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他巴唑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观察

骆建华

关键词:他巴唑, 大剂量, 小剂量, 甲状腺功能亢进
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他巴唑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大剂量他巴唑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小剂量他巴唑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检测治疗前后的 FT3、FT4、TSH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二组患者FT3、FT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FT3、FT4水平分别为(8.1±1.2)μmol/L、(18.2±4.6)μmol/L ,均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治疗后TSH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 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32%,明显高于对照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大剂量他巴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优于小剂量他巴唑,但大剂量他巴唑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较小剂量多,故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剂量他巴唑治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维持性血液透析不安腿综合征患者不良情绪的心理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不安腿综合征患者不良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不安腿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二组患者在干预前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负性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不安腿综合征不良情绪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血透及生活质量。

    作者:刘丽;于明忠;赵会文;孙伟;潘玲玲;陈卫莉;王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联合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2-40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

    目的:运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淋巴管内皮标志物(D2-40)标识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VD),探讨其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2010年6月-2012年12月43例乳腺癌标本进行VEGF、D2-40标记计数MVD、MLVD ,分析对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结果 VEGF标识MVD、D2-40标识MLVD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V EG F、D2-40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万琳琳;李志民;展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慢性病患儿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特征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慢性病患儿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特点。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3年1-10月在唐山4家三级医院内就诊的哮喘等慢性病患儿140例,应用故事情境访谈法,采用开放式回答方式进行研究。结果慢性病患儿的情绪表达规则知识总分(2.64±1.32),低于中间值;患儿在消极情绪情境中的情绪表达规则知识、自我保护目标及社会定向目标、掩饰策略的得分均高于积极情绪情境(P<0.05);积极情绪情境中的夸大策略得分高于消极情绪情境(P<0.05)。结论慢性病患儿的情绪表达规则知识较少,护理人员应提供相应护理措施以增强患儿对积极情绪情境中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

    作者:刘慧贤;张翠兰;孙秉赋;孙玉倩;任珊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老年2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的患病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2DM )患者甲状腺疾病的患病情况,为甲状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该院就诊的280例老年 T2DM 患者(老年T2DM组),以及同期体检的242例老年健康人群(老年非 T2DM 组)的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①老年T2DM组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病率高于老年非糖尿病组(25.35% AS 12.81%,P<0.05);甲减、亚临床甲减的发病率均高于老年非T2DM组患者(6.07% vs 2.17%;13.21% vs 5.37%,P<0.05),以亚临床甲减发病率高,占甲状腺功能异常的52.11%;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P<0.05)。②老年T2DM组甲状腺结节发病率明显高于老年非T2DM组(75.35% vs 65.28%,P<0.05),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T2DM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所以对老年T2DM患者筛查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彩超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陶雅辉;毕菲菲;刘阁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前PET/CT中SUV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18 F-FDG PET/CT检查中标准化摄取值(SUV)的影响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36例NHL患者全身大淋巴结的SUVmax与其年龄、B症状、恶性程度、骨髓浸润、临床分期、病灶大小、坏死情况、治疗前血清LDH(psLDH)及Ki-67阳性率的关系及部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Wilcoxon检验分析SUVmax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SUVmax与病灶大小、Ki-67阳性率及psLDH的相关性。随访71例患者,根据R-IPI将71例患者分为预后非常好、预后好、预后差三组,采用方差分析分析SUVmax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经Wilcoxon检验发现SUVmax与恶性程度(P=0.0003)、骨髓浸润(P=0.003)、临床分期(P=0.021)、病灶大小(P=0.0001)、坏死情况(P=0.011)、psLDH(P=0.0002)、Ki-67阳性率(P=0.015)有关。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SUVmax与病灶大小、Ki -67阳性率及 psLDH 呈正相关,相关系数 r分别为0.737、0.615、0.691(P<0.05)。通过ROC曲线比较,结果提示SUVmax 、psLDH能够较准确地反映NHL的侵袭性,AZ值分别为0.878、0.740。经方差分析发现随访预后3组患者病灶的SUVmax有差异,分别为6.87±2.79、9.69±2.19、18.65±5.95,呈逐渐升高趋势,预后非常好与预后好组的SUVmax明显低于预后差组(P<0.05)。结论 SUVmax与多项临床病理指标有关系,且与病灶大小、Ki-67阳性率及psLDH呈正相关,其中病灶大小对SUVmax影响明显。另外SUVmax较psLDH诊断侵袭性淋巴瘤的准确性略高。在R -IPI的不同随访预后组中病灶的SUVmax有差异,呈逐渐升高趋势。

