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头助吸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范爱霞;崔文

关键词:乳头平坦, 助吸器, 制作, 母乳喂养成功率, 产妇及家属, 喂养困难, 临床应用, 临床实践, 凹陷, 新生儿, 吸奶器, 自制, 市场, 人工, 奶头, 分娩
摘要:2001年~2005年,我院共分娩产妇6352例,其中发现产妇乳头平坦或凹陷者221例.平坦和凹陷的乳头,使新生儿不能做到有效吸吮,造成母乳喂养困难,降低母乳喂养成功率,而从市场购买的吸奶器及人工奶头,也不能有效纠正上述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自制乳头助吸器,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产妇及家属的欢迎.现介绍如下:
社区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药疹87例临床特点分析

    儿童的发疹性疾病相对较多,如不及时鉴别药疹,停用致敏药物而延误患儿的治疗,可产生严重后果,现抽取2000年以来住院患儿药疹87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邓霖;李雪珍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卡托普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

    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Captopril、CPT)是目前国内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该药1977年问世,二十余年发展迅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且疗效确切.但随着该药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逐渐增多,有些是严重而致命的.

    作者:张红星;袁光善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浅析老年人的用药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个器官功能都发生一系列的根本变化.老年人的用药由于特定的生理、病理条件,及其药效学、药物动力学自成的特殊类型其用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张玮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冠心病患者的社区护理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动痉挛持续性缺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侯群,包括无症状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缺血性的肌痛型、猝死型等,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1964年,WT0正式提出应积极进行心脏病康复治疗.然而,部分病人在确诊有冠心病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或者仅在医院作短期应急治疗,加之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差,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及存在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等使其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威胁,因此做好冠心病病人的社区康复护理很重要.但社区护理需求量大,服务质量高,具有连续、综合、个体化和预防保健为主的特点,所以,做好冠心病病人康复期的社区护理需要严密的程序及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作者:秦呈燕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丝氏针闭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16例报告

    我们三年来运用手法复位经皮顺行丝氏针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16例,9例肱骨干骨折由二甲以上医院保守治疗失败来诊,经过闭合治疗无一例发生骨不连接,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鲁海春;张迪;刘美佳;王宇飞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不典型胰腺癌39例回顾分析

    胰腺癌发病逐年增多,具有黄疸、腹痛及体重减轻典型表现者已为大家所熟知,不典型及特殊表现者亦并非少见.现回顾39例不典型胰腺癌做如下分析:

    作者:杨建中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加强输液环节质控减少发热反应发生

    静脉输液是护士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它以疗效快、刺激小、给药剂量准确、可连贯或联合给药等优势成为治疗的基本手段.近几年,由输液反应引发的护患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80%的输液反应为发热反应.护士作为静脉输液的具体实施者,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大限度减少发热反应的发生.本文从配药环境、配药手法、穿刺操作、输液中的速度与温度、药物与输液用具等因素与发热反应的关系分析,同时提出防范措施.

    作者:张琪;陈桂英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改善和激活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体会

    肾脏是人体生命活动极为重要的脏器之一,它不仅维持机体水液代谢及酸碱平衡,排除机体代谢废物,还能分泌一系列激素,对于保持机体内环境恒定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涛;卢立新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泰安市2005年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为保证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根据《生活饮用水监督管理办法》和《全国城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方案》,2005年对泰安市市区内生活饮用水进行了全面的卫生学指标检测.

    作者:李连国;张春菊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垂直进针皮下注射法减轻注射区疼痛的探讨

