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炳国;王德文;栾丽娟;逄力男
国际腹水协会定义,难治性腹水(refractory ascites,RA)是指药物治疗不能消退或经排放腹水等治疗后用药物不能有效防止近期复发的腹水.笔者自2004年以来,对部分病例应用BD静脉留置针行腹腔穿刺并留置,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葛常敏;王祥旭;刘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本文研究了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病原菌分布、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及耐药的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EICU 48个月HAP患者检测出的138株病原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 EICU的HAP病原茵以革兰阴性茵为主,占64.9%,其中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占35.1%,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病原茵对抗菌素耐药性普遍较高.结论 EICU的HAP痛原茵以革兰阴性茵占优势,致病菌的耐药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可能与医院广泛应用多种广谱抗菌药物有关,故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抗茵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刘明;张红欣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肿瘤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提高技术配合水平.方法 对17例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关节置换手术配合总结经验及教训.结果 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行肿瘤切除并行特制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历时2~3 h,平均出血量为300 ml,术后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根据国际保肢学会功能评分标准优12例,良5例.结论 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的配合及护理工作.正确使用器械,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孟珂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笔者对岚山区内两所高中2009年参加高考的学生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并对其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房克爽;许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D-二聚体(DD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激活物抑制物-1(PA-1)在不同程度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患者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选取不同程度甲减患者及健康人(对照组)检测DDM、t-PA、PAI-1血浆含量.数据采用SPSS11.5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甲减的DDM水平降低(P<0.05),而t-PA、PAI-1水平增高(P<0.01).与之相反,重度甲减患者其DDM水平升高(P<0.01),而t-PA、PAI-1水平降低(P<0.05).结论 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功能减低对血液纤溶活性的影响不同,轻度甲减患者血液纤溶活性降低,呈高凝状态,容易出现血栓形成;重度甲减患者血液纤溶活性增强,存在出血倾向.
作者:栾炳国;王德文;栾丽娟;逄力男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卵巢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妇科肿瘤中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卵巢癌具有缺乏早期症状及典型的临床表现,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届晚期.而且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仍不清楚.
作者:黄建;陈衡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羊膜腔穿刺术是产前诊断的一部分,是指由专业产前诊断医师在超声引导下,用穿刺针穿过孕妇的腹部及子宫,进入羊膜腔内抽取适量的羊水,通过羊水内胎儿脱落细胞染色体培养与分析,来判断胎儿的染色体是否正常,从而为临床医师进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为探讨护理在羊膜腔穿刺围术期中的作用,笔者对297例孕妇进行产前诊断的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张玉霞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调查他汀类药物在社区血脂异常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分析其临床应用现状.方法 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血脂检查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血脂异常患者,调查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其使用不足的原因.结果 在120例患者中,70.8%(85/120)的患者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或剂量偏低,曾住院治疗的患者比未住院治疗的患者正确使用率较高,使用不足的主要原因为:患者对调脂治疗知识缺乏,医患担心不良反应,经济上难以承受.结论 社区门诊普遍存在他汀类药物使用率低的情况,社区医生应加强认识,积极推广.
作者:孙平;郜文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Colles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的6.7%~11%[1],多发生于老年人,因老年人骨质密度较低,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外力作用下易致骨折.2004年11月~2008年11月笔者共收治老年人Colles骨折110例,采用手法复位C形石膏夹板固定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邵钧;孙化静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胆红素对Bc-3000血液分析仪测定白细胞影响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方法 用手工方法和用BC-3000分别测定30例血清总胆红素>200μmol/L的标本,重度黄疸标本离心洗涤后再次测定.结果 离心洗涤前BC-3000与手工方法对白细胞的测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离心洗涤后两种方法对白细胞的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度黄疸中的胆红素干扰Bc-3000对白细胞的测定,应当用手工方法复检.或者离心洗涤后用仪器重新检测.
