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德元;陶绪雄;扈东红
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夹层分离或剥脱性内膜血肿,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中层囊性坏死而形成血肿,一旦内膜撕裂,主动脉内血液流入主动脉壁内,并沿主动脉壁内膜下剥离,是一种较少见急性发病的致命性疾病.
作者:李新民;杨鹏午;张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同步FOLFOX方案化疗治疗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晚期直肠癌(包括局部晚期和远处转移)患者16例,行盆腔三野等中心放疗50Gy,常规分割剂量(2Gy,5次/周),5周内完成,后针对直肠局部肿块行三维适形放疗加量至60Gy~64Gy.放疗前3d开始化疗,化疗方案为静脉滴注奥沙利铂(恒瑞生产,商品名:草酸铂)60mg/m2 d1,亚叶酸钙200mg/m2d1、2,氟尿嘧啶1600mg/m2静脉持续给药46h,2周1次,2次为1周,共完成92周(184次).结果 其中有15例按计划完成治疗,1例因未完成治疗周期而不计数在内,疗效评价CR2例(13.3%),PR11例(73.3%),NC2例(13.3%),总有效率为86.7%.14例(93.3%)一般状况改善,12例(80%)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末稍神经病变,经相应处理后恢复,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FOLFOX方案化疗治疗晚期直肠癌安全、有效,毒副反应轻,可作为晚期直肠癌新的治疗方案.
作者:应学明;陈丽;吴浩源;李稀昊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护理.方法 问顾分析10例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 9例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因合并急性排斥反应和左心衰竭死亡.结论 细致的心理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时合理的医护措施等,是处理该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徐晓跃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CT导引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肾囊肿的疗效.方法 对CT导引下穿刺治疗肾囊肿8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率为66.3%,总有效率为95.9%,未发现有出血、感染、剧痛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引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肾囊肿,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可作为肾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邓平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清开灵冻干粉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把11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使用清开灵冻干粉针,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然后分别观察疗效.结果 通过3~4 d的治疗后症状消失及减轻的病例数治疗组均多于对照组,无效的病例数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64%.结论 清开灵冻干粉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陶艳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MVD)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互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二步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的VEGF表达和用CD34标记微血管密度,在400倍显微镜下计数.结果 50例原发性肝癌中其表达VEGF阳性率为52.0%,VEGF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大小、肝门淋巴结转移,肿块卫星灶密切相关.VEGF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病理分型无关.MVD值增高肿瘤的大小、肝门淋巴结转移,肿块卫星灶密切相关.MVD值增高与原发性肝癌的分级、分型无关.结论 VEGF和MVD在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VEGF的表达与MVD值是判断原发性原发性肝癌转移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罗庆丰;黄传生;高玟;涂侃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胸腰椎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0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迟发感染患者的治疗经过.10例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患者6例采取局部扩创,内固定取出,钉道局部用药加灌洗引流.4例行内固定保留.术后应用抗生素2~3 周.术中常规取标本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 10例患者9例获得治愈.1例患者再次手术行内固定取出治愈.8例患者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结论 胸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与许多因素有关,微创及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该并发症的根本措施,局部扩创内固定取出,钉道局部用药加灌洗引流,静脉应用有效抗生素是一种较理想方法.
作者:陈文明;黄华伟;方毅;廖强;胡芯源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腹腔镜在治疗肾上腺、肾脏、精索静脉曲张、乳糜尿等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腹腔及后腹腔途径对119例肾上腺疾病、肾脏疾病、精索静脉曲张、乳糜尿等疾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结果 114例获得成功,中转开放手术5例,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 经腹腔镜行肾切除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肾囊肿去顶术、乳糜尿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等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黎源;孟栋良;黄海鹏;饶芝兰;金松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1~6月的门诊处方5365份,依据统计学方法归纳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抗生素使用比例为56%,基本趋势与国内儿童专科医院相似,抗生素联合用药比例为18%,单一用药比例为82%,属基本合理范围.大部分临床医师习惯于经验用药,抗生素使用比例与卫生部的要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结论 在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中,合理用药占大部分,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宜制定相应措施,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作者:卢庆红;涂琼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TUVP治疗513例BPH患者,观察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前及术后IPSS、QOL、Qmax的差异.结果 513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25~110 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30~190 ml.术后随访3~24个月,IPSS由术前平均29.60分降至术后6.70分,QOL由术前平均4.30分降至术后1.50分,Qmax由术前平均8.60 ml/s升至术后19.60 ml/s,3项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 TUVP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恢复快,是手术治疗BPH的优选方法.
