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超在药物流产前后的应用观察

许玲;厉彦宝;王祥旭

关键词:早孕, 药物流产, B超
摘要:目的 探讨B超在药物流产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0例欲选择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于用药前后进行B超检查.结果用药前B超检查选择适应证,选择出具有药物流产适应证者293例,筛查出带环妊娠、宫外孕及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等药物流产禁忌证者共7例.用药后B超检查判断药物流产效果,药物流产成功者262例,流产不完全者25例,继续妊娠者6例,使临床选择其他方法流产.结论超声监测在药物流产前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钩活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58例疗效分析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牵引、按摩、中医中药等治疗,很难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我院从2006年1月~2008年2月采用钩活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58例,取得良好效果,总有效率89.65%,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继明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漯河市双龙社区老年人糖尿病眼病患病现状调查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疾病谱、死亡谱正在发生变化,以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导致我国社区居民致病、致残及医疗费用过度增长的主要原因。

    作者:谷华丽;郭光峰;王宇雷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笑气吸入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产妇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同时,更要求无痛.因此,分娩镇痛已是产科临床迫切的需要.我们以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对笑气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进行临床探讨,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许玲;薄翠华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泰安市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质量调查

    目的 调查分析泰安市托幼机构卫生状况,为托幼机构的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室内空气细菌总数采用平板沉降法、托幼人员的手及物体表面采用棉拭子涂抹法采样,做细菌检测.结果 3年共检测样品533份,总合格率81.99%.2001年、2002年、2003年合格率分别为68.67%、78.45%、95.05%,年度比呈递增趋势.不同性质的托幼机构卫生合格率存在差异,其中医院办幼儿园合格率高,达91.81%;工厂办幼儿因合格率低,为72.68%.结论本调查样本平均合格率较高,应进一步对托幼机构加强卫生知识宣传与培训,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张新峰;邱静;刘运强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血糖水平与脑卒中病情变化关系分析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常出现高血糖症,但血糖水平与脑卒中的性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治疗康复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鲜见报道.本研究选择了1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旨在探讨血糖水平与上述因素的临床关系.

    作者:徐岩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诊刮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6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诊刮加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行诊刮后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结果 6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有效止血,出现暂时性闭经、贫血得以纠正,停药后44例直接进入绝经期,9例月经稀发,7例恢复正常.结论诊刮加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效果好,副反应小,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沈福英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药物性肝病149例临床分析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DILD)是指在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而引起的肝脏损害.可表现为目前所知的任何类型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但以急性肝损伤常见,少数患者可发生威胁生命的暴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是药物肝毒性临床监测和防治的重点.本文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9月药物性肝病(DILD)共149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秦浩歌;杨霞;张凤丹;张晓萍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104例脑梗死住院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常见的原因.为探讨脑梗死发病因素,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1~8月间以脑梗死为第一诊断的住院病人104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费建堂;华颖华;冯雪芳;陈伟忠;张国华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其中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半小时,于第1天和第8天;卡培他滨2500mg/m<'2>分早、晚两次口服,连用14天,休息7天,每21天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至少接受3~5个周期化疗.结果 25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入组本临床研究,疗效可评价,其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5例,进展7例.总缓解率为52.0%(13/25),完全缓解率为12.%(3/25),部分缓解率为40.0%(10/25),稳定率为20.0%(5/25),进展率为28.0%(7/25).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手足综合征.全组平均随访16个月,有效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7个月,至随访结束,中位总生存时间未达到.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有效率高,毒性反应轻.

    作者:于焕欣;毋永娟;尹岩伟;王亚兰;张海琴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排尿性晕厥1例报道

    患者男,22岁,大学生.因夜间不明原因晕厥1次而就诊.追问病史,该患者于夜间起床小便时在卫生间晕倒,意识丧失,约2分钟后自行苏醒,醒后意识活动如常.晕倒前无心慌、出汗等现象.睡前饮食正常,既往健康,无糖尿病史及类似疾病史发作,未服用可能引起血糖降低的药物.查体:T 36.3C,P 76次/分,R 18次/分,BP 110/70 mm Hg.

