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国华;梁宗英;张乐;侯继申
目的 探究并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根治术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7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笔者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后编制的自编问卷收集分化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根治术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根治术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40%(54/375),以手术部位感染、喉返神经损伤和低钙血症为多见.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高龄(OR=6.22,P=0.000)、淋巴结远处转移(OR=6.41,P=0.000)、营养不良(OR=16.83,P=0.000)、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OR=18.79,P=0.000)、基础疾病种类>3种(OR=4.88,P=0.000)和侵入性操作>3种(OR=4.58,P=0.000)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高龄(OR=6.92,P=0.000)、营养不良(OR=10.04,P=0.000)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OR=12.87,P=0.000)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手术部位感染、喉返神经损伤和低钙血症为多见,其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强化医务人员患者营养支持重要性,优化血糖控制方案,有效控制血糖,尤其是针对高危人群,减少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雅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病历报告患者,男,49岁,于2012年6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皮疹伴瘙痒,无关节肌肉疼痛,无发热,无黄疸.在江苏省皮肤病研究所就诊,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给予泼尼松治疗4个月余,疗效不佳,出现水肿.2012年11月到南京鼓楼医院就诊查CT示:盆腔内膀胱右侧占位伴周围盆腔内、右侧腹股沟区、腹膜后、盆底多发淋巴结肿大,盆腔少量积液,考虑恶性肿瘤,膀胱右侧壁受侵可能;骨髓穿刺示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以成熟阶段为主).
作者:贾青青;顾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某矿区尘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分离株的基因型差异.方法 42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自某矿区的尘肺结核和肺结核患者,其中尘肺结核16株,单纯肺结核26株.采用MIRU技术和BioNu-merics 3.0聚类分析软件进行基因分型和成簇性分析.结果 12个MIRU位点多态性分型结果表明,尘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分离株在第26、40 MIRU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较高,聚类分析结果证实两者的分离株具有不同的成簇性特征.结论 提示煤工尘肺结核患者中流行的结核杆菌可能具有独立性.
作者:冯福民;邓晓娟;王卓;范红敏;袁聚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中二次定位缩野对肿瘤靶区及肺组织受照射剂量体积的影响.方法 3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初次行CT定位扫描,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Plan1),放疗至DT 50~60Gy行第二次CT定位扫描,重新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Plan2).将Plan1、Plan2的肺Vdose参数加权求和,得到患者实施的Vdose参数(Plan3).比较Plan1和Plan2、Plan1和Plan3 Vdose参数.结果 Plan2 GTV和放疗前Plan1 GTV比较,绝对缩小量的中位数为96.97cm3,相对缩小量的中住数为3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73,P=0.038).Plan1和Plan2,Plan1和Plan3的Vdose参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过程中可出现肿瘤缩小,行二次CT定位后依据缩小后的肿瘤体积重新制定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可减少肺受照射剂量体积.
作者:李平;张志;李国忠;顾涛;徐淑凤;张庆怀;华海侠;杨森;付占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经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血清中HIF-1α、TGF-β1的浓度,探究其与胃癌复发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于术后20d、化疗周期结束后以及跟踪随访期内连续检测血清中HIF-1α、TGF-β1的浓度,采用统计学分析探索其与胃癌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HIF-1α、TGF-β1的浓度与患者胃癌临床病理类型和是否接受化疗无关,但与胃癌是否复发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动态检测患者术后血清中HIF-1α、TGF-β1的浓度可预测胃癌是否发生转移和复发,为提高患者预后提供治疗依据.
