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永辉;檀振波
目的:探讨妥泰在治疗癫?小鼠过程中对小鼠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选80只清洁级昆明(KM )小鼠随机取出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70只小鼠应用戊四氮(PTZ)制备癫?点燃模型,每日上午9:00~10:00,按35mg/kg 剂量腹腔注射,连续14d ,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生理盐水。14d后,通过Racine分级标准筛选连续3d达到Ⅳ级以上KM 小鼠进行第二阶段药物干预,将成模小鼠随机分成癫?模型组、妥泰低剂量治疗组、妥泰中剂量治疗组、妥泰高剂量治疗组、左乙拉西坦治疗组,每组10只。各药物治疗组和模型组继续每日上午9:00~10:00 PTZ腹腔注射。在PTZ腹腔注射前,妥泰低剂量治疗组灌胃给予小鼠妥泰70mg/kg剂量,妥泰中剂量治疗组按140mg/kg灌胃,妥泰高剂量治疗组按280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和癫?模型组灌胃等容蒸馏水。给药干预14d后,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认知能力,之后断头处死小鼠,进行脑组织SOD含量和MDA含量、iNOS蛋白表达,病理 HE染色观察小鼠脑部海马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癫?模型组小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升高,SOD含量明显降低,MDA和iNOs含量明显升高,海马 HE图片显示海马组织结构松散,出现大量损伤神经元细胞。妥泰高剂量治疗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高于其他各组,SOD含量明显降低,MDA和iNOs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病理结果显示妥泰高剂量治疗组海马组织排列松散,并出现较多肿胀和破损异常的细胞。结论较大剂量妥泰能够对PTZ所致癫?小鼠造成氧化损伤,导致癫?小鼠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张静;曹福源;张双;庞保东;曹丽华;刘寅;李树华;董琰;张艳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TNF-α)-308和-238位点多态性与广西煤矿工人尘肺患者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择88例尘肺患者和44例粉尘接触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职业史、尘肺病史等进行问卷调查;采集每个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TNF-α多态性。结果矽肺组和煤工尘肺组TNF-α-308和-238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比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308和-238位点基因多态性在广西煤矿工人尘肺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中不起作用。
作者:麦志丹;李小萍;梁梅;潘沛江;梁冰玉;陈荣凤;韦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在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时,联合使用口服维生素D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探讨维生素D口服联合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在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中有效性。方法2013年1-12月入院治疗的处于妊娠期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共有275例,从中选取符合本该文研究条件的妊娠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维生素D口服联合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在二组患者治疗1周后,对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对比,主要包括阴道pH值,白带常规及BV检测,血清维生素D检测,症状改善等。在患者治愈停药后1周以及1个月后,对二组患者的细菌性阴道病的复发率进行统计对比,总结维生素D的使用效果。结果经过1周的治疗后,对照组有41例患者治疗有效,观察组有47例治疗有效。停药1周后,对照组复发的患者有7例,观察组有1例复发。二组的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维生素D口服联合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的方法,在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应用中,治疗效果好,减少了复发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房淑倩;刘琼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对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肝癌患者疾病知识水平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根据随机数字表将80例TACE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健康教育,观察组基于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表(SDS)、焦虑自评表(SAS)、自行设计的肿瘤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及WHO推荐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 QOL -BREF)对患者负性情绪、疾病知识水平及生存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运动知识、饮食知识、疾病监测、用药知识、基础知识及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及总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护理程度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 T ACE肝癌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黄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1病历报告患者,男,25岁。发现右足外踝肿物1年,疼痛加重2个月于2011年1月1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年前无意中发现右足外踝前侧一2cm ×2cm大小的肿物,边界不清,质软,无触痛,未行特殊治疗,近2个月感觉局部有不适感,负重后疼痛,为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以“右足肿物待查”收住院。专科检查于右足外踝前侧可触及一大小约2cm ×2cm大小囊性肿物,质软,活动性可,无明显压痛。
作者:梅龙凤;杨洁;孟爱琴;冯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的典型CT表现。方法收集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病例,回顾性分析其表现特征。结果45例中CT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可能1例(2.22%);急性阑尾炎8例(17.78%);急性阑尾炎并阑尾周围炎14例(31.11%);急性阑尾炎并穿孔5例(11.11%);阑尾脓肿13例(28.89%);阑尾炎性肿块4例(8.89%)。急性阑尾炎的CT直接征象为阑尾肿大增粗(直径>6mm)、阑尾壁增厚和阑尾石,间接征象有阑尾-盲肠周围脂肪内条索影等。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可能4例;急性阑尾炎21例;阑尾炎包块16例;另有4例因右上腹痛而拟诊胆囊炎。主要CT表现:①阑尾肿胀,管壁增厚,可呈不同密度分层的“同心圆”样结构;阑尾边缘模糊,密度近似甚至高于邻近肌肉;②阑尾管腔内可见积液、粪石和气体;③阑尾系膜肿胀,周围脂肪组织密度升高;④阑尾穿孔,周围形成脓肿;⑤相邻盲肠壁可有增厚,末端呈尖角样改变;右侧肾筋膜和侧锥筋膜增厚;⑥小肠低位梗阻、肝脓肿等并发症。CT所显示的阑尾形态及其周围组织的改变,与手术和病理所见一致。结论急性阑尾炎有典型CT表现。CT检查可准确显示阑尾本身和周围组织改变及其合并症,为临床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特别是对临床表现不甚典型的阑尾炎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具有很高准确率。
