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对肝动脉化疗栓塞肝癌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黄珏

关键词:护理程序, 健康教育, 肝癌, 健康知识, 负性情绪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对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肝癌患者疾病知识水平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根据随机数字表将80例TACE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健康教育,观察组基于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表(SDS)、焦虑自评表(SAS)、自行设计的肿瘤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及WHO推荐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 QOL -BREF)对患者负性情绪、疾病知识水平及生存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运动知识、饮食知识、疾病监测、用药知识、基础知识及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及总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护理程度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 T ACE肝癌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他巴唑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并分析他巴唑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大剂量他巴唑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小剂量他巴唑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检测治疗前后的 FT3、FT4、TSH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二组患者FT3、FT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FT3、FT4水平分别为(8.1±1.2)μmol/L、(18.2±4.6)μmol/L ,均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治疗后TSH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 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32%,明显高于对照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大剂量他巴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优于小剂量他巴唑,但大剂量他巴唑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较小剂量多,故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剂量他巴唑治疗。

    作者:骆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对出院糖尿病患者行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行电话随访式的健康教育,并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在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后好转出院的40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行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由管床医生定期对患者行电话随访。半年后利用患者来院复诊的机会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评价二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和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二组患者知晓率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对糖尿病药物治疗、合理饮食、坚持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的依从性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保持情绪稳定的知晓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5.6%),二组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和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率。

    作者:张丽梅;郑艳安;于作芳;李玉霞;侯婷婷;金秀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负压吸引在糖尿病足坏疽患者治疗中的实用研究

    目的:探讨负压辅助闭合创口技术(Vacuum assisted closure ,VAC)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14年9月在空军总医院住院的糖尿病足坏疽患者536例随机分成二组,观察组268例采用VAC治疗,对照组268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二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创面愈合好,观察组换药次数减少,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缩短,住院费用降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VAC用于治疗糖尿病足坏疽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关小宏;李宝军;关泰宇;杨彩哲;吴石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老年2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的患病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2DM )患者甲状腺疾病的患病情况,为甲状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该院就诊的280例老年 T2DM 患者(老年T2DM组),以及同期体检的242例老年健康人群(老年非 T2DM 组)的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①老年T2DM组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病率高于老年非糖尿病组(25.35% AS 12.81%,P<0.05);甲减、亚临床甲减的发病率均高于老年非T2DM组患者(6.07% vs 2.17%;13.21% vs 5.37%,P<0.05),以亚临床甲减发病率高,占甲状腺功能异常的52.11%;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P<0.05)。②老年T2DM组甲状腺结节发病率明显高于老年非T2DM组(75.35% vs 65.28%,P<0.05),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T2DM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所以对老年T2DM患者筛查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彩超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陶雅辉;毕菲菲;刘阁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两种胸腔闭式引流方式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比较

    目的:通过观察在治疗气胸中的效果及并发症来评价细管及粗管闭式引流在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共分两组,观察A组(即细管引流组)及对照B组(粗管引流组)。A组采用细管引流方式,B组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方式。在保证胸腔闭式引流通畅的前提下,胸管内24h无气体排出,复查胸部CT了解肺复张情况及肺本身病变情况。治疗期间记录引流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如明显疼痛、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皮下气肿、复张性肺水肿以及带管时间(除外转行手术患者)等。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气胸的方法,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邸永辉;檀振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口服维生素D在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在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时,联合使用口服维生素D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探讨维生素D口服联合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在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中有效性。方法2013年1-12月入院治疗的处于妊娠期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共有275例,从中选取符合本该文研究条件的妊娠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维生素D口服联合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在二组患者治疗1周后,对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对比,主要包括阴道pH值,白带常规及BV检测,血清维生素D检测,症状改善等。在患者治愈停药后1周以及1个月后,对二组患者的细菌性阴道病的复发率进行统计对比,总结维生素D的使用效果。结果经过1周的治疗后,对照组有41例患者治疗有效,观察组有47例治疗有效。停药1周后,对照组复发的患者有7例,观察组有1例复发。二组的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维生素D口服联合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的方法,在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应用中,治疗效果好,减少了复发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房淑倩;刘琼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急性阑尾炎的CT诊断

    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的典型CT表现。方法收集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病例,回顾性分析其表现特征。结果45例中CT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可能1例(2.22%);急性阑尾炎8例(17.78%);急性阑尾炎并阑尾周围炎14例(31.11%);急性阑尾炎并穿孔5例(11.11%);阑尾脓肿13例(28.89%);阑尾炎性肿块4例(8.89%)。急性阑尾炎的CT直接征象为阑尾肿大增粗(直径>6mm)、阑尾壁增厚和阑尾石,间接征象有阑尾-盲肠周围脂肪内条索影等。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可能4例;急性阑尾炎21例;阑尾炎包块16例;另有4例因右上腹痛而拟诊胆囊炎。主要CT表现:①阑尾肿胀,管壁增厚,可呈不同密度分层的“同心圆”样结构;阑尾边缘模糊,密度近似甚至高于邻近肌肉;②阑尾管腔内可见积液、粪石和气体;③阑尾系膜肿胀,周围脂肪组织密度升高;④阑尾穿孔,周围形成脓肿;⑤相邻盲肠壁可有增厚,末端呈尖角样改变;右侧肾筋膜和侧锥筋膜增厚;⑥小肠低位梗阻、肝脓肿等并发症。CT所显示的阑尾形态及其周围组织的改变,与手术和病理所见一致。结论急性阑尾炎有典型CT表现。CT检查可准确显示阑尾本身和周围组织改变及其合并症,为临床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特别是对临床表现不甚典型的阑尾炎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具有很高准确率。

