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氧化氮缺乏诱导的高血压及心血管重构

鄢定红;程晓曙

关键词:一氧化氮抑制剂/副作用, 高血压/化学诱导, 心
摘要:目的建立一氧化氮(NO)缺乏所致的高血压、心血管重构的动物模型.方法 Wistar大鼠,经饮水给予NO合酶抑制剂.对照组(C组):仅给予饮水;NO合酶抑制剂组(L组):L-NAME50mg/kg.d.每2周监测血压一次(尾袖法),8周后,颈动脉插管测定颈动脉压,摘取心脏,测定心脏湿重及室壁厚室,用病理结合体视学方法测定心肌细胞大小、血管中膜厚度、血管周围纤维化程度、管壁厚度/腔径比、管壁面积/腔径等心血管重构指标.结果 L组大鼠血压明显升高、心血管系统出现明显重构改变.结论本研究证实,抑制NO合成可建立高血压和心血管重构的动物模型.
江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双胎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1 2例临床分析

    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ntrahepatic Cholo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有并发症,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双胎本属高危妊娠,双胎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对母婴危害更大.现将我院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的12例双胎合并肝内胆汁瘀积症观察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的12790次分娩中,其中双胎妊娠128例列为非ICP组.双胎合并肝内胆汁瘀积症12例列为ICP组.ICP组和非ICP组孕妇平均年龄分别为25.2岁和27.3岁,平均新生儿体重分别为2.66kg和2.3kgg.ICP组初产妇10例,经产妇2例,非ICP组初产妇87例,经产妇41例.

    作者:江如;刘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WT1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Wilms′瘤基因(Wilms′Tumor gene,WT1)是早发现的与Wilms′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其复等位基因功能的缺失可导致Wilms′瘤的发生.WT1基因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抑制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生因子A链、集落刺激因子Ⅰ和胰岛素生长因子Ⅱ)和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如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受体)及其它基因(如维甲酸受体α、c-myc和bcl-2).现在认为WT1基因具有转录调控的功能,依细胞结构、靶基因启动子和WT1异构体的不同而呈现激活或抑制转录的功能,为双相调节因子.近来发现WT1基因和造血细胞生长增殖也有关,和白血病特别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关系更是密切.WT1基因在白血病细胞中高度表达并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相关,对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检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荷花;肖承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微创技术--METRx椎间盘镜手术系统的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介绍METRx椎间盘镜手术系统的临床应用,探讨微创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前景.方法在C臂机定位下,确认椎间盘突出间隙,于脊柱中线旁开1.5cm处取一1.6cm切口,逐级扩张后置入工作通道管及内窥镜,于椎板下缘咬除部分骨质及黄韧带,显露神经根、硬膜囊及突出的椎间盘,行髓核摘除或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或切除增生小关节.结果 32例均随访6个月,按Nakai标准疗效评定,优27例,良5例,优良率100%.结论 METRx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将传统的椎间盘开放手术内窥镜化、微创化.该项技术创伤小、安全可靠,病人痛苦小,恢复快,是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必然发展趋势.

    作者:许永武;黄科第;邱晓洪;郑雪丽;李春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严重腹部闭合性损伤86例治疗体会

    就诊时已处于休克状态的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病情较严重,处理是否及时,直接影响死亡率.我院近10多年来共收治了此类严重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86例,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86例中,男74例,女12例,年龄小16岁,大70岁,平均48.7岁;车祸伤53例,挤压伤8例,殴伤25例. 1.2 临床表现:就诊时均处于休克状态,血压高不超过10/6kPa,心率在120次/min以上.双侧呼吸音清,对称,腹穿见不凝血或血性液,血红蛋白平均4.2g/L,红细胞压积均在20%以下.2 结果86例出血量均在3500ml以上,肝破裂71例,脾破裂81例,胰损伤36例,一侧肾破裂29例,肠系膜血管破裂78例,空腔脏器破裂73例,腔静脉破裂3例.二处以上脏器损伤占89.1%.根据损伤情况行单一脏器或多脏器全部或部分切除或行受损修补、造瘘.死亡8例,因大出血死于术中2例,术后死于MOF6例.

