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健专家翁维健、吉良晨谈养生

百拇医药网

关键词:养生保健, 专家, 吉良晨, 中华传统, 生命与健康, 养生文化, 理论思想, 学界, 历史, 经验, 方法
摘要:中华传统养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养生保健经验,而且有着深刻的理论思想。在人类对生命与健康的理解发生变化的同时,中华传统养生保健方法正日益引起国际医学界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
现代养生(上半月版)杂志相关文献
  • 养生禅茶

    自古以来,佛家弟子特别注意禅茶的养生作用,在品茶的过程中参禅,不仅有利于参透佛经,对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也很有好处。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现代人也开始重视禅茶的养生作用,并学而习之,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帕金森病生活调理四项注意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因尚不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大脑底部基底核及黑质脑细胞的快速退化,无法合成足够多巴胺有关。由于肌肉活动需要多巴胺来协调,因而当颅内缺乏多巴胺时就会引起肌肉活动协调性减退,并且出现身体僵硬、行动迟缓、手颤或身体其它部分的震颤等现象。帕金森病的治疗药物目前仍以多巴胺制剂为主,如复方左旋多巴、普拉克索等,都可以有效改善症状。另外,生活调理也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药物疗效,促进症状缓解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医学专家强调指出,帕金森病患者不仅要坚持药物治疗,还一定要加强生活调理,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取得较为满意疗效,以下四点注意事项值得患者给予关注。

    作者:魏开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朋友要学会与病同处

    首先,学会“与病同处”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对疾病的到来保持一种正确的态度。老年人对于疾病染身,既不要不知所措,也不要满不在乎,而是应该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泰然处之,不能被疾病吓倒。在这方面,一些老艺术家对待疾病泰然自若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很值得我们学习。例如大家熟悉的人民艺术家赵丽蓉,晚年身患重病,然而她却从容以对。尤其是在她有生之年的后一个春节联欢晚会上,她抱病倾情演出,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而她却默默承受着疾病的折磨。相反,有些老年朋友讳疾忌医,采取“不承认主义”,不及时检查,不主动诊治,也不听医生的忠告,结果小病酿成了大病,大病拖成了不治之症,错过了佳治疗期。因此,“与病同处”应该成为老年人晚年养生的“必修课”。

    作者:吕传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绿色人参”--黄秋葵

    黄秋葵,又称秋葵、咖啡黄葵,又因其果实形状酷似羊角而被称为羊角豆。锦葵科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以其嫩荚的蒴果作为食用部分,柔软鲜嫩。秋葵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13世纪埃及就有栽培。目前世界各地均有种植。近几年来,我国海南、广东、福建、上海、湖南、河北、江苏、陕西和山东等地都有栽培。

    作者:赵德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当父母年迈之后

    无论哪一个家庭,老年人的问题是迟早都会遇到的。对于那些依靠别人帮助而生活的老年人来说,衰老是一个复杂而痛苦的生活过程;同样,负责照顾老年人的生活也是件不轻松的事情。处理得好,老人的晚年生活可以充满天伦之乐;处理不好,可能使老人陷入梦魇般的苦境。尽管家庭之间生活条件与生活状况千差万别,但是,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减少他们的忧伤,增加他们的生活乐趣,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邱园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百年医疗被“水”淹了几个碉堡

    百年以来,人们患了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之后,只能按医嘱终生服药。患者形成了药物依赖性。我国三亿患者吃药几十年,逐步发展成心脑动脉粥样硬化,会出现胸闷、心痛、房颤和头痛、头晕、头胀症状。当医生诊断患者有心梗危险,便叫冠心病人做冠脉造影扫描,做“搭桥”或支架,做了心外科的手术后,只解决了冠脉内狭窄的几个部位,而不能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所以仍有冠心病症状,仍需终生服药。而患脑动脉粥样硬化严重之后,医生给予中风预报,说明药已无力阻止和逆转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只能等候中风,或有幸存的机会,或患中风后遗症直至病逝。前列腺肥大被切割;肾衰者只能透析,或找肾源移植;矽肺病只能忍受痛苦,少活许多年……这就是当前世界高的医术,连总统或富豪也逃避不了。社会上没有人对此置疑,或不遵从。

    作者:陆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认清体质吃出健康(节选)

    体质是怎么形成的,人有成长的过程。体质也有形成的过程。体质的形成,受机体内外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先天和后天两大因素。一、先天因素1.遗传因素体质具有遗传性。体质的遗传是指父母生精细胞中的DNA携带着遗传信息给子代,子代继承了亲代的某些特征,加上变异后形成了子代自己的特征。我们的形态结构、相貌、肤色等很大程度上受着亲代遗传信息的影响。

    作者:徐大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预防乳腺癌,传统中药来帮忙

    一直以来,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为男性的近百倍。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居第一位。中医的“癌”或“喦”与岩通,是指体内发现肿块,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坚硬,宛如岩石而言。《医宗金鉴》“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正气虚则成岩”。癌的发病主要由于脏腑阴阳气血的失调,在正虚的基础上,外邪入侵,或痰、湿、气、瘀等搏结日久,积滞而成。

