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华
目的 探讨口服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鼓室内注射干扰素及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将98例(105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52耳)与对照组(50例,53耳),治疗前后均行纯音听阈及声导抗检测.二组患者均给予口服大环内酯类药物2周,1%麻黄碱滴鼻1周后改为曲安奈德喷鼻7周.观察组患者同期给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口服8周;患耳鼓膜穿刺抽出鼓室积液后给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5mg+干扰素100U,间隔1周注射一次,3次为一疗程.对照组患耳鼓膜穿刺抽出鼓室积液后给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5mg,间隔1周注射一次,3次为一疗程.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客观听力检查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纯音听阈改善率为86.5%明显高于对照组改善率56.6%(P<0.05);及观察组声导抗检测改善率为88.5%明显高于对照组改善率62.26% (P<0.05).结论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联合鼓室内注射干扰素及地塞米松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玉芝;吕凌燕;柴俊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实施职业权力监控运行对临床路径开展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内科开展临床路径的部分病种为研究对象,根据职业权力监控运行开展情况,采用对照研究,将监控运行前的2012年患者信息作为对照组,监控运行后的2013年患者信息作为观察组,统计二组临床路径开展情况,评价临床路径执行指标,分析对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住院患者入径率达84.4%、完成率达74.9%,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次均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入径疾病病死率、医院感染率、出院一周内再住院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施监控运行后临床路径积极开展,执行指标成效显著,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进一步提高.结论 应重视权力运行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加强对职业权力运行的公开监控,积极开展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不断提高医疗管理水平.
作者:张军;穆树敏;刘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C-反应蛋白(CRP)是由肝脏和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种急性时象反应蛋白,对鉴别小儿感染的类型有较大的帮助.区别引起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的不同,可以联合其他的检测项目很好的指导儿科临床用药,从而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方法 CRP检测结合白细胞计数和分类、TNF、白细胞介素来评价小儿微生物感染更全面.结果 CRP,WBC#,WBC%,PLT,PAF及白细胞介素均升高,则细菌感染更可靠;如果CRP,WBC#,WBC%,PLT,PAF,白细胞介素不高,则为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感染更可靠.在不同的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下,细菌感染CRP升高更明显.结论 CRP对诊断细菌感染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徐荣金;黄赟;黄仕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旨在为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55例肺癌患者(观察组)和50例肺部良性病变者(对照组),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21-1(CYFRA 21-1)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指标,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CT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观察组CEA、CYFRA 21-1及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肿瘤标志物与CT扫描联合诊断的特异性(92.2%)和敏感性(90.2%)均明显提高.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与CT扫描联合用于肺癌的诊断,可进一步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对于肺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无人区气田建设施工自然灾害和高致病因素所导致的突发性、群体性意外伤害时有发生,因缺乏社会依托和恶劣自然环境,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行动迅速、快速反应的区域性立体急救网络体系,本文从急救医学的角度对无人区立体急救网络体系的功能、可行性、优越性和相应的急救预案,进行全面系统地探讨.
作者:李继光;修明文;李向东;王伟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脂检测与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改善饮食结构与药物合理使用,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方法 严格控制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方式与饮食的间隔时间后,在患者安静空腹而且静坐15min以上后抽血作血脂检测.结果 通过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在血脂四项中与高血压有关的损害因素中,LDL危害大,TC作用次之,TG危害相对较小.结论 临床判断血脂好检测血脂四项较为全面,联合运用血脂四项指导患者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及指导高血压患者的药物应用更为科学.
作者:汪义胜;王明珊;黄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本文针对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行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调查并简要分析了其手术前后的心理状态,评价了患者术前、术后3d以及术后10d的焦虑状况与术后心理护理干预的相关性.方法 于术前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针对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而干预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包括正确有效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术前宣教,加强药物治疗指导,寻求亲情支持.在此基础上分别于入组时,术后3d以及术后10d通过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焦虑状况进行调查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二组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入组时,二组的SA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在术后3d以及术后10d的S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是干预组术后3d的SAS评分仍然低于对照组的评分;同时二组各自入组时与术后10d的S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术后10d的SAS分数仍高于手术前,而干预组患者术后10d的分数已经明显低于手术前的分数(P<0.01).入组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焦虑发生率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后3d以及手术后10d的调查结果则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加强对患者术前、术后3d乃至10d以内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行微血管减压术后焦虑的发生.
作者:高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金天格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6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口服金天格胶囊(0.4g/粒,3粒,3/d),对照组口服阿仑膦酸钠片(70mg/片,1片,1次/周),二组均同时口服迪巧维D钙咀嚼片(2片,1次/d),疗程3个月,评价治疗前后疼痛及骨密度改善情况,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并检查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结果 用药后患者疼痛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用药前后患者骨密度也有改善,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患者肝肾功能电解质未见明显改变,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观察组多.结论 金天格胶囊能较好缓解骨质疏松症所导致的疼痛症状,能改善骨密度,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二药联用可能会带来更好的临床结果.
作者:黄汉陵;熊为;刘丽娇;赵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1月,我院骨科所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二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术后并发症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二组患者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明显减少(P<0.05),但观察组患者减少更明显(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比较二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不但能有效改善老年骨折患者的焦虑情绪,还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尽早康复,在临床护理中应普及应用.
