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紧急救治高危冠心病心源性休克1例

王晓华;余茂生;洪明;罗国庆;胡昌兴;周文英;李昱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紧急救治, 高危冠心病, 心源性休克, 人工心肺机, 应用范围, 心排血量, 危重病人, 手术后, 临床应用, 并发症, 装置, 质量, 心脏, 抢救, 器械
摘要:1968年,kantrowitz[1]等首次临床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取得了成功,随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器械和装置的不断更新,质量不断改善与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发症显著下降,现已成为抢救心源性休克、心脏直视手术后不能脱离人工心肺机或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危重病人的有效手段.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18例喉鳞癌并颈淋巴结转移患者NP方案化疗临床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化疗对喉鳞癌的近期疗效,初步探讨喉鳞癌并颈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前或放疗前化疗疗效及可行性,现将我院自1998年7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8例患者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8例患者,病理证实为鳞状细胞癌,临床检查及CT检查提示喉鳞癌并颈淋巴结转,单个或多个,直径大于2cm,而无远处转移.其中男性17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2.5岁;声门上型4例,声门型12例,声门下型2例.

    作者:钟久鸿;邓根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异丙酚加芬太尼静脉麻醉下结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在病人清醒的情况下,结肠镜检查牵拉反射明显,部分病人不能忍受,以至肠道痉挛,肠镜到达不了回盲部,影响病情的诊治.近期我院应用得普利麻加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行全结肠镜检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雷支兵;金宇;周志鸿;张晓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表现为肺充气不良的小儿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常见疾病,根据其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但以肺充气不良征表现者甚少,往往被临床忽视.本文介绍11例这类肺炎,并对其病因及治疗方法作简要探讨.

    作者:孙显芳;王苗一;董书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慢性瘘道型根尖周炎188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瘘道型根尖周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迁延性疾病,我们采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及0.2%甲硝唑注射液反复交替冲洗根管,2%戊二醛根管消毒,复方甲硝唑糊剂牙胶尖根充治疗188例瘘道型根尖周炎,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门诊就诊的瘘道型根尖周炎188例,男102例,女性86例,年龄18~65岁.其中前牙85例,双尖牙52例,磨牙51例.

    作者:苏兰萍;李强;贾剑巍;曾文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麻醉气体吸附器在异氟醚吸入全麻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使用麻气体吸附对异氟醚吸人全麻的病人苏醒和对手术室污染状况的影响.方法30例病人,ASAⅠ-Ⅱ拟行异氟醚吸入麻醉.麻醉气体的吸附器安装在回路中,在苏醒阶段将活瓣打开,同时记录苏醒时间、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各项指标.以上病人例在麻醉进行当中,废气排气口接废气吸收器,同时记录吸附器前后麻醉气体的浓度,计算麻醉气体的吸附率.结果病人在清醒期苏醒时间明显缩短,与没有用麻醉吸附器相比,麻醉吸附器可以明显降低排入手术室麻醉气体的浓度.使用过程中,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均正常.结论麻醉气体吸附器的使用可以明显提高手术室的空气质量,同时在麻醉恢复期.病人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而且安全可靠.

    作者:王新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非小细胞肺癌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大约1/3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是局部晚期,有半数以上的患者在临床诊断时已不能手术.对于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射治疗作为其标准治疗沿用了多年,5年生存率低于5%.近10年来,放射治疗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取代了单纯放射治疗成为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方法[1].Jeremic等[2]报道的Ⅲ期NSCLC放疗结合同时化疗4年生存率为23%,4年局部控制率已达42%.Perez等的资料也表明,改善局部肿瘤控制率可以降低远处转移的发生.

