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中二次定位缩野对肿瘤靶区及肺受照射剂量的影响

李平;张志;李国忠;顾涛;徐淑凤;张庆怀;华海侠;杨森;付占昭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三维适形放疗, 二次定位, 缩野放射性肺损伤, 放射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中二次定位缩野对肿瘤靶区及肺组织受照射剂量体积的影响.方法 3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初次行CT定位扫描,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Plan1),放疗至DT 50~60Gy行第二次CT定位扫描,重新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Plan2).将Plan1、Plan2的肺Vdose参数加权求和,得到患者实施的Vdose参数(Plan3).比较Plan1和Plan2、Plan1和Plan3 Vdose参数.结果 Plan2 GTV和放疗前Plan1 GTV比较,绝对缩小量的中位数为96.97cm3,相对缩小量的中住数为3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3,P=0.038).Plan1和Plan2,Plan1和Plan3的Vdose参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过程中可出现肿瘤缩小,行二次CT定位后依据缩小后的肿瘤体积重新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可减少肺受照射剂量体积.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尘肺病与现代影像学技术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我国粉尘的职业危害严重,是世界上尘肺病例多的国家.尘肺病需要根据职业暴露史、高千伏X线胸片检查,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流行病学和健康监护资料,参考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做出的综合诊断.影像学检查不仅能够明确病变的存在、范围及程度,还可以进行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和随访.我国现行的尘肺病诊断标准[1]中高千伏X射线胸片影像学改变仍是尘肺病诊断分期的主要依据.但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尘肺病将有更多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供选择.

    作者:吴二丰;张勤丽;李海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焦虑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焦虑情绪的发生原因和综合性心理干预防治措施.方法 1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108例,溶栓治疗后进行心理综合干预(干预组)68例和未进行综合心理干预患者(未干预组)40例;未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法进行评分,对观察组中焦虑情绪者采用心理压力管理-增强自信-医护心理疏导综合治疗.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静脉溶栓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静脉溶栓对照组(75.93% VS 18.33%,P<0.01),综合心理干预组给予抗焦虑治疗后HAMA评分较前下降(53.85±6.56 VS 26.83±3.6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焦虑情绪的发生率非常高,影响溶栓干预的临床效果,采用心理压力管理-增强自信-医护心理疏导综合干预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赵玉铁;侯俊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患者气管拔管期应激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患者气管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提高气管拔管安全性.方法 选取全身麻醉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于麻醉恢复室苏醒期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不同时间点二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RSS镇静评分、躁动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二组手术一般情况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HR、SBP及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即刻(T3)和拔管后(T4、T5)HR、SBP及DBP水平较拔管前(T1、T2)显著增高(P<0.05),拔管后20min(T6)恢复至拔管前(P>0.05).二组T1、T2、T6时间点HR、SBP及DBP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及T5时间点对照组HR、SBP及DBP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各时间点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T5及T6各时间点RSS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4、T5时间点RSS镇静评分明显高于T3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0%,与对照组的40.00%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给予适量右美托咪定,能维持拔管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躁动发生率,可有效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拔管期应激反应.

    作者:肖雪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瓦斯爆炸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救治分析

    目的 分析瓦斯爆炸伤后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原因、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986-2012年收治瓦斯爆炸伤患者中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53例进行分析.结果 治愈46例,死亡7例,其中死于休克3例,重度颅脑损伤死亡3例,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结论 瓦斯爆炸伤后快速补液,平稳度过休克期,控制感染,早期进食,综合治疗瓦斯爆炸复合伤,是预防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宋敬锋;白俊清;刘昊;陆雪荣;梁春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术前造口定位对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造口定位对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的膀胱癌患者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观察组实施术前定位,对照组实施术中定位,对比观察二组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腹壁造口对于膀胱癌患者均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其中观察组中无一例重度影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膀胱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实施术前造口定位,有利于患者生理、社会心理等各方面的恢复,从而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乔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仙灵骨葆胶囊联合谷维素在围绝经期妇女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仙灵骨葆胶囊联合谷维素治疗在围绝经期妇女中的应用.方法 将临床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者147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105例给予仙灵骨葆胶囊联合谷维素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小剂量性激素联合谷维素治疗.观察二组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评分系统评分、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比较二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48%,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557,P>0.05);二组治疗后改良Kupperman评分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雌二醇(E2)浓度均升高(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中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浓度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血中FSH、LH浓度无显著变化,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子宫内膜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仙灵骨葆胶囊联合谷维素用于围绝经期妇女的治疗,疗效确切,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理想药物,且用药期间无严格的连续性要求,价钱适中,使患者易于接受,依从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彦茹;卢叶青;路静;任胜巧;杨晓明;张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诱导麻醉应用于孕期牙痛156例的心理观察及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孕妇心理因素在牙痛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从2005年5月-2012年5月156例孕期牙痛患者,对治疗中的恐惧及疼痛的心理状态及所采用的施治方式.材料采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樟脑酚、氢氧化钙糊剂、丁香油氧化锌糊剂.结果 对所采用的术前诱导麻醉.间接失活的孕期牙痛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44%,对经过诱导麻醉效果不明显或无效的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的占8.97%.结论 掌握孕期牙痛患者的心理因素及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治疗过程中起很大作用.

