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心磷脂抗体结合平均动脉压在早中孕期预测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应用

胡碧洪;邓小梅;曾晓岚

关键词:抗心磷脂, 抗体结合, 平均动脉压, 中孕期, 阳性预测值, 妊娠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围生儿病死率, 发病率, 早期诊断, 预测方法, 母婴健康, 临床处理, 发病机制, 对症治疗, 对因治疗, 灵敏度, 病因
摘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发病率我国9.4%~10.4%,国外报道7%~12%[1],严重影响母婴健康.目前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然不明确,尚无法对因治疗,临床处理主要依靠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因此,建立可靠的预测方法,提高阳性预测值和灵敏度,对降低HDCP发病率和围生儿病死率有重要意义[2].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心磷脂抗体结合平均动脉压在早中孕期预测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应用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发病率我国9.4%~10.4%,国外报道7%~12%[1],严重影响母婴健康.目前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然不明确,尚无法对因治疗,临床处理主要依靠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因此,建立可靠的预测方法,提高阳性预测值和灵敏度,对降低HDCP发病率和围生儿病死率有重要意义[2].

    作者:胡碧洪;邓小梅;曾晓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羊水过少发生率升高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发生率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5年8月~2008年8月在我院分娩产妇羊水过少的26l例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年来我院分娩产妇羊水过少发生率为5.0%,与国内报导的0.4%~4.0%和国外报道的0.5%~5.5%基本相符;羊水过少高发于40孕周后,孕用≥40周羊水过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40周(P<0.05);孕妇年龄越大,羊水过少的发生率越高,孕妇年龄>33岁与<30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羊水过少的发生率高.结论 羊水发生率与孕周、受孕年龄、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有关.

    作者:张元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再生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着神经科技工作者的难题.原因之一是损伤神经的再生能力极其有限,另一原因与轴突所处的抑制性胶质环境有关,同时,主要由肥大的星形胶质细胞突起和相关物质组成的胶质瘢痕为致密的网状结构,该结构的形成亦阻碍了再生轴突的延伸[1].嗅鞘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广泛,它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具有逆转和改善的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具有良好的反应.本文就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的特性及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周庆;武衡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30例护理体会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在增加.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除血流动力学障碍外,还有与机械功能恶化相一致的各种心电活动异常,临床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室性心律失常[1].而各种恶性窒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常可导致猝死.因此,在心力衰竭临床护理中,应重视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预警信号,及时采取紧急措施,以降低死亡率.现将我科收治的30例老年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訾瑞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分级与颈动脉重构、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重构、粥样硬化与高血压不同分级间的关系.方法 动态血压确诊老年高血压患者87例,其中1级27例,2级31例,3级29例,选择36例老年健康者作对照组,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 随高血压分级逐渐增加,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逐渐增厚,斑块检出率逐渐增加,高血压各亚组问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高血压分级逐渐增高,颈动脉僵硬度增加,颈动脉扩张性、紧张度降低,阻力增大,高血压各亚组间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僵硬度、颈动脉阻力与血压分级呈正相关,颈动脉紧张性及扩张性与血压分级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是罹患颈动脉重构、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水平增高加重颈动脉重构、粥样硬化,维持良好的血压状态可能对预防颈动脉重构、粥样硬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普开菊;何正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硬膜外阻滞麻醉结合导乐陪伴对分娩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结合导乐陪伴对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拟经阴道分娩的正常初产妇23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0例实行导乐陪伴加活跃期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分娩,对照组110例实行传统分娩,观察两组产妇对疼痛的反应、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镇痛对母儿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产程明显缩短(P<0.01),剖宫产率明显降低(P<0.05),产后出血无明显增加,且对母儿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硬膜外阻滞麻醉结合导乐分娩镇痛效果好,有助于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是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作者:岳秀芳;张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男性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关系研究

    目的 分析男性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血尿酸(UA)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将1017例男性体检者按UA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尿酸组;按具有代谢综合征组分的数目不同分为5组(MSO,MS1,MS2,MS3及MS4),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患病率高于正常尿酸组,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MS0~4组间UA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高尿酸血症组的体重指数(BMI)、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肌酐(Cr)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正常尿酸组,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UA与年龄、BMI、TG、TC、Cr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 男性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

    作者:孟晓梅;于晓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恶性肿瘤血液流变学改变82例临床分析

    血液流变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近十几年来用于恶性肿瘤的研究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恶性肿瘤患者大多处于血液的高粘、高凝状态[1],血液高粘滞度是导致恶性肿瘤常伴严重的出血或血栓形成的病理变化原因之一[2].而由于社会老龄化及环境、城市化进程等因素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作者:陆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剖宫产术后行经腹输卵管结扎术286例临床分析

