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春博;曲军;刘金洪;叶博;李小伟;李旭斌;林大鹏;孟庆成;王立勇
目的:通过观察在治疗气胸中的效果及并发症来评价细管及粗管闭式引流在气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共分两组,观察A组(即细管引流组)及对照B组(粗管引流组)。A组采用细管引流方式,B组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方式。在保证胸腔闭式引流通畅的前提下,胸管内24h无气体排出,复查胸部CT了解肺复张情况及肺本身病变情况。治疗期间记录引流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如明显疼痛、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皮下气肿、复张性肺水肿以及带管时间(除外转行手术患者)等。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气胸的方法,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邸永辉;檀振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对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肝癌患者疾病知识水平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根据随机数字表将80例TACE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健康教育,观察组基于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表(SDS)、焦虑自评表(SAS)、自行设计的肿瘤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及WHO推荐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 QOL -BREF)对患者负性情绪、疾病知识水平及生存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运动知识、饮食知识、疾病监测、用药知识、基础知识及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及总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护理程度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 T ACE肝癌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黄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围生保健的意义。方法家属主动参与围生保健的190例为观察组,无家属参与围生保健186例为对照组,将二组孕妇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妊娠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孕妇心理焦虑、抑郁状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孕妇体重指数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属主动参与围生保健有助于提高产科质量,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邱忠君;付建英;刘迎军;唐惠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带管出院病人导管维护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回顾统计2011年8月-2012年2月该科室70例 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为65%,根据“提高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这一主题,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运用PD-CA品管圈的循环方法和各种品管圈工具,进行现状调查、鱼骨解析、对策拟定与实施,通过实施品管圈管理手法后(2012年4月-2012年10月),比较导管维护依从性状况。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后维护依从性由改善前的65%提高至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且没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PICC 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从而降低PICC 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因非计划拔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护理团队合作凝聚力,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丁荣楣;王平;郭宏;马丽君;田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18 F-FDG PET/CT检查中标准化摄取值(SUV)的影响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136例NHL患者全身大淋巴结的SUVmax与其年龄、B症状、恶性程度、骨髓浸润、临床分期、病灶大小、坏死情况、治疗前血清LDH(psLDH)及Ki-67阳性率的关系及部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用Wilcoxon检验分析SUVmax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SUVmax与病灶大小、Ki-67阳性率及psLDH的相关性。随访71例患者,根据R-IPI将71例患者分为预后非常好、预后好、预后差三组,采用方差分析分析SUVmax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经Wilcoxon检验发现SUVmax与恶性程度(P=0.0003)、骨髓浸润(P=0.003)、临床分期(P=0.021)、病灶大小(P=0.0001)、坏死情况(P=0.011)、psLDH(P=0.0002)、Ki-67阳性率(P=0.015)有关。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SUVmax与病灶大小、Ki -67阳性率及 psLDH 呈正相关,相关系数 r分别为0.737、0.615、0.691(P<0.05)。通过ROC曲线比较,结果提示SUVmax 、psLDH能够较准确地反映NHL的侵袭性,AZ值分别为0.878、0.740。经方差分析发现随访预后3组患者病灶的SUVmax有差异,分别为6.87±2.79、9.69±2.19、18.65±5.95,呈逐渐升高趋势,预后非常好与预后好组的SUVmax明显低于预后差组(P<0.05)。结论 SUVmax与多项临床病理指标有关系,且与病灶大小、Ki-67阳性率及psLDH呈正相关,其中病灶大小对SUVmax影响明显。另外SUVmax较psLDH诊断侵袭性淋巴瘤的准确性略高。在R -IPI的不同随访预后组中病灶的SUVmax有差异,呈逐渐升高趋势。
作者:桂思;汤日杰;李建生;张海南;卢斌贵;蔡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TNF-α)-308和-238位点多态性与广西煤矿工人尘肺患者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选择88例尘肺患者和44例粉尘接触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职业史、尘肺病史等进行问卷调查;采集每个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TNF-α多态性。结果矽肺组和煤工尘肺组TNF-α-308和-238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比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308和-238位点基因多态性在广西煤矿工人尘肺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中不起作用。
