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守明;刘纪青;杨玉新;李峰
目的:研究三黄汤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确诊为百草枯中毒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三黄汤口服及乌司他丁静脉推注。观察两组患者口服百草枯毒剂量、首次口服农药时间、首次灌流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末次停止排绿便时间、动脉血气、血乳酸(LAC)、肝肾功能、胸部CT及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首次排便时间、末次停止排绿便时间明显缩短,病死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5天、第7天、第14天,观察组Cr、BUN、ALT、LAC各指标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联合应用三黄汤及乌司他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可减少百草枯吸收,减轻中毒后所导致的多脏器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赵妍;陈子彤;付双来;菅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新乡市卫生应急能力现状,为加强相关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提供依据。方法考核组深入到全市所有县(市)行政区,对当地主管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地随机抽查的一家医疗机构进行实地检查,依据《新乡市县级卫生应急工作评估标准》逐项打分并汇总。结果全市各行政区平均得分63.3分,高80分,低35分。存在突出的问题是应急装备储备不足,所有县(市、区)应急装备储备仅限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储备,且应急药品及装备储备不全。其他较突出问题还包括没有设立有独立编制的卫生应急办公室、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缺乏、缺乏培训、卫生应急工作部署和落实不到位。结论新乡市各区应急能力存在较多问题。应高度重视卫生应急工作,在经费、人员编制等方面予以保障;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编制修订、队伍建设、物质储备、评估预警等工作。
作者:崔守明;刘纪青;杨玉新;李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疾控中心理化室职业卫生检测能力水平,为提高职业卫生理化检验工作水平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5年理化室参加天津市职业卫生检测能力考核活动的实验室原始记录、检验报告以及考核方反馈的结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理化室5年来参加职业卫生检测能力考核活动的总体合格率为100%(30/30),|Z|≤2的项目28项,整体满意率为93.3%。结论实验室应通过加强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设等措施,提升游离二氧化硅、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含量测定等职业卫生项目的检测水平。
作者:武珊珊;李欣;杨金萍;刘芳芳;刘家常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徐州市环卫工人生活条件与满意度,为针对性地改善徐州市环卫工人生活条件提供参考。方法在徐州市五个区各随机抽取100名环卫工人,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分析不同条件、环境下工人对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接受调查的环卫工人中,年龄分布范围30~71岁,主要以中老年职工为主,50岁以下仅占10.8%,工龄大多在5年及以下。对工作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21.6%、30.4%、26.2%、21.8%;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薪酬、拥有不同家庭关系的工人对环卫工作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是否给予培训、是否展开健康教育、不同工作环境、不同日工作时长、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不同、自我社会地位评价不同的工人对工作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拥有各项福利、社会保障的工人对环卫工作满意度较高(P<0.01)。结论徐州市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社会保障不健全,多种因素可能影响工人对职业的满意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环卫工人的劳动、生活和社会保障的关注,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提高环卫工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敏华;恽俊;章可循;余星皓;李秋粟;宋鑫;潘晨;许爱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调查评价某化工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为该公司职业卫生管理提供建议。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查表法、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和职业健康影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非甲烷总烃、液化石油气、硫化氢、甲醇、丁醇、氨、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氢氧化钠、盐酸、氯气、臭氧、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结论该公司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但部分岗位仍需加强治理。