作者:吴俊凤;潘旭民;陈慧妙;李秀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广州地区人群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OP)的发病率,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GE-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试4152例20~100岁受试者的L1-4及股骨上段的骨密度(BMD)值。按照年龄、性别进行不同分组,以10岁为1个年龄段。结果随着年龄增加骨量减少发生率不断增加,由15.5%增加到高49.4%,在60岁以上年龄组增加不明显;其中50~60岁各年龄组女性骨量减少明显高于同组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在50岁以上各年龄组骨质疏松发生率增加明显,由7.6%增加到高33.7%,在70岁以上各年龄组增加高,女性明显高于同组男性。结论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同年龄组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出现骨量减少时应及时治疗,以免进一步发展为不可逆转骨质疏松症。
作者:禹晖;张金赫;尹吉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杜怀棠,男,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原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院长,曾任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主任,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对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均有较深入的研究。余有幸跟杜老师临证学习,甚有收益。杜怀棠教授精研仲景学说,善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多参经方而不拘泥于经方,在运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的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用药特色,如:杜怀棠教授临床上应用经方治疗水肿病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并形成了益气活血治疗水肿病的临床特色。
作者:高岩;李爱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病患儿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特点。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3年1-10月在唐山4家三级医院内就诊的哮喘等慢性病患儿140例,应用故事情境访谈法,采用开放式回答方式进行研究。结果慢性病患儿的情绪表达规则知识总分(2.64±1.32),低于中间值;患儿在消极情绪情境中的情绪表达规则知识、自我保护目标及社会定向目标、掩饰策略的得分均高于积极情绪情境(P<0.05);积极情绪情境中的夸大策略得分高于消极情绪情境(P<0.05)。结论慢性病患儿的情绪表达规则知识较少,护理人员应提供相应护理措施以增强患儿对积极情绪情境中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
作者:刘慧贤;张翠兰;孙秉赋;孙玉倩;任珊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剖宫产全麻诱导中麻醉的效果,以及二种诱导方法对剖宫产胎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足月妊娠伴血小板减少症,拟全麻下行剖宫产术产妇40例,随机分成二组(n=20)Ⅰ组:丙泊酚组,Ⅱ组: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组,分别记录诱导前、切皮前、切皮时、切皮后1,2,3min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胎儿娩出1,2,3,5,10min的Apgar评分。结果二组患者的 HR、MAP在切皮前、切皮时、切皮后1,2,3min均有明显改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胎儿娩出1,2,3,5,10min的Apgar评分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诱导在剖宫产全麻中麻醉更平稳,更安全,值得临床实践。
作者:王建生;彭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12月住院的62例 H IE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观察二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同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NBNA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节苷酯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阻断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病过程,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 S )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3月接受治疗的AS患者80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白芍总苷联合沙利度胺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沙利度胺进行治疗。主要疗效指标为达到AS疗效评价(ASAS)20%改善程度(ASAS 20)的受试者比例;次要疗效指标包括与基线比较BASFI、BAS-DAI、BASM I、患者对病情的总体评价、夜间背部疼痛和总体背部疼痛、晨僵时间、ESR、CRP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4、8、12周时达到ASAS20的受试者比例分别为52.5%、67.5%、77.5%,对照组分别为37.5%、42.5%、55%。8周、12周观察组达到ASAS20的受试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BASDAI、BASFI、患者总体评价、夜间痛、总体背痛、晨僵时间、ESR、CRP在8、12周时均较基线时改善(P<0.05)。部分指标(BASDAI、患者总体评价、总体背痛、晨僵时间)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35%,明显低于对照组67.5%( P<0.01)。结论白芍总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疾病活动度,与单用沙利度胺相比,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武剑;曾克勤;王鸣军;郭雨凡;邓迎苏;顾美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心绞痛发作需要硝酸酯类药物(舌下含服或缓慢静滴)缓解基础上,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丹参多酚酸盐200mg静滴,共2周,观察患者心绞痛、心电图、血沉、需要硝酸酯类药物次数等指标变化。