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瑜琼;陈桂英
目的用新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评估我院PICU危重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PICU4a来636例危重患儿进行危重病例评分及器官功能衰竭评估,评分值从高分到低分:~100、~90、~80、0~70共4组.依次代表病情非危重、一般危重、危重、极危重.住院期间进行4次评分.其中32例采取与国外PRISM评分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首次评分显示:非危重、一般危重、危重、极危重患儿病死率依次为2.04%、9.56%、16.75%、34.44%.各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其后各次评分结果与首次评分相似.器官功能衰竭评估:1、2、3及3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分别为32.7%、25.6%、16.4%、63%,其病死率依次为2.9%、15.3%、38.5%、47.5%,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非危重、一般危重、危重至极危重患儿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的发生率依次为7.1%、34.3%、67.0%、91.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可准确判断病情轻重,分值越低,病情越重,器官功能衰竭数越多,病死率亦越高.
作者:蔡义记;吴熙;朱绿绮;李翠昌;徐南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临床上,硬膜外镇痛是术后镇痛常用的方法之一,而其效果因药物的配方不同而异.作者自1999年至2000年采用地塞米松、布比卡因及东莨菪碱混气液用于硬膜外腔术后镇痛与同一剂量单独使用地塞米松、布比卡因、东莨菪碱镇痛进行了临床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手术结束前15~20min,从硬膜外腔缓慢注入镇痛复合液0.75%布比卡因3ml+地塞米松10mg+东莨菪碱0.3mg+0.9%生理盐水4ml,作为观察组(Ⅰ),以地塞米松10mg+0.9%生理盐水8ml为Ⅱ组,0.75%布比卡因3ml+0.9%生理盐水为Ⅲ组,东莨菪碱0.3mg+0.9%生理盐水9m1为Ⅳ组,Ⅱ、Ⅲ、Ⅳ组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在出手术室前拔除硬膜外导管后送回病房,术后30h内观察各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其选择患者180例,随机分到Ⅰ、Ⅱ、Ⅲ、Ⅳ组(见表1).
作者:朱玉华;曾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重型脑室出血(Ⅲ、Ⅳ脑室铸型积血、Greabs计分在8分以上)病情险恶,传统内科治疗及直接手术治疗病死率80~100%[11.我院自1996年12月至2000年9月对重型脑室出血病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传统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侧脑室体外引流及脑室内注入尿激酶加腰池置管脑脊液引流,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文勇;钟文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氯沙坦(Losartan,LOS)治疗轻、中度高血压(EH)的临床治疗和安全性及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试验.选择轻中、度EH患者,经4周安慰剂冲洗期治疗后,88例患者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进入本研究并随机接受氯沙坦治疗(LOS组,n=44)和卡托普利治疗(CPA组,n=44)12周,比较两组的血压、心率、不良反应和血生化及生活质量.结果采用intension-to-treat的原则.治疗12周末,有效率LOS组72.7%(32/44),CAP组70.5%(31/4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2周末LOS组坐位收缩压(SiSBP)/坐位舒张压(SiDBP)下降(16.1±12.5/11.4±6.8)mmHg,CAP组SiSBP/SiDBP下降(15.4±11.6/11.9±7.7mmHg.两组间4、8及12周血压差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降压的同时小引起心率增快,LOS且能降低血尿酸值.咳嗽发生率LOS组(2.3%),明显低于CAP组(11.4%,P<O.05),分别为8.6±3.2比8.2±3.9、9.5±2.8比8.5-±4.2±和15.2±7.6比13.8±5.6;躯体功能维度分增加值LOS组(9.8±2 5)显著高于CAP组(3.9±1.2,P<0.01).结论LOS治疗轻,中度EH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干咳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转换酶抑制剂;同时还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付剑云;吴红玲;王小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文就1997年5月~2000年6月在我院住院发病的51例新生儿肺炎临床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51例院内感染新生儿肺炎均符合新生儿肺炎临床诊断参考依据.其中男42例,女9例.日龄》4d5例,~10d22例,~15d13例,~20d6例,~25d3例,25d以后2例.1.2起病时间入院后第4~6d6例,~9d12例,~12d8例,~15d 6例,出院后2d起病再次入院3例.(吸入性肺炎未计在内)
作者:涂嘉民;熊欣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肺心病人夜间处于睡眠状态时,大脑皮层对呼吸中枢的调节功能相对下降,脑部血流相对缓慢.针对肺心病人的病理变化及夜间特定的环镜,我们加强了夜间巡视,及时发现了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临床资料105例肺心病人均是我院1990年2月~2001年2月收治的住院病人,其中男73例、女32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1.3岁.
