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茂富;张翠红;刘加忠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未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予吡格列酮30mg/d,对照组(30例)予二甲双胍0.75g/d,治疗12周.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药物均使空腹和餐后血糖、HbA1C明显下降(P<0.05),两组疗效相似.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结论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作者:伍英;曾立;王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在社会发展竞争的年代,工作压力日益引起人们关注.工作压力指工作环境的要求与人的反应能力之间的不平衡知觉所致[1],手术室由于工作和环境的特殊性,易使护士产生工作压力.
作者:石亚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奥平联合双料喉风散治疗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诊断为宫颈炎的病例给予奥平联合双料喉风散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奥平联合双料喉风散治疗宫颈炎总有效率为90.79%.结论用奥平联合双料喉风散治疗宫颈炎效果明显.
作者:费晓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人低血糖昏迷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糖尿病人低血糖昏迷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是很重要的.一旦患者诊断为低血糖昏迷即给予静脉补充50%葡萄糖或10%葡萄糖液及静脉维持补充葡萄糖液是有效的,尤其由磺脲类降糖药引起的患者.
作者:周宝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低位脊麻和硬膜外麻醉应用于高龄危重病人的临床麻醉效果和对血液循环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75例行盆腔、肛门、会阴部、疝气及下肢等手术高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A组(脊麻组)35例,B组(硬膜外组)40例.采用术中监测SBP、DBP、HR、SPO2以及心电图变化观察两种麻醉对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及呼吸功能的影响.通过比较两组麻醉穿刺时间、诱导时间、诱导后使用升压药比例数、麻醉效果、并发症等评价临床麻醉效果.结果(1)A组诱导后SBP、DBP有明显下降(P<0.05),B组轻度下降(P>0.05);HR无显著变化(P>0.05);SPO2A组无差异(P>0.05),B组呈下降趋势(P<0.05).(2)A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B组,极显著差异(P<0.01);麻醉诱导时间A组明显快于B组(P<0.01);诱导后使用升压药比例数两组无差异(P>0.05);麻醉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P<0.05);术后并发症无差异(P>0.05).结论低位腰麻对高龄危重病人实施盆腔、肛门、会阴部、疝气等手术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确实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雷恩骏;文婷;喻剑萍;赵为禄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确立筛查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sm)中促甲状腺素(TSH)的诊断切值及召回参考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DELFIA),将随访的469例小儿的TSH连续变量,设定成不同的临界值,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确定佳临界值及评价试验的准确性.结果新生儿筛查CH的TSH佳临界值为20mu/L,其敏感度为93.15%,特异度为89.14%,阳性预测值为61.3%,阴性预测值为95.65%,实验准确性为89.77%,阳性拟然比为8.58,召回复查率为1.45‰.次佳临界值为TSH为15mu/L,其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0.56%,阳性预测值为48.7%,阴性预测值为100%,实验准确性为83.58%,阳性拟然比为5.14,召回复查率为2.0‰;百分位数法制定正常参考值TSH水平99%可信限在8.25mu/L以下,召回复查率为9.97‰;AUC为0.98.结论本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新生儿筛查CH的TSH诊断切值为20mu/L,召回参考值为15mu/L,新生儿的TSH正常范围是≤8.25mu/L.
作者:杨蓉;黄志华;徐小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草酸铂、亚叶酸钙联合不同用法的5-氟尿嘧啶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按病种以收治的时间顺序交叉分入FOLFOX6′方案组或FLP方案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FOLFOX6′组有效率为37.2%,FLP组为23.5%(P>0.05);FOLFOX6′组中胃癌肠癌有效率为50.0%,非胃、肠消化系癌为15.4%(P<0.05);FLP组胃癌肠癌为32.9%,非胃、肠消化系癌为7.7%(P<0.05).两方案Ⅲ-Ⅳ度毒性反应发生率:FOLFOX6′较FLP厌食、乏力、白细胞下降、上腹部不适明显(P<0.05),其他毒性反应相近(P>0.05).结论两方案对消化系统肿瘤均有一定疗效,FOLFOX6′有效率稍高于FLP方案,但无统计学差异;两方案中,对胃癌、肠癌的疗效均优于非胃、肠的其他消化系癌,差异均有显著意义.FOLFOX6′方案较FLP方案毒性反应为重.
作者:陈文俊;王琼;徐莹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72例肝切除术中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172例中大出血28例,经结扎相应血管,出血得以控制26例,术中、术后死亡各1例.结论通过采取防范措施,大出血可以得到控制.同时,采用肝门区域血管阻断及全肝血流完全阻断法,对减少术中大出血有积极作用.