结果二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缓解显效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 P<0.05,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 P<0.05,观察组完全停用硝酸酯类药物明显高于对照组,且 P<0.05,观察组硝酸酯类药物用量不变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沉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且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基层医院,无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等积极手段情况下,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陈杨;徐万宇;范建生;张小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外科行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伤椎椎体前缘、后缘高度、Cobb角和伤椎椎体后缘骨块在椎管内占位大小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椎体后缘骨块在椎管内占位大小和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后缘的平均高度均较术前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患者术后脊髓损伤较术前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远期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作者:谢文瑾;李小飞;盛路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带管出院病人导管维护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回顾统计2011年8月-2012年2月该科室70例 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为65%,根据“提高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这一主题,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运用PD-CA品管圈的循环方法和各种品管圈工具,进行现状调查、鱼骨解析、对策拟定与实施,通过实施品管圈管理手法后(2012年4月-2012年10月),比较导管维护依从性状况。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后维护依从性由改善前的65%提高至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且没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PICC 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从而降低PICC 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因非计划拔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护理团队合作凝聚力,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丁荣楣;王平;郭宏;马丽君;田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观察在治疗气胸中的效果及并发症来评价细管及粗管闭式引流在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共分两组,观察A组(即细管引流组)及对照B组(粗管引流组)。A组采用细管引流方式,B组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方式。在保证胸腔闭式引流通畅的前提下,胸管内24h无气体排出,复查胸部CT了解肺复张情况及肺本身病变情况。治疗期间记录引流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如明显疼痛、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皮下气肿、复张性肺水肿以及带管时间(除外转行手术患者)等。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气胸的方法,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邸永辉;檀振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无创通气体外循环在婴幼儿拔除气管插管后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在该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建立体外循环后发生呼吸衰竭患儿67例,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气管插管辅助通气治疗,观察组则于术后采用无创通气治疗。观察二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使用呼吸机停机时间及二组患儿出现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二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气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辅助通气时间平均(55.58±14.72)h ,对照组为(67.45±14.75)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938,P=0.0016),观察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82,P=0.0134)。结论无创通气体外循环较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对呼吸衰竭患儿改善呼吸症状更合适,且并发症少,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湛要五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并分析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健康信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该院妇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术后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以减少患者术后恐惧等不良情绪,提高手术疗效。观察组患者除对其进行普通治疗外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普通治疗。对二组患者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价并记录下结果。结果治疗前二组患者SAS及性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几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采取心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且性功能评估量表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在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的恢复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唐远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并分析他巴唑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大剂量他巴唑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小剂量他巴唑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检测治疗前后的 FT3、FT4、TSH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二组患者FT3、FT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FT3、FT4水平分别为(8.1±1.2)μmol/L、(18.2±4.6)μmol/L ,均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治疗后TSH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 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32%,明显高于对照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大剂量他巴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优于小剂量他巴唑,但大剂量他巴唑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较小剂量多,故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剂量他巴唑治疗。
作者:骆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