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剑;曾克勤;王鸣军;郭雨凡;邓迎苏;顾美华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不安腿综合征患者不良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不安腿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二组患者在干预前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负性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不安腿综合征不良情绪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血透及生活质量。
作者:刘丽;于明忠;赵会文;孙伟;潘玲玲;陈卫莉;王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的典型CT表现。方法收集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病例,回顾性分析其表现特征。结果45例中CT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可能1例(2.22%);急性阑尾炎8例(17.78%);急性阑尾炎并阑尾周围炎14例(31.11%);急性阑尾炎并穿孔5例(11.11%);阑尾脓肿13例(28.89%);阑尾炎性肿块4例(8.89%)。急性阑尾炎的CT直接征象为阑尾肿大增粗(直径>6mm)、阑尾壁增厚和阑尾石,间接征象有阑尾-盲肠周围脂肪内条索影等。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可能4例;急性阑尾炎21例;阑尾炎包块16例;另有4例因右上腹痛而拟诊胆囊炎。主要CT表现:①阑尾肿胀,管壁增厚,可呈不同密度分层的“同心圆”样结构;阑尾边缘模糊,密度近似甚至高于邻近肌肉;②阑尾管腔内可见积液、粪石和气体;③阑尾系膜肿胀,周围脂肪组织密度升高;④阑尾穿孔,周围形成脓肿;⑤相邻盲肠壁可有增厚,末端呈尖角样改变;右侧肾筋膜和侧锥筋膜增厚;⑥小肠低位梗阻、肝脓肿等并发症。CT所显示的阑尾形态及其周围组织的改变,与手术和病理所见一致。结论急性阑尾炎有典型CT表现。CT检查可准确显示阑尾本身和周围组织改变及其合并症,为临床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特别是对临床表现不甚典型的阑尾炎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具有很高准确率。
作者:吴俊凤;潘旭民;陈慧妙;李秀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小儿弱视治疗的影响。方法对120例(156眼)3~12岁弱视患儿按就诊的先后顺序以及患儿家长对治疗的主观依从性分为二组。对照组患儿60例76眼常规弱视治疗,加强组60例80眼在实施常规弱视治疗的同时进行针对性系统化心理强化护理。结果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科学的强化心理护理能提高弱视治疗的有效率及治愈率,并缩短治疗的疗程。结论科学的心理护理在弱视治疗中能够起到积极的治疗效应。
作者:闫小艺;张震英;肖凤芝;刘湘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以脱乙酰壳聚糖为药物载体,制备了葛根素壳聚糖微球,考察葛根素壳聚糖微球在体外药物释放特性。方法以液体石蜡为油相,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葛根素壳聚糖微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的含量。结果制备的葛根素壳聚糖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匀,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9.56μm ,葛根素包封率为72.20%,平均载药量为17.82%。结论体外药物释放结果显示:以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的葛根素壳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作者:殷瑞;吴宝淑;肖爱红;杨环玲;潘菲;韩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肝硬化腹腔积液超滤浓缩回输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4例肝硬化腹腔积液超滤浓缩回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二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在二组患者年龄、病种、病情轻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肝硬化腹腔积液超滤浓缩回输患者,满足了患者舒适与安全的需要,有利于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付惠杰;张国顺;魏丽;高静;唐琳;晁红娜;石永兴;史素丽;杨艳红;么作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伊犁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原菌的主要种类、病原学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新疆兵团第四师医院2014年1-8月208例AECOPD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菌种及耐药性的分析。结果培养菌株共6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9株,占92.19%,为主要的AECOPD的病原菌,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革兰阳性菌2株,占3.12%,主要为葡萄球菌等,真菌1株,占1.56%,其他2株,占3.12%,其中主要病原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AECOPD的感染问题与年龄并无明确的关联。结论伊犁地区AECOPD患者感染为其主要原因,与年龄无明确关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耐药性较为普遍,应加强病原菌监测,合理用药。
作者:赵东利;彭燕;周红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对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肝癌患者疾病知识水平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根据随机数字表将80例TACE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健康教育,观察组基于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表(SDS)、焦虑自评表(SAS)、自行设计的肿瘤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及WHO推荐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 QOL -BREF)对患者负性情绪、疾病知识水平及生存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运动知识、饮食知识、疾病监测、用药知识、基础知识及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及总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护理程度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 T ACE肝癌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黄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杜怀棠,男,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原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院长,曾任东直门医院急诊科主任,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对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均有较深入的研究。余有幸跟杜老师临证学习,甚有收益。杜怀棠教授精研仲景学说,善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多参经方而不拘泥于经方,在运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的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用药特色,如:杜怀棠教授临床上应用经方治疗水肿病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并形成了益气活血治疗水肿病的临床特色。