作者:岳文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吡拉西坦注射液对脑瘫患儿智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脑瘫伴智能落后患儿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二组患儿给予相同康复治疗措施,同时观察组静脉输注20%吡拉西坦注射液,对照组仅静脉输注5%葡萄糖液.所有患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进行智能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IQ (DQ)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IQ(DQ)值无明显变化,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后IQ(DQ)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拉西坦注射液能明显促进脑瘫患儿智能恢复,且对恢复患儿认知能力有积极作用,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吴云刚;张同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骨质疏松伴炎性牙周组织改建的关系,探讨VEGF在正畸牙移动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骨质疏松伴炎性牙周组织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在不同牵引时间段处死大鼠,制作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图象分析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炎性对照组大鼠在相同时间点VEGF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在骨质疏松伴炎性牙周组织正畸牙移动表达更活跃,是骨组织改建的重要因素;炎性牙周组织在正畸治疗中牙齿移动的速度加快,对牙周组织的损伤也相对较大,骨质疏松对此有叠加作用.
作者:张彬;刘柯;崔永利;范向宁;何茶叶;王阳舒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期介入治疗在颅内动脉瘤破裂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内治疗距发病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和晚期手术组,二组均行介入治疗.比较二组脑血管造影栓塞程度,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预后情况,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早期组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栓塞程度显著高于晚期治疗组患者完全栓塞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介入治疗患者术后肢体活动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晚期介入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介入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介入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晚期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掌握好手术时机的情况下,早期明确诊断,迅速给予病因治疗,可有效提高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海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肾脏嗜酸性细胞瘤的临床诊断,提高对该疾病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了4例肾脏嗜酸性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术前均诊断为肾癌,1例行肾癌根治术,3例行保留肾单位切除术,病理证实为肾脏嗜酸性细胞瘤.结论 肾脏嗜酸性细胞瘤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上无特异性,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
作者:杨渝;叶林阳;杨勇;林茂虎;俞波;郭加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社会实践效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法 采用对比法,比较不同年级预防医学社会实践效果的差异.结果 高低年级在动手能力及实践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对社会实践的认知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临床专业通过预防医学社会实践能够提升综合能力.
作者:衡明莉;步怀恩;赵铁牛;李戈;陆征丽;王泓午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Braden量表对预防压疮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8例骨科患者临床资料,男45例,女63例,年龄23~82岁,平均63.4岁.应用Braden量表对压疮危险因素进行评估,15~18分轻度危险组,13~14分中度危险组,10~12分高度危险组,9分以下极度危险组,针对不同组别选择合适的预防措施.结果 入院评估后轻度危险组9例(8.3%),中度危险组28例(25.9%),高度危险组46例(42.6%),极度危险组25例(23.1%).极度危险组中3例完全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发生压疮,压疮发生率2.8%.结论 应用Braden量表可以早期有效、客观的评估患者的压疮危险因素,并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使医疗资源得以充分分配和利用.
作者:樊茹;樊晨;王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分析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60例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行肺癌全肺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护理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临床护理,对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并发症护理,比较分析二组不同护理方式后的临床结果及二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AS)和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经过临床护理,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病率(13.3%)显著低于对照组(33.3%);且护理组的病死率为(3.3%)低于对照组(1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支气管胸膜瘘病发率(16.67%)显著高于护理组(6.67%),对照组的心力衰竭病发率(13.33%)显著高于护理组(3.33%),对照组呼吸衰竭病发率(10.00%)显著高于护理组(0),对照组肺部感染病发率(3.33%)显著高于护理组(0),P<0.05,二组各项并发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组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确保了手术效果,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控制术后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等并发症,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在与恶性肿瘤军人患者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关注军人性格特征,加强与军队肿瘤患者的沟通.方法 选择以军人身份登记的恶性肿瘤患者99例,对其经治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沟通七要素对医患沟通的影响程度,并对权重进行排序.结果 沟通七要素对与军人肿瘤患者沟通的影响权重排序依次为信息、背景、接受者、反馈、障碍、通道、信息源.结论 必须针对军人的个性特征,提高沟通技巧,以实现与军人肿瘤患者的良好沟通,提高为部队服务水平.
作者:谢晓梅;邱国钦;陈玉强;戴云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8例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7-11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护理,治疗之后告知患者药物使用情况,观察组患者给予全程优质护理服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二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满意率100.00%,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76.76%,二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 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提升患者满意度,还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主动性,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田秀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对老年甲状腺患者运用不同的切除术式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84例老年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改良术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甲状腺切除术术式治疗.通过对二组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的SF-36问卷结果共三项指标来评定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扣住院时间四个方面的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比较,观察组低钙血症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SF-36生活质量测评,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健康、日常活动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这六个方面的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甲状腺患者采用的小切口改良术式,手术情况佳,并发症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高.
作者:岳璇弟;褚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B-Lynch子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生产的50例产妇进行研究.其中,A组使用B-Lynch子宫缝合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进行治疗的剖宫产产妇27例,B组使用宫腔纱布填塞进行治疗的剖宫产产妇23例.对二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止血操作时间、术中及产后出血量以及继发性贫血情况、并发症等多项生理指标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 A组的止血效果和手术时间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术后恢复情况整体明显要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Lynch子宫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良好,能有效止血且术后恢复情况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娟利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