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培华;路方红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是细胞内除溶酶体外重要的降解系统,也是真核生物细胞内主要的降解系统,UPS不仅是一种清除损伤或陈旧蛋白质的重要机制之一,而且还参与调节炎症、信号转导、转录调控和细胞凋亡等各种细胞生物学功能[1-3].近年研究表明UPS可调节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心脏衰竭等的发生和发展,且动物试验表明蛋白酶体抑制剂对冠心病可能有效,因而UPS可能成为冠心病诊断、监测和治疗的重要靶点之一.
作者:李振龙;曾高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社区早期快速抢救急性心肌缺血,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抢救急性心肌缺血,从社区病例中选取5例典型病例,对比治疗前后心电图,确认疗效.结果 抢救后5例典型病例心电图显示急性心肌缺血全部改善,干预了心肌梗死的发生.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能解除冠脉痉挛,减少冠脉损伤部位的血小板沉积,改善心肌壁急剧缺血状态,可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
作者:徐宝华;郭钰;米咏梅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护理工作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形象.护士的一言一行与病人的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发生医疗纠纷的一个薄弱环节.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人们普遍学会了运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近年来,医疗纠纷呈逐步上升趋势,影响和干扰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现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纠纷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作者:赵俊萍;丁晓民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及各种手术的护理模式与注意事项.方法 2000年4月~2005年4月,我院共收治直肠癌病人31例,全部按设计要求进行了术前放、化疗和手术治疗,针对新的治疗方法、主要副反应等,对病人给予了全面、连续、有效的护理.结果 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了治疗,康复出院,1年生存率达100%.结论 全面、连续、有效的护理,是保证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及手术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张梅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创伤引起的骨不连、骨缺损的处理和骨肿瘤的保肢治疗以及一些重建手术往往都涉及植骨的问题.目前临床应用的骨移植材料有自体骨、异体骨以及各种人工合成的移植材料替代物,而干细胞、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tic proteins,BMPs)和各种生长因子合植骨材料也已进入了临床研究阶段,所有这些骨移植材料都至少具备了以下的一种生物学特性:①骨传导性;②骨诱导性;③成骨作用[1].
作者:杨诚;彭建强;张旗 刊期: 2007年第23期
脑膜瘤(meningioma)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第二位,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是一种无损伤性研究人脑的新方法,本文就1H-MRS在脑膜瘤方面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予以探讨.
作者:马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障碍之一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存在功能冲突.两者功能冲突表现在由于双方利益冲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身不健全、缺乏双向转诊的技术标准、缺乏外部监督和约束而导致的双向转诊制度的失败.在市场作用基础上,政府引导建立集团化模式的协调机制,运用利益协调、组织协调、程序协调和战略协调,能够较好地解决两者功能冲突,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作者:李洪兵 刊期: 2007年第23期
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在8分以下)[1]的患者,由于意识障碍,伤后频发呕吐、耳鼻腔出血或脑脊液耳鼻漏,常合并肺部、颈面等部位损伤,以及原发或继发脑干损伤致呼吸异常等,使患者易发肺部感染,严重影响病人预后,是造成本病急性期或恢复阶段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ICU自2004年9月至2007年9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42例,其中合并肺部感染4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如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展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预后较差.现在已证实它是由冠状动脉内易损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所致,因此早期检测易损斑块并加以适当干预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就易损斑块的新检测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建平;刘厂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5-HT3受体拮抗剂是止吐剂中新的成员,对于肿瘤化、放疗引起的严重呕吐十分有效[1],近几年已相继有昂丹司琼(枢夏宁,ondansetron)、格拉司琼(康泉,granisetron)、托烷司琼(呕必停,tropisetron)、阿扎司琼(苏罗同,azasetron)、雷莫司琼(奈西雅,ramosetron)等进入临床,并已发展成为一类主要用于防治肿瘤化疗和放疗诱发的恶心、呕吐的新型药物.本文将对该类药物在肿瘤化、放疗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简介.
作者:徐秀丽;孙慧清;贾法玲 刊期: 2007年第23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具有极高的突变性,且临床没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措施以预防为主,所以应尽早发现感染者、并控制其流行.然而,血清免疫学实验作为实验室诊断HIV的主要依据,窗口期的存在给HIV检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综述了实验室检测HIV血清学新方法、聚合酶链反应的基因诊断技术、HIV P24抗原测定,以及病毒培养、流式细胞技术在窗口期的运用.进一步缩短了窗口期时间,对于防治艾滋病流行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书志;梁浩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研究证明,内皮功能受损和内中膜复合体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早期标志,发生于斑块形成之前.发生高血压(HT)时,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无创性高分辨率超声出现以前,通常采用病理学检查和动脉造影方法评价动脉粥样硬化,这两种方法不仅不适合疾病早期阶段的研究,而且也不适合评价药物疗效.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外周血管内皮功能及内中膜复合体的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来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作者:杨艳丽;孙志丹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加汽化术是近年开展应用于膀胱肿瘤治疗的新方法.2002年9月~2005年12月我院应用storz汽化电切系统治疗膀胱肿瘤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青峰;徐洪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我院1999年6月~2005年10月,用米托蒽醌、足叶乙甙、阿糖胞苷(MEA)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兰兵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微创闭式引流在液胸引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Seldinger组、粗管组和细管组进行液胸引流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结果 在一次置管引流治愈方面,Seldinger组与粗管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明显优于细管组(P<0.01).在管周疼痛和并发反应性胸膜炎方面,Seldinger组和细管组优于粗管组(P<0.05).在管道不通畅和需要重复置管引流方面,Seldinger组和粗管组优于细管组(P<0.05).而三组的拔管后医源性气胸、导管性感染以及凝固性血胸形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eldinger穿刺技术引导专用的静脉导管作闭式引流治疗液胸,既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同时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王盛标;蔡业平;张圣岸;李云锋;陈亮;黎艳晖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脑血流速度状况.方法 采用经颅超声多普勒检测研究组(40例)抑郁症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与对照组(40例)健康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抑郁症患者脑血流速度各指标与健康正常人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正常人普遍降低,搏动指数明显升高.
作者:何传才;吴冬梅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流感潜伏期短,起病急,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容易实现,流感病毒抗原易变异,人群的特异性免疫状况不稳定,对变异株普遍易感,因此流感流行常呈周期性,并容易迅速导致世界性大流行,对人群健康和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1].
作者:汪滢;曾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骨盆恶性肿瘤的治疗,由于其位置特殊,手术难度高,良好的手术配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本文对16例骨盆恶性肿瘤半骨盆切除异体半骨盆移植、髋关节重建术的手术配合进行总结,旨在探讨此种手术护理配合的特点.
作者:綦艳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术前访视已成为手术全程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尽管患者的手术过程在整个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所占时间比较少,但对疾病的治疗与恢复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了使患者以稳定的心态安全渡过手术期,我们对在我院妇科病房住院的30例手术患者进行了个性化术前访视.
作者:商素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病是当今世界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此导致的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及其病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全世界每年约有17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的因素与高脂血症和高血压有直接的关系.目前虽有复方罗布麻及月苋草油丸等药物,但疗效不甚理想.
作者:郑培月;王祥旭 刊期: 200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