作者:高岩;李爱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在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时,联合使用口服维生素D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探讨维生素D口服联合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在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中有效性。方法2013年1-12月入院治疗的处于妊娠期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共有275例,从中选取符合本该文研究条件的妊娠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维生素D口服联合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在二组患者治疗1周后,对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对比,主要包括阴道pH值,白带常规及BV检测,血清维生素D检测,症状改善等。在患者治愈停药后1周以及1个月后,对二组患者的细菌性阴道病的复发率进行统计对比,总结维生素D的使用效果。结果经过1周的治疗后,对照组有41例患者治疗有效,观察组有47例治疗有效。停药1周后,对照组复发的患者有7例,观察组有1例复发。二组的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维生素D口服联合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的方法,在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应用中,治疗效果好,减少了复发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房淑倩;刘琼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并分析他巴唑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大剂量他巴唑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小剂量他巴唑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检测治疗前后的 FT3、FT4、TSH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二组患者FT3、FT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FT3、FT4水平分别为(8.1±1.2)μmol/L、(18.2±4.6)μmol/L ,均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治疗后TSH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 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32%,明显高于对照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大剂量他巴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优于小剂量他巴唑,但大剂量他巴唑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较小剂量多,故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剂量他巴唑治疗。
作者:骆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病患儿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特点。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3年1-10月在唐山4家三级医院内就诊的哮喘等慢性病患儿140例,应用故事情境访谈法,采用开放式回答方式进行研究。结果慢性病患儿的情绪表达规则知识总分(2.64±1.32),低于中间值;患儿在消极情绪情境中的情绪表达规则知识、自我保护目标及社会定向目标、掩饰策略的得分均高于积极情绪情境(P<0.05);积极情绪情境中的夸大策略得分高于消极情绪情境(P<0.05)。结论慢性病患儿的情绪表达规则知识较少,护理人员应提供相应护理措施以增强患儿对积极情绪情境中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
作者:刘慧贤;张翠兰;孙秉赋;孙玉倩;任珊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相关性以及对于治疗过程的影响,讨论具体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2010-2013年收治的200例慢性咳嗽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中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60例为观察组,另外140例上呼吸道感染非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对照组,对二组患儿抽血化验,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相关性及影响。并将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根据是否加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分为二个亚组,即观察1组和观察2组,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中有2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占17.9%;观察组患儿中有3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占55.0%,观察组的感染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1组有27例有效,占67.5%;而观察2组11例有效,占55.0%。观察1组治疗有效率明显的高于观察2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很强的相关关系,并会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过程和效果产生影响,影响病情的发展过程。明确病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张光成;王亚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12月住院的62例 H IE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观察二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同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NBNA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节苷酯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阻断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病过程,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观察在治疗气胸中的效果及并发症来评价细管及粗管闭式引流在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共分两组,观察A组(即细管引流组)及对照B组(粗管引流组)。