作者:周黑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自1999~2000年收治5例额颞叶脑挫裂伤复合型硬膜下血肿及颅内血肿采用扩大式翼点入路的手术方法,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25~36岁.致伤原因:车祸3例,坠落伤2例.受伤机制:均为直接减速头外伤.着力部位为枕部.1.2 临床症状:伤后均有原发性的意识障碍,头痛剧烈,烦躁不安,呕吐频繁.入院查体:神志清楚,GCS为13~14分;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四肢活动对称,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后病情逐渐加重,神志不清,患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肢体瘫痪,颞叶钩回疝形成.
作者:杨枫;李卫国;罗林;叶春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IgA肾病(IgAN)是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的常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以单纯血尿为主、或无症状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或肾病综合征或肾炎综合征…,给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估计带来不少困难.本文通过对我院47例IgAN的临床及病理分析,探讨IgAN的临床类型与病理类型以及它们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胡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人们发现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已成为盆腔炎性疾病和生殖器炎症的主要致病原[1].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感染与不孕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对不孕患者宫颈管分泌物进行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的检测,以探讨它们与不孕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选择1999年1月~2000年1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不孕症患者:即结婚2a以上,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而未曾妊娠者[2].共228例,年龄22~40岁.对照组为同期在本院门诊就诊,已正常生育者120例,年龄22~40岁.
作者:韦瑞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近年来,微波在耳鼻喉科的运用日渐受到重视.我科在1999年至2000年使用微波治疗仪(珠海丽珠医用电子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RADA-RMED25T65型)治疗慢性扁桃体炎100例,经与传统的扁桃体切除术相比较,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中男性76例,女性24例;年龄大的42岁,小的8岁,年龄中位数为26岁.双侧扁桃体炎者56例,单侧扁桃体炎者44例;其中Ⅲ肥大性扁桃体者16例,分先后两次治疗;伴扁周脓肿5例,先行脓肿切开引流后再行微治治疗.
作者:唐林卡;吴数良;毛勇敏;陈志杰;林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鲁登巴赫氏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心脏病,近几年来陆续可见到报道.我院自1992年至今,诊断4例,现报道如下:例1,女,43岁,以反复咳嗽,心悸,气促3~4a为主诉就诊.体查:胸骨左缘第3肋间可闻及Ⅲ°SM、DM,心尖部可闻及Ⅱ°SM.EKG示:(1)左心房肥大,(2)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临床考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右房、室腔轻-中度扩大,左房轻度大,左室偏小,房间隔中部回声失落33mm,PWD(脉冲多谱勒)示房间隔右侧可探及三峰状湍流频谱.二尖瓣前、后叶回声轻度增强、增厚,前联合轻度粘连,舒张期开放受限,后瓣呈直立片.二维上测得瓣口面各2.70cm2,CWD(连续多谱勒)测得有效瓣口面积3.19cm2.肺动脉显著扩张,内径达33mm.PWD示其瓣口ACT80ms,估测肺动脉平均压力40mmHg,三尖瓣关闭不全(轻度),心包腔内可见少量液性暗区.超声诊断:(1)鲁登巴赫氏综合征:巨大房缺(继发孔型);二尖瓣狭窄(轻度);两肺动脉高压;心包积液(少量);(4)三尖瓣关闭不全(轻度).
作者:强剑颖;朱绍亭;黄燕萍;黄晓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近年来我国严重多发伤病例显著增多,其中合并腹部损伤占相当比例.我科自1990年1月至2000年1月共收治严重多发伤中腹部损伤67例,占同期收治多发伤531例的12.6%.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严重多发伤中腹部损伤指除腹部脏器破裂以外同时合并损伤脑、胸、脊柱、四肢、骨盆之一或以上者.符合上述条件者67例.本组男性56例,女性11例.年龄小6岁,大72岁,20~40岁53例(79.1%).
作者:夏绍荣;张达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手术和放射治疗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自1986年1月至1990年12月我院共收治胸段食管癌242例.笔者对其中完成了根治性放疗、根治性手术、手术放疗加根治性手术的12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情况:128例病人男性102例,女性26例,男:女=3.9:1;年龄29~78岁,中位年龄56岁.按1987年国际食管癌分段标准分段:胸上段17例,胸中段79例,胸下段32例.按病变分:≤5cm的47例,5~9cm60例,≥9cm21例.
作者:康恭礼;罗志强;周毅;丁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院自1996年11月开展前列腺电汽化术(TVP),现取1998年4月~1999年8月间连续30例病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0例患者年龄51~86岁,平均68.9岁,均有排尿困难病史,急性尿潴留10例.大尿流率(Qmax)O~13.9ml/s.B超前列腺大小9.2~25g8例,25.1~50g12例,50.1~114g10例.合伴高血压、冠心病、房颤、慢支肺气肿、浸润性肺结核、脑梗塞后遗症、老年痴呆、抑郁症、巴金森氏病、糖尿病等20例.麻醉危险度按美国麻醉学会(ASA)身体情况分类法:Ⅰ级1例,Ⅱ级13例,Ⅲ级11例,Ⅳ5例.