    作者:雷辉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夏日须当心紫外线过敏

    很多人都喜欢阳光明媚的天气,但如果外出时忽略了防晒,一些特殊体质的人就易患上光敏性皮炎。经常暴露在阳光下的脸、颈、手臂等部位会出现丘疹、红斑、水疱、脱屑等,还会伴有瘙痒。人群中约有30%的人会对紫外线产生过敏,其中室内工作的人对紫外线的敏感性比室外工作的人高;青年敏感性比幼儿及老年人高。因此,青壮年与室内工作者应慎防发生紫外线过敏。

    作者:王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延缓大脑老化,远离老年痴呆

    饮食习惯让认知障碍症的风险降低1将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减少到低程度。芝加哥健康与老龄化研究显示,饱和脂肪摄入量多的人患上认知障碍症的风险会增加3倍。

    作者:杨丽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保健“九部曲”

    1.饮食求清淡夏天气温高,人体热量消耗要比平常大,此时往往食欲不振。因此,在饮食安排上,力求清淡可口,多食新鲜蔬菜、瘦肉、时令水果等。此外,将绿豆、菊花、金银花等煮汤或泡茶喝,既可适时补充因出汗消耗的水分,又可清热解毒,安躁除烦。

    作者:侯甲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夏季四大护理误区等于“毁容”

    误区一洗面奶直接抹到脸上一项女性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人洗脸方法都有错误或疏漏。如有的人图省事,直接用冷水洗脸;有的人认为自己是油性皮肤,要用很热的水才能把脸上的油垢洗净。还有一些女性怕洗不干净,将洗面奶直接抹到脸上。其实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对娇嫩的肌肤害处多多。

    作者:海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椅上八式健身体操

    1.热身运动开始时先做1次或多次这种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柔韧性,使其不致在做体操时撕裂。(1)坐姿,脚尖着地,脚跟提高,脚尖尽量向椅子方位回收。再伸展左腿,尽量使脚跟向前,脚尖向自己。恢复原来姿势,放松。右腿做同样动作。然后两腿一起再做1次。整套动作做4次。

    作者:王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国医大师路志正“论汗”

    汗出是人体内常见的生理、病理现象。现存早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计162篇,其中涉及汗的竟达六十余篇,原则性地讨论了汗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奠定了祖国医学研究汗的理论基础。后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书,首创麻黄汤、桂枝汤等方剂,以汗法治疗外感热病初期阶段,提出了发汗的具体运用方法、注意事项、禁忌症,并对过汗、误汗所产生的变证、危证的救治有着深入的研究,隐寓了汗证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发展了《黄帝内经》,祖国医学对汗的认识于是大彰。

    作者:天下养生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春』心不老,益寿延年--说说老年人的『性』福生活

    老年人晚年依然会“春”心不老,而且离不开“性”福生活。一位退休干部,59岁那年妻子病逝,他从此少言寡语、萎靡不振,还经常失眠、头痛,医生为他治疗半年多竟无效果。医生有三个多月没见他再去就医,好生纳闷。今年春节过后再见他时,竟容光焕发,精神矍铄,俨然换了一个人。问他病怎么治好的,他略带羞涩地说:“我有新的老伴儿啦。”

    作者:李荣兰;许圣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李光羲夫妻演唱金婚爱情祝酒歌

    1929年2月,李光羲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的家庭里。比李光羲小8岁的王紫薇出生在天津一个富商之家。1953年国庆节,因为单位合唱队要排练节目,李光羲第一次见到了同在合唱团的王紫薇。王紫薇天真、活泼,浑身透出一股青春活力。从看到王紫薇第一眼起,李光羲就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当时,他就对一位朋友说:“我要娶她做我的妻子。”为了能和王紫薇套近乎,他撒谎说自己的叔叔家住在她家前面,然后每次排练结束后送她一起回家。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王紫薇也渐渐喜欢上了身材高大、英俊潇洒,不仅歌唱得好,而且为人真诚的李光羲。

    作者:范学芝;阿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百岁翁的“养生套餐”

    在辽南的步西村中,有位百岁的“老荣军”名叫陈福堂。陈老虽年过百岁,却是身板硬朗,神情爽然。谈及养生之道,老人总结为七道“养生套餐”。

    作者:钱国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以清为镜心自明

    古时无镜,女子梳头多半站在清溪旁,借助一泓清水,照映出一张秀美的脸;假若水浑浊,水中便无法照映出,足以可见清之重要。“清”这个汉字特有意趣,左边三点水,意为水,右边青字,意为青,清清的水,无杂的水,方能作为一面镜子,照映出自人的内心世界。

    作者:闫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粽』艺大观

    粽子的来历粽子,古称“角黍”,因其有尖角和用黍米包裹而得名。端午食粽之风,自古传说很多,其中在民间流程为广泛的还是纪念屈原的故事。相传,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饱经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引鱼虾来食。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怀念,每年五月五日人们便竹筒盛米,投江祭奠,我国早的粽子“筒粽”,便由此而来。

    作者:石柱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保健专家翁维健、吉良晨谈养生

    中华传统养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养生保健经验,而且有着深刻的理论思想。在人类对生命与健康的理解发生变化的同时,中华传统养生保健方法正日益引起国际医学界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

    作者:百拇医药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现代养生(上半月版)杂志

现代养生(上半月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疗气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