    作者:桂思;汤日杰;李建生;张海南;卢斌贵;蔡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该院普外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计541例阑尾炎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311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95例行传统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135例行开腹阑尾切除术。对比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等情况。结果单孔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明显缩短(47.5±15.1)min vs (55.3±18.2)min ,P<0.05,出血量明显减少(9.8±3.5)mlvs(24.6±10.4)ml,P<0.05。在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卧床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单孔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明显缩短,分别为(18.6±5.9)hvs (30.1±10.6)h,P<0.05、(13.5±3.2)hvs (20.5±7.6)h,P<0.05及(5.2±2.1)hvs(7.6±2.8)h,P<0.05。单孔腹腔镜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术中发现阑尾坏疽穿孔率较开腹组明显降低(1.6% vs8.9%,P<0.05)及(9.3% vs20%,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一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卧床及术后住院时间短及形体美观等优点,同时可以进行广泛的腹腔探查,协助急腹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作者:康春博;曲军;刘金洪;叶博;李小伟;李旭斌;林大鹏;孟庆成;王立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广西煤矿工人尘肺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和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TNF-α)-308和-238位点多态性与广西煤矿工人尘肺患者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择88例尘肺患者和44例粉尘接触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职业史、尘肺病史等进行问卷调查;采集每个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TNF-α多态性。结果矽肺组和煤工尘肺组TNF-α-308和-238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比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308和-238位点基因多态性在广西煤矿工人尘肺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中不起作用。

    作者:麦志丹;李小萍;梁梅;潘沛江;梁冰玉;陈荣凤;韦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急性阑尾炎的CT诊断

    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的典型CT表现。方法收集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病例,回顾性分析其表现特征。结果45例中CT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可能1例(2.22%);急性阑尾炎8例(17.78%);急性阑尾炎并阑尾周围炎14例(31.11%);急性阑尾炎并穿孔5例(11.11%);阑尾脓肿13例(28.89%);阑尾炎性肿块4例(8.89%)。急性阑尾炎的CT直接征象为阑尾肿大增粗(直径>6mm)、阑尾壁增厚和阑尾石,间接征象有阑尾-盲肠周围脂肪内条索影等。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可能4例;急性阑尾炎21例;阑尾炎包块16例;另有4例因右上腹痛而拟诊胆囊炎。主要CT表现:①阑尾肿胀,管壁增厚,可呈不同密度分层的“同心圆”样结构;阑尾边缘模糊,密度近似甚至高于邻近肌肉;②阑尾管腔内可见积液、粪石和气体;③阑尾系膜肿胀,周围脂肪组织密度升高;④阑尾穿孔,周围形成脓肿;⑤相邻盲肠壁可有增厚,末端呈尖角样改变;右侧肾筋膜和侧锥筋膜增厚;⑥小肠低位梗阻、肝脓肿等并发症。CT所显示的阑尾形态及其周围组织的改变,与手术和病理所见一致。结论急性阑尾炎有典型CT表现。CT检查可准确显示阑尾本身和周围组织改变及其合并症,为临床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特别是对临床表现不甚典型的阑尾炎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具有很高准确率。

    作者:吴俊凤;潘旭民;陈慧妙;李秀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瑞芬太尼在剖宫产全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剖宫产全麻诱导中麻醉的效果,以及二种诱导方法对剖宫产胎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足月妊娠伴血小板减少症,拟全麻下行剖宫产术产妇40例,随机分成二组(n=20)Ⅰ组:丙泊酚组,Ⅱ组: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组,分别记录诱导前、切皮前、切皮时、切皮后1,2,3min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胎儿娩出1,2,3,5,10min的Apgar评分。结果二组患者的 HR、MAP在切皮前、切皮时、切皮后1,2,3min均有明显改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胎儿娩出1,2,3,5,10min的Apgar评分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诱导在剖宫产全麻中麻醉更平稳,更安全,值得临床实践。

    作者:王建生;彭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家属参与孕产妇围生保健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围生保健的意义。方法家属主动参与围生保健的190例为观察组,无家属参与围生保健186例为对照组,将二组孕妇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妊娠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孕妇心理焦虑、抑郁状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孕妇体重指数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属主动参与围生保健有助于提高产科质量,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邱忠君;付建英;刘迎军;唐惠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对小儿弱视治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小儿弱视治疗的影响。方法对120例(156眼)3~12岁弱视患儿按就诊的先后顺序以及患儿家长对治疗的主观依从性分为二组。对照组患儿60例76眼常规弱视治疗,加强组60例80眼在实施常规弱视治疗的同时进行针对性系统化心理强化护理。结果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科学的强化心理护理能提高弱视治疗的有效率及治愈率,并缩短治疗的疗程。结论科学的心理护理在弱视治疗中能够起到积极的治疗效应。

    作者:闫小艺;张震英;肖凤芝;刘湘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踝部腱鞘巨细胞瘤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25岁。发现右足外踝肿物1年,疼痛加重2个月于2011年1月1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年前无意中发现右足外踝前侧一2cm ×2cm大小的肿物,边界不清,质软,无触痛,未行特殊治疗,近2个月感觉局部有不适感,负重后疼痛,为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以“右足肿物待查”收住院。专科检查于右足外踝前侧可触及一大小约2cm ×2cm大小囊性肿物,质软,活动性可,无明显压痛。

    作者:梅龙凤;杨洁;孟爱琴;冯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葛根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