作者:姚丽;韦庆民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人工流产术是一种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术中疼痛难免.对于已孕未产宫颈紧窄者,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受术者疼痛难忍,为减轻人工流产术中、术后的痛苦,笔者自2008年1月~2008年12月,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复方萘普生栓于人工流产术中扩张宫颈,减轻疼痛以及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瑞珍;辛崇敏;于洪芳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体位对腰椎间盘手术中失血量与手术时间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适的体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365例采用标准外科手术治疗的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俯卧(185例)与改良Hasting's支架跪位(180例).结果 手术中,患者平均失血量,俯卧位为376 ml,跪位150 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74 min和52 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腰椎间盘手术中,跪位比俯卧位出血少,显露良好,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作者:綦艳琳;李海燕;陶昊 刊期: 2009年第15期
虽然健康牙齿发生牙裂的情况被认为不常见,但是近期临床在未经充填的牙齿上发生的牙裂越来越多,并且牙裂发生的位置似乎也在发生变化.这可能是因为通过对牙裂的属性更深的了解和牙裂诊断水平的提高,导致细微的牙裂可以被更早的诊断.或者部分原因可能是咀嚼模式的变化.笔者分析我科收治发生牙裂患者的牙裂情况,以及进一步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振龙;薛鹏;遆云飞 刊期: 2009年第15期
膝骨性关节炎(KOA)合并骨膜炎多见于老年人,以膝关节疼痛、肿胀为主要症状.临床治疗效果往往欠佳,笔者自2006~2008年,对93例膝关节积液明显的膝骨性关节炎合并滑膜炎患者施行了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结合多源治疗仪照射的方法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宝杰;于明光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由于婴幼儿症状不典型、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查体不配合、早期确诊困难.故其穿孔率高,术后并发症多,为了提高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特点的认识,早期诊断、减少误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对自2001年1月~2008年11月共收治小儿急性阑尾炎共计86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米兴军;朱孔瑞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企业员工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探讨对企业员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具体方法.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随机向2400名企业员工进行调查,并现场收回,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企业员工对卫生服务需求的排序是:社区急救护理需求人数达89.88%,健康教育与指导需求人数达86.82%,心理指导需求人数达60.92%,上门医疗护理需求人数达58.12%,健康科普资料发放的需求人数达56.53%,联系转诊及转诊服务需求人数达54.33%,随访指导需求人数达38.04%.结论 根据员工的不同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卫生服务,有利于提高社区卫生人员的自身素质,改变服务观念,树立主动服务意识.
作者:汪丹;林环;魏先;杜文娟;刘慧玲 刊期: 2009年第15期
围生期感染可致先天性感染和生后持续感染,由于病原体不同,可致不同的疾病,出现小同的症状,可引起流产、死胎、早产、先天畸形和宫内发育迟缓等[1].笔者分析2005年12月~2008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中确诊的围生期感染情况,发现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针对此现象,在妇产科门诊区设立孕妇教育学校,普及孕前健康教育知识,对于已感染的产妇进行孕期干预治疗,对个别疾病进行生后及时预防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卓群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临沂市青少年膝、踝关节长骨发育状况,为临床医学、教育等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临沂市10~20岁健康青少年1204人,拍摄膝、踝关节X线片,用单位概率法计算长骨干骺融合时间;同时,测量生长发育指标、询问女生月经初潮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膝、踝关节长骨干骺融合时间明显提前.干骺融合时间踝关节明显早于膝关节且女明显早于男.女月经初潮时间亦明显提前,与各骨干骺融合时间成高度正相关(P<0.05).结论 临沂市青少年生长发育明显提前,本研究可为相关专业提供参考资料且提示有必要制定新的骨龄标准.
作者:张金山;刘丰春 刊期: 2009年第15期
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我院产科收住孕妇8652例,共发生宫腔积血692例.针对宫腔积血的原因,我们采取了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进行了健康教育指导,所有病例均均痊愈出院,产后42天复查,子宫复旧良好.
作者:冉令梅 刊期: 2009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改良剖胸术后上臂、颈肩酸痛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剖胸手术方法.实验组采取改良手术体位,术侧上肢无菌包裹,自然置于胸前,手术中膈肌悬吊避免过度牵拉,适时活动术侧上肢.于术后第2天、第4天随访观察上臂、颈肩酸疼的发生情况,以了解上臂、颈肩酸疼的程度、时间和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上臂、颈肩酸疼发生率为85.0%,实验组上臂、颈肩酸疼发生率为39.1%,两组比较P<0.001.结论 改良剖胸术后上臂、颈肩酸疼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剖胸术.
作者:靳明萍 刊期: 200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