作者:麦志丹;李小萍;梁梅;潘沛江;梁冰玉;陈荣凤;韦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移动式床旁CT (Portable Bedside CT ,PBCT )-CereTom在导航引导下锁孔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Supratentorial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56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前使用PBCT -CereTom行CT导航扫描。19例为床旁CT检查,37例为常规CT检查。手术后行CT扫描,了解血肿清除效果。结果用mRS、GCS以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术前GCS平均9分(范围:3~15分),mRS平均4分(范围:2~5分);出院时GCS平均14分(范围0~15分),m RS平均3分(范围0~6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术后6个月总体生存率:94.64%(53/56)。GOS评分:57.1%(GOS 4~5)恢复良好,28.57%(16/56)合并(GOS 3)重残,8.6%(GOS 2)植物生存,5.7%(GOS 1)死亡;影像学评价:血肿清除率96.9%(范围:77.9~99.4%),血肿清除率>90%的病例数52例(92.86%)。结论 PBCT -CereTom的导航可以快速实施,并可保证图像质量,其导航引导下的锁孔手术快速、精准、安全和有效;术后实时了解血肿清除程度、血肿腔渗血情况,并可连续追踪观察;特别适合于危重患者的床旁检查。
作者:张志强;张强;吴素芳;刘丽娟;魏群;徐如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妥泰在治疗癫?小鼠过程中对小鼠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选80只清洁级昆明(KM )小鼠随机取出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70只小鼠应用戊四氮(PTZ)制备癫?点燃模型,每日上午9:00~10:00,按35mg/kg 剂量腹腔注射,连续14d ,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生理盐水。14d后,通过Racine分级标准筛选连续3d达到Ⅳ级以上KM 小鼠进行第二阶段药物干预,将成模小鼠随机分成癫?模型组、妥泰低剂量治疗组、妥泰中剂量治疗组、妥泰高剂量治疗组、左乙拉西坦治疗组,每组10只。各药物治疗组和模型组继续每日上午9:00~10:00 PTZ腹腔注射。在PTZ腹腔注射前,妥泰低剂量治疗组灌胃给予小鼠妥泰70mg/kg剂量,妥泰中剂量治疗组按140mg/kg灌胃,妥泰高剂量治疗组按280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和癫?模型组灌胃等容蒸馏水。给药干预14d后,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认知能力,之后断头处死小鼠,进行脑组织SOD含量和MDA含量、iNOS蛋白表达,病理 HE染色观察小鼠脑部海马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癫?模型组小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升高,SOD含量明显降低,MDA和iNOs含量明显升高,海马 HE图片显示海马组织结构松散,出现大量损伤神经元细胞。妥泰高剂量治疗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高于其他各组,SOD含量明显降低,MDA和iNOs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病理结果显示妥泰高剂量治疗组海马组织排列松散,并出现较多肿胀和破损异常的细胞。结论较大剂量妥泰能够对PTZ所致癫?小鼠造成氧化损伤,导致癫?小鼠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张静;曹福源;张双;庞保东;曹丽华;刘寅;李树华;董琰;张艳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并分析他巴唑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大剂量他巴唑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小剂量他巴唑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检测治疗前后的 FT3、FT4、TSH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二组患者FT3、FT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FT3、FT4水平分别为(8.1±1.2)μmol/L、(18.2±4.6)μmol/L ,均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治疗后TSH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 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32%,明显高于对照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大剂量他巴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优于小剂量他巴唑,但大剂量他巴唑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较小剂量多,故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剂量他巴唑治疗。
作者:骆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在脉搏灌注指数变异(Pleth Viability Index ,PVI)指导下液体复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河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近年救治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例40例,分成PV I指导下液体复苏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分别测定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后2、6、12、24h时血浆 TNF-α、IL-6、血乳酸及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采用PVI指导下液体复苏和常规液体复苏方法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血浆TNF-α、IL -6、血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VI指导下液体复苏能较快改善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微循环状态,减轻炎症反应状态,但M 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影响不大,需要大样本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周文龙;吴莹;李占明;马晶;张颖;孙庆君;姜帆;何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联合乳果糖预防和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二组均于化疗前3d开始,每日早餐时口服1次乳果糖口服液30ml ,服用至化疗结束。观察组加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mg饭前口服,3次/d。观察患者化疗后便秘发生率及出现便秘后缓解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在便秘的发生率及发生便秘后缓解时间二方面,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乳果糖预防和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便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艳丽;尹冬梅;李锦绵;李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的典型CT表现。方法收集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病例,回顾性分析其表现特征。结果45例中CT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可能1例(2.22%);急性阑尾炎8例(17.78%);急性阑尾炎并阑尾周围炎14例(31.11%);急性阑尾炎并穿孔5例(11.11%);阑尾脓肿13例(28.89%);阑尾炎性肿块4例(8.89%)。急性阑尾炎的CT直接征象为阑尾肿大增粗(直径>6mm)、阑尾壁增厚和阑尾石,间接征象有阑尾-盲肠周围脂肪内条索影等。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可能4例;急性阑尾炎21例;阑尾炎包块16例;另有4例因右上腹痛而拟诊胆囊炎。主要CT表现:①阑尾肿胀,管壁增厚,可呈不同密度分层的“同心圆”样结构;阑尾边缘模糊,密度近似甚至高于邻近肌肉;②阑尾管腔内可见积液、粪石和气体;③阑尾系膜肿胀,周围脂肪组织密度升高;④阑尾穿孔,周围形成脓肿;⑤相邻盲肠壁可有增厚,末端呈尖角样改变;右侧肾筋膜和侧锥筋膜增厚;⑥小肠低位梗阻、肝脓肿等并发症。CT所显示的阑尾形态及其周围组织的改变,与手术和病理所见一致。结论急性阑尾炎有典型CT表现。CT检查可准确显示阑尾本身和周围组织改变及其合并症,为临床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特别是对临床表现不甚典型的阑尾炎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具有很高准确率。