    作者:郑瑾滢;吴伟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高血压与心血管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细胞主要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等,其结构和功能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心血管的功能状态.近年来发现,心血管细胞凋亡是高血压发生与发展的重要细胞学基础.平滑肌细胞凋亡与增生的失衡使血管失去正常的结构,引起血管重构,加重高血压的病理状态;内皮细胞凋亡增加血液的致凝性,启动或促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心肌细胞的凋亡,可导致心室肌细胞数目减少,促进高血压心脏心衰的发生.因此,研究高血压时细胞的凋亡,对阐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下面就心血管细胞凋亡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赖珩莉;罗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同种异体肾上腺包膜移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理想的肾上腺移植法.方法将同种异体肾上腺包膜种植于转移至腹部皮下的大网膜上,不用免疫抑制剂,观察种植物的组织学变化和血浆皮质醇水平.结果移植后血浆皮质醇未能恢复至术前水平;组织学检验发现移植物未能成活.结论将已种植肾上腺包膜的大网膜转移至腹部皮下,便于观察移植的肾上腺生长情况;在不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可能是由于免疫排斥,致使移植物不能成活.

    作者:夏维木;徐玉生;姜秀芳;童涕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近年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分型方面,有极外侧型(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1]),游离脱出型[2]等报告.我院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属极外出型者21例,属游离突出型者29例.此两型统称为特殊类型腰椎间突出症,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中,大年龄者67岁,小者27岁;男30例,女20例,病程9个月~5a,39例有明确的腰外伤史.1.2 影像学检查:本组50例均作了CT扫描检查,6例作了MRI检查.L4~5椎间盘突出32例,L5~S1,椎间盘突出18例;极外侧型21例(其中腰椎间孔内侧12例,腰椎间孔外侧9例);游离突出型29例(其中旁侧型23例,中央型6例).伴有椎管内病变者15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者其CT图像显示一侧椎间盘后缘异常突出,填充于侧隐窝,在椎间孔或孔外侧有条状或椭圆形的突出物,将神经根挤向内侧.游离突出型的CT图像显示突出物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突出物密度不均,呈不规则,有的呈锐角.

    作者:廖忠林;黄朝辉;俞新胜;刘庆志;邹鸿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50例分析

    肺癌脑转移是肺癌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放射治疗是脑转移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不仅能缓解症状、延长生命,而且部分病人可获得长期生存.本文就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对我院1991年3月~1996年2月收治的接受放疗的肺癌脑转移共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4例,女6例,年龄32~72岁,中位年龄58岁.脑转移的诊断根据CT和/或MRI.有神经精神症状者72.0%(36/50),有头痛者68.0%(34/50).脑转移单发灶46.0%(23/50),多发灶54.0%(27/50).肺癌病理类型:鳞癌26.0%(13/50),腺癌26.0(13/50),小细胞癌8.0%(4/50),未分类40.0%(20/50).脑转移早于肺部原发灶诊断30.0%(15/50),后于诊断52.0%(26/50),后者相隔的中位时间为7.5个月(1~44个月).脑转移与肺原灶同时发现18.0%(9/50).

    作者:万桂芬;徐建华;吴新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顺椎弓根中央进钉脊柱固定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经椎弓根脊柱固定技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复位好,三维固定可靠等优点,90年代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但由于技术要求高,需术中严格X线监测,基层医院开展此项技术受到限制.我科自1998年起,从江西医学院一附院引进顺椎弓根中央进钉脊柱固定技术,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病例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31岁,第12胸椎至第3腰椎骨折8例,(合并神经损伤症状者5例),第4、5腰椎滑脱各1例.手术中使用顺椎弓根中央进钉技术进螺钉36枚,内固定系统Dick6例、steffee2例、RF2例.术后X线证实36枚螺钉进钉位置准确,脊柱固定良好.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内固定可靠,无再错位.1.2 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取俯卧位,胸前、双髂嵴垫枕,腹部悬空.根据体表标记初步定位,以伤椎棘突为中心作后正中切口,长约12~14cm,紧贴脊突、椎板作骨膜下剥离,注意受伤椎板及椎管的再损伤,显露并检查棘上、棘间韧带、椎板、小关节突、横突损伤情况,确定双侧第12肋,推算受伤椎体及进钉椎体.