作者:万晶晶;马兴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8例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前常规腹部超声检查,记录胆囊大小、壁厚度、胆囊内结石或息肉的情况,胆囊颈管有无结石嵌顿,胆囊周围有无粘连,胆囊窝有无积液等.结果 本组98例患者,超声诊断与手术符合率约98.99%,其中超声提示胆囊周围粘连者6例,经手术证实,5例患者术中发现胆囊三角处胆总管、胆囊管、肝总管有难以分离的粘连、解剖结构难以分辨而中转开腹,超声符合率约83.33%.结论 术前超声可以明确诊断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预测腹腔镜手术的难易程度,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轩兴铁;阚艳敏;马琳;韩志慧;乔来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孕妇心理因素在牙痛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从2005年5月-2012年5月156例孕期牙痛患者,对治疗中的恐惧及疼痛的心理状态及所采用的施治方式.材料采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樟脑酚、氢氧化钙糊剂、丁香油氧化锌糊剂.结果 对所采用的术前诱导麻醉.间接失活的孕期牙痛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44%,对经过诱导麻醉效果不明显或无效的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的占8.97%.结论 掌握孕期牙痛患者的心理因素及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治疗过程中起很大作用.
作者:董志坚;徐梅;曹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轻型30例、中型20例、重型10例.根据梗死面积分为轻度梗死26例、中度梗死24例、重度梗死10例.另选择我院同期健康患者50例为对照组.二组分别测定hs-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中型、重型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显著高于轻型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度和重度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梗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与脑梗死有着密切关系,其升高水平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脑梗死病变程度的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孔咏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观察使用二甲双胍和辛伐他汀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变化为临床糖尿病患者正畸牙移动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空腹一次性注射STZ溶液(40mg/kg),注射STZ3d后,大鼠空腹血糖高于16.7mmol,尿糖((卅)),视为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建模后,分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和辛伐他汀组,空腹检测血糖、血脂.结果 二甲双胍组与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 汀组都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但联合用药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组,TG、TC、LDL联合用药组低于二甲双胍组,低于模型组(P<0.05);HDL联合用药组高于二甲双胍组,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用药降血糖、血脂优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组.
作者:张彬;贾薇;温黎明;廖囡囡;孟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焦虑情绪的发生原因和综合性心理干预防治措施.方法 1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108例,溶栓治疗后进行心理综合干预(干预组)68例和未进行综合心理干预患者(未干预组)40例;未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法进行评分,对观察组中焦虑情绪者采用心理压力管理-增强自信-医护心理疏导综合治疗.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静脉溶栓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静脉溶栓对照组(75.93% VS 18.33%,P<0.01),综合心理干预组给予抗焦虑治疗后HAMA评分较前下降(53.85±6.56 VS 26.83±3.6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焦虑情绪的发生率非常高,影响溶栓干预的临床效果,采用心理压力管理-增强自信-医护心理疏导综合干预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赵玉铁;侯俊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8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服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并监测二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黏度的变化及NIHSS评分.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血脂、血液黏度指标、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出现再发脑梗死事件多于治疗组.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减低血脂、血液黏度,降低NIHSS评分,减少脑梗死复发,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有益.
作者:郭菊秋;王小洁;姚宝林;张寒;何丽娜;卢新;杨静;亢瑞娜;石秋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的测定,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测定颈动脉IMT和硬化斑块指数及积分.检测155例患者,脑梗死组56例,心肌梗死组43例,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组24例,同时检测40例无明显心脑血管病患者.结果 相关参数对照组与其他3个观察组相比IMT显著低(P<0.01),3个观察组间的IMT相比P>0.05;观察组的IMT明显高于正常(P<0.01),3个观察组间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P<0.01,3个观察组中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组的检出率高,但三组间比较P>0.05;3个观察组的斑块指数及斑块积分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组高于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组(P<0.01),脑梗死组与心肌梗死组相比P>0.05.结论 颈动脉斑块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较好指标,脉斑块与颈动心脑血管事件正相关.
作者:高凌宇;李朝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高温作业工人心电图的改变.方法 对1517名高温作业工人心电图检查结果与对照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高温作业工人心电图改变异常率为13.7%,对照组心电图改变异常率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改变为左心室高电压、ST-T异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结论 高温作业对心脏有一定影响,应加强防护措施.
