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堂田
在他看来,真正的养生法则“一定是平实的、要靠坚持的,绝不会颠覆常识,也没有捷径可走”。
作者:佚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现代生活中,很多女性对居家和个人卫生特别重视,有些甚至到了洁癖的程度,但还是有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染上各种性传播疾病。这是因为,她们往往忽略了身边简单的卫生习惯。
作者:同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服用不当也会损害身体。
作者:张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随着“收藏保值”热的日渐升温,收藏品范围也从金银珠宝、古玩玉器逐渐扩展到人参、鹿茸、冬虫夏草、麝香等名贵中药材以及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等高档中成药。
作者:高花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因为缺少明确的数据,致使催眠术一直饱受争议。有人说它是意志与潜意识的混合物,有人说它是意志与抑制胶着状,还有人说它是想象与知觉的嫁接体。由此可见,要想清楚解释催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作者:苏光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我一位住在美国的朋友,说在他住所的左右两栋房屋,会传出不一样的声音。
作者:陶诗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一些中老年人及急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极易旧病复发或加重,干咳不止,引起燥咳之症。燥咳虽然是咳嗽的一个类型,但它却是一个特殊类型,同一般咳嗽相比,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治疗燥咳的过程中,易出现用错药及不会用药的现象,以致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对此要引起高度警惕。
作者:清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人生路上一路走来,历经坎坷,几乎没存下什么东西。离婚两次,独自抚养儿子长大,要想存点钱就更不容易了。人生路上一路走来,历经坎坷,几乎没存下什么东西。离婚两次,独自抚养儿子长大,要想存点钱就更不容易了。
作者:夏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马先生幼年丧父,一生饱经变故,靠自己的努力在澳门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帝国。他身兼数职,工作繁忙,能以95岁高龄辞世,也算是长寿老人了。谈起自己的养生之道,马先生曾说自己一贯早睡早起、心情开朗、不吸烟、不喝酒、爱运动。平时打太极拳、散步、写诗、会友和看孙辈。
作者:张晓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约有7.4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暴露的危害。中国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逾100万,超过结核病、艾滋病和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之和。现在的吸烟者中将来会有一半因吸烟而导致提早死亡。吸烟者的平均寿命比不吸烟者缩短至少10年。
作者:迟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郭氏养生二十四字诀”的第三部分:宜快乐,善忘事。
作者:郭纪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养生来源于农业文明,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古国。神农氏尝百草,始有医药,后世的《神农本草经》把药物分为三品,也是出于养生保健的需要,上品上药,久服轻身益气延年,主养命。中品养性,下品治病。
作者:曹东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比”是一个会意字,即拿一物或一类物,与另一物或另一类物进行比较。“比”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
作者:佟晨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正如鲁迅先生形容的那样,“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牛的一身都是宝:牛肉口味独特,且胆固醇含量低于猪肉;牛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等,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牛黄是珍贵的中药材,有强心、解热等作用;牛骨可加工成饲料。
作者:欧阳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茶是世界上受欢迎的饮料之一,主要产地为中国和东南亚一带。红茶是西方和部分东南亚国家比较常喝的茶饮,而绿茶和乌龙茶则在中国和日本比较普及。但是,在地球村日益融合的趋势下,人们对红茶、绿茶或乌龙茶的喜好跨越了地域的限制,而是变成了一种个人的偏爱和选择。但从营养上说,无论是红茶、绿茶或乌龙茶都含有相似的营养元素,如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咖啡因,以及各种维他命和微量元素等。
作者:雷辉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长寿既与先天的禀赋和素质密切相关,更与后天的锻炼、调理和保养有极大关系。
作者:刘彦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阴虚体质的人性情较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故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神大法进行调养。平时尽可能保持心态平和,制怒戒躁,少发脾气。
作者:徐大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人性化护理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通过人性化护理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改善护患关系。近年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人性化护理取得了显著效果。
作者:魏聪晓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世纪杰出的学者阿维森纳曾经说过,在一切医疗手段中有效的是刀、草和说话。外科医生的手术刀和草药确实使许多病人恢复了健康。但是,说话为什么也算作有效的治病手段呢?
作者:梅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老年人常常会感到身体某些部位的疼痛。其中有些性质稳定的疼痛主要是与疾病有关。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慢性手指关节痛,腰肌劳损时的慢性腰痛,以及肩周炎造成的肩痛等。但也有些老年人的疼痛并非疾病所致,而是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这类慢性疼痛又被称之为心因性疼痛。
作者:韩咏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