    作者:李荣来;江进海;王海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离体皮片原位回植即时修复缺损创面1 5例体会

    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创伤致皮肤缺损病人15例,2小时内将其离体组织削成中厚皮片原位回植,修复新鲜缺损创面,生长良好,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9~46岁,平均年龄31岁.致伤原因及部位:鼻翼切割1例,大腿野猪咬伤1例,指腹切割伤9例,趾腹缺损1例,发辫卷入转轴2例,高压钢片冲击致全层头皮巨大缺损1例.1.2 方法:本组病人入院后常规镇痛,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清创后以湿敷料保护创面,及时找回离体组织,洗净后浸于庆大霉素盐水液中3min,取出铺平将其削成中厚皮片0.5~0.75mm,修剪边缘回植于新鲜创面.皮片戳孔,或置皮片引流,打包或加压包扎,术后加强抗炎,改善微循环及康复理疗.

    作者:王光耀;祝纯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双重免疫标记与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瘤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是结外淋巴瘤中少见的一种,其中以胃肠道MA¨型淋巴瘤较常见,由于瘤组织中细胞成份纷杂、反应性滤泡点缀于组织中,该瘤的诊断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粘膜小组织活检.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已有可能在同一切片上标记出不同的细胞成份,为同时观察几种细胞的分布特点、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手段[1].本文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标记,以显示胃肠道MALT的肿瘤细胞的分布及与粘膜腺体、隐窝上皮的相互关系,为胃肠道MALT淋巴瘤诊断提供一种辅助方法.

    作者:温文;况春景;陈任生;谢洪辉;熊秋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外科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1 6例报告

    气管、支气管结核(原称支气管内膜结核)病变不单发生在支气管粘膜、粘膜下层,尚可侵犯肌层甚至软骨.经内科治疗无效者,产生气管、支气管狭窄、支气管阻塞、肺不张等严重合并症者则需外科手术治疗.将我科自1995年6月至2000年6月共行气管、支气管结核外科手术治疗16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男7例,女9例,年龄16~54岁,平均28.5岁.临床症状:咳嗽16例,其中干咳(7/16)43.7%,发热(6/16)37.5%,痰血(6/16)37.5%,胸闷气促(3/16)18.7%,喘鸣1例.病变部位:左主支气管2例,左上叶支气管4例,左下叶支气管1例,右主支气管1例,右上叶支气管6例,右中间支气管1例,右下叶支气管1例.肉芽增殖型5例(31.25%),瘢痕狭窄型11例(68.75%).术前内科治疗时间6~12个月,平均7个月.痰菌阳性者2例.

    作者:马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胃手术致脾脏损伤1 2例临床分析

    胃手术导致脾脏损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我院自1989年2月至1999年3月共遇到医源性脾损伤12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28~76岁.其中行胃大部切除术5例,胃癌根治术6例,全胃切除1例.1.2. 损伤情况:脾包膜撕裂伤6例,脾浅表实质裂伤2例,脾下极边缘型破裂1例,脾门周围撕裂2例,脾门处静脉破裂1例.1.3 手术方式:单纯用胶粘合、电凝止血2例,脾修补术6例,脾修补加脾动脉结扎1例,部分脾切除1例,脾修补失败再行脾切除1例,脾切除1例.2 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无再出血.1例并发膈下感染、左胸腔积液,治疗23d痊愈出院.

    作者:陈军葆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泰胃美、思密达与纳洛酮联合用药治疗急性酒精中毒

    因饮酒引起的急性酒精中毒在临床上很常见,常导致急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重者可引起呼吸中枢抑制、脑水肿、循环衰竭,如不及时抢救,易导致死亡.我院急诊科对收治的132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用泰胃美、思密达与纳洛酮联合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将132例急诊来我院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按照急性酒精中毒诊断和临床分期标准,分为轻度中毒(兴奋、共济失调期)88例,重度中毒(昏睡昏迷期)44例.其中男93例,女39例,年龄小的15岁,大的50岁,平均年龄为29岁.并发有上消化道出血3例,呼吸表浅且极度困难2例.

