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杰;缪玉梅;吕爱远;史慧敏;吕超;王文娟
目的 探究介入治疗围术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强化抗血小板对不同性别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为ACS,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且围术期均应用小剂量替罗非班的患者441例(年龄35~90岁),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n=235),女性组(n=206).比较二组患者PCI术后30d内主要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终点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①女性组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组[30例(14.7%) vs15例(6.4%);P=0.005],而30d内MACCE的发生率[13例(6.3%)]与男性组[8例(3.4%)]相比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②二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二组各1例,而女性组轻微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较高[33例(16.0%)vs15例(6.4%);P=0.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吸烟史、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PCI史及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30d内主要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ACS患者术后30d主要终点事件及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比男性高,而二组患者MACCE事件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女性接受PCI治疗时强化抗血小板的获益与出血风险之间的权衡应慎重.
作者:凡永艳;李泱;卢才义;薛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柔化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二组,观察组给予柔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疼痛得分(3.11±0.8)低于对照组疼痛得分(4.21±0.7),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5%)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7%);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98.14±0.3)基础护理得分高于对照组(95.16±0.2),观察组的病床护理得分(98.55±0.5)高于对照组(94.93±0.4),观察组的护理文件得分(96.48±0.3)高于对照组(92.09±0.2),观察组的护理操作得分(99.21±0.3)高于对照组(92.33±0.2),以上二组的各指标相比较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医疗模式,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王中君;李敏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本文旨在优化十子代平方中中药复方多糖的提取工艺,测定其含量并分离纯化得精制的总多糖.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十子代平方总多糖的提取工艺,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十子代平方总多糖的含量,通过脱蛋白,醇沉,透析等分离纯化十子代平方总多糖.结果 十子代平方总多糖的提取佳条件为70℃,超声提取60min,超声功率为40%,提取次数为3次,料液比为1:20.经过纯化,总多糖的含量逐步提高,去蛋白后的多糖含量为43.93%,醇沉提高到52.97%,经过透析提高到63.19%.结论 本实验为中药复方多糖的分离纯化条件提供研究基础.
作者:张英;赵宁;李洋;喇孝瑾;李继安;劳凤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对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80例患有颅脑外伤与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脑外伤脑出血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二组患者治疗后脑外伤和脑出血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颅脑外伤与脑出血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术治疗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刘峥;王张立;樊波;齐昕亮;包春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肺磨玻璃密度结节的CT征象及其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或临床影像证实的肺磨玻璃密度结节的CT检查资料.结果 本组45例肺磨玻璃密度结节中,细支气管肺泡癌(BAC)20例、腺癌8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4例、局灶性肺间质纤维化6例,炎症7例.结论 肺磨玻璃密度结节包括多种疾病,不同肺磨玻璃密度结节病变的CT表现有所差异,MSCT对其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李红伟;蔡志超;李新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沙利度胺联合FOLFOX(folinic acid fluorouracil oxaliplatin)作用肝癌细胞HepG2后VEGF、Caspase-3的表达,以及探讨沙利度胺联合FOLFOX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体外研究沙利度胺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沙利度胺联合FOLFOX作用HepG2细胞48h后VEGF、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沙利度胺对肝癌HepG2细胞有抑制作用,且沙利度胺联合FOLFOX显著提高了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沙利度胺联合FOL-FOX作用于HepG2细胞48h后,细胞表面Caspase-3的表达均增强,VEGF的表达均降低.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FOLFOX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可能通过调节VEGF蛋白表达激活caspase-3,从而诱导HepG2细胞凋亡.
