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oy适应模式对实习护生适应问题的分析及管理对策

刘月梅;刘保国;李玲;魏红

关键词:适应模式, 实习护生, 适应问题, 实习效果, 系统, 心理和社会, 角色的转变, 高应激状态, 自我概念, 有机整体, 相互依赖, 生理需要, 生活方式, 人际关系, 模式理论, 临床实习, 角色功能, 环境刺激, 管理对策, 有生物
摘要:护理学家Roy认为,人是具有生物、心理和社会属性的有机整体,是一个适应系统[1],是一个不断与变化的环境刺激发生反应的适应系统.人对刺激的适应方式表现在生理需要、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赖4个方面.护生作为一个适应系统,在进入临床实习后,由于环境、人际关系、工作、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自身角色的转变,必然处于一个高应激状态,从而会产生一系列不适应反应,影响到实习效果.我们应用Roy适应模式理论为框架,对实习护生适应问题进行分析,实施相应的管理对策,使护生实习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城乡育龄妇女乳腺病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育龄妇女乳腺病患病情况,以便科学地指导乳房保健工作,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方法 2005年3月~6月应用HH161-5B型红外乳腺诊断仪,对城乡6450例育龄妇女进行乳房透查.结果 乳腺增生发病率高占29.13%,40岁左右妇女乳腺增生发病明显增多.城区妇女乳腺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 加强对育龄妇女乳房保健知识宣教与技术指导,提高育龄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孙宏琴;韩晓静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四种格列吡嗪片的体外溶出度考察

    目的 比较4厂家格列吡嗪片的溶出度,为临床选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A、B、C、D厂格列吡嗪片的累积溶出度,绘制其溶出曲线,计算参数T50、Td、m的值,并对T50、Td值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4厂家格列吡嗪片的T50、Td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溶出度均符合药典规定.结论 试验结果为临床选药提供了参考.

    作者:赵豫;李森浩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现况调查

    目的 分析2004~2005年吉林市部分社区60~74岁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有关特点.方法 以4个社区60~74岁1258例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结果为研究样本,对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血压的类型、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该地区60~74岁人群患病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62.7%、55.8%和20.9%;(2)随着年龄增长,男女两性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P<0.05);与60~65岁组相比70~74岁组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增加28.7%,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增加22.4%;(3)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27.0%,占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43.1%;(4)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合并至少一个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比例为81%.结论 高血压是吉林市部分社区60~74岁老年人群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高血压的常见类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绝大多数合并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作者:陈彤宇;庄玉红;梁立军;黄丽英;咸红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护理配合

    腺样体肥大是引起儿童中耳炎、鼻塞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于2003年7月~2006年7月在鼻内窥镜下行腺样体切除术3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霞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Roy适应模式对实习护生适应问题的分析及管理对策

    护理学家Roy认为,人是具有生物、心理和社会属性的有机整体,是一个适应系统[1],是一个不断与变化的环境刺激发生反应的适应系统.人对刺激的适应方式表现在生理需要、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赖4个方面.护生作为一个适应系统,在进入临床实习后,由于环境、人际关系、工作、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自身角色的转变,必然处于一个高应激状态,从而会产生一系列不适应反应,影响到实习效果.我们应用Roy适应模式理论为框架,对实习护生适应问题进行分析,实施相应的管理对策,使护生实习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作者:刘月梅;刘保国;李玲;魏红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银川市社区25岁以上居民两周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银川市城市社区25岁以上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要求,以便为社区人群提供良好的卫生服务,为卫生保健服务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各年龄段整群随机抽样,入户调查的方法.结果 25岁以上社区居民两周患病率为2.9%,女性高于男性,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慢性病对两周患病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结论 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需求,提供卫生服务模式,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服务,开展需要且能接受的卫生服务项目.

    作者:吴维林;沈朝晖;马俊花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妇科急诊病人就诊时负面情绪分析及对策

    妇科急诊病人的特点为病情危重,发病急,心理准备少,在就诊时常因负面情绪而影响救治效果.为此,对妇科急诊病人的负面情绪进行分析,了解妇科急诊病人就诊时常见负面情绪及其对妇科急诊病人心理的影响,探讨和寻找解决方法.

    作者:孙瑞华;田喜平;韩晓丽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奈福泮复合芬太尼用于骨科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观察

    目的 观察奈福泮复合芬太尼用于骨科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A)的效果.方法 60例择期骨科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9~60岁,采用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随机分为奈福泮复合芬太尼组(NF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负荷剂量NF组予奈福泮20 mg,F组予芬太尼50 μg,然后接PCA泵,NF组用0.1%奈福泮加0.0005%芬太尼;F组用0.001%芬太尼,采用CP模式给药.观察比较术后5 h、12 h、24 h、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镇痛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整体镇痛效果良好,VAS评分小于3分;F组恶心呕吐与嗜睡的发生率高于NF组(P<0.05);两组患者镇痛期间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 奈福泮复合芬太尼用于骨科术后镇痛,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秦洪猛;张壮;司小萌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强化教育探讨

    目的 探讨对住院糖尿病人糖尿病(DM)教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确诊为糖尿病的8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由各班护士进行常规教育;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进行DM基础知识、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的作用、胰岛素注射技巧,低血糖的表现及处理,定期监测血糖、尿糖的重要性等的糖尿病强化教育,出院后电话回访3个月末回院复查.结果 观察组3个月末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尿病知识积分(DKN)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或P<0.01).每周主动运动和监测血糖的频次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以个案护理的形式对住院糖尿病人进行糖尿病强化教育能明显提高糖尿病人医疗依从性,巩固疗效.