    作者:罗辉;邬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室上性心动过速45例治疗分析

    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临床上经常碰到,SVT可分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NPJT)和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3类.有时发作较难控制,每次发作可持续数秒、数分、数小时及数天,自行或经治疗后而终止,但发作较长者可造成血流动力学异常而危及生命.我院从2000年9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45例,经各种方法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袁静平;方水林;杨智霞;丁红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新生儿硬肿症61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neonatal cold injure syndrome),主要由受寒引起,会造成低体温、皮肤硬肿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为了进一步探讨近年来新生儿硬肿症发病的主要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现将我院1999年以来的发病情况及治疗转归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袁芳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颞下经岩骨前部入路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

    颞下经岩骨前部入路(Subtemporal nterior transpetrosal approach)亦称Kawase入路,初是由日本学者Kawase于1985年提出,后经其他学者改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处理脑桥腹侧及上斜坡区的病变.此入路通过磨除颞骨岩尖部骨质进入岩骨斜坡区,与此相适应,对颞骨岩部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也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重点综述近年来与此入路有关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作者:伍洪昊;万丽丹;万卫;李美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曲安缩松治疗小面积增生性瘢痕的临床观察

    我科自1997年以来,对216例局部增生性瘢痕给予瘢痕内注射曲安缩松治疗,取得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接受瘢痕内注射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共216例,男73例,女143例;大年龄为57岁,小为7岁;瘢痕形成时间短为3个月,长16年;部位分布:面部23例,胸部158例,上肢35例.治疗面积均小于5×4cm.

    作者:王智强;刘恬;刘海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得宝松弥可保合剂侧隐窝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主因,治法较多,目前常用针灸、骨盆牵引、按摩理疗、胶原酶溶盘术、硬膜外腔阻滞和外科手术等法治疗.侧隐窝阻滞属于硬膜外腔阻滞,我科采用得宝松弥可保合剂侧隐窝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4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小兵;张明生;李琼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32例临床CT分析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是指外伤后首次CT检查没有血肿的部位,经复查后发现血肿.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收集我院1994~2002年间收治的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32例,现对其临床资料及其CT表现进行分析.

    作者:陆映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伸直旋后位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体会(附58例临床分析)

    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临床上多采用非手术治疗,因治疗方法的不同致使临床疗效存在较大差异.我科自1999年2月~2003年12月应用伸直腕、前臂旋后位0固定治疗colles骨折58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少,功能恢复佳.现总结如下:

    作者:卢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伊贝沙坦对慢性肾炎的降尿蛋白作用及分析

    近十年来,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降低尿蛋白,保护肾脏功能,其主要机理是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系统).基于这种考虑,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简称ARB)应该能更有效地阻断RAS系统,更能起到降低尿蛋白及保护肾脏的作用.自从2002年3月ARB被批准进入国家基本医保用药目录时起,我们用伊贝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30例,发现该药对患者的降尿蛋白作用明显,能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汤俊达;叶显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医学影像工作站在基层医院的初步应用

    近10年来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发展迅速,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在大医院相继组建立应用.为了适应这一新技术的发展,我科启用医学影像工作站(PACS Workstation)近一年,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惠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鼻腔微波手术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为观察鼻腔微波手术在高龄患者中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我科门诊2年来采用微波手术治疗仪为近200例60岁以上患者行手术治疗,病种均为常见病、多发病,如:慢性肥厚性鼻炎、鼻出血、变态反应性鼻炎、鼻息肉、鼻腔乳头状瘤、鼻腔内血管瘤、鼻前庭囊肿等,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万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川崎病延误诊断11例分析

    川崎病即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1].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化,时有不完全性或不典型病例,故容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1998年5月至2003年3月延误诊断的11例川崎病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胡燕燕;郑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紧急救治高危冠心病心源性休克1例

    1968年,kantrowitz[1]等首次临床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取得了成功,随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器械和装置的不断更新,质量不断改善与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发症显著下降,现已成为抢救心源性休克、心脏直视手术后不能脱离人工心肺机或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危重病人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晓华;余茂生;洪明;罗国庆;胡昌兴;周文英;李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术12例治疗体会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提高和B型超声波的广泛应用,肝囊肿的诊断明显增多.大多数肝囊肿为无症状的小囊肿,可定期观察,无需治疗;但对大的而又有临床症状者,均应要考虑外科治疗.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3年5月共行12例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脑梗塞合并应激性血糖增高早期干预探讨

    近年来的临床及研究发现,脑梗塞急性期应激性高血糖并不少见,且影响病情及预后.我科1998年1月~2003年10月对住院的急性脑梗塞合并应激性血糖增高者41例进行早期胰岛素干预治疗,并与未干预组45例进行比较,以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楼小亮;范华;李晓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