    作者:华鸿;凌华;谢建军;余永琴;王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重症肌无力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1993年6月至2000年1月,采用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19例,其中17例术后常规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19例中男9例,女10例;年龄10~57岁,平均23.8岁.病程14d~120个月,平均18.64个月.单纯眼肌型7例,全身并呼吸肌型¨例,单纯四肢无力1例,3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按Osserman分型,Ⅰ型7例,ⅡA型5例,ⅡB型6例,Ⅲ型1例.CT诊断胸腺瘤10例,胸腺增生症9例.全部病人新斯的明试验阳性.1.2 手术及病理诊断:术前服吡啶斯的明180~600mg/d,强的松15~45mg/d,术日晨不停药.全麻,气管插管,选用芬太尼、安氟醚、司可林麻醉.重症者术中给新斯的明和强的松龙,心率低于50次/min给阿托品.正中切口,结扎两侧胸腺动、静脉,大块切除胸腺及周围脂肪.病理诊断:胸腺增生12例,其中2例有胸腺淋巴结炎,1例心包脂肪中异位胸腺;胸腺瘤7例,其中上皮细胞型4例,淋巴细胞型3例.

    作者:柳阳春;方功德;龚南平;胡建明;徐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其临床意义

    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当其发生丢失或突变时可使细胞无限地生长对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乳腺癌中的p53蛋白进行检测,来探讨p53基因在乳腺癌中的意义. 1 材料和方法160例乳腺癌组织为我院1995~1999年乳腺科手术切除标本.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6.9岁.上述材料均以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腊包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S-P法.按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p53蛋白单克隆抗体及S-P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

    作者:吴耀华;刘冬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ipathy 简称CSM)主要是颈椎退行性变造成的脊髓前方受压引起的临床疾患.而颈椎前路的减压植骨融合为国内外大多数学者所公认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自1995年元月至2000年6月,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乃夫;赖光松;朱荣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侵及颅底的头颈肿瘤的手术治疗

    由于颅底位置深在,周围的解剖结构复杂,重要的血管神经较多,致使许多眼眶、鼻腔、鼻咽、鼻窦和翼腭窝及颞下窝的肿瘤累及到颅底时,手术治疗颇为困难.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CT和MRI检查及许多新设计的手术入路相继应用于临床,对累及到颅底的头颈部各种肿瘤,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已成为可能.从1989年至1997年,我科采用几种不同的手术径路切除了侵及颅底的头颈部各种肿瘤和囊肿8例,经随访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学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哮喘病儿童治疗中的心理干预

    从医学的整体来说,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除了生物学因素外,还有种种社会心理因素,包括个性特性、生存压力、环境条件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心理生理的中介机制,把先天素质与后天错误及环境中不良刺激结合起来,不只是对病人疾病的关注,而且更多地对于患病的病人及有关成员的关注,从而达到整体康复的目的.1 社会心理因素对哮喘病形成的影响该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即使如此,社会、心理因素同样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1.1 应激作用:在症状发作前常有重大家庭生活事情,患儿情绪上的改变常能导致哮喘的发作,如受某些挫折而哭吵,或焦虑情绪等,这种情绪变化,通过突然的深呼吸,刺激肺部的感受器,反射地引起支气管痉挛,或由于过度换气使CO2分压降低,导致支气管痉挛,亦可能是改变丘脑下部的功能,使副交感神经冲动超过交感神经冲动,从而使哮喘病发作.1.2 个性特征:情绪不稳定的个性与哮喘病关系密切,患儿以躯体不适的主诉多为特点,表现为对外界刺激反应强烈、易激动、发怒,脾气倔强.

    作者:朱国政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及带锁钢板固定治疗颈椎结核

    目的探究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在颈椎结核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颈椎结核并不全瘫痪患者在效抗结核治疗下,行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及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所有病例的神经症状均完全改善.病变椎板及植骨在融合,无复发表现.结论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应用于颈椎结核手术患者,增加植骨块及融合节段的稳定性,提高病灶及植骨块的融合率等.利于病灶恢复,证实应用前景良好.

    作者:廖琦;陈伟;高廖翔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江西医药杂志

江西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