    作者:梁瑜;韩光香;孟庆华;付楠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儿童药疹87例临床特点分析

    儿童的发疹性疾病相对较多,如未及时鉴别药疹,致使未能及时停用致敏药物而延误患儿的治疗,可产生严重后果,现抽取2000年以来住院患儿药疹87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邓霖;李雪珍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评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脑组织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不同将9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A、B两组;4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抽取静脉血行NSE测定和BAEP检测.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A、B两组的NSE水平、BAEP异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胆红素血症A、B两组之间比较,NSE水平及BAEP异常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SB水平与NSE水平呈正相关;同时,BAEP异常发生率也增高.结论 NSE与BAEP在高胆红素所致神经毒性评价方面均具有较高敏感性,可作为临床监测指标.

    作者:冯小月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近年来关于子宫肌瘤的保守治疗方法层出不穷,更逐渐趋向于保留器官,微创手术,米非司酮应用于子宫肌瘤的保守治疗已有报道[1],本文作者对其应用于子宫肌瘤的保守治疗进行了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英;刘英光;孙继芳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糖尿病并发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糖尿病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久病可致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心脏、神经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也可引起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感染等,其中糖尿病并发感染问题是导致糖尿病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同时给病人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现从护理角度对糖尿病并发感染相关因素作一分析,并提出对策.

    作者:徐丽萍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及安全可靠性.方法 将120例经检查证实的消化性溃疡、生物芯片试验检查HP阳性患者,随机分成雷贝拉唑组62例和奥美拉唑组58例,雷贝拉唑组第一周给予雷贝拉唑10 mg加阿莫西林1 g,口服bid,以后每次服雷贝拉唑10 mg.奥美拉唑组第一周给予奥美拉唑20 mg加阿莫西林1 g,口服bid,以后每次服奥美拉唑20 mg.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后雷贝拉唑组疼痛消失时间与奥美拉唑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末与4周末两组的症状消失率、溃疡愈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雷贝拉唑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奥美拉唑为7%.结论 雷贝拉唑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有较高的治愈率和症状改善率、疗效与奥美拉唑基本相当,用药后患者临床症状腹部疼痛消失时间早于奥美拉唑.

    作者:王旭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测定对不典型呼吸困难患者测试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axi mal expiratoy flow-volumecurve,MEFV)测定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以有效减低COPD发病率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德国JAEGER公司Master Screen PFT肺功能仪对其进行MEFV测定.主要指标是在25%、50%、75%肺活量时大用力呼气流量(FEF25、FEF50、FEF75),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通过对120例30~55岁不典型呼吸困难患者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被检测患者中各项检测结果都正常者为3例,占检测总人数2.5%,检测异常者117例,占97.5%.轻度小气道阻塞者80例,占检测总数66.6%,中度小气道阻塞者30例,占检测总人数25%,重度小气道阻塞者7例,占检测总人数5.8%.结论 MEFV测定可早期发现小气道病变和病变程度,早期给以预防COPD干预治疗措施,以减缓COPD发展进程,有效减低COPD发病率.

    作者:陈文静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4例治疗体会

    产褥感染过去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栓性静脉炎和脓毒血症是产褥感染的严重阶段,占产褥感染死亡率的30%~50%.我院10年来共发生剖宫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4例.为了提高对血栓性静脉炎的认识,现将其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国海红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屏南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为及时了解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从而为促进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和指导合理的营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屏南县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城镇为39.08%,农村29.58%;男生31.29%,女生37.36%;小学生27.99%,中学生40.68%.学生肥胖率城镇3.20%,农村0.76%;男生2.36%,女生1.60%;小学生2.71%,中学生1.25%.结论 中小学生存在较重的营养不良状况,提示应加强营养知识宣传,使中小学生生长发育阶段得到合理营养.

    作者:陆超祖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110例临床观察

    变应性鼻炎是五官科门诊为常见的发生在鼻粘膜的变应性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2003年3月~2005年3月,我科采用ZW-100F微波治疗仪,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110例,并与口服药加滴鼻剂60例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淑琦;王国勤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的镜下治疗

    目的 探讨关节镜在微创条件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关节镜监视下行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Ⅰ~Ⅳ型) 合并半月板损伤20例, 8例半月板周围性撕裂,用可吸收缝线将破裂部分间断修补缝合,6例半月板桶柄样裂、瓣状裂者给予半月板成形,3例半月板完全破裂者予以切除,2例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给予切除清理,1例裂口小,未予处理.结果 所有病人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经随访5个月~3年,骨折均愈合,按照Ewald膝关节评分标准均90分,无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监视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的方法切实可行,疗效满意.

    作者:葛东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整合素在骨改建中的研究进展

    整合素(Gintegrin)是近年来各学科研究的一种细胞粘附因子,由于它的结构功能复杂多样,导致其参与了机体中众多的生理与病理过程,本文将整合素的研究现状及其在骨改建中的作用和意义概述如下.

    作者:田璐鸣;王稚英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