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耀波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54例,根据病情程度分为重型组17例、中型组18例、轻型组19例,对选取的患者在入院后第1、3、5、7天进行hs-CRP水平的测定,另选取54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并将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hs-CRP水平为(5.1±1.1) mg/L,脑梗死组为(11.1±3.4)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前3日hs-CRP水平显著上升;其中重型组在各个时段均高于其余两组;治疗后hs-CRP正常组总有效率为87.49%,异常组为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水平在评估脑梗死病情与疗效观察中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陈红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对比分析全胃切除术与近侧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贲门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0年2月间在本院治疗的106例贲门腺癌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行全胃切除术;对照组53例,行近侧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57%,高于对照组的7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的清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水平虽略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治疗贲门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国政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评价米曲菌胰酶片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2012年1月-2014年9月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38例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的患者分为米曲菌胰酶片组19例和安慰剂组19例,口服米曲菌胰酶片或匹配的安慰剂2片,3次/d,连续服用28 d.治疗前和治疗第7、14、28天应用Leeds消化不良问卷(Leeds dyspepsia questionnaire LDQ)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8 d后,两组患者LD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米曲菌胰酶片组降低程度高于安慰剂组(P<0.05).研究过程中无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米曲菌胰酶片能有效改善胆囊切除术后的消化不良症状,安全性好.
作者:贺庆娟;孙颖;葛卫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掌握天津市河北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为制定有效地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14年天津市河北区的病毒性肝炎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4年病毒性肝炎累计报告2424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34.80/10万.分型诊断显示发病率,乙肝>丙肝>戊肝>甲肝.病毒性肝炎发病数男性大于女性,年龄集中在40~60岁,职业分布以工人为主.结论 加强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工作应提高肝炎的分型率,进一步推广使用甲肝、乙肝疫苗,加强针对重点人群的宣传力度.
作者:宋丹;李莎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汤辅助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共36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治疗,治疗组采用补中益气汤辅助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胃肠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采用补中益气汤辅助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治疗晚期肺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减轻化疗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袁惠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社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综合性集体机构,因此社区服务中心的档案管工作也非常重要.而我国社区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实现规范化的据措施包括:增强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健全其档案管理;加强服务中心的档案管理基础设施、信息化等措施以及改善管理氛围.
作者:门淑兰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帕金森病抑郁症状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帕金森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盐酸帕罗西汀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Webster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帕金森病神经症状,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抑郁症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90.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神经症状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3%、86.67%,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症状患者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并使得患者的帕金森病神经症状得到了有效改善,且用药安全、简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樊哲铭 刊期: 2015年第18期
近年来,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的患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我国ASD患儿也在逐年增加.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世界各国ASD患病率的改变,寻找我国ASD的患病率并分析引起患病率升高的原因,另外结合ASD的典型临床症状,建议初期采取干涉措施,从而大程度地提高患儿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减轻患儿的家庭、生活及经济负担.
作者:任丽;李云建;李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年11月-2014年10月123例符合诊断标准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静脉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观察组给予静脉用热毒宁注射液,对比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3d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高于对照组的77.1%,治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抗病毒、抗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疗效肯定,临床应用广泛.
作者:李慧;刘峰;杜林慧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作用和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合并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护理,对照组应用传统方式护理,研究组应用延续性护理方式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数据均显著低于护理前,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行相应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效果优良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合并感染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可以产生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玉香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通过对居民食用碘盐及重点人群尿碘检测结果的分析,评估卫东区碘缺乏病的防治效果,为今后合理补碘及预防碘缺乏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及《河南省碘缺乏病监测方案》的相关规定,每年按东、西、南、北、中抽取5个办事处,每个办事处抽取4个社区(村),随机选取每个社区(村)的15户居民进行食盐采样,利用滴定法进行定量检测;2014年采集5类重点人群的尿样,根据碘催化砷铈反应原理,采用热消解法进行尿碘定量检测.结果 2012-2014年,共采集食用盐900份,合格碘盐889份、不合格碘盐9份、非碘盐2份、非碘盐率为0.22%、碘盐合格率为99.66%、碘盐覆盖率为99.78%、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8.77%.5类重点人群(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儿、8~10岁儿童)尿碘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6.67%、90.00%、96.67%、93.33%、100.00%.结论 卫东区已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的要求,但今后应加强对重点人群如孕妇、儿童碘营养水平的监测,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居民科学合理的食用碘盐.