    作者:董志坚;徐梅;曹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阴式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分析比较阴式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为子宫肌瘤手术方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记录比较二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率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出现膀胱、输尿管、肠管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引流量(34.37±12.06)ml,对照组(38.30±12.2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均术后随访6个月,临床症状均缓解.结论 阴式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各有优缺点,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法.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医疗花费少,更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邓敏;朱菊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胃腺癌组织中MAC30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目的 观察胃腺癌石蜡包埋标本中MAC30蛋白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及40例胃腺癌组织中MAC30蛋白的表达.结果 胃腺癌组织MAC30表达阳性率为65%(26/40),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15%(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腺癌中,MAC30蛋白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胃腺癌组织中MAC30蛋白高表达可能与胃腺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

    作者:杨艳红;朱振龙;王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开设卫生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可行性分析(以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现代职业教育不光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现代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要同市场“零距离”对接,真正把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卫生信息管理专业通过大量调研与论证,得出结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开设卫生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切实可行.

    作者:吴欣欣;周文君;张学艳;库雪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经皮Heberden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舟状骨折(附9例报告)

    目的 探讨C臂下手法复位后经皮穿刺Heberden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腕舟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C臂下复位后经皮Heberden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舟骨折患者9例,按改良Herbert舟骨折分型:A2型1例,B2型5例,B3型3例.结果 9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3~3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达到骨折性愈合标准.Cooney评分总体疗效:优8例,良2例,骨愈合时间为术后6.5~10.6周,平均8.5周.结论 对于一些能闭合复位的新鲜腕舟骨折,C臂下手法复位后应用Heberden螺钉经皮内固定技术是一种微创、并发症较少、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作者:何建新;袁亚兵;袁延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中二次定位缩野对肿瘤靶区及肺受照射剂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中二次定位缩野对肿瘤靶区及肺组织受照射剂量体积的影响.方法 3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初次行CT定位扫描,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Plan1),放疗至DT 50~60Gy行第二次CT定位扫描,重新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Plan2).将Plan1、Plan2的肺Vdose参数加权求和,得到患者实施的Vdose参数(Plan3).比较Plan1和Plan2、Plan1和Plan3 Vdose参数.结果 Plan2 GTV和放疗前Plan1 GTV比较,绝对缩小量的中位数为96.97cm3,相对缩小量的中住数为3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3,P=0.038).Plan1和Plan2,Plan1和Plan3的Vdose参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过程中可出现肿瘤缩小,行二次CT定位后依据缩小后的肿瘤体积重新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可减少肺受照射剂量体积.

    作者:李平;张志;李国忠;顾涛;徐淑凤;张庆怀;华海侠;杨森;付占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穴位按摩与涌泉散对产后乳汁分泌的作用

    目的 观察穴位按摩与涌泉散对产后乳汁分泌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足月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产后早期实施乳房穴位按摩,对照组在产后1h立即服用涌泉散自煎汤剂,每次200ml,2次/d.结果 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24例,无效6例;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22例,无效8例.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穴位按摩与涌泉散对产后乳汁分泌均有促进作用,穴位按摩效果优于涌泉散.

    作者:苑巍;张书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营养指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前白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营养指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后前白蛋白的影响,阐述营养指导在AECOP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于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呼吸科住院的10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按照个体化原则给予患者营养指导,包括营养知识教育、膳食指导、改善膳食质量等方法,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前白蛋白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 二组治疗前前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前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指导有助于AECOPD患者前白蛋白合成增多,增加患者免疫功能,促进疾病恢复.