作者:孙媛;李青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丁基苯酞对弥漫性脑损伤(DBI)后大鼠海马排斥性导向分子(RGMa)表达的影响.方法 16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40),模型组(n=40),低剂量丁基笨酞干预组(n=40,80mg/kg),高剂量丁基苯酞干预组(n=40,160mg/kg).参照Marmarou's法建立脑损伤模型,选取伤后1、2、7、14d作为时间点,干预组均在致伤后采用腹腔注射丁基苯酞,1次/24h,连续注射14d.通过行为学评分量表测评神经功能;光镜观察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观察RGM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物各时间点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死亡神经元数量升高(P<0.05);各时间点RGMa阳性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低剂量丁基苯酞干预组中1、2d时行为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d和14d行为学评分升高(P<0.05),但在7d和14d丁基苯酞高、低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丁基苯酞高、低剂量组死亡神经元数量降低(P<0.05);丁基苯肽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丁基苯酞高、低剂量组中RGMA阳性表达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14d时RGMa阳性表达明显减少(P<0.05).但在2、7、14d丁基苯肽高、低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RGMamRNA表达水平增加.与模型组比较,丁基苯酞高、低剂量组中1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7、14d时减少(P<0.05).丁基苯酞高、低剂量组间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基苯酞可减少弥漫性脑损伤大鼠大脑海马区RGMa表达.
作者:赵旭;薛承景;李雪;赵雅宁;付爱军;孙竹梅;李建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校准周期图科学确立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校准周期.方法 生化分析仪定标校准后,在距定标校准时间为0,2,4,6,8,10,12,24h时分别测定高、中、低三种浓度水平的质控血清1次,之后每24h测定1次,总计测定30d,如果有项目稳定性强可继续延长检测时间,出现偏差后结束.所有检测项目均重复测定4次取平均值.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累积变异系数(CV),并绘制校准周期图.从校准完毕后开始计时至CV>1/6 CLIA88允许误差时结束,此间隔时间即为该项目的校准周期.结果 校准周期短为ALP只有14h;钙(Ca)为24h;TP、ALB、CK、Fe为4~10d;DBil、TBil、HDL-C、GLU、Urea、CHO为10~20d;LDH为25d;TG去游离、Cr酶法、UA、AMY、ALT、AST的校准周期超过30d.结论 科学、合理地确立各检测项目的校准周期,对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进行定期校准,既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校准、又能够节省检验工作的时间和成本,保证生化检验项目检测结果可靠性.
作者:王春雨;李宇周;张桂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疼痛护理管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24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行个性化疼痛护理管理,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4h、48h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24h、48h长海痛尺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以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个性化的疼痛护理管理能有效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朱明洋;王琳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经胸和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并为该病优化治疗积累经验.方法 选取收治的56例贲门癌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开展经胸入路肿瘤切除术,观察组则实施经腹入路肿瘤切除术.记录二组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做好对比.结果 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膈下腹腔感染、残留癌及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1年和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淋巴结阴性者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阳性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老年贲门癌患者而言,开展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相比于经胸入路术式,能提高淋巴结阳性者生存率,并降低肺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毛清华;樊天友;谢鹏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在急腹症患者诊断中应用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收治的134例急腹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检查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腹部超声检查;观察组采用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检查.并以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为判断标准.观察和比较二组患者临床诊断符合率和检查时间及诊断时间.结果 经过与病理检查进行比对,观察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7.01%(65/67)与对照组86.57%(58/67)比较(P<0.05);此外,观察组超声检查时间和诊断时间分别为(15.87±1.31)min、(2.11±1.30)min与对照组(9.75±2.27)min、(2.69±1.71)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研究发现,采用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检查急腹症患者,虽然检查时间较长,但其能缩短诊断时间,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进而为临床治疗、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张利;彭清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肌氨肽苷联合注射用丹参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对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12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肌氨肽苷联合注射用丹参)与对照组(肌氨肽苷).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纤维蛋白原(FIB)表达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二组治疗后血hs-CRP、TC、TG、LDL-C及FIB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而HDL-C显著升高(P<0.05),但二组治疗后比较,各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二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均有所下降,以观察组为优(P<0.05).结论 肌氨肽苷、注射用丹参能减轻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减轻对脑组织的损害,降低神经功能损伤,且肌氨肽苷联合注射用丹参疗效优于单独肌氨肽苷.