作者:李会丽;王站;吴芙;杨玉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本文介绍了白藜芦醇的提取方法、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医药、化妆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并对白藜芦醇的应用现状和不足之处做了阐述,对拓展白藜芦醇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PM2.5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120例确诊为PM2.5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针对PM2.5的专项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健康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和6MWT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EV1、FEV1/FVC、FEV1% Pred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PM2.5诱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于思筠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调查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7-12月实施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162份,采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提供的《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表》进行调查,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162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8.40% (127/162),预防用药品种以三代头孢菌素为主,术后单用抗菌药物占54.33%,联合用药占45.67%,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病例占46.91%,不合理病例占53.09%.结论 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欠合理,强化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意识,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十分必要.
作者:刘洁;张蕾;徐凌忠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索社区老年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中,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与降压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2014年本中心管理的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4例.干预组采用降压药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降压药治疗.2组均进行规范化管理6个月.对治疗前后的血压及焦虑抑郁症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组焦虑抑郁症状比对照组明显改善HAMD和HAM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比对照组血压明显下降(P<0.05).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与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症状疗效明显,可以提高高血压社区规范管理的效果.
作者:周育松;赵娟;贺玉丽 刊期: 2015年第18期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vnonitoring,ABPM)是应用动态血压记录仅测量患者24 h内每间隔一定时间的血压值的方法.能够监测白天、夜间以及24 h血压变化、昼夜节律等信息,除用于高血压、低血压的诊断外,还用于指导降压治疗、评价药物疗效,同时在高血压相关疾病的监测中,对高血压靶器官功能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进行预测.本文就ABPM与高血压相关疾病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同道提供参考.
作者:王成军;白岚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经阴道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盆腔粘连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8月临床上疑为盆腔内异症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134例患者.所有病例术前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 经阴道超声诊断卵巢粘连的敏感性为77.4%,重度卵巢粘连的敏感性为81.2%;诊断子宫直肠陷凹粘连的敏感性为75.0%,子宫直肠陷凹完全封闭的敏感性为82.4%.经阴道超声与腹腔镜比较诊断卵巢粘连与子宫直肠陷凹Kappa值分别为0.70、0.74.结论 经阴道超声诊断卵巢粘连及子宫直肠陷凹粘连与腹腔镜比较有较好的一致性,术前经阴道超声盆腔粘连的评估对手术范围的评估及进行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夕梅;张艳;臧玉芹 刊期: 2015年第18期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大幅度增加,而且呈年轻化的趋势,使得高血压成为了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国内外学者和专家们进行了很多研究,试图找到一种合理的健康管理模式,基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特点和患病率较高,目前,探索的重点以社区为主,也就是通过社区的综合防控来达到疾病控制的目的.本文针对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收集整理,阐述了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和全世界范围内高血压的四种不同的管理模式,通过了解当前各种高血压社区管理模式,以便为将来要开展的高血压防治工作起到些许参考作用,提供一定的探索方向,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照护,并能调动更多患者的积极性,参与到高血压防治中来.
作者:孙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学疗法对酒精依赖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以寻求促进患者身心全面康复的措施.方法 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的62例酒精依赖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依据积极心理学理论,制订和实施积极心理干预措施,干预时间为10周,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和工娱疗等一般性心理护理.干预前后分别用SAS、SDS进行评分,并在一年后统计患者复饮率及再住院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评分相比两组均有明显差异,且实验组变化幅度更明显.一年后随访,实验组复饮率和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积极心理学疗法能有效消除酒精依赖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复饮率和再住院率.
作者:张玮 刊期: 2015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危重型手足口病合并肺出血的临床诊疗策略.方法 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31例危重型手足口病合并肺出血患儿的策略性救治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0例存活,存活率32.3%;21例死亡,1例治疗68 d因无咳嗽反射,无吞咽动作,家长放弃治疗出院,死亡率67.7%.结论 危重型手足口病的治疗关键是早期识别,及早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防其发展为肺出血,一旦发生肺出血及时给予机械通气等上述干预治疗,及时维持血压的稳定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陈芳;宋春兰;成怡冰;金志鹏;顾雪;任一帆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