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言国
目的 分析成都市温江区2009-2012年出生的围生儿报表数据,揭示产妇的年龄、死胎死产、出生缺陷构成比的变化趋势,为相应的干预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方法 对2009-2012年温江区围生儿年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两样本率的x2检验,了解各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温江区2009-2012年共出生17421名围生儿,其中高龄产妇1152名,比率为6.61%,近4年整体变化不明显,但城镇高于农村(x2=8.669,P<0.05),呈逐年上升趋势(x2=3.969,P<0.05);低龄产妇664名,比例为3.81%,整体呈下降趋势,农村高于城镇(x2=153.088,P<0.05);死胎死产145名,比率为8.32‰,整体呈下降趋势,农村高于城镇(x2 =4.606,P<0.05);出生缺陷儿126名,比率为7.23‰,整体呈上升趋势.结论 加强优生优育的宣传,降低低龄产妇的比率,寻找可能的干预方式,避免出生缺陷上升的趋势.
作者:刘佑斌;谢小芳;赵荣蓉;罗卓颖;谭大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时间规律,寻求更适当及时的预防及治疗的方法.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高血压性脑血管病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收集临床资料,系统分析高血压性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时间规律.选取同期轻中度高血压住院且未发生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血压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脑出血的好发时间为上午,脑梗死的好发时间为早晨和上午,腔隙性脑梗死的好发时间为上午.观察组患者各时间段内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96、10.978、22.169、15.483、16.019、18.040,均P<0.05).急性脑血管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下降较少,减小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503、26.765、21.308、43.568,均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昼夜节律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上对血压实时监测,注意调节患者的昼夜血压波动,对于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晓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支持性心理疗法对慢性焦虑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月将60例慢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和常规精神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支持性心理疗法,比较两组的疗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入院时,对照组和观察组焦虑评分分别为(24.10±8.11)、(23.60±7.2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3,P>0.05);对照组出院时评分(16.81±6.20)分、出院3个月后随访时评分为(15.20±4.51)分,观察组分别为(11.60±5.30)、(7.80±6.70)分,两组出院时与出院3个月后随访时均低于入院时,但观察组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t=3.499、5.018,均P<0.05).结论 支持性心理疗法对慢性焦虑症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户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在晨间首台择期手术患者中的管理效果及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10月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按传统接手术患者流程提前30~40 min接患者到手术室,观察组按改良后的护理模式,将患者接人手术室后在麻醉复苏室进行手术患者无缝隙护理模式,由两名护士集中护理管理,并采取相应的人文关怀等护理干预措施.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术晨30~40 min在手术室等侯手术期间,观察组中国版状态焦虑量表(S-CAI)评分[(14.05±2.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6.75±2.3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0,P<0.05).在手术室等候手术期间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17.6±2.5)、(11.6±1.1)mm Hg(1 mm Hg =0.133 kPa)、(88.7±11.6)次/min]低于对照组[(19.8±4.1)、(14.2±2.1)mm Hg、(110.2±8.7)次/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02、12.01、16.24,均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42,P<0.05).结论 施行手术患者无缝隙护理模式,术期患者集中护理管理,并实施相应的人文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情绪反应,减轻其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增强安全感,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艳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可调移液器在卫生理化检验中的应用.方法 2012年9-10月比较刻度吸管与移液器国家标准的要求,参照国标校准可调移液器,比较不同人员使用的差异性,可调移液器在卫生检验应用实例.结果 JJG 196-2006与JJG 646-2006比较:移液器的标准在0.1~0.5 ml等同或略优于A级刻度吸管,在1~10ml优于B级接近A级刻度吸管.按国标要求对移液器进行较准:2支20~100μl及1支1000~5000μl移液器合格,另外两支不合格,大误差5%,经调整后再校准合格.比较两人使用同一支移液器的差异:两人在标准规定的条件下用同一移液器移取1.0、0.5、0.1 ml纯水进行称量,结果精密度均小于0.4%,移取误差都优于移液器及A级刻度吸管的标准.两者均能准确移取,人员间使用无差别.国标规定同容量的充差移液器与A级刻度吸管基本一致;校准体积的偏差在允许的范围内优于A级刻度吸管;不同人员使用同一支移液器无差别;应用实例表明与刻度吸管比较,可减小工作强度、减少工作量、提高效率.结论 在保证适当较准频率,正确维护使用下,可调移液器在很大范围内可替代玻璃刻度吸管在卫生理化检验中应用.