作者:杨瑞成;费云瀚;肖永红;石秋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鸟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患者全身及脑部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观察组于麻醉后及转机时静脉泵入乌司他丁,对照组静脉持续泵入等量生理盐水;比较麻醉后手术前(T0期)、体外循环30min(T1期)、主动脉开放1h(T2期)、4h(T3期)、24h(T4期)二组患者动脉和颈静脉球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颈静脉球血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结果 与T0期相比,二组患者T1期、T2期、T3期、T4期动脉、颈静脉球血TNF-α选>L-6期显著升高(P<0.05),至T3期到达高峰,T4期开始降低;其中对照组T1期、T2期、T3期TNF-d选>L-6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从T1期开始二组患者颈静脉球血S-100β蛋白、NSE水平显著升高,至T2期到达高峰,T3期开始降低,T4期降至低,与T0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T1期、T2期、T3期、T4期颈静脉球血S-100β蛋白、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麻醉期给予鸟司他丁能够减轻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全身及脑部炎性反应,降低颈静脉球血S-100β蛋白、NSE水平,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尹彦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纳洛酮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二组的疗效及动脉血气指标、呼吸、心率变化、住院时间及二次插管率.结果 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呼吸、心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二次插管1例(2.38%),对照组二次插管6例(14.29%),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疗效显著,二次插管率低,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循环功能.
作者:林创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癌痛止痛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保证癌痛规范化治疗,实现癌痛止痛药物的合理、安全使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2011年6月-2014年6月癌痛止痛药物的用药数据进行统计,使用限定日剂量值(DDD)分析法,计算各药物的总消耗量、总金额、总用药天数、用药频度(DDDs)与药物利用指数(DUI),并加以分析,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医院癌症止痛药物DUI值均<1,表明用药合理.其中用药频度高的为硫酸吗啡缓释片,低的为盐酸二氢埃托啡舌下片.结论 该院癌症止痛药物的使用合理,基本符合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的指导原则,但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阿片类药物的选择使用,适度增加非甾体类镇痛药的配置与应用.
作者:张仪娜;郑玲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指导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自我管理指导,比较二组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等自我护理能力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心绞痛稳定、心绞痛发作以及主观感受等SAQ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管理护理能调动心肌梗死患者在自身抗病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自护能力,改善带病期间的生活质量.
作者:姚芳;徐冰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将面罩下吸入七氟醚应用于小儿麻醉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与氯胺酮肌肉注射相比较,探讨其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该院收治的择期手术的患儿228例,ASAⅠ~Ⅱ级,将所有患儿随机分成二组,其中氯胺酮组100例,给予氯胺酮5mg/kg肌肉注射麻醉,七氟醚组128例,给予4L/min纯氧吸入,经面罩吸入七氟醚,吸入浓度从3%逐渐增加至8%.在手术前后对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 饱和度(SPQ)进行监测,采用数字分级法(NRS)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价,观察二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二组患儿麻醉效果、手术时间、麻醉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0.77、0.31,P>0.05),七氟醚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显著短于氯胺酮组,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3、30.42,P<0.05);二组患儿在插管前后HR、MAP、SPQ平稳,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罩下吸入七氟醚应用于小儿麻醉手术较氯胺酮肌肉注射效果显著,其具有起效快、苏醒时间短、患儿易于接受、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为小儿麻醉诱导的理想药物.
作者:程松鹤;曾丽容;陈友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腹腔镜术后妇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该院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者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记录二组患者的满意度、疼痛程度、抑郁焦虑情况、护理效果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70.00%,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焦虑量表SAS及抑郁量表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林铃;程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采用生脉注射液和左西盂旦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入院进行急诊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二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基本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脉注射液和左西孟旦联合使用进行治疗.治疗10~14d后,对比二组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法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指标,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对照组的患者中,显效6例,病死率55.0%;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2例,病死率4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左室舒张未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水平、BNP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患者,采用生脉注射液联合左西孟旦进行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达到治愈的效果,治疗效果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好,适合基层医院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杨培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EGF)在脑梗死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丁苯酞注射液对VEGF的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发病1、3、7、10、14d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头颅CT测量梗死灶面积,将中等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用药组和非用药组,非用药组按常规治疗方案,用药组在病后第一天至第十四天加用丁苯酞注射液,2次/d 25mg静滴,3个月后采用mR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各时相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VEGF水平发病当天即升高,在7d达高,第十天开始下降,14d降至低;用药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非用药组(P<0.01);预后较好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预后较差者(P<0.01).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能使VEGF表达增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艳丽;罗永伟;关毅;王翠兰;范亚霞;石秋艳;李弘;穆珊珊;赵学栋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