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的内固定治疗(附24例临床分析)

周明哲;赵厚臣

关键词:儿童, 胫排骨, 骨折, 开放性, 内固定, 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内固定对儿童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24例儿童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的内固定治疗资料.结果 24例患儿骨折如期愈合18例,合并感染致胫骨下段延期愈合3例,皮肤坏死经二期植皮愈合3例.结论 儿童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经清创、复位后行内固定治疗是可行的方法.具有恢复快,护理方便的特点.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房室旁路射频消融术后心电图T波形态及血清肌钙蛋白I的变化观察

    目的 观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RFCA)后的心电图T波形态及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的变化,探讨其T波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2例房室旁路RFCA者,分别于术前1 天、术后即刻记录并对比患者心电图,测量QRS 波时限及T波形态的变化.检测术前和术后24h内的cTnI.记录术中消融参数.结果 42例中有19例(45.24%)术后出现T波改变,以右侧旁道多见,隐匿旁道无T波改变.T波的变化量与QRS波的变化量呈正相关(r=0.71,P<0.05).术后cTnI较术前升高,但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心电图有T波改变者与无T波改变者两组病例间cTnI及消融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FCA术后心电图T波形态改变与心肌损伤无关,是生理性电张性调整的结果.

    作者:张焕轶;李金龙;尹鲁骅;吴云;张艳玲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奥平栓治疗宫颈糜烂97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α-干扰素栓对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阴道给药,隔日1枚,6枚为1个疗程.用药1~3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 各类型宫颈糜烂经治疗后,总有效率85.6%,其中轻度糜烂有效率95.0%,中度糜烂为83.7%,重度糜烂为77.2%.结论 奥平栓治疗宫颈糜烂简便易行;糜烂程度越轻,疗效越好.

    作者:张仙儒;牟英辉;张秀春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低位直肠癌用吻合器行保肛手术18例

    直肠癌在我国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中居第二位,而70%发生在距肛肠8厘米以下,呈低置性.传统的根治手术治疗需切除肛门,在盆腔造口排便,给病人带来诸多不便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因此保肛手术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手术中使用吻合器,克服了低位盆腔吻合技术上的难度,使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大大增加了其可行性[1,2].我院在2001~2004年共用此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1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顺兴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胃底占位性病变的数字胃肠与胃镜检查对比分析

    目的 对58例胃底占位性病变的数字胃肠检查与胃镜检查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8例胃底占位性病变的数字胃肠影像学表现,并与胃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数字胃肠43例诊断准确,与手术或病理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为74%,漏诊15例(26%);胃镜56例诊断准确,诊断准确率为97%,漏诊2例.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数字胃肠与胃镜对胃底病变皆有漏诊,但胃镜诊断准确率高于数字胃肠.

    作者:孙建庆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药物应用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药物应用状况.方法 对在本社区服务中心的糖尿病患者医疗档案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并给患者逐一发放问卷表调查、登记.结果 社区糖尿病患者以2型为主.口服药治疗占93.4%.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年龄、病程与用药种类及数量成正比.大部分患者不知道所用药的成分、剂量、类型.62.5%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注射操作不规范.结论 应重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同时应关注注射胰岛素患者的细节指导.

    作者:朱英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威利坦缓释片治疗急性腰腿痛的疗效观察

    我们应用威利坦缓释片配合腰椎牵引、理疗等措施,治疗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的急性腰腿痛84例,疗效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刘斌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泰安市市区2003~2005年健康体检人员HBsAg检测结果分析

    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确定乙肝病毒感染和携带的重要标志物.为进一步了解泰安市市区健康体检人员中乙型肝炎感染程度和分布特点,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2003~2005年健康体检人员的HBsAg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段军艳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尿激酶经中心静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5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经中心静脉溶栓与经外周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差别.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61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历资料,比较经中心静脉溶栓与经外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冠脉再通率,判断两者的疗效差异.结果 经中心静脉导管溶栓冠脉再通率76.0%、经外周静脉溶栓冠脉再通率61.1%,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时,经中心静脉溶栓治疗与经外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冠脉再通率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罗善高;杜昭贵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静脉滴注胺碘酮转复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的观察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胺碘酮转复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转复时静脉负荷时间.方法 将23例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48小时以内的急性心房颤动患者,静脉推注胺碘酮150mg之后持续静脉滴注,转复窦性心律后停用.结果 21例均在静脉滴注后24小时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率91.3%;1例出现心动过缓,停药后恢复正常心律;1例出现急性左心功能恶化,停用.结论 静脉滴注胺碘酮可安全有效地转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的心房颤动.

