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明
笔者自1997年2月~2008年1月用自拟胃炎1号治疗慢性表浅性胃炎1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焦基洪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感冒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其特征.感冒有轻重的不同,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一般通称为伤风或冒风、冒寒.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如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多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1].
作者:刘均强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是以手掌、足趾、口腔出现小的炎症性水疱为特征,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和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1].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3~11月份多见,6~8月份达高峰.
作者:吴红梅;张吉胜 刊期: 2008年第14期
肛瘘分型很多,从解剖学角度,流行的是Panks分类法,从治疗的需要角度,我国把肛瘘分为高位、低位两种,不管是哪一种分型,在临床中给予鉴别并准确地描述出来,还没有一个好的方法.另外对各种瘘管的走行状态,也缺乏一种非常简练的表达方式.下面是笔者的一些想法,愿与同道共商.
作者:刘恒均;龚希峰 刊期: 2008年第14期
血压降低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院对30例透析中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分别采用高低钠透析、低温透析、序惯超滤透析150次,有效的降低了低血压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笑南;王爱红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我院自2007年指导产妇开展婴儿抚触工作,实践证明,科学系统的婴儿抚触,不仅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和情感发育有很多好处,还能增加母婴间的感情交流,增进乳汁分泌,促使母乳喂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风兰;崔惠芹;王淑美 刊期: 2008年第14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4期
腹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见于内、外、妇、儿等各科.根据腹痛起病缓急、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腹痛.我院2007年10月~2008年2月收住患者52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玉红 刊期: 2008年第14期
心力衰竭患者因生理、病理特点而易合并泌尿系感染,常导致死亡率增加,即使度过危险期也往往伴有很长的恢复期,给卫生保健系统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重要的环节是预防和及时治疗各种继发感染,特别是泌尿系感染.
作者:汪金萍;叶春芳;王萍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依据疏水蛋白基因序列的差异腮腺炎病毒可分为A-J10个基因型[1],我国中医称痄腮,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腮腺炎在冬春季发病较多,但全年都可发生感染流行.对患流行性腮腺炎的儿童,应注意口腔清洁,清淡饮食,忌酸性食物,多饮水.对高热、头痛、呕吐者,应给予解热止痛,脱水剂等对症治疗.
作者:李忠明 刊期: 2008年第14期
医疗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的关键,也是医院管理的难点.本文结合我院实际,分析了医疗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以确保达到医疗安全的目的.
作者:刘丽 刊期: 2008年第14期
老年性阴道炎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阴道内pH值增高,局部抵抗力减弱,使病原体容易入侵而引发的炎症[1].在绝经后妇女生殖道感染中老年性阴道炎的发病率为41.0%,是影响绝经后妇女的高发妇科疾病[2].老年性阴道炎引起的不适症状常常是老年妇女就诊的常见原因.我院自2007年1~12月,采用保妇康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10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芳 刊期: 2008年第14期
药物性低血糖昏迷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据报道:磺脲类药物导致低血糖症发生率为5%~10%,胰岛素所致的发生率为10%,药物性低血糖症病死率约10%[1].部分患者低血糖发作时,在出现神经性低血糖症状之前,不出现相应的自主神经兴奋症状,使患者不能认识到低血糖发作[2],极易造成误诊误治,导致致命性危险或遗留不同程度的脑损害.现将我院近10年所遇到的18例误诊报告如下.
作者:马爱珍;孙崇岭 刊期: 2008年第14期
过敏性紫癜是以毛细血管炎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我院2002年1月~2006年5月共收治过敏性紫癜(HSP)患者3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海霞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在临床上是慢性腰疼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病程较长,症状反复,缠绵不愈.轻者影响工作,重者生活不能自理.近年来,我院采用针刺、推拿及腰肌功能锻炼等方法治疗,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雅滨 刊期: 2008年第14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为了便于对小儿一般疾病的简单治疗,避免家长对小儿突发疾病治疗的措手不及,有孩子的家庭一般应设置一个小药箱,以备不时之需.家长应学会对自备药箱进行管理,并掌握如何安全用药,以确保小儿健康成长.
作者:袁爱梅 刊期: 2008年第14期
老年人由于生理改变为慢性退行性变,各组织器官功能衰退,易引起心、脑、肺、肾等多系统疾病,需长期、反复住院治疗,而我院是一所慢性病治疗医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在半年以上,常有多次输液的机会,而遗留的血管永久性损害越严重,再输液越困难[1].为了提高此类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我院自2006年6月~2007年3月对15例穿刺困难的患者应用了指压法(即穿刺前用拇指按压穿刺部位10~15秒)行静脉穿刺的效果进行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敏;闫凤云;魏凌云 刊期: 2008年第14期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儿科工作环境复杂,服务对象特殊,护士心理状态往往因此而失衡.如果这种失衡表现在静脉穿刺时,就有可能造成静脉穿刺的失败,给患儿造成痛苦,甚至失去抢救生命的良机.
作者:于吉敏;孔德珍;陈宵云 刊期: 2008年第14期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常由Neisser淋球菌感染所致,是一种传染性强、破坏性大的化脓性疾病.该病进展快,常合并角膜溃疡、穿孔,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因角膜并发症而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新生儿主要是在出生时与患有淋菌性阴道炎的母体产道接触而感染.我院于2000年1月~2008年1月治疗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宇军;霍虹;张美荣 刊期: 2008年第14期
直肠给药是指通过肛门将药物送入肠管,通过直肠粘膜的迅速吸收进入大循环,发挥药效以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的给药方法.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直肠给药法治疗多种急、慢性疾病和疑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仅将近年有关经直肠给药治疗前列腺疾病概况及直肠给药的吸收机制,作一综合分析.
作者:孙爱国 刊期: 200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