    作者:吴俊凤;潘旭民;陈慧妙;李秀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脉搏灌注指数变异指导液体复苏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在脉搏灌注指数变异(Pleth Viability Index ,PVI)指导下液体复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近年救治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例40例,分成PV I指导下液体复苏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分别测定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后2、6、12、24h时血浆 TNF-α、IL-6、血乳酸及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采用PVI指导下液体复苏和常规液体复苏方法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血浆TNF-α、IL -6、血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VI指导下液体复苏能较快改善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微循环状态,减轻炎症反应状态,但M 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影响不大,需要大样本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周文龙;吴莹;李占明;马晶;张颖;孙庆君;姜帆;何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频谱多普勒超声对区分卵巢肿瘤良恶性价值的探讨

    目的:通过总结卵巢良、恶性肿瘤的多普勒超声表现,结合病理诊断,探讨频谱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区分卵巢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该院就诊,临床怀疑有卵巢包块的女性患者245例。术前进行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肿物的频谱多普勒参数(包括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术后对肿物病理诊断跟踪随访,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5例肿物进行病理诊断后,共诊断出良性肿瘤160例,恶性肿瘤85例,按照RI值<0.55或PI值<0.75(恶性组珚x ± s)作为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恶性肿瘤的依据,频谱多普勒检查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89.41%,特异度=77.50%。结论卵巢良、恶性肿瘤在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方面存在差异,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能够根据卵巢肿瘤的血流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定量分析,对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张金辉;徐应军;周玉坤;范金玉;陈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心绞痛发作需要硝酸酯类药物(舌下含服或缓慢静滴)缓解基础上,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丹参多酚酸盐200mg静滴,共2周,观察患者心绞痛、心电图、血沉、需要硝酸酯类药物次数等指标变化。结果二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缓解显效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 P<0.05,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 P<0.05,观察组完全停用硝酸酯类药物明显高于对照组,且 P<0.05,观察组硝酸酯类药物用量不变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沉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且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基层医院,无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等积极手段情况下,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陈杨;徐万宇;范建生;张小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2例。每组除给予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外,A组加用奥拉西坦4g入250ml生理盐水缓慢滴注;B组加用丁苯酞胶囊200mg口服,3次/d;C组加用奥拉西坦和丁苯酞,用法同A组、B组;三组疗程均为14d。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并比较疗效。结果联合用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奥拉西坦或丁苯酞治疗组。结论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孙原;王翠兰;张春阳;石秋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前PET/CT中SUV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18 F-FDG PET/CT检查中标准化摄取值(SUV)的影响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36例NHL患者全身大淋巴结的SUVmax与其年龄、B症状、恶性程度、骨髓浸润、临床分期、病灶大小、坏死情况、治疗前血清LDH(psLDH)及Ki-67阳性率的关系及部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Wilcoxon检验分析SUVmax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SUVmax与病灶大小、Ki-67阳性率及psLDH的相关性。随访71例患者,根据R-IPI将71例患者分为预后非常好、预后好、预后差三组,采用方差分析分析SUVmax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经Wilcoxon检验发现SUVmax与恶性程度(P=0.0003)、骨髓浸润(P=0.003)、临床分期(P=0.021)、病灶大小(P=0.0001)、坏死情况(P=0.011)、psLDH(P=0.0002)、Ki-67阳性率(P=0.015)有关。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SUVmax与病灶大小、Ki -67阳性率及 psLDH 呈正相关,相关系数 r分别为0.737、0.615、0.691(P<0.05)。通过ROC曲线比较,结果提示SUVmax 、psLDH能够较准确地反映NHL的侵袭性,AZ值分别为0.878、0.740。经方差分析发现随访预后3组患者病灶的SUVmax有差异,分别为6.87±2.79、9.69±2.19、18.65±5.95,呈逐渐升高趋势,预后非常好与预后好组的SUVmax明显低于预后差组(P<0.05)。结论 SUVmax与多项临床病理指标有关系,且与病灶大小、Ki-67阳性率及psLDH呈正相关,其中病灶大小对SUVmax影响明显。另外SUVmax较psLDH诊断侵袭性淋巴瘤的准确性略高。在R -IPI的不同随访预后组中病灶的SUVmax有差异,呈逐渐升高趋势。