作者:万小华;曾涛;何洁卿;王玲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不论是根治性还是姑息性放疗,必须给肿瘤区以有效而精确的治疗剂量,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同时必须尽量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和器官,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并发症.要达到这个目的,简单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将位于照射野中的正常组织部分用铅挡块进行遮挡.目前机器附带的铅挡块及市场购买的铅挡块均为方体、圆柱体、棱柱体、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下一些问题:(1)铅挡块与铅挡块之间易发生射线泄漏;(2)梭柱形铅挡块有部分靶区达不到5个半价层的有效遮挡;(3)不规则靶区没有合适的铅挡块.因此,我们开展整体铅挡块技术来解决以上问题.即依照医嘱确定的照射野中的被保护区的大小及形状制作整体铅挡块,从而有效保护正常组织,并且肿瘤部位得到高精度的适形放射治疗.
作者:黄小陆;任福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恶性肿瘤胆道梗阻主要有原发性胆管癌,肝癌,胰头癌,壶腹癌及转移癌压迫侵犯胆管所致.此类患者均已失去手术机会,近年来经皮穿刺肝管内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e inserton bilie-ary stent PTIBS)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取得良好效果,近我院收治了1例胃窦癌肝门区转移引起阻塞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肝穿途径胆道内支架置入术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患者,男,73岁,因发热,全身黄疸皮肤骚痒于2000年12月18日入院.化验:WBC 19.6×1012/L,N77%,总胆红素质143.1mmol/L,间接胆红素101.9mmol/L,谷丙转氨酶135u/L.B超: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径增大.CT示:胆总管上段可见一大小约45×3.5×3 .0cm3软组织肿块.曾于同年3月中旬在上海仁济医院确认为“胃窦腺癌”并行毕Ⅰ式胃癌根治术.临床诊断:转移性梗阻性黄疸并急性胆管炎.
作者:熊雪峰;洪建平;曾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江西省医院感染监控网1997年成立,参加监控网共有省、地(市)、县级39所医院.现将监控网1997年6月~2000年12月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并探讨如何改进全省监控网工作,做好管理工作.1监测方法按照《医院感染监测指南》规定的方法进行监测[1]入网医院按要求将当月医院感染监测结果上报,由省医院感染监控中心专业人员审核统计.
作者:况斌;谭薇;罗晓黎;龚小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探讨脂肪肝在各年龄组的发病情况及脂肪肝与血脂、血糖的相关性,对458例受检者其脂肪肝患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 458例均系我院2000年7月对外体检者,男423例、女35例、年龄34~89岁、平均年龄53.79±16.72岁.1.2方法1.2.1受检人员在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和心电图后,用日本阿洛卡630型超声波诊断仪探查肝、胆、脾、胰、肾;应用美国贝克曼(BECKMAN),CX5CE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12h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肝功能、肾功能等.
作者:刘小喜;张承斌;许海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复方碘酊是我院传统的自制制剂,主要用于治疗足癣,因疗效较好而深受病人欢迎.其处方中主要成份有碘,水杨酸和苯甲酸,均对霉菌有抑制作用.在质量监控过程中发现碘的含量有逐渐下降的现象.由于本处方中碘的含量较低,分析可能原因有三:(1)包装不严,碘挥发;(2)聚乙烯瓶包装的问题;(3)碘与处方中其他成份的相互作用,特别是与含酚羟基的水杨酸发生碘代反应.为此,我们做以下实验进行检查,用聚乙烯瓶和玻璃瓶不同包装作对照,经证实是储存过程中因水杨酸发生取代反应而致碘含量下降,并对下降过程作了动力学分析.
作者:赵文艳;潘尚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大肠杆菌0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一个主要菌型.作为一种病原菌而使人类致病,于1982年在美国被首次发现[1],此后相继在加拿大、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出现.1996年5月8日在日本大阪的Sakai市出现了历史上大的一次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食物中毒感染的暴发流行,累计受感染者近万人,其中大多为6至12岁儿童,造成7人死亡,引起世界普遍关注和重视,现美国每年因大肠杆菌0157:H7感染至腹泻者2万余人,我国在1987年以来已先后在江苏、山东、北京、河南、安徽、新疆等地发现了EHEC(散发感染患者或发现有EHEC菌株[2]),目前尚未有EHEC感染暴发流行的报道.江西省未有EHEC感染的报道,近期(5月份)在南昌市京东乡因集体聚餐后发生的一百四十余人食物中毒事件,经初筛试验高度怀疑0157:H7感染所致,后虽未分离到该菌,但我们仍应该对EHEC给予足够的重视,防患于未然.
作者:车达平;张志诚;陈家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