,腹膜内组为4%,腹膜外组为3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半腹膜外组一过性血尿发生率为4%,腹膜内组为2%,腹膜外组为26%,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腹膜外组手术时间为(21.5±1.6) min,腹膜内组为(19.5±2.3) min,腹膜外组为(26.4±1.7) min,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腹膜外组和腹膜外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在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5~7分、新生儿平均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半腹膜外剖宫产术同样具有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不干扰腹腔脏器,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的优点,还有手术方法简单,胎儿娩出迅速,膀胱损伤小,能探查附件等优点.
作者:罗文群;焦雅静;张明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8例门诊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抗抑郁药加心理治疗)和对照组(单用抗抑郁药治疗,疗程8周.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疗效及康复情况.结果 治疗的第1、2周末,药物治疗合并心理治疗组HAMD减分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5),表明对抑郁症病人早期进行心理干预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第4、8周末的减分率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终疗效两者无明显差别.治疗的全程,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组ITAQ评分均与单纯药物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1、2周末则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病人的康复有重要意义.结论 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的精神症状,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
作者:李侃;郭中孟;罗明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 密切观察8例腹动脉瘤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他们疾病的特点分别从加强术前术后病情观察、心理、饮食、卫生宣教、预防感染等几个方面进行护理.结果 8例患者除1例因术前瘤体破裂抢救无效死亡之外,其余患者均安全渡过手术危险期.结论 针对患者疾病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是保证病人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丽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徒手旋转复位降低头位难产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31例头位难产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枕后位1次成功,成功率100%.结论 手法旋转复位可缩短难产性,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毛茶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分析本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 随机抽查2006年6月本院手术病历115份,对用药品种、用药频度、用药时间、用药疗程、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手术病例应用抗菌药物比例为100%,涉及抗菌药物37个品种,应用较多的品种依次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等;不合理用药病例数占总病例数63%,不合理用药发生频次较多的原因依次为:用药时机、用药疗程、联合用药、用药频数等.结论 应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水平.
作者:苏长安;曾赣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选择性脾动脉栓塞(partial splenic arterial embolism,PSE)治疗门脉高压性脾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5月~2006年8月收治的12例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1~2周复查血常规,白细胞及血小板均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P<0.01差异有显著性,肝功能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门脉横径较术前有缩小,大血流速度与流量均无明显变化,且门脉高压性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情况得到缓解,术后脾脓肿发生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PSE治疗门脉高压性脾亢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文新元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足月妊娠ASAⅠ~Ⅱ级,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2组.镇痛组40例采用腰-硬联合阻滞;对照组40例不用任何镇痛方法.观察两组镇痛方法和分娩方式.结果 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镇痛效果有显著差异性(P<0.05),镇痛组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具有用药剂量小、浓度低、起效快、镇痛完全、可控性强,对产妇和胎儿无不良影响,剖宫产率低,产妇乐意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诗渊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鱼腥草阻断甲1型流感病毒诱导MDCK(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MDCK)细胞程序化死亡(凋亡)的效果.方法 采用姬姆萨染色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annexinV/PI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结果 1病毒感染组MDCK细胞凋亡百分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1);2试验组分别与药物对照和细胞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该研究提示甲1型流感病毒可诱导MDCK细胞凋亡,而鱼腥草能阻断甲1型流感病毒诱导MDCK细胞凋亡.
作者:杨慧;李剑琦;杨斌;冷红文;何士勤;俞红;周南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在治疗复发性泪囊炎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1例复发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随访6~12个月.结果 11例患者一次手术成功8例,占72.7%;2例第二次手术后成功;手术总成功率为90.9%.结论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操作简单、快捷、微创,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理想方法.
作者:钟琳娜;梁素虹;赖明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合并鼻腔结构异常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48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钩突肥大、泡状中鼻甲等鼻腔结构异常的患者行鼻内镜下微创手术矫正治疗,术后换药清理鼻腔,观察变应性鼻炎症状体征变化.结果 术后变应性鼻炎的症状体征逐渐得到改善,随访观察半年至2年,其中显效18例,有效2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5.4%.结论 鼻腔结构异常是变应性鼻炎发病及症状加重的原因之一,鼻内镜下微创手术矫正鼻腔异常结构,重建生理性呼吸通道,同时手术及鼻腔填等也降低了神经兴奋性,经随访观察疗效是肯定的.
作者:董春光;徐恒光;肖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TUVP治疗513例BPH患者,观察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前及术后IPSS、QOL、Qmax的差异.结果 513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25~110 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30~190 ml.术后随访3~24个月,IPSS由术前平均29.60分降至术后6.70分,QOL由术前平均4.30分降至术后1.50分,Qmax由术前平均8.60 ml/s升至术后19.60 ml/s,3项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 TUVP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恢复快,是手术治疗BPH的优选方法.
作者:赖小兵;袁源湖;廖国栋;林坤泉;肖松子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1~6月的门诊处方5365份,依据统计学方法归纳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抗生素使用比例为56%,基本趋势与国内儿童专科医院相似,抗生素联合用药比例为18%,单一用药比例为82%,属基本合理范围.大部分临床医师习惯于经验用药,抗生素使用比例与卫生部的要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结论 在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中,合理用药占大部分,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宜制定相应措施,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作者:卢庆红;涂琼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护理.方法 问顾分析10例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 9例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因合并急性排斥反应和左心衰竭死亡.结论 细致的心理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合理的医护措施等,是处理该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徐晓跃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预防研究抗肿瘤药物异长春花碱致静脉反应的护理经验.方法 使用抗肿瘤药物异长春花碱治疗的病人,对照组:采用经外周穿刺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预防组:复方黄连油湿纱布外敷局部.结果 126例确诊恶性肿瘤病人静脉使用异长春花碱对照组和预防组无差异.结论 两组方法均有良好的预防作用,而复方黄连油剂外敷成本低,减轻了病人的医疗负担,且无禁忌症,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龚珍珠;王霞;熊建萍;谭美莲;娄朝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管理经验.方法 对检验人员资质;建立实验SOP文件;血液标本采集、接收;检验试剂;检验用仪器设备;检验工作环境;检验操作;检验原始记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等9个方面进行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可得到控制.结果 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做到有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结论 有序化、规范化、标准化操作为临床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作者:钱榕;黄智君;彭继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从内膜破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血肿和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1].
作者:李昱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