A组采用细管引流方式,B组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方式。在保证胸腔闭式引流通畅的前提下,胸管内24h无气体排出,复查胸部CT了解肺复张情况及肺本身病变情况。治疗期间记录引流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如明显疼痛、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皮下气肿、复张性肺水肿以及带管时间(除外转行手术患者)等。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气胸的方法,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邸永辉;檀振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剖宫产全麻诱导中麻醉的效果,以及二种诱导方法对剖宫产胎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足月妊娠伴血小板减少症,拟全麻下行剖宫产术产妇40例,随机分成二组(n=20)Ⅰ组:丙泊酚组,Ⅱ组: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组,分别记录诱导前、切皮前、切皮时、切皮后1,2,3min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胎儿娩出1,2,3,5,10min的Apgar评分。结果二组患者的 HR、MAP在切皮前、切皮时、切皮后1,2,3min均有明显改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胎儿娩出1,2,3,5,10min的Apgar评分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诱导在剖宫产全麻中麻醉更平稳,更安全,值得临床实践。
作者:王建生;彭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负压辅助闭合创口技术(Vacuum assisted closure ,VAC)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14年9月在空军总医院住院的糖尿病足坏疽患者536例随机分成二组,观察组268例采用VAC治疗,对照组268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二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创面愈合好,观察组换药次数减少,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缩短,住院费用降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VAC用于治疗糖尿病足坏疽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关小宏;李宝军;关泰宇;杨彩哲;吴石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18 F-FDG PET/CT检查中标准化摄取值(SUV)的影响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36例NHL患者全身大淋巴结的SUVmax与其年龄、B症状、恶性程度、骨髓浸润、临床分期、病灶大小、坏死情况、治疗前血清LDH(psLDH)及Ki-67阳性率的关系及部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Wilcoxon检验分析SUVmax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SUVmax与病灶大小、Ki-67阳性率及psLDH的相关性。随访71例患者,根据R-IPI将71例患者分为预后非常好、预后好、预后差三组,采用方差分析分析SUVmax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经Wilcoxon检验发现SUVmax与恶性程度(P=0.0003)、骨髓浸润(P=0.003)、临床分期(P=0.021)、病灶大小(P=0.0001)、坏死情况(P=0.011)、psLDH(P=0.0002)、Ki-67阳性率(P=0.015)有关。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SUVmax与病灶大小、Ki -67阳性率及 psLDH 呈正相关,相关系数 r分别为0.737、0.615、0.691(P<0.05)。通过ROC曲线比较,结果提示SUVmax 、psLDH能够较准确地反映NHL的侵袭性,AZ值分别为0.878、0.740。经方差分析发现随访预后3组患者病灶的SUVmax有差异,分别为6.87±2.79、9.69±2.19、18.65±5.95,呈逐渐升高趋势,预后非常好与预后好组的SUVmax明显低于预后差组(P<0.05)。结论 SUVmax与多项临床病理指标有关系,且与病灶大小、Ki-67阳性率及psLDH呈正相关,其中病灶大小对SUVmax影响明显。另外SUVmax较psLDH诊断侵袭性淋巴瘤的准确性略高。在R -IPI的不同随访预后组中病灶的SUVmax有差异,呈逐渐升高趋势。
作者:桂思;汤日杰;李建生;张海南;卢斌贵;蔡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移动式床旁CT (Portable Bedside CT ,PBCT )-CereTom在导航引导下锁孔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Supratentorial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56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前使用PBCT -CereTom行CT导航扫描。19例为床旁CT检查,37例为常规CT检查。手术后行CT扫描,了解血肿清除效果。结果用mRS、GCS以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术前GCS平均9分(范围:3~15分),mRS平均4分(范围:2~5分);出院时GCS平均14分(范围0~15分),m RS平均3分(范围0~6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术后6个月总体生存率:94.64%(53/56)。GOS评分:57.1%(GOS 4~5)恢复良好,28.57%(16/56)合并(GOS 3)重残,8.6%(GOS 2)植物生存,5.7%(GOS 1)死亡;影像学评价:血肿清除率96.9%(范围:77.9~99.4%),血肿清除率>90%的病例数52例(92.86%)。结论 PBCT -CereTom的导航可以快速实施,并可保证图像质量,其导航引导下的锁孔手术快速、精准、安全和有效;术后实时了解血肿清除程度、血肿腔渗血情况,并可连续追踪观察;特别适合于危重患者的床旁检查。
作者:张志强;张强;吴素芳;刘丽娟;魏群;徐如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围生保健的意义。方法家属主动参与围生保健的190例为观察组,无家属参与围生保健186例为对照组,将二组孕妇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妊娠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孕妇心理焦虑、抑郁状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孕妇体重指数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属主动参与围生保健有助于提高产科质量,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邱忠君;付建英;刘迎军;唐惠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