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慧芳;关天容;王灵聪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行胆管Ⅰ期缝合的手术指征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8年2月~2005年2月完成胆总管切开探查行胆管Ⅰ期缝合术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手术均成功治愈出院,3例患者术后3~5d内,腹腔引流管每天引出含胆汁性液体20~50ml,其余29例腹腔引流管均无胆漏现象.32例全部随访,随访1~7年无胆管狭窄,胆道残石等并发症.结论胆总管切开探查有选择性行胆管一期缝合术,既安全、可靠,又有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云根;江跃华;彭文蔚;王建仁;段建明;丁爱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等众多消化系疾病,可因情绪、生活事件、疾病等应激因素而促发或使病情加重.
作者:李龙钦;祝金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病例资料患者,女,39岁.无任何不适,饮食正常,排便无异常,近期体重无减轻,无发热病史,一般情况良好.查体:右下腹未及肿块,也无压痛.彩超检查:发现右下腹腔内囊性包块.
作者:邵阳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吸细胞学方法对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肺部肿块患者均经纤支镜采用钳取、刷取、支气管粘膜下针吸方法送病理及细胞学检查.结果确诊为肺瘤癌37例,其中鳞癌21例,腺癌11例,未分化小细胞癌5例,肺癌阳性检出率82%,针吸阳性率50%,钳取活检阳性率59%,刷取阳性53%.结论经纤支镜吸细胞学检查配合钳取、刷取方法提高了肺癌诊断率.
作者:熊永卿;董俊林;唐竹英;殷瑞和;许国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幽门梗阻容易引起营养障碍与其他生理功能的紊乱.抽空胃内滞留食物及洗胃是治疗幽门梗阻较为重要一项,是洗胃机洗胃的适应症,但近年采用较少.本人在临床中对幽门梗阻患者应用洗胃机彻底吸尽幽门梗阻引起的胃内滞留物及洗胃,起到良好效果.现绍介如下:
作者:黄健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2例自发性低颅压征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儿均急性起病,发病年龄10~14岁.主要症状为体位性头痛,侧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70mmH20;脑脊液分析,8例外观清亮,2例RBC增高,2例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经补液治疗均痊愈出院.所有病例行头颅CT检查,8例正常,4例硬脑膜增厚及硬膜下积液,其中4例行MRI检查,示1例正常,2例硬膜下积液,1例硬脑膜增厚.结论自发性低颅压征的主要临床特点为体位性头痛及脑脊液压力低于正常,补液等治疗有效.应警惕硬膜下积液及硬膜增厚,注意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MRI是SIH首选无创性检查.
作者:罗友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etive Pulmonary Diserse,COPD)患者上腹部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株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行上腹部手术的中-重度COPD患者59例,对经检验分离的78株细菌以纸片扩散法(KB法)行药敏测定分析.结果78株细菌中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杆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分离菌前6位.药敏结果表明: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为大多数细菌敏感,但对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性明显增强.结论中-重度COPD患者上腹部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以G-菌为主,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使耐药性降低.
作者:曾国华;杨敬业;陈志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将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患者分为两组,PFN组和DHS组,PFN组26例,DHS组61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创伤、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PFN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1.6min,术中出血量为179.2ml,手术切口6.5cm,早期起坐锻炼时间3d;DHS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8min,出血量190.2ml,切口长13.7cm,早期起坐锻炼时间4.5d.骨折愈合时间:PFN组3.1个月,DHS组3.3个月.内固定松动(皮质骨螺钉):PFN组无,DHS组3例;股骨头颈切割:PFN组1例,DHS组3例.结论采用PFN与DHS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相比,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但PFN较DHS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沈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产钳助产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264例使用产钳助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Simpson产钳助产和Kiellaned产钳助产均有不同程度的产妇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结论产钳术有一定风险,作为一种应急处理方式,产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
作者:刘芬;李莉;蔡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在我院就诊的388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156例(40.2%),误诊年龄22~87岁,平均51岁,误诊时间15d~3年;误诊病种为:慢性结肠炎、痔疮、胆囊炎、阑尾炎、粘连性肠梗阻、妇科盆腔肿瘤等.结论通过(1)提高对大肠癌警惕性;(2)按医疗操作规范行直肠指检;(3)多次大便隐血试验检查;(4)结合气钡结肠造影及结肠镜检;(5)提高对高危人群随防监控;(6)在外周血中检测CK19、CK20等方法,可减少误诊.
作者:何成全;田井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经颈内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CVC)两种方法在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中应用的优劣.方法分别观察PICC患者56例和CVC患者48例置管成功率、术后导管口细菌培养监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PICC组89.3%(50/56例),CVC组为64.6%(31/48例),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置管成功率PICC组96.4%(53/56例),CVC组为83.3%(40/48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PICC组导管口细菌培养阳性率7.1%(4/56例),CVC组20.8%(10/48例),PICC组低于CVC组(P<0.05);导管阻塞、脱落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误入动脉和穿刺点出血、血肿PICC组低于CVC组(P<0.05).结论PICC定位准确、损伤小,易操作,能避免发生气胸或误入动脉等严重并发症,满足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长期输液的需要.