作者:张贵龙;易新欣;杨新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住院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特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一针穿刺成功率观察组96.7%,对照组8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时间观察组(5.5±2.5)d,对照组(3.5±2.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9,P<0.05).观察组患者在皮下血肿、导管阻塞、液体渗漏、静脉炎等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殊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陈安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苏子降气汤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duced chronic cough,GER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符合诊断标准的GERC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苏子降气汤加减治疗,嗳气、呃逆较甚加旋覆花、代赭石,纳呆、舌苔厚腻加竹茹、炒莱菔子,咽干口渴加玄参、麦冬、桑叶,烧心、反酸较重加乌贼骨、煅瓦楞.水煎服,日1剂.对照组服用奥美拉唑20 mg/次,2次/d;多潘立酮10 mg/次,3次/d.两组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定时进餐,每次进食不宜过饱,尽量进食低脂肪高蛋白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或引起松弛食管下端括约肌的饮料和食品,如浓茶、酒、咖啡、巧克力等,不吸烟.均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29/30),对照组66.67%(20/3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17,P<0.05).结论 苏子降气汤治疗GERC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治疗,且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说明该方是治疗GERC的有效方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艺超;白海涛;高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本文基于太原市卫生局针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两次大规模调查数据,结合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及现场调查等方法,选取定量指标分析太原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及基本医疗服务提供等相关工作的进展、成效以及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比较2008年和2012年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太原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覆盖范围加大,服务人口数增加,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基本可以满足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但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政府支持亟待加强.
作者:王瑞;商广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保妇康栓在治疗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宫颈病变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12月收治的门诊HPV检测阳性的患者1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给予保妇康栓,阴道放药2片,1次/d,16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匹多莫德,初15d,1次2片口服,2次/d;此后1次1片,1次/d,45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疗效.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68.29%,对照组50.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1,P<0.05).结论 保妇康栓具有抗HPV感染、抗菌、消炎的功效,治疗HPV感染宫颈病变疗效显著.
作者:苏新路;王艳军;高清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仅给予西药化疗,第1天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第1、2天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2h,第1、2天5-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推注,然后5-氟尿嘧啶600 mg/m2持续静脉漓注22 h.每14天为1个周期,完成4个周期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中医辨证治疗,肝胃不和以逍遥散合旋覆代赭汤为主方,脾胃虚寒用黄芪建中汤、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胃阴虚用麦门冬汤、一贯煎加减,瘀血阻络用失笑散加味,气血两虚用十全大补汤为主方.水煎服,日1剂,治疗时间同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51±2.01)分]与观察组[(2.25±1.3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20,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60.98%(25/41),观察组85.37%(35/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12,P<0.05).结论 中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比单纯西药化疗效果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邢志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圆利针聚刺筋结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优势.方法 将2010年8月—2011年10月收治的28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观察组用圆利针治疗1周1次,共治疗6次.对照组用毫针治疗每日1次,治疗6~7 d时依据个人情况不休息或仅休息1~2 d日继续治疗,治疗1个半月而止.比较两组治疗的显效率、总有效率.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x2=4.933,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僵硬、麻木、眩晕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u =7.021、7.624、3.108、2.398,均P<0.05).结论 圆利针聚刺筋结治疗颈椎病具有“自然疗法”的特点,治疗过程安全,针后无不良反应;对施治环境有高度的适应性;医疗工作者易学易会,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史海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姑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人力资源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2年姑苏区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信息情况调查收集到的64名在编人员的数量、学历、职称、专业技术资格等数据,结合岗位设置情况统计分析.结果 核定编制119名,实际在编64名.在编人员中男女性别比0.45∶1,平均年龄35岁;本科学历多占59.38%;预防医学专业占51.56%;初级职称占41.29%;仅9.38%的人员参加过培训进修;论文发表平均1.38篇/名.结论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支持,建立长效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是确保疾控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作者:周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大汶河流域农村小型供水系统应用HACCP前后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变化情况,为制定农村小型供水系统饮用水安全发展规划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4月—2012年10月对大汶河流域上、中、下游附近16家农村小型供水系统应用HACCP前后分别采集水样检测,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项目实施1年后16家供水系统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实施1年后均高于实施前(x2=40.926、36.969、30.072,均P<0.05).大汶河流域上、中、下游附近农村小型供水系统HACCP应用前水质合格率分别为62.50%、58.33%、50.00%,应用后水质合格率 分别为100.00%、95.83%、91.66%,HACCP应用前后效果比较:上游比中、下游明显.枯水期、丰水期HACCP应用前水质合格率分别为65.00%、50.00%,应用后水质合格率分别为100.00%、93.75%,HACCP应用前后效果比较:枯水期比丰水期明显.出厂水、末梢水、家庭存水HACCP应用前水质合格率分别为62.50%、59.38%、53.13%,应用后水质合格率分别为100.00%、96.88%、93.75%,HACCP应用前后效果比较:出厂水、家庭存水比末梢水明显.结论 HACCP的应用对于大汶河流域农村小型供水系统水质的改善,特别是对微生物学指标的改善有明显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介水传染病传播的隐患.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加强HACCP在农村小型供水系统中的推广应用,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
作者:胡作林;王玉莲;郑金华;王延勇;张新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全院各手术科室住院进行手术的38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887例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85%.手术时间≥120 min的感染率为1.51%,与手术时间< 120 min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类型级别越高,手术部位感染率越高,各组间两两比较除Ⅱ类和Ⅲ类间无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住院时间≥3 d的感染率1.73%,高于<3d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备皮时间≥1d的感染率为1.71%,高于术前当天备皮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用抗生素时间≥120 min的感染率为1.87%,高于<120 min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高医师的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前住院时间、正确的术野皮肤准备、加强手术后患者的医护管理、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术卫生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作者:胡剑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4月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124例,依患者意愿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治疗前均依据年龄、病程、心功能状态及有无并发症等进行综合危险度评估,确保样本患者均符合试验条件.观察组术前7d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并在行冠心病介入治疗前6h分别给予阿司匹林300 mg/d和氯吡格雷600 mg/d口服.术后次日再口服阿司匹林300 mg/d和氯吡格雷150 mg/d,1个月后改为100 mg/d和75 mg/d,持续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7d.同时依据患者情况给予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和他汀类降脂药等辅助治疗.对照组仅将氯吡格雷换成噻氯匹定,使用方法同观察组.分别于术前、服药12、24 h后检测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服药后12、24h血小板聚集率观察组分别为(31.0±5.2)%、(27.3±1.8)%,对照组分别为(36.4±2.6)%、(31.4±3.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39、9.295,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3.1%,对照组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0,P>0.05).结论 大剂量氯吡格雷对减少冠心病介入治疗中血栓形成疗效确切,临床不良反应小,可推广应用.
