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高钦华;史金玲;史金花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 心力衰竭, 治疗冠心病, 心血管疾病, 一线药物, 循证医学,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内科医师, 二级预防, 预防方, 高血压, 综述, 运用, 用途, 面具, 临床, 疗效
摘要: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具有广泛用途,是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heartf ailure,HF)、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等疾病的一线药物,其疗效已得到循证医学的证实.作为内科医师,提高对β受体阻滞剂的认识并正确地运用到临床中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其在心力衰竭的治疗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T咯地尔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2003年~2005年我院采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智勤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婴幼儿腹泻

    近几年来,我们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内服药物治疗婴幼儿腹泻36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镜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人工流产术后并发子宫颈粘连12例临床分析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后的一项补救措施.方法简单、安全,受术者痛苦小,身体恢复快,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广泛开展,人们不断地关注人工流产的并发症、后遗症以及对妇女身心健康造成的损害[1,2].宫颈粘连虽属偶发,但不能忽视.笔者从1998年至2005年共收治人工流产术后并发子宫颈粘连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敬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紧急气管插管影响心肺复苏预后的探讨

    有效的心肺复苏术(CPR)是心搏呼吸骤停抢救的成功保证,而通气是关键.及早行气管插管对提高复苏成功率和生存率,减少复苏后神经后遗症有重要意义.总结100例心脏停搏后紧急气管插管患者,配合心脏按压、除颤等复苏措施,临床效果好,报告如下.

    作者:张光发;陈慧琴;危丽华;沈丽祯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颈部淋巴结肿大误诊1例分析

    患者,女,58岁,左侧颈部无痛性肿块2年,于2006年7月9号就诊.行穿刺细胞学检查,常规消毒,一次性5 ml注射器(7号针头)穿刺抽取少许血性液体标本,瑞士染色,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多样,呈圆形、椭圆形、菱形、多边形;细胞核大小不一,呈圆形、椭圆形,多数细胞核较大,可见较大的嗜酸性核仁瘤细胞散在排列.

    作者:段旭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补阳还五汤加雷公藤多甙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观察

    紫癜性肾炎大多见于7~14岁儿童,发病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感染和变态反应有关.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免疫复合物性疾病,IgA在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本病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现代医学对于重症患者,多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予以治疗,但疗效难于确切评价.我们试用补阳还五汤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同时设单用雷公藤多甙治疗组对照,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岳凤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抗T细胞单克隆抗体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2例

    近年来,免疫因素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用于再障治疗已取得良好效果,但存在价格昂贵、产生血清病的副作用,从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我院应用CD3和CD8单抗(由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病研究室提供),治疗再障12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翟立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外伤性睾丸脱位5例报告

    外伤性睾丸脱位是指睾丸在外力作用下被挤压到阴囊以外的部位.临床少见,也常因漏诊而延误治疗.我院自1996年~2006年,收治5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震海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双黄连粉针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我院2003年至2005年来治疗小儿肺炎60例,应用双黄连粉针配合抗生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并在同期肺炎病儿中60例,采用抗生素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作者:傅丽苹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理状态.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糖尿病足群体也在逐渐扩大,提高广大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的正确认识引起足够的重视已迫在眉睫.社区医院贴近百姓生活,费用成本相对较低,应在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张俊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高校教师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模式浅探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在我国已属于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多发的常见病[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需切实实施综合的治疗护理措施.对高校教师糖尿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护理既有一般性,又有特殊性.

    作者:林新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生脉散抢救心源性休克38例临床分析

    2002年~2005年间,我们采用生脉散抢救心源性休克38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智勤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儿科应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感染性疾病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类致病原因[1],抗菌药物在我国应用非常普遍,医院用药中占首位[2].尽管多数抗菌药物常规剂量使用是安全的,但某些药物仍存在危及生命的危险.由于临床存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在各类药物中占首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儿童比成人更为明显,且种类较成人多[1],因此,儿科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成为当今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王振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子宫颈病变检查中的护理

    子宫颈病变是女性常见病之一,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常用的筛查方法,可利用阴道镜将宫颈阴道部粘膜放大,借以观察肉眼看不到的宫颈表层微小病变,发现与癌有关的异型上皮、异型血管及早期癌变的所在,以准确选择可疑部位作活检,进行病理诊断.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对198例宫颈病变患者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检查,并于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宫颈病变的系统护理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立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少尿与无尿

    健康成人每24小时排尿量在1000~2000 ml之间(日尿量与夜尿量之比为2:1至3:2),大约相当于每分钟排尿1 ml.若24小时内尿量少于400 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 ml者,称为少尿(oliguria);24小时内尿量少于100 ml,或12小时内完全无尿者,称为无尿(anuria)或尿闭.持续少尿或无尿的患者随之出现体内氮质潴留、血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升高、水与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等现象,临床上称为肾功能衰竭.尿量通常通过询问排尿次数、间隔时间及每次尿量多少进行估计,也可用量筒收集尿液进行精确测量.

    作者:时晶;张立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胃镜直视下支架置人术治疗食管狭窄的临床观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诊断滞后,80%患者确诊时己属中晚期,失去了手术良机.食管支架置入是解除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吞咽困难的有效手段,内镜直视下置入食管支架具有简单、方便、行之有效的优点,我院自2004年5月开展此项目,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月英;王月荣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出血倾向

    出血倾向(bleeding tendency)是指皮肤粘膜自发性或损伤后的出血现象.皮肤粘膜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瘀点、紫癜、瘀斑、血肿,也可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或月经过多,少数可表现为内脏出血.引起出血倾向的原因很多,但就其发病机制而言,主要包括血管壁结构和功能异常、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及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因子缺乏或血中有抗凝血物质)三大主要因素.它们可以单独存在或合并发生,其出血特点大多是多部位、多器官的出血.局部病变引起的反复出血,如肺结核咯血、溃疡病引起的呕血等则不属于出血倾向.

    作者:李红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浅析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

    结核病是一个慢性传染病,近年来全球疫情明显上升,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政府为控制结核病,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国仍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之一.如何提高治愈率,减少传染源,控制疫情乃是当务之急.患者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结核病的流行密切相关,而健康教育就是以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及预防疾病为目的的.因此开展健康教育让患者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是彻底根治肺结核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杨艳红;周玲;赵春景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开塞露在产后尿潴留中的应用

    2005年1月至12月笔者对5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在使用传统诱排尿无效后,利用排便时对膀胱括约肌同时松驰的机理,以开塞露塞肛引起排便而排尿,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桂英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恶性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恶性高血压(MHPT)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预后不良,其临床表现为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130 mmHg)及心、肾功能不全,自觉症状中头痛的发生率高,头痛虽是高血压的共同症状,但头痛剧烈,或当头痛的性质发生变化时,则提示病情加重.

    作者:赵民生;曹秀虹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