    目的:以脱乙酰壳聚糖为药物载体,制备了葛根素壳聚糖微球,考察葛根素壳聚糖微球在体外药物释放特性。方法以液体石蜡为油相,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葛根素壳聚糖微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的含量。结果制备的葛根素壳聚糖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匀,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9.56μm ,葛根素包封率为72.20%,平均载药量为17.82%。结论体外药物释放结果显示:以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的葛根素壳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作者:殷瑞;吴宝淑;肖爱红;杨环玲;潘菲;韩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外科行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伤椎椎体前缘、后缘高度、Cobb角和伤椎椎体后缘骨块在椎管内占位大小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椎体后缘骨块在椎管内占位大小和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后缘的平均高度均较术前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患者术后脊髓损伤较术前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远期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谢文瑾;李小飞;盛路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对出院糖尿病患者行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行电话随访式的健康教育,并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在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后好转出院的40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行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由管床医生定期对患者行电话随访。半年后利用患者来院复诊的机会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评价二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和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二组患者知晓率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对糖尿病药物治疗、合理饮食、坚持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的依从性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保持情绪稳定的知晓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5.6%),二组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和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率。

    作者:张丽梅;郑艳安;于作芳;李玉霞;侯婷婷;金秀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带管出院病人导管维护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回顾统计2011年8月-2012年2月该科室70例 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为65%,根据“提高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这一主题,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运用PD-CA品管圈的循环方法和各种品管圈工具,进行现状调查、鱼骨解析、对策拟定与实施,通过实施品管圈管理手法后(2012年4月-2012年10月),比较导管维护依从性状况。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后维护依从性由改善前的65%提高至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且没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PICC 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从而降低PICC 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因非计划拔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护理团队合作凝聚力,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丁荣楣;王平;郭宏;马丽君;田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运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对肝动脉化疗栓塞肝癌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对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肝癌患者疾病知识水平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根据随机数字表将80例TACE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健康教育,观察组基于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表(SDS)、焦虑自评表(SAS)、自行设计的肿瘤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及WHO推荐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 QOL -BREF)对患者负性情绪、疾病知识水平及生存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运动知识、饮食知识、疾病监测、用药知识、基础知识及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及总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护理程度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 T ACE肝癌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黄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两种胸腔闭式引流方式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比较

    目的:通过观察在治疗气胸中的效果及并发症来评价细管及粗管闭式引流在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共分两组,观察A组(即细管引流组)及对照B组(粗管引流组)。A组采用细管引流方式,B组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方式。在保证胸腔闭式引流通畅的前提下,胸管内24h无气体排出,复查胸部CT了解肺复张情况及肺本身病变情况。治疗期间记录引流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如明显疼痛、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皮下气肿、复张性肺水肿以及带管时间(除外转行手术患者)等。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气胸的方法,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邸永辉;檀振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妥泰对癫?小鼠认知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妥泰在治疗癫?小鼠过程中对小鼠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选80只清洁级昆明(KM )小鼠随机取出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70只小鼠应用戊四氮(PTZ)制备癫?点燃模型,每日上午9:00~10:00,按35mg/kg 剂量腹腔注射,连续14d ,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生理盐水。14d后,通过Racine分级标准筛选连续3d达到Ⅳ级以上KM 小鼠进行第二阶段药物干预,将成模小鼠随机分成癫?模型组、妥泰低剂量治疗组、妥泰中剂量治疗组、妥泰高剂量治疗组、左乙拉西坦治疗组,每组10只。各药物治疗组和模型组继续每日上午9:00~10:00 PTZ腹腔注射。在PTZ腹腔注射前,妥泰低剂量治疗组灌胃给予小鼠妥泰70mg/kg剂量,妥泰中剂量治疗组按140mg/kg灌胃,妥泰高剂量治疗组按280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和癫?模型组灌胃等容蒸馏水。给药干预14d后,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认知能力,之后断头处死小鼠,进行脑组织SOD含量和MDA含量、iNOS蛋白表达,病理 HE染色观察小鼠脑部海马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癫?模型组小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升高,SOD含量明显降低,MDA和iNOs含量明显升高,海马 HE图片显示海马组织结构松散,出现大量损伤神经元细胞。妥泰高剂量治疗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高于其他各组,SOD含量明显降低,MDA和iNOs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病理结果显示妥泰高剂量治疗组海马组织排列松散,并出现较多肿胀和破损异常的细胞。结论较大剂量妥泰能够对PTZ所致癫?小鼠造成氧化损伤,导致癫?小鼠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张静;曹福源;张双;庞保东;曹丽华;刘寅;李树华;董琰;张艳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莫沙必利联合乳果糖防治肿瘤患者化疗后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联合乳果糖预防和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二组均于化疗前3d开始,每日早餐时口服1次乳果糖口服液30ml ,服用至化疗结束。观察组加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mg饭前口服,3次/d。观察患者化疗后便秘发生率及出现便秘后缓解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在便秘的发生率及发生便秘后缓解时间二方面,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乳果糖预防和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便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艳丽;尹冬梅;李锦绵;李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