作者:杨占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小儿临床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随机将2012年1-12月收治的160例小儿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儿科患者特点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出现静脉滴注脱针、坠床等意外情况3例,其家属总满意度为73.75%;观察组未出现任何意外情况,其家属总满意度达到9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18,P<0.05).结论 临床开展护理时,规范护理流程、夯实基础护理、加强安全教育等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护理安全事故发生,并对提高家属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孟翠;李静;亓媛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心理疏导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1月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随机分为心理疏导干预组(观察组)和单纯药物干预组(对照组)各5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干预前SAS、SDS评分分别为(53.8±4.1)、(57.2±4.5)分,干预后分别为(41.7±3.4)、(35.6±3.0)分;对照组SAS、SDS评分分别为(54.4±4.3)、(56.8±4.6)分,干预后分别为(47.9±3.7)、(45.2±3.5)分,两组患者干预后SDS和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心理指导和必要的药物干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等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有明显好转,对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德兴;张宇璞;邹云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1年6月NAFLD患者46例,轻度24例B组,中重度22例C组,正常对照组26例A组,分别检测各组空腹血糖(FBS)、胰岛素(FINS)、血脂、chemerin水平及体质指标.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HOMA-IR、chemerin均经对数(lg10)转换使之正态化后再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三组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NAFLD组(B+C组)WC、WHR、BMI、FBS、FINS、HOMA-IR、TG、TC、LDL-C、Chemerin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HDL-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中重度NAFLD组(C组)BMI、FINS、TG、HOMA-IR、Chemerin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NAFLD组(均P<0.05).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hemerin水平与BMI(r=0.482)、WHR(r =0.421)、TG(r =0.390)、HOMA-IR(r =0.329)、FINS(r=0.301)、TC(r=0.287)LDL-C(r=0.253)正相关,与HDL-C(r=-0.316)负相关(P<0.05).以是否患NAFLD为应变量,以WC、WHR、BMI、FBS、FINS、HOMA-IR、rG、TC、LDL-C、Chemerin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Chemerin、进入方程,Y=31.533+1.372*TG+0.864*Chemerin.结论 NAFLD患者中血清Chemerin水平增加,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东玲;吴冬梅;孙福敦;庄向华;李晓博;潘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口腔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口腔疾病更是直接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简要综述了老年人口腔疾病的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帮助临床医生有针对性地制定龋齿、牙周病、牙列缺损、缺失的综合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获得成功的修复治疗.
作者:周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治疗真菌性蝶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月诊断为真菌性蝶窦炎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对该病的治疗技术和治疗后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26例头痛患者,有23例术后头痛症状消失,其余症状得到改善;鼻塞症状改善7例;在5例视力下降的患者中,有2例视力已经恢复正常,出现好转的有3例;对蝶窦进行鼻内镜检查,发现引流口畅通,窦腔内粘膜平滑,没有发现异常的分泌物.在进行手术时,为了防止窦口的闭合,在安全程度内对窦口进行扩大,手术之后的10~18个月进行随访,并未出现复发症状,窦口缩小,但边缘比较平滑,粘膜上皮化比较好.结论 进行鼻窦CT检查能够使真菌性蝶窦炎的诊断率得到明显提高,下蝶窦开放术治疗真菌性蝶窦炎视野清楚、创伤小、出血比较少以及有较高的安全性等是鼻内镜手术的特点,达到了功能性手术的目的,是进行真菌性蝶窦炎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马祖霞;董明福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