    作者:孔印琢;张洪刚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穿刺行PCI术的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穿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差别.方法 将94例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两组,对比观察其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桡动脉组在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低于股动脉组(P<0.01,P<0.05).结论 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并发症少,卧床时间短,舒适度高,住院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王冬梅;高英俊;曹丽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泰安市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学研究及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泰安市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常规细菌培养,对2005年1月至12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门诊565例婴幼儿腹泻粪便,进行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细菌培养的检测.结果 在565例标本中共检出单纯轮状病毒感染162例(28.67%),单纯肠道腺病毒感染42例(7.43%),两者混合感染40例(7.08%),共计244例(43.19%);细菌感染115例(20.35%),其中条件致病菌108例(93.91%);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62例(10.97%).结论 轮状病毒是泰安市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肠道腺病毒和条件致病菌也是重要病原之一.

    作者:刘风燕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儿童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的内固定治疗(附2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内固定对儿童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24例儿童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的内固定治疗资料.结果 24例患儿骨折如期愈合18例,合并感染致胫骨下段延期愈合3例,皮肤坏死经二期植皮愈合3例.结论 儿童胫腓骨干开放性骨折经清创、复位后行内固定治疗是可行的方法.具有恢复快,护理方便的特点.

    作者:周明哲;赵厚臣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自发性出血性脑卒中微创手术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自发性出血性脑卒中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报告78例自发性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显微镜下进行,均为微骨窗入路.术后即可复查颅脑,清除率在80%以上者占87%.结论 经微骨窗显微镜下清除自发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肿,可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及降低血肿复发.

    作者:宁波;孟庆海;张修宝;王国军;杨坤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大学生网络成瘾研究进展

    互联网作为信息获取与交流的重要载体正迅速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而与此同时,也给这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网络成瘾就是这些负面影响中不容忽视的一种.

    作者:李娜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颈椎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

    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以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及颈肩部疼痛为主,或伴有头痛头晕、恶心、上肢麻木无力和健忘失眠等常见症状,多由于颈椎间盘突出、颈椎椎体退行性变、颈椎变直失去平衡、颈椎狭窄和颈部慢性劳损引起.我院于2000~2005年对理疗科门诊8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牵引、中医辨证针刺、中药治疗,同时配合辨证施护,与单纯牵引、针刺、未调护的对照组44例进行了比较,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东萍;朱柏吉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深圳市打工族高血压相关知识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打工族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探讨高血压防治措施.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入选的11514名打工者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打工族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生活节律、高血压标准、危险因素及后果的知晓率分别为21.6%、24.6%、31.4%、41.5%、19.3%;不同文化程度的打工人群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情况有着明显的差异.结论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自然;宋宗仁;杨寅秋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与评估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使用川芎嗪注射液1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使用其他活血扩血管药物治疗,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显著、安全.

    作者:于兆昂;武敏;刘娟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观察

    目的 观察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效果及胰岛素用量情况.方法 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20例.A组采用诺和灵30 R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B组用诺和灵30 R加二甲双胍口服,维持血糖达标3个月.结果 两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控制至良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胰岛素用量较A组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胰岛素加二甲双胍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有利于血糖控制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作者:苟师杨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调查分析

    为探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2005年2月~2006年1月,我们对社区中76例血糖控制差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调查访谈,根据其不同原因,因人而异,采取相应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玉莲 刊期: 2006年第15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分析(附16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近6年来经治的16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结果 发病时间为术后2周左右.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①发生于腹部手术后早期,虽有机械性因素,但大多都是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粘连引起;②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轻,部分患者有少量肛门排气排便,体征虽典型,但较少发生绞窄;③保守治疗大都有效.16例治疗3~14天症状缓解,平均12天.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可治愈.

    作者:张超;尹珊 刊期: 2006年第15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