作者:赖小兵;袁源湖;廖国栋;林坤泉;肖松子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计算机乳腺钼靶摄片在乳腺病X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随机抽取80例女性患者双侧乳腺利用CR及传统屏/胶乳腺X线摄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R检查检出乳腺正常40只,乳腺增生76只,良性肿瘤41只,乳腺癌3只.X线平片检出乳腺正常42只,乳腺增生75只,良性肿瘤37只,乳腺癌2只,性质待定4只.CR系统成象质量及照射剂量方面明显优越于X线平片.废片率为0.结论 乳腺CR摄片明显优越于X线平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作者:戴洪新;黄宏亮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 密切观察8例腹动脉瘤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他们疾病的特点分别从加强术前术后病情观察、心理、饮食、卫生宣教、预防感染等几个方面进行护理.结果 8例患者除1例因术前瘤体破裂抢救无效死亡之外,其余患者均安全渡过手术危险期.结论 针对患者疾病的特点,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是保证病人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丽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05年8月进行的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胆总管探查或取石术8例,联合阑尾切除术10例,联合肝囊肿开窗术6例,联合肾囊肿去顶术4例,联合肠粘连松解术4例.结果 32例联合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并发症.手术时间35~120min,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32.8±17.8)h,术后1~4d患者下床活动,住院时间未行T管引流者3~5d,行T管引流者17~24d.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手术应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手术顺序,方能安全有效地处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腹部病变.腹腔镜联合手术减轻了本需开腹作联合手术的腹部创伤,经济有效.
作者:王恺;邹书兵;王刚;黄明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YAG激光泪道疏通联合置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效果.方法 1%地卡因表面麻醉结膜、泪道及下鼻道,扩张泪点后将探针按常规泪道探通法插至鼻泪管阻塞部位,引入导光纤维,击穿阻塞处,将硬膜外麻醉导管插入泪道并留置1~2个月.结果 本组病例35例(40只眼)随访3个月,治愈率为92.5%.结论 YAG激光泪道疏通联合置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操作简单,创伤小,能恢复近似鼻泪管的管状结构,远期效果满意.
作者:邱艳飞;何建中;赖伟;钟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芬太尼-瑞芬太尼组(RF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分别用瑞芬太尼1μg/kg、芬太尼3μg/kg,麻醉维持均为瑞芬太尼0.1~0.4 μg(kg·min).观察血流动力学、麻醉苏醒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RF组在术后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改变、VAS评分方面优于R组;清醒、拔管时间与R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能满足手术麻醉深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能很快清醒并拔管,可减轻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的急性疼痛.
作者:龚海霞;戴寒英;高素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MRI诊断多发性梗死的经验.方法 26例患者均行MRI及CT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CT及MRI的资料.结果 MRI的病灶显示率达100%,CT检查显示反达38.5%.结论 MRI是诊断MS为的检查方法.
作者:刘君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肝脏损害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生情况以及与疾病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04年12月浙江省宁海中医院内科明确诊断40例HFRS继发肝脏损害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5年期间在我院诊断为HFRS共52例,40例继发有肝脏损害,男22例,女18例.所有病例均有转氨酶升高,合并总胆红素升高5例.其中发热期20例、休克/少尿期10例、多尿期6例、恢复期4例.结论 HFRS继发肝损常发生于疾病早期,早期给予护肝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符震球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减少或避免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滑入咽旁间隙.方法 对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滑入咽旁间隙的3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收治3例患者,全部病例均为口内切口取出患牙或牙根,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 熟悉下颌第三磨牙周围组织解剖特点,术前认真检查,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操作认真仔细,规范正确,拔除阻生牙滑入咽旁间隙等并发症是可以减少的,甚至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徐速;李永清;徐向春;宋小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2月~2004年11月收治的18例十二指肠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15例,死亡3例,术后并发症6例.结论 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提高术中探查的准确率,根据伤情选择合理的术式,建立有效的十二指肠引流减压配合营养支持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徐广飞;张炳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疏血通注射液,然后进行疗效观察.并通过实验室检查评价疏血通注射液对尿蛋白、血浆白蛋白和凝血功能的作用.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其血浆白蛋白、尿蛋白、Fg、FⅡa、Fxa、AFⅢa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可降低血液的高凝状态,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刘圣山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