    作者:桂思;汤日杰;李建生;张海南;卢斌贵;蔡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瑞芬太尼在剖宫产全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剖宫产全麻诱导中麻醉的效果,以及二种诱导方法对剖宫产胎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足月妊娠伴血小板减少症,拟全麻下行剖宫产术产妇40例,随机分成二组(n=20)Ⅰ组:丙泊酚组,Ⅱ组: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组,分别记录诱导前、切皮前、切皮时、切皮后1,2,3min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胎儿娩出1,2,3,5,10min的Apgar评分。结果二组患者的 HR、MAP在切皮前、切皮时、切皮后1,2,3min均有明显改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胎儿娩出1,2,3,5,10min的Apgar评分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诱导在剖宫产全麻中麻醉更平稳,更安全,值得临床实践。

    作者:王建生;彭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运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对肝动脉化疗栓塞肝癌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对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肝癌患者疾病知识水平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根据随机数字表将80例TACE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健康教育,观察组基于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表(SDS)、焦虑自评表(SAS)、自行设计的肿瘤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及WHO推荐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 QOL -BREF)对患者负性情绪、疾病知识水平及生存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运动知识、饮食知识、疾病监测、用药知识、基础知识及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及总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护理程度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 T ACE肝癌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黄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外科行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伤椎椎体前缘、后缘高度、Cobb角和伤椎椎体后缘骨块在椎管内占位大小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椎体后缘骨块在椎管内占位大小和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后缘的平均高度均较术前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患者术后脊髓损伤较术前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远期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谢文瑾;李小飞;盛路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无创通气体外循环在婴幼儿拔除气管插管后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无创通气体外循环在婴幼儿拔除气管插管后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在该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建立体外循环后发生呼吸衰竭患儿67例,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气管插管辅助通气治疗,观察组则于术后采用无创通气治疗。观察二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使用呼吸机停机时间及二组患儿出现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二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辅助通气时间平均(55.58±14.72)h ,对照组为(67.45±14.75)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938,P=0.0016),观察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82,P=0.0134)。结论无创通气体外循环较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对呼吸衰竭患儿改善呼吸症状更合适,且并发症少,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湛要五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伊犁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物敏感性研究

    目的:分析伊犁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原菌的主要种类、病原学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新疆兵团第四师医院2014年1-8月208例AECOPD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菌种及耐药性的分析。结果培养菌株共6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9株,占92.19%,为主要的AECOPD的病原菌,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革兰阳性菌2株,占3.12%,主要为葡萄球菌等,真菌1株,占1.56%,其他2株,占3.12%,其中主要病原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AECOPD的感染问题与年龄并无明确的关联。结论伊犁地区AECOPD患者感染为其主要原因,与年龄无明确关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耐药性较为普遍,应加强病原菌监测,合理用药。

    作者:赵东利;彭燕;周红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该院普外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计541例阑尾炎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311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95例行传统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135例行开腹阑尾切除术。对比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等情况。结果单孔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明显缩短(47.5±15.1)min vs (55.3±18.2)min ,P<0.05,出血量明显减少(9.8±3.5)mlvs(24.6±10.4)ml,P<0.05。在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卧床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单孔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明显缩短,分别为(18.6±5.9)hvs (30.1±10.6)h,P<0.05、(13.5±3.2)hvs (20.5±7.6)h,P<0.05及(5.2±2.1)hvs(7.6±2.8)h,P<0.05。单孔腹腔镜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术中发现阑尾坏疽穿孔率较开腹组明显降低(1.6% vs8.9%,P<0.05)及(9.3% vs20%,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一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卧床及术后住院时间短及形体美观等优点,同时可以进行广泛的腹腔探查,协助急腹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作者:康春博;曲军;刘金洪;叶博;李小伟;李旭斌;林大鹏;孟庆成;王立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振动反应成像技术在妊娠期急性呼吸系统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振动反应成像技术(VRI)诊断妊娠期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的意义。方法分别对妊娠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肺炎患者与同孕期正常妊娠孕妇志愿者进行振动反应成像检查,观察二组能量大值、呼吸曲线观察、动态图像观察、双肺出现同步性、M EF观察、QLD值评价、EV P左右肺呼吸曲线同步性及振幅高度。对后6项指标赋分、检查、统计。结果妊娠期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组、急性肺炎组分别与正常妊娠组比较7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能量大值、曲线观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5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动反应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妊娠期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的诊断,结合临床表现早期治疗。

    作者:高慧;李桂荣;苏妍;韩东玲;李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广西煤矿工人尘肺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和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TNF-α)-308和-238位点多态性与广西煤矿工人尘肺患者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择88例尘肺患者和44例粉尘接触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职业史、尘肺病史等进行问卷调查;采集每个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TNF-α多态性。结果矽肺组和煤工尘肺组TNF-α-308和-238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比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308和-238位点基因多态性在广西煤矿工人尘肺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中不起作用。

    作者:麦志丹;李小萍;梁梅;潘沛江;梁冰玉;陈荣凤;韦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