作者:周峥;李小军;曾志平;刘桂凤;周新文;饶荣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痫易发因素,发作特点.方法我院1994~2003年其间发生37例剖宫产术后子痫,就其一般情况、产检、临床表现及愈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32例迅速恢复正常,按期出院;5例症状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剖宫产术后子痫大多数可以预防,积极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
作者:袁树华;丁思萍;李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腹腔热灌注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腹腔化疗组)28例在常规全身化疗基础上辅加腹腔热灌注治疗;B组(对照组)32例行常规全身化疗.结果A组RR率(64.3%)高于B组(37.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毒副反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中晚期胃癌中腹腔热灌注化疗能消除腹腔游离癌细胞及残存微小癌灶,能明显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胡俊;杨小敏;刘宝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行伽玛刀治疗前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26例行伽玛刀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CT定位护理、手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结果通过伽玛刀治疗前后的相关护理,大部分患者能较顺利地完成伽玛刀治疗.结论加强伽玛刀治疗期的护理对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和取得理想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会玲;朱海萍;杨水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索经主动脉外膜下分离切除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距肿瘤0.5~1.0cm处剪开主动脉外膜,并经主动脉外膜下分离并完整切除肿瘤已累及主动脉壁的食管癌.结果1993年12月~2004年3月,共有8例累及主动脉壁的食管癌采用本项技术完整切除肿瘤,其中7例结扎切除受累的胸导管.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并发症.食管鳞癌7例,腺癌1例,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均证实肿瘤没有穿透主动脉外膜.结论主动脉外膜对食管癌的侵入性生长具有很强的阻挡限制能力,经主动脉外膜下分离切除食管癌的手术方法是可行的,手术相对简便、安全、有效.
作者:匡裕康;曾来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难治性心衰的疗效.方法将176例难治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卡托普利联合倍他乐克组(治疗组)、卡托普利组(对照Ⅰ组)和倍他乐克组(对照Ⅱ组),3组连服药2周一疗程后评价心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对照Ⅰ组55.7%,对照Ⅱ组51.8%.结论联合应用卡托普利和倍他乐克比单纯用卡托普利和倍他乐克效果更佳.
作者:邢茂富;张翠红;刘加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利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对5例嗜铬细胞瘤进行病理学分析.5例嗜铬细胞瘤4例来自肾上腺,1例来自后腹膜.结果主要组织学特征是肿瘤细胞较大,多角形,胞质内富含颗粒状物,瘤组织由胞膜发出的纤维条索分割呈丛状,腺泡状结构.5例Syn、NSE、CgA均呈阳性,3例S-100可见肿瘤细胞巢周围支持细胞阳性.结论嗜铬细胞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点.
作者:钟大军;叶鸿;王伟新;王守学;张会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回归热是由回归热包柔氏螺旋体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其临床特点是阵发性高热伴全身疼痛、肝脾肿大,短期热退至无热间歇数日后又反复发热,发热期与间歇性交替反复出现,故称为回归热.现将我院发现的1例报告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黄恒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的安全性及麻醉处理.方法选择60例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Ⅰ组,n=30),腰硬联合麻醉组(Ⅱ组,n=30).分别在麻醉前(T1)、气腹前(T2)、气腹后10(T3)、30(T4)、60(T5)min和手术结束气腹放气后5min(T6)6个时段监测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结果两组患者各时段HR、MAP和SPO2无明显差异,气腹后10、30、60min PETCO2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1),气腹放气后5 min PETCO2亦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如卵巢肿瘤、子宫肌瘤和陈旧性宫外孕等安全有效.该麻醉是腹腔镜妇科手术可选择的麻醉方法之一.
作者:李跃兵;邓红洲;袁勇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暑患者血清中酶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按症状将71例中暑患者分为轻、重2组,比较血清中肌酸激酶(CK)、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T)、淀粉酶(Amy)的酶值及其变化,以及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几率.结果血清酶值随症状加重而升高,轻度组血清中5种酶的峰值明显低于重度组,酶值变化及其异常持续时间与重度组有明显区别.结论动态观察血清中酶的变化,可作为判断中暑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黄小强;陈自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血透病人由于各种原因内瘘常常容易出现血栓形成,内瘘闭塞后通常选择重做,这样会增加病人手术的痛苦和费用.我院自2003年10月~2005年2月对8例内瘘闭塞病人应用尿激酶共进行13次局部溶栓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新庐;黎英;刘慧娟;熊迎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经膝前正中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膝关节僵直的临床经验.方法同顾性分析,1998年5月~2003年10月期间收治的20例成年人因不同原因外伤所致膝关节僵直且有手术松解适应症的20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经手术松解及正规的康复治疗后,进行6个月~1年的随访,临床疗效满意.本组病例无一例切口裂开和感染,无骨折及周围重要血管神经损伤,膝关节屈曲度90~130°,平均110°,所有患者步态正常无跛行,日常生活和体力劳动恢复,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本术式是治疗膝关节僵直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荣金;林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食管主动脉瘘是一种少见疾病,多由食管异物损伤造成,死亡率极高,治疗成功者极少,省内尚无成功报道.本文报告治疗成功1例,并复习有关文献总结该病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
作者:王一明;李勇;赵华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