    近年来,选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脑梗塞、冠心病已广泛用于临床.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时,通常选用腹壁皮下注射.因为,腹壁皮下血管、淋巴管丰富易于吸收.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部分病人出现皮肤瘀斑和痛感,造成情绪紧张,影响疾病恢复.为此,我们对注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改进,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喜梅;杜翠兰;高荣慧;亓长梅;范维玲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藻酸双脂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67岁,因胸闷、憋喘、头晕十余年以铸工尘肺,高血压病Ⅰ期入院治疗,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予抗炎止咳降压及活血化淤等治疗,均未发现不良反应,首次应用藻酸双脂钠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其中含藻酸双脂钠100 mg,葡萄糖12.5 g,以60滴/min静滴,输液结束后30 min,患者突然出现恶心、呕吐、胸闷、烦躁、大汗寒战并全身瘙痒,满布红色丘疹,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四肢厥泠,脉细速,140次/min,血压骤降至60/40 mmHg.疑藻酸双脂钠所致的过敏性休克,快速建立静脉通路,予以高流量吸氧,静脉推注多巴胺、654-2、地塞米松,半小时后患者意识清醒,面色红润,呼吸平稳,四肢温暖,P 89次/分,律规整有力,血压120/80mmHg,皮疹消失.

    作者:戚静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思密达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

    1 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对象共65例.取自1999年~2002年因腹泻在本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病人.男38例,女27例,年龄1个月至5岁,其中1岁以下占45例,1~3岁占15例,3岁以上5例.主要症状均为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次,多为40次/天,大便性状改变,呈黄色稀烂便、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伴有发热48例,呕吐30例,腹痛26例;中度失水者39例,轻度失水者22例,重度失水者4例.

    作者:易旺东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浅谈高血压病的合理治疗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大量国内外文献和临床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心、脑、肾、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严重损害心、脑、肾等主要器官,是造成中老年人病残或病死的主要因素.因此对高血压患者科学、合理选用药物,有效的控制血压、减少血压的波动性,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免受损害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伯桂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肿瘤患者的生命,但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化疗药物外渗[1].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国内报道是0.1%~6.0%[2].如果渗出未被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可造成局部组织肿胀、疼痛、坏死,严重者可导致医疗纠纷,因此分析外渗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对减少化疗药物外渗至关重要.

    作者:王丽英;王菊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的原因和防治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人们对剖宫产切口愈合问题越来越重视.本文就我院三年来剖宫产切口愈合情况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的病因和防治措施.

    作者:束萍凤;谢翠红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丙泊酚伍用芬太尼在宫腔镜下输卵管再通术中的应用

    丙泊酚常用于人工流产手术.近年来宫腔镜下输卵管再通手术日益增多,手术时间是人工流产术的4~6倍,单纯应用丙泊酚用药量偏大,反复给药苏醒时间也延长,我院自2003年以来采取合用芬太尼的办法,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洪猛;张壮;司小萌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蕉城区学校食堂备餐间卫生状况的调查

    蕉城区有24所中、小、幼儿园食堂提供就餐服务,其中有17所学校食堂设有备餐间.为了解学校食堂备餐间的卫生状况,贯彻实施《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及《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我区于2006年10月调查了17间学校食堂备餐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阮周凑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子宫破裂7例临床回顾分析

    子宫破裂是指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于分娩期或妊娠末期发生裂伤,为产科严重并发症,威及母婴安全.主要死于出血、感染、休克.随着产科要求的提高和城乡妇幼保健网的建立,其发生率越来越低,但在农村及边远山区仍时有发生,现将我院1997年~2005年发生的5例及笔者在2003年~2004年在天津某医院学习期间所见的2例共7例子宫破裂者报道如下,以引起重视.

    作者:孙继芳;马秋芹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肥胖

    人体内脂肪储存量显著超过正常人的一般平均量时,称为肥胖.通常以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0%为过重,超过正常20%为肥胖(obesity).肥胖者体重增加是由于脂肪组织增多,如以肌肉发达为主者,不属于肥胖范畴.但诊断肥胖的方法和标准尚不统一,仅做参考.

    作者:李秀芝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浅静脉输液技术的新进展

    浅静脉穿刺为临床治疗、抢救和实验检查的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如何准、快、好的将治疗药物输注到病人体内,是护理工作研究的重要技术内容.近来,国内外护理学者对静脉输液的途径、静脉中微粒污染、成功的静脉穿刺与正确拔针等方面进行了多项研究,作者对此综述如下:

    作者:张红;贺爱妮;王金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社区医学杂志

社区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