作者:吴俊凤;潘旭民;陈慧妙;李秀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建立唐山地区新生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C28-A2推荐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健康新生儿1102例,按照性别不同分为男(584例)、女(518例)二组;根据不同民族分男(汉族548例,少数民族36例)、女(汉族495例,少数民族23例)二组,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其PT ,APTT ,FIB ,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正态性检验,新生儿PT ,APTT ,FIB测定值均呈正态分布。经 Z检验发现不同性别新生儿 APTT 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PTT =6.693,P<0.05),不同民族新生儿PT ,APTT ,FIB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男=0.058~0.317,t女=0.049~0.317, P>0.05)。各项指标的参考区间(P2.5~ P97.5)如下:新生儿PT 参考范围11.1~14.9s;APTT 参考范围(男)29.9~62.6s ,(女)30.6~63.4s ;FIB的参考范围1.51~3.46 g/L。结论初步建立唐山地区新生儿PT ,APTT ,FIB的生物参考区间,提高新生儿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病诊治的准确性。
作者:乔国昱;何亚萍;张国栋;石峻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相关性以及对于治疗过程的影响,讨论具体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2010-2013年收治的200例慢性咳嗽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中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60例为观察组,另外140例上呼吸道感染非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为对照组,对二组患儿抽血化验,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相关性及影响。并将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根据是否加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分为二个亚组,即观察1组和观察2组,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中有2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占17.9%;观察组患儿中有3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占55.0%,观察组的感染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1组有27例有效,占67.5%;而观察2组11例有效,占55.0%。观察1组治疗有效率明显的高于观察2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很强的相关关系,并会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过程和效果产生影响,影响病情的发展过程。明确病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张光成;王亚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负压辅助闭合创口技术(Vacuum assisted closure ,VAC)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14年9月在空军总医院住院的糖尿病足坏疽患者536例随机分成二组,观察组268例采用VAC治疗,对照组268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二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创面愈合好,观察组换药次数减少,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缩短,住院费用降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VAC用于治疗糖尿病足坏疽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关小宏;李宝军;关泰宇;杨彩哲;吴石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1病历报告患者,男,25岁。发现右足外踝肿物1年,疼痛加重2个月于2011年1月1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年前无意中发现右足外踝前侧一2cm ×2cm大小的肿物,边界不清,质软,无触痛,未行特殊治疗,近2个月感觉局部有不适感,负重后疼痛,为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以“右足肿物待查”收住院。专科检查于右足外踝前侧可触及一大小约2cm ×2cm大小囊性肿物,质软,活动性可,无明显压痛。
作者:梅龙凤;杨洁;孟爱琴;冯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病患儿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特点。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3年1-10月在唐山4家三级医院内就诊的哮喘等慢性病患儿140例,应用故事情境访谈法,采用开放式回答方式进行研究。结果慢性病患儿的情绪表达规则知识总分(2.64±1.32),低于中间值;患儿在消极情绪情境中的情绪表达规则知识、自我保护目标及社会定向目标、掩饰策略的得分均高于积极情绪情境(P<0.05);积极情绪情境中的夸大策略得分高于消极情绪情境(P<0.05)。结论慢性病患儿的情绪表达规则知识较少,护理人员应提供相应护理措施以增强患儿对积极情绪情境中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
作者:刘慧贤;张翠兰;孙秉赋;孙玉倩;任珊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肝硬化腹腔积液超滤浓缩回输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4例肝硬化腹腔积液超滤浓缩回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二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在二组患者年龄、病种、病情轻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肝硬化腹腔积液超滤浓缩回输患者,满足了患者舒适与安全的需要,有利于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付惠杰;张国顺;魏丽;高静;唐琳;晁红娜;石永兴;史素丽;杨艳红;么作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总结卵巢良、恶性肿瘤的多普勒超声表现,结合病理诊断,探讨频谱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区分卵巢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于该院就诊,临床怀疑有卵巢包块的女性患者245例。术前进行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肿物的频谱多普勒参数(包括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术后对肿物病理诊断跟踪随访,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5例肿物进行病理诊断后,共诊断出良性肿瘤160例,恶性肿瘤85例,按照RI值<0.55或PI值<0.75(恶性组珚x ± s)作为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恶性肿瘤的依据,频谱多普勒检查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89.41%,特异度=77.50%。结论卵巢良、恶性肿瘤在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方面存在差异,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能够根据卵巢肿瘤的血流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定量分析,对卵巢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张金辉;徐应军;周玉坤;范金玉;陈星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