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冬;孙峰;周广喜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1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者,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FIB水平变化的直线相关性.结果:(1)350例CHD患者FIB水平明显高于260例冠状动脉正常者[(3.86±0.87)g/L vs(2.76±0.72)g/L,P<0.01];FIB随狭窄支数增加有增高趋势,但亚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2)FIB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间呈轻度直线性相关(r=0.225,P<0.01).(3)FIB水平对CHD的预测价值以FIB≥3.5 g/L为界,其敏感性为53.7%,特异性为80.8%.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未发现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明显相关.
作者:陈闽荔;陈孟英;吕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笔者于2001年12月收治经头MR证实为双侧中线旁丘脑梗死患者1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55岁.因头晕、进行性言语不清伴意识障碍9 h,于2001年12月23日入院.患者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及脑梗死史.
作者:朱晓冬;孙峰;周广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较常见的胃肠道发育畸形.主要以肠管神经节细胞缺乏为特征[1~4].我院新生儿外科自1997年2月-2001年10月引进美国Johnson医疗器械公司的PROXIMATE直线型切割吻合器(TLC-75,TLC-55),应用Duhamel的改良术式Ikeda法根治新生儿及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46例,术后跟踪随访,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叶祖萍;胡银莲;房志勤;牛军;胡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构建以人抗乙肝表面抗原(HBsAg)单链抗体(ScFv)为导向作用,白细胞介素2(IL 2)为治疗作用的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QE 40/ScFv IL-2.方法:应用PCR技术将抗HBsAg单链抗体与白细胞介素2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基因重组,构建中间载体pGEM7Zf(+)/ScFv-IL-2,经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正确后,将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到pQE 40表达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表达.结果:SDS-PAGE结果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约4.3×104Da处,可见蛋白表达带.以鼠抗人IL-2单克隆抗体经免疫印迹验证,该表达蛋白为所设计的融合蛋白.结论:融合蛋白ScFv-IL-2的成功构建及表达,为融合蛋白的纯化和研究开发新型的乙肝导向治疗的基因工程药物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陈文吟;粟宽源;任向荣;唐永红;郑业华;余宙耀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米索)用于终止早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部分患者存在用药后副反应大、流产后出血时间长、药流失败引起大出血等问题,甚至出现药物流产后篌恶性滋养叶细胞疾患的报道[1].为进一步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减少大出血的发生,笔者对药物流产中米索前列醇不同的给药途径、不同的剂量进行了随机比较性研究.
作者:刘笑梅;贾丽荣;焦丽;吴小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298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及136例无冠心病者的对照组进行研究,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多项血脂含量及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结果:基因型与冠心病严重程度不相关,对照组及有3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病人A型及V型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VV型纯合子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明显高于AA型纯合子(P<0.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V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低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P<0.01).血脂含量与同型半胱氨酸基因型无关.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与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变异相关,其VV纯合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此基因变异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无关.
作者:毛用敏;赵福梅;秦勤;陈倩;程津新;肖向茜;崔让庄;赵炳让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结核性胸膜炎多发于儿童和40岁以下的青壮年[1].但近年临床上老年组结核性胸膜炎已有明显增多趋势,并由于老年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兼有高龄者的体质特征[2],其临床表现可明显不同于青中年病组.笔者对老年结核性胸膜炎与青中年结核性胸膜炎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认识和掌握其临床特征,以提高诊疗水平.
作者:于吉祥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急性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未及时诊治者病死率高达60%,而及时获得治疗者病死率可降至7%,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决定本病预后的重要因素.我院近年来收治急性肺栓塞45例,对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吴琦;苏海燕;陈光瑾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是治疗心脏外科围手术期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的重要措施.借助IABP的支持,已使许多患有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能顺利地经受复杂的心内直视手术.我们对1998年1月-2001年8月收治的42例应用Ⅰ-A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卫民;左景珍;于昂;魏东;李庆和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易行耗时较少的小鼠骨质疏松模型.方法:将20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维甲酸灌胃组,2周后处死小鼠,利用骨组织计量学方法研究维甲酸对于小鼠胫骨的影响.结果:给药组小鼠小梁骨体积明显减少,小梁板厚度减少且空间结构也发生改变.结论:维甲酸可用于建立小鼠骨质疏松模型.
作者:张军生;戴晨琳;张鑫;邱明才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近年来随着高龄患者冠脉搭桥手术的增加,老年人术后急性认知障碍发生率不断上升.根据发病时间及临床特征分为两类,术后较早出现持续时间短称为谵妄,另一类出现较晚的称持续性术后认知障碍.
作者:刘俊英;储荣仁;蒋大中;郭志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水平(UA)的变化及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86例T2DM患者的血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体重指数(BMI)及血压.按性别分2组,再按是否合并CHD分4个亚组,并设正常对照组120例.结果:T2DM男性和女性血UA均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2DM合并CHD组血UA升高,与非CHD组比较,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男性则无差异(P>0.05).结论:T2DM男性和女性血UA均增高,T2DM女性血UA增高与CHD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作者:赵伟;张宏;于佩;夏建华;郭艳;王家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颅内病变的头皮定位要求精确,有时因定位不准确而增加手术难度和损伤.我们对5例脑膜瘤定位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术中采用补救方法,全切肿瘤,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魏健;娄永忠;刘建平;王宏昭;赵彦标;张宁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是临床常见的外科危重症,其病情发展快,病死率可高达26%~30%[1],高龄病人由于全身重要器官功能减退,代偿能力差,常并存1种或几种内科慢性疾病病情尤为危重.我院自1985-2000年共收治65岁以上ACST 128例,因基层医院医疗条件较差,围手术期处理的正确与否,则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现将围手术期处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白韧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眶内壁是眶壁薄弱部分,外伤的情况下极易发生骨折,随鼻内窥镜手术的开展,眶内壁骨折通常需要冠状位和横断位CT扫描.笔者总结了自2000年2月-2001年10月我院收治的43例眶内壁骨折病人的资料,探讨螺旋CT多方位重建技术对骨折的诊断及其在鼻内窥镜手术复位中的作用.
作者:许建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静脉输注大剂量丙种免疫球蛋白(hdIVIG)治疗多发性肌炎,国外早有应用[1],但国内少见报道.我们用此法治疗重症多发性肌炎(PM)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例,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李玲;李媛;齐文成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颅咽管瘤是神经外科的难点之一,其治疗效果迄今还不理想[1].现代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存期.由于经各种方法治疗后患者10年生存率基本可达到80%~90%[2],因此,保存患者正常生理功能、使其恢复正常生活十分重要,而对视觉的影响是该肿瘤的主要症状之一,其预后尤显重要.但国内的有关研究尚少见报道,笔者对此加以探讨.
作者:江荣才;刘宗惠;李士月;田增民;赵全军;修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是容易受损的器官.在大多数情况下,脾脏破裂很快就会引起腹腔内大出血,需要急症手术治疗.但有的病例出血发生在脾脏损伤后数日、甚至数周后,造成诊断和治疗的困难.目前把损伤48 h后出现的脾破裂出血称之为延迟性脾破裂(delayed rupture of spleen-DRS)[1].因其病情急、变化快、容易误诊,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一般脾破裂.我院1985年至2000年间共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脾破裂患者146例,其中21例为延迟性脾破裂,报告如下.
作者:谢加东 刊期: 200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