    作者:王金环;葛晓励;李秀荣;王玲;王亚囡;段丽君;张敏;刘信荣;刘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西安市灞桥区中青年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分布现况研究

    目的 了解分析西安市灞桥区中青年农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为开展农村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以及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西安市灞桥区年龄在18~59岁的中青年农村居民1 399例,研究内容包括危险性因素(饮酒、吸烟等)问卷调查以及体检结果(身高、体重、血压、腰围等).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为23.0%;男性患病率与女性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3%:20.5%,P>0.05);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P<0.05);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分别为31.7%和27.0%.中青年农村居民肥胖、腹部肥胖、饮酒、吸烟、运动、高盐膳食、高脂膳食、精神压力比例分别为13.9%、20.4%、17.8%、49.3%、66.8%、25.3%、34.3%、27.2%.结论 高血压是影响西安市灞桥区中青年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重要的危险因素如肥胖、饮酒、吸烟、高脂饮食、高盐饮食等广泛分布.应建立多部门及社区参与的较为完善的高血压防治体系,加强对危险因素的干预工作,以预防和控制农村高血压的发生及进展.

    作者:杜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替比夫定抗病毒对肌酸激酶的影响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perinatal)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抗病毒治疗对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乙肝病毒载量(HBV DNA)的影响.方法 12例围生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从乙肝标志物的角度分为HBsAg、HBeAg、HbcAb阳性(乙肝大三阳)8例,HBsAg、HBeAb、HbcAb阳性(乙肝小三阳)4例;从围生期的角度分为妊娠前2例、妊娠早期4例、妊娠中期2例、妊娠晚期4例.对LdT治疗前和分娩前CK和乙肝病毒载量(HBV DNA)进行监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12例患者治疗后CK值未见异常;妊娠前和妊娠早期、妊娠中期的8例患者分娩前HBV DNA转阴性,妊娠晚期4例患者HBVDNA降至103~104.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使用LdT抗病毒治疗对CK无影响,而且降低HBV DNA效果确切.

    作者:赵世印;谭华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某矿区尘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分离株的基因型比较

    目的 比较某矿区尘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分离株的基因型差异.方法 42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自某矿区的尘肺结核和肺结核患者,其中尘肺结核16株,单纯肺结核26株.采用MIRU技术和BioNu-merics 3.0聚类分析软件进行基因分型和成簇性分析.结果 12个MIRU位点多态性分型结果表明,尘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分离株在第26、40 MIRU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较高,聚类分析结果证实两者的分离株具有不同的成簇性特征.结论 提示煤工尘肺结核患者中流行的结核杆菌可能具有独立性.

    作者:冯福民;邓晓娟;王卓;范红敏;袁聚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气囊测压法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中的应用

    目的 本研究拟评估采用左侧支气管气囊测压法行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定位效果.方法 拟在全麻下行择期胸科手术患者91例,随机分成二组:指示球囊组(Ⅰ组,n=46),听诊组(Ⅱ组,n=45).麻醉诱导成功达到插管条件后用常规方法行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方法Ⅰ组中当插入后继续向前推动导管直至遇到阻力时停止,将支气管指示球囊通过三通连接压力表,并通过三通缓慢注入1.0~2.0ml空气使气囊压力达到30cmH2O,然后缓慢回退导管直至压力表显示为初始值一半时停止,抽空支气管气囊的空气,将导管向前推进1cm,重新将气囊充入气体,完成定位.Ⅱ组中使用传统听诊法进行判断定位.结果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验证二组导管定位情况,Ⅰ组的成功率为95.7%,导管处于理想位置的为34例,Ⅱ组成功率为66.7%,导管处于理想位置的为10例,Ⅰ组成功率和处于理想位置的人数均优于Ⅱ组(P<0.05).结论 左侧支气管气囊测压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在无纤维支气管镜应用条件时可作为其替代方法,具有明显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刘志永;丁翠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7月,应用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系统治疗32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8~18个月(平均12.5个月),腕关节功能根据Garland与Werley评分标准,优10例,良1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 使用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满意,个体化的康复指导仍十分重要.

    作者:杨业林;朱超;管国平;王华;孙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脑梗死后遗症应用通心络胶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8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服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并监测二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黏度的变化及NIHSS评分.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血脂、血液黏度指标、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出现再发脑梗死事件多于治疗组.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减低血脂、血液黏度,降低NIHSS评分,减少脑梗死复发,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有益.

    作者:郭菊秋;王小洁;姚宝林;张寒;何丽娜;卢新;杨静;亢瑞娜;石秋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