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付来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伴有左心室扩张和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病因不明确的心脏衰竭疾病[1],其病因有很多种,包括病毒感染,免疫失调,代谢性中毒,遗传和心动过速等因素[2,3],可通过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进行诊断.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甚至可发生栓塞和猝死等并发症,患者预后较差.因此,加强DCM的病因研究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应用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与同期开腹根治手术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效果,探讨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7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56例(腹腔镜组),其中Dixon手术47例,Miles手术9例.开腹手术95例(开腹组),其中Dixon手术77例,Miles手术18例.比较二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及随访资料.结果 二组病例在性别、年龄、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分期、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肿瘤距下切缘距离、清扫淋巴结数、下切缘阳性率、吻合漏的发生率、输尿管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二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开腹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较开腹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后并发切口感染、切口裂开、排气、排便时间、尿潴留时间、住院时间延均较开腹组有降低(P<0.01).远期疗效如3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二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创伤小,可安全地根治直肠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荣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聚桂醇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47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采用聚桂醇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然后观察血管瘤消退情况.结果 注射后治愈39例,基本治愈5例,好转3例.随访6个月~2年,未见复发.3例治疗中出现瘤体表面坏死溃烂,经敷氧化锌膏后愈合,愈后肤色未受影响.结论 聚桂醇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瘤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可望成为治疗血管瘤的新方法.
作者:宋大公;丁红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9月心力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43例给予标准抗心衰药物,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IU/次,12h 1次,皮下注射,疗程2周.2周后分析心功能,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结果 二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心功能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FIB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辅助治疗心力衰竭,可改善心功能、降低FIB、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阻止或延缓心功能恶化.
作者:王栋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1 病历报告患者,女,27岁.患者以左肘部肿痛活动受限3个月,于2012年7月12日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肘部肿痛,活动受限,无咳嗽、咳痰,无低热、盗汗等不适.病后曾在外院就诊,行抗感染等治疗效果不佳.既往体健.体格检查:T 36.2℃,P 90次/min,R 20次/min,BP 110/80mmHg,发育良好.查体:左肘部稍肿胀,皮肤不红,皮温不高,未见皮肤破溃及窦道形成,压痛、叩击痛明显,活动受限,末梢血液循环、感觉、运动等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钞俊;邹文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0例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手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手术时切除肋间臂神经.观察二组患者术后上臂内侧感觉功能等指标.结果 二组患者每例检出淋巴结分别为(18.00±2.45)和(19.00±3.12)枚,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为3.33%,复发率均为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二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35.0±13.5)和(110.0±11.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3和6个月的感觉障碍和疼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改善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徐晓东;刘冰;王洪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在高骨代谢状态时不同加力时间对大鼠微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方法 健康Wistar 雌性大鼠40只,分为A(高骨代谢即刻加力)组、B(高骨代谢2周加力)组、C(正常即刻加力)组、D(正常2周加力)组.A和B组建立高骨代谢模型,B和D组大鼠左侧胫骨植入直径1.5mm的钛合金钉2枚,2周后A和C组植入同样钛合金钉,然后各组同时负载1009力,30d后处死动物.测量钛合金钉间距;制作硬组织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钛合金钉种植体与软硬组织愈合情况并计算骨结合率.结果 4组大鼠钛合金钉种植体无脱落,个别有倾斜;其移动距离、BI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959和334.55,P均<0.01;F=2.326和2.40,P>0.05),A和B组钛合金钉微种植体移动距离大于C和D组,骨结合率A和B组高于C和D组.结论 高骨代谢情况下钛合金钉微神植体即刻、延期加力是可行的,不同加力时间对微种植体稳定性影响较小,但在临床中注意微种植体植入时的安全距离.
作者:张彬;王旭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9%.随着现在交通工具的普及和各种行业的兴起,踝关节骨折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过去多数以保守治疗为主,随着治疗理念的更新、骨科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新材料的出现,对其治疗方法也有了新的治疗理念,对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多采用积极的内固定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不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均应使骨折解剖对位,损伤韧带愈合良好为原则.本文就踝关节骨折在治疗方法上选用新材料可吸收螺钉固定踝关节骨折,不论在初期治疗还是在后期治疗上有了很大进步,对踝关节骨折的今后治疗方法上面进行大胆探索尝试,特别是对骨折愈合后功能恢复效果较好.2005年3月-2011年5月,我们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各类踝关节骨折21例,其中内外踝骨折13例.报告如下.
作者:杜继忠;孙喜悦;魏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研究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矾藤痔注射术与直肠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直肠黏膜内套叠的疗效.方法 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应用RPH联合矾藤痔注射术治疗,对照组应用PPH治疗.结果 术后3~6个月进行疗效判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87%和85.29% (P<0.05);治疗组术后疼痛、出血、下坠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感染、肛门狭窄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RPH联合矾藤痔注射术是治疗直肠黏膜内套叠的有效手术方法,其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作者:徐加成;李念梅;姜玉婵;张正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雷尼酸锶对骨质疏松股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用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采用双侧卵巢切除和骨折手术方法建立骨质疏松股骨折(OPF)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雷尼酸锶(Strontium ranelate,SR),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X线观察骨折断端愈合情况,检测二组大鼠股骨骨密度(BMD),HE染色观察骨痂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检测破骨细胞数.结果 ①OPF术后6周实验组骨折断端骨痂较大,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断端;对照组骨折断端骨痂较小;②OPF术后2周,实验组BMP-2表达阳性细胞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周,实验组较对照组骨折愈合明显,BMP-2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③OPF术后6周时,实验组骨小梁面积比和骨小梁平均宽度高于对照组,骨小梁平均间隔小于对照组(P<0.05).④实验组破骨细胞数量减少(P<0.05).⑤OPF术后2、6周,实验组BM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雷尼酸锶可促进骨质疏松股骨折愈合,增加骨密度,抑制破骨细胞.