    作者:路伟红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B超在药物流产前后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B超在药物流产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0例欲选择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于用药前后进行B超检查.结果用药前B超检查选择适应证,选择出具有药物流产适应证者293例,筛查出带环妊娠、宫外孕及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等药物流产禁忌证者共7例.用药后B超检查判断药物流产效果,药物流产成功者262例,流产不完全者25例,继续妊娠者6例,使临床选择其他方法流产.结论超声监测在药物流产前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玲;厉彦宝;王祥旭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沐舒坦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沐舒坦对<36周早产儿预防性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有效性.方法对<36周、>27周早产儿应用沐舒坦每次7.5 mg/kg,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预防治疗NRDS 24例,与同期的24例进行临床对照.观察血氧浓度及转归.结果治疗组NRDS发生率33.3%,对照组发生率66.7%,经统计学处理具有临床显著差异(P<0.01).治疗3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45.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早产儿应用沫舒坦可达到预防NRDS的目的 ,明显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李慧荣;魏晓晔;贺波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针刺联合电麻镇痛用于人工流产30例疗效观察

    人工流产手术时间短,仅几分钟,一般无需镇痛或麻醉.但毕竟是手术操作,会给受术者带来一定的痛苦,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压下降、脸色苍白、大汗淋漓等一系列迷走神经虚脱症状[1].为了寻找简便、安全又经济有效的镇痛方法,笔者选择性地使用针刺加电麻镇痛施行人工流产手术3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兰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聚焦超声治疗宫颈糜烂609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宫颈糜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聚焦超声治疗技术治疗宫颈糜烂患者609例,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及疗效.结果聚焦超声治疗宫颈糜烂的一次治愈率为44.01%,总有效率达到94.42%,宫颈糜烂程度越轻治愈率越高.轻度、中度糜烂治愈率明显高于重度.术后阴道流液和血性分泌物量少、时间短,治愈后宫颈恢复常态,无瘢痕形成.结论聚焦超声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可供临床医生选择的治疗宫颈糜烂的新方法.

    作者:王春佟;刘月合;赵芳玲;张淑静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莫西沙星注射液0.4 g,静脉滴注,qd;对照组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注射液2 g,静脉滴注,bid,疗程均为7~10 d.结果治疗组和时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91.67%,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和3.33%.两组间的上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疗效高,安全性好.

    作者:王荣;付永勇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原因,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主观幸福感问卷,整体随机抽样,对800名大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男教师81.75±11.07高于女教师79.73±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在5年以下79.34±13.64、6~10年80.21±12.23、11~15年81.17±12.16、15年以上80.41±15.3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历为专科81.04±11.17、本科81.74±12.13、硕士80.87±11.02、博士79.41±12.2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称为助教78.03±12.31、讲师81.72±11.81、副教授79.53±11.62、教授80.11±12.4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处于较高水平,性别、年龄、职称、专业对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作者:周末;陈江兵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Sp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转录因子Sp1在胃癌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3例胃腺癌组织、19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及10例因胃良性病变行部分切除的正常胃粘膜组织中Sp1的表达.结果 Sp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7%,明显高于在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组织(21.1%)及正常胃粘膜组织(10.0%)中的表达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Sp1蛋白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对于评价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成秀梅;冯一中;袁苏娟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癌症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化疗作为肿瘤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广泛被肿瘤患者所接受.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化疗药物治疗仍需依靠静脉输注来完成,许多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具有严重毒性和刺激性.为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化疗不良反应的防治和护理越来越受到护理界同仁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呈云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低场MRI表现分析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head,ANFH)是临床常见的髋关节疾病,早期发现、明确诊断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可防止股骨头坏死的进一步发展,进而防止股骨头塌陷,恢复关节功能.X线摄片、CT、MRI是其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MRI应用较晚,但MRI对ANFH的早期诊断敏感、特异,敏感性达到100%[1].本文收集一组早期ANFH病例,共25例,30个股骨头,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进一步明确早期ANFH的MRI诊断价值.

    作者:岑炳奎 刊期: 2008年第19期

  • CT对脾脏肿瘤诊断的价值分析

    脾脏肿瘤临床较少见,随着CT扫描技术的广泛应用,脾脏肿瘤的检出率不断提高.为了提高对脾脏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我们将2001年1月~2006年9月,经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脾脏肿瘤共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蒋健强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