作者:关维俊;薛玲;崔立华;任琦;张洪远;庞淑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质量的效果.方法 对2012年3-6月因糖尿病住院的患者60例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评价干预前后患者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的变化.结果 经个性化护理干预,患者在注射部位轮换、主动监测血糖、饮食、运动以及一次性针头重复使用率上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性改善.结论 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改善其治疗依从性.
作者:张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通过大量调研、个人深入访谈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了解到卫生高职学报的发展困惑,而编辑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学报生存与发展.通过归纳分析卫生高职学报编辑的疲劳心理、焦虑心理、抑郁心理等主要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而提出心理调适方式措施.
作者:吴欣欣;库雪飞;张珍珍;孙晓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C臂下手法复位后经皮穿刺Heberden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腕舟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C臂下复位后经皮Heberden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舟骨折患者9例,按改良Herbert舟骨折分型:A2型1例,B2型5例,B3型3例.结果 9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3~3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达到骨折性愈合标准.Cooney评分总体疗效:优8例,良2例,骨愈合时间为术后6.5~10.6周,平均8.5周.结论 对于一些能闭合复位的新鲜腕舟骨折,C臂下手法复位后应用Heberden螺钉经皮内固定技术是一种微创、并发症较少、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作者:何建新;袁亚兵;袁延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现代职业教育不光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现代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要同市场“零距离”对接,真正把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卫生信息管理专业通过大量调研与论证,得出结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开设卫生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切实可行.
作者:吴欣欣;周文君;张学艳;库雪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大鼠骨量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阿仑磷酸钠治疗组.B、C组接受双侧卵巢切除术,A组接受假手术.术后6周检测股骨骨密度确认骨质疏松造模成功,同时C组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15μg/kg,2次/周),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12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检测左侧股骨骨密度,取左侧胫骨做硬组织切片,骨形态计量学分析松质骨骨量、微观结构,提取右侧股骨和胫骨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Reahime PCR检测第三代细胞RANKL表达.结果 ①卵巢切除术后8周,大鼠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②A、C组骨密度显著高于B组,C组显著低于A组(P<0.05).③胫骨近端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厚度,A组显著高于B、C组,C组显著高于B组(P<0.05),A、C组破骨细胞数、骨小梁分离度、骨吸收长度比均显著低于B组(P<0.05).④B组RANKL表达显著高于A、C组(P<0.05).结论 阿仑膦酸钠可通过抑制骨吸收、改善其微观结构部分阻止骨质疏松大鼠骨质量的下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成骨分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RNAKL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嵩;焦颖华;邢磊;陈乃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介绍一种简易的颈外静脉穿刺测压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使用Y形静脉留置针、一次性输血器、三通接头、塑料尺等简单物品行颈外静脉穿刺测压,测压的同时使用颈外静脉通路输液和给药,术中根据颈外静脉压变化情况判断患者心功能和血容量情况.结果 临床应用简易颈外静脉压监测,在直接输液的同时可以替代中心静脉压监测,以指导右心功能评估和液体治疗.结论 此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器材和测压可靠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作者:张同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患者气管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提高气管拔管安全性.方法 选取全身麻醉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于麻醉恢复室苏醒期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不同时间点二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RSS镇静评分、躁动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二组手术一般情况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HR、SBP及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即刻(T3)和拔管后(T4、T5)HR、SBP及DBP水平较拔管前(T1、T2)显著增高(P<0.05),拔管后20min(T6)恢复至拔管前(P>0.05).二组T1、T2、T6时间点HR、SBP及DBP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及T5时间点对照组HR、SBP及DBP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各时间点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T5及T6各时间点RSS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4、T5时间点RSS镇静评分明显高于T3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0%,与对照组的40.00%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给予适量右美托咪定,能维持拔管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躁动发生率,可有效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拔管期应激反应.
作者:肖雪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