作者:朱延辉;刘婷婷;姚勇;王晓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三次剖宫产也随之增加.剖宫产是解决难产的方法,选择何种开腹方式能尽快取出胎儿,减轻患者创伤,成为术者关注的焦点.我院自2006年3月开始收治三次剖宫产病例,2009年以后此种病例增多.我们总结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三次剖宫产病例,前二次剖宫产均为腹壁横行切口,选择合适病例,与同期二次剖宫产病例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刘春瑞;魏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流动和固定煤矿工人性态度和性行为特征,为制定针对煤矿工人的科学、可行、注重实效的性病/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煤矿工人的性态度和高危性行为情况进行调查,共调查2 936名煤矿工人,其中固定工人1 636名,流动工人1 300名.结果 固定工人与流动工人对“如果夫妻感情好,发生婚外性行为也是可以接受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在结婚后与除配偶以外的人发生性行为是可以接受的”态度不同;高危性行为发生率流动工人明显高于固定工人,分别为16.1%和12.8%;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地点主要是在外出打工的地方,每次发生高危性行为时均使用避孕套的比例非常低,不足30%.结论 煤矿工人人群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对婚前、婚外性行为及多性伙伴性行为和卖淫、嫖娼等商业性性行为比较宽容和开放,发生婚前、婚外及多性伙伴行为时使用避孕套的使用率低,加强对煤矿工人宣传教育工作非常必要.
作者:邱旭;张艳淑;周丽华;关维俊;姚雪;庞淑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实施门诊护理干预,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和促进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终提高其主观幸福度.方法 对56例医保慢性病门诊的COPD患者进行科学、系统、动态的健康教育指导,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填表调查,问卷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疾病知识了解程度、门诊服务满意度及主观幸福度得分都明显增高.结论 对医保慢性病门诊COPD患者实施强化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度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玉清;史素丽;安雅臣;喻昌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泼尼龙联用阿昔洛韦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神经痛及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9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主要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泼尼龙10mg,3次/d,共7d.对比二组患者止疱情况、神经痛的缓解程度和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神经痛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3个月内观察组患者的神经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应用泼尼龙过程中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止疱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泼尼龙联用阿昔洛韦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神经痛及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很好的效果,且安全有效.
作者:刘静野;陈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19-9(CA19-9)单检和联检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60例肝癌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FP、CEA和CA19-9的含量,分析三种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查和联合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肝癌患者的血清AFP、CEA和CA19-9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查和单独检查相比,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显著提高.结论 联合检查可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为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岳志刚;熊祝嘉;王晓岩;王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和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及诊疗特点,以便指导临床诊疗,预防和减少重症病例发生,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2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及诊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好发于婴幼儿,易引起多脏器损伤,应做血常规、尿常规、心肌酶谱等检查,尤其是肺部变化快,X线变化迅速,可重复X线检查.结论 手足口病易引起多脏器损伤,积极抗病毒抗炎对症治疗同时进行,综合治疗.保护多脏器功能.
作者:蹇令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生死观,是人对生命存在和死亡的全面理解[1],古往今来,人们因为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生死观也大为不同.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医疗水平日益提高,医生已经能够用先进的医疗设备维持人的呼吸、心跳的今天,医疗工作者更加需要生死哲学来指导医疗实践,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医生治病救人的作用,才能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才能更有效的避免过度医疗.
作者:于垚;关毅;高旭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前我国农民工数量约为2.5亿,农民工的工作大多脏、累、危险、强度大,但收入偏低,生活质量较差,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患职业疾病的危险度也较高.另外,农民工文化水平相对不高,对于自身健康及职业防护的意识也就不够清晰[1].我国在城市中务工的农民工大多没有医疗保险,而用人单位也并未将农民工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农民工的医疗全靠自费,这使得农民工在患病之后多数选择了不去就医,即使就医也尽可能地压缩就医时间以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关于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研究报道较少,针对农民工医疗保险需求的调查也未见报道.因此,我们以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及筹资意愿,从而为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政策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辉;孙广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误诊原因.方法 总结15例小儿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中误诊为胃炎或胃肠炎7例,支气管肺炎3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过敏性休克1例.结论 暴发性心肌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以心外表现为主,忽视对心脏的认真体检,心肌酶早期增高可不明显是误诊的主要原因.对于以呼吸道、消化道、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症状的患儿,伴有精神萎靡、苍白、多汗、末梢循环不良时,应考虑到暴发性心肌炎,反复检查心肌酶谱、动态观察心电图、床边超声心动图,及时修正诊断.
作者:张付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碱性基因重组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与葡聚糖颗粒形成缓释体对脂肪移植体的终体积和组织学的影响.方法 制备bFGF-葡聚糖的缓释颗粒和生理盐水-葡聚糖对照颗粒,加入鼠脂肪珠后,植入鼠背部,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光镜检测移植后12、24周的组织学变化,用注射器刻度测量24周体积.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脂肪移植体体积在24周时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bFGF缓释体可以激活前脂细胞,大限度保持脂肪移植后的终体积,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脂肪移植术后体积.为今后口腔颌面外科及其他整形外科脂肪移植术的改进提供可能的方法.
作者:靳元嵘;杨瑟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