作者:李洁;江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对40例SI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IH好发年龄30~49岁,体位性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腰穿脑脊液压力低于70mmH2O,CT及MRI显示脑室狭窄闭塞、脑组织结构移位,头颅MRI增强扫描时硬脑膜强化.结论体位性头痛及头颅MRI增强扫描时硬脑膜强化为SIH的特征性改变,影像学改变对SIH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学礼;高明;余琳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12岁.因发热、膝关节、胸腰背部疼痛1个月余在上海某医院住院,外周血发现幼稚细胞,骨穿检查干抽,考虑急性白血病于2003年11月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近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关节,胸腰背部间断性轻度疼痛,同时伴有发热、体温高38.2℃,乏力、盗汗,关节稍肿胀,左膝关节,胸腰背部剧烈疼痛,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无效,用强痛定、杜冷丁短暂缓解.
作者:赵赛菊;郑文宏;祝清秀;吴钟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抗肿瘤的化疗药如氟脲嘧啶、氮芥等浅静脉给药,对血管内膜刺激性大,若注射不当,或多次静脉化疗,应用化疗泵持续刺激血管,易形成栓塞性静脉炎.其表现为:从注射部位沿静脉走行,静脉表皮发红或色素沉着,灼热、疼痛、血管变硬,呈条索状或树枝状以致血流受阻,严重者出现局部皮肤起水泡或破溃.2004年以来,我科采用鲜芦荟外敷治疗化疗药所致静脉炎,收到满意疗效,具体方法如下:
作者:王小辉;陈雪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彩超在诊断恶性滋养叶疾病中与β-HCG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子宫形态、大小及内部血流情况.结果经与病理结果对比,超声诊断符合率100%.结论彩超诊断恶性滋养叶疾病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指导治疗及其预后均有现实意义.
作者:付志勇;万淑华;孙智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危重病人加强胰岛素治疗后的的疗效.方法将116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治疗组(CT)和加强胰岛素治疗组(IT).CT组:当血糖>215mg/dl,诺和R笔芯皮下注射,控制血糖180~200mg/dl;IT组:当血糖>110 mg/al,控制血糖80~110mg/dl.结果CT组死亡率44.83%远远高于IT组的12.07%,病人的ICU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日数、每日6:00的平均血糖、每日TISS-28评分均明显高于IT组(P<0.05);CT组每日胰岛素用量、HLA-DR、CD4+/CD8+明显小于IT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CT组病人发生肾损害、输注红细胞、发热的人数均明显高于IT组(P<0.05).结论加强胰岛素治疗控制危重病人血糖80~110mg/dl,能降低病人的死亡率.
作者:蒋慧芳;关天容;王灵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恩丹西酮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预防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的研究.空腹前将地塞米松组(简D组)静注地塞米松5mg;恩丹西酮(O组)静注恩丹西酮4mg,安慰剂组(A组)静注生理盐水.结果D组和O组明显减少总的恶心和呕吐(PONV)总的发生率(P<0.01)超过3次呕吐经历(P<0.05),D组和O组无显著差异.比A组有效的多.结论预防性静注小剂量地塞米松明显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恶心呕吐率,地塞米松5mg和恩丹西酮4 mg一样有效.比安慰剂有效的多.
作者:胡霁;王晓玲;陈小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苯作业工人外周血象的变化.方法调查100例苯接触者的外周血象,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苯接触组,RBC、Hb下降8例,WBC下降3例,PCT下降7例;正常对照组RBC、Hb下降1例,PCT下降1例,而且血象变化与苯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有关系.结论改善劳动环境、保护苯接触工人有待重视.
作者:何鸣;练国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造影剂在肝脏肿瘤的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第二代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和飞利浦新HDI5000实时超声造影显像软件,造影剂采用肘静脉快速团注法注射,观察肝肿瘤病变的造影剂灌注过程.结果2例肝转移性癌动脉相回声无变化,门脉及延迟相呈低回声,其中1例肝转移性癌患者病灶数目较造影前增多2枚;1例肝转移性癌动脉相呈瘤边增强回声,门脉相呈向心性填充增强至延迟相,持续约170s:1例原发性肝癌在动脉相和门脉相均呈高回声,延迟相呈低回声:1例肝硬化结节在动脉相回声无变化,门脉相及延迟相与周围肝组织回声一致.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脏肿瘤良恶性定性判断及肿瘤检出数目方面优于常规超声.
作者:戴红卫;郑耀权;刘华;汪勇;徐挺;汪洪雷;胡剑光;郑玉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应变率显像(strain rate imaging,SRI)是在组织多普勒显像(tissue Doppler,TD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1],可用来测量局部心肌组织在外力作用下极小的变形[2],因此对冠心病的定位诊断、疗效评价、愈后判断能够提供直接的参考依据.
作者:王珍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