    经腹输卵管结扎术是女性绝育措施之一,手术简便、安全、可靠,为广大育龄妇女乐于接受,但剖宫产后行输卵管结扎术存在一定难度和问题.我站自2000~2008年选择性做剖宫产术后行经腹输卵管结扎术286例,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秀月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药雾化透皮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及护理

    2007年9月~2008年8月,我院对87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在镇痛解痉的基础上,辅以中药熏蒸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孔令香;王照堂;相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日照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

    为提高我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质量,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确保全市儿童身心健康.我们于2008年5月份对辖区内22所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安香;范丰鹤;尹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HSP27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HSP27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6例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HSP27mRNA的表达.结果 Hsp27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染色主要定位于胞浆,呈灶性或弥漫性分布.而在切缘正常粘膜中,呈点状或灶性分布;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HSP27mRNA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与正常食管粘膜相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5).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SP27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食管粘膜相比均明显升高,提示HSP27mRNA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

    作者:刘志勇;房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血液透析患者水负荷对B型脑钠肽的影响

    血液透析(HD)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清除透析期间潴留干体内的水分,使透析结束时患者达到干体重.这对维持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尿毒症期患者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减少并发症,延长生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干体重的评估是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难题,目前尚无金标准.我们通过测定脑钠肽(BNP)在HD患者透析后体内的水平,对BNP与HD患者干体重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韦建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平面反光点状检影与带状检影的特点及应用比较

    视网膜检影法是借用检影镜将光线照射在被检查者的眼内,通过摇动检影镜并观察角膜上的视网膜反光影的移动情况,用以测量屈光状态的方法.本检影方法具有简单价廉、结果客观准确、受调节因素影响小、适用范围宽的优点,是当前为实用的客观验光方法.按其出射光线的不同分为平面反光点状检影及带状检影[1].在临床应用中探讨两种验光方法的各自特点并做以比较分析,更全面掌握检影的技巧,对提高验光水平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冠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激光双重疗法治疗尖锐湿疣68例临床观察

    尖锐湿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病患部位在人体体表的生殖器官.此病的主要特征是在被损的皮肤长出小针尖至菜花状的疣状物.任何阶段年龄、性别如被感染极有可能患病,潜伏期1个月~1年以上,多见于青壮年.我室自2005年1月~2006年10月对成年后的68例尖锐湿疣患者采用激光双重治疗,即CO2激光去除术和氦激光照射治疗,确有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邬恒慧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抗抑郁药对原发性失眠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抗抑郁药对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93例原发性失眠患者分为西酞普兰组、多虑平组和安慰剂组.均治疗6周,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末应用阿森斯(Athens)失眠量表(AIS)和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西酞普兰组疗效优于多虑平组,且不良反应比多虑平组少.两组抗押郁药疗效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1).结论 抗抑郁药对原发性失眠有确切疗效.

    作者:刘广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寰枢椎椎体结核1例报道

    患者男,55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胫部疼痛不适,乏力,并感左小指麻木.渐加重,近1周来特别明显,无发热,无寒战,无活动障碍,仔细追问病史,午后曾有盗汗.查体:老年男性,颈椎活动度差,颈后压痛(+),叩击痛(+),左环小指感觉麻木,以小指为重,左小指屈指肌力Ⅳ级,双侧Hoffmann征(-),双侧Babinski征(+),双侧髌阵挛;踝阵挛(-).MRI:寰枢椎区结核可能,脓肿形成且硬膜受累,延髓受压.见图1.

    作者:夏波;马玉栋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神经内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医疗的需求和期望值也随之不断提高,法律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医疗纠纷增多.病人在寻求疾病诊治的同时,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因此探讨护理工作中与护理相关的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神经内科近年护患纠纷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制订防范措施,拟建立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

    作者:刘喜平;宁兆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作用与意义.方法 对186例临床诊断为脑梗死及短暂性缺血发作(TIA)的患者,采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颈外动脉、椎动脉形态、走行,内-中膜厚度,管腔内血流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 在186例患者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病例占96.7%,其中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病例占81.2%,伴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病例占38.2%,6例颈内动脉闭塞(单侧).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检测颅外段颈动脉疾病方面可作为一种优良的检测手段,能够准确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管腔狭窄程度及狭窄部位,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以预防脑血管意外.

    作者:张晶;王琳;刘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富血小板血浆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促使牙周组织再生是当前牙周病治疗的根本目标.常规的牙周手术可去除感染及病变组织,修整因牙周病变造成的软硬组织缺损,并有一定程度的牙槽骨修复作用,但这种牙槽骨的修复是非常有限的.目前研究热点是利用多种生长因子来促进、增强骨的爬行替代和新骨形成的能力,对骨缺损的修复及愈合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丽;高德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