作者:平庆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职业健康教育在职业病治疗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化原则将住院治疗的526例职业病患者随机分对照组、观察组各2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针对性的职业健康教育;采用SCL-90量表、职业健康教育效果调查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职业健康教育宣教后,观察组患者SCL-90量表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敌对、焦虑等5个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患者SCL-90量表5个症状评分在针对性宣教前后比较,宣教后评分均低于宣教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宣教后,职业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中患者掌握职业病危害知识、对医生信任度、情绪稳定、知道劳动者的权益等方面比较,观察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职业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职业健康教育,能使患者了解更多职业病防治知识,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黄丽屏;江嘉欣;赵娜;周珊宇;郑倩玲;陈嘉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对一起致死3人的中毒事故开展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并对作业场所中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终认定此次事故系因污水处理站好氧池加盖塑料棚后形成了受限空间,废水在生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大量聚集在塑料棚内引起;施救人员未佩戴任何防护装备盲目施救,造成人员伤亡进一步扩大。提示在可能产生有毒物质工作场所进行安全生产和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乔宗雷;徐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1""背景一个组织有责任确保大限度地减少人群由于活动而带来的健康风险,这些人可能是工人、管理人员、承包商或访客,尤其是那些受该组织雇佣而参加职业活动的人。
作者:李发强(译);于素芳(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案例型试题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考试中的应用。方法以105名预防医学本科生为对象,分别以传统型试题和案例型试题进行两次考试,对两次考试的成绩进行分析并调查学生对两种试题的观点态度。结果传统型试题考试平均得分(81.22±4.68)分,案例型试题考试平均得分(79.05±7.13)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学生成绩按优秀、良好和合格划分,两种考试的成绩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案例型试题答题优良率(47.62%)低于传统型试题(66.67%),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学生更期望应用案例型试题进行考试。结论案例型试题更注重分析,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应重视案例型试题在教学考试实践中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光辉;任静朝;李志春;孟丽;姚三巧;吴卫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某口罩生产中存在的人因工程学风险,改善工人工作条件。方法使用快速上肢评估(RULA)法,对上海某企业口罩生产工艺进行风险识别,对员工手腕和手臂动作以及颈部、躯干和腿部动作进行评分,汇总后得到终评分结果,并评估其风险等级。结果滤棉小卷剥离和滤棉小卷搬运两个岗位的人因工程学风险较高,其操作动作评估的终评分均为7分。采取有针对性的改善方案,包括机械作业代替人工作业、生产工艺优化后,某口罩生产中人因工程学风险被有效降低。结论 RULA法在某口罩生产人因工程学研究与改善中能得到有效运用,预示该方法在人因工程评估领域可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作者:刘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配药人员工作相关肌肉骨骼损伤(WMSDs)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是工效学负荷水平的影响,为今后预防WMSDs的发生提供资料。方法选择3家三级甲等医院126名PIVAS配药人员进行肌肉骨骼疾患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IVAS配药人员过去一年内WMSDs总患病率为40.5%,居前四位的部位为颈部、腕/手部、肩部和上背部,WMSDs的患病率分别为36.51%、28.57%、23.81%和17.46%,4个部位WMSDs的患病率均有随工效学负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比低的工效学负荷,高、极高的工效学负荷水平是颈部WMSDs患病的危险因素(OR=4.943、4.820,P<0.05);相比<30岁,40~岁是颈部WMSDs患病的危险因素(OR=3.032,P<0.05);相比PIVAS工龄<1年,工龄3~年是颈部WMSDs患病的危险因素(OR=2.481,P<0.05)。结论 PIVAS配药人员WMSDs有一定的职业特征,且与工效学负荷水平有明显的关系。应改善工效学负荷水平来降低WMSDs发生,同时做好对年龄较大、工龄较长员工的保护。
作者:陈惠;郑秀娟;王萍霞;沈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2016年8月31日—9月2日,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协办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修订第一次课题组会议在上海顺利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首席专家李德鸿教授、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江朝强主任医师、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乔昕教授等20名全国职业卫生与职业病专家与会。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王祖兵主任医师、张雪涛主任医师、侯强副主任医师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顺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控制效果,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的方法,对某化工企业顺酐生产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调查该项目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护措施,并结合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对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顺酐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正丁烷、顺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氨、一氧化碳、噪声和工频电场。经检测,各作业点化学有害因素和工频电场的浓(强)度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6个工种噪声作业人员8 h等效声级符合相关限值要求。结论顺酐生产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顺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氨,采用国内先进安全的工艺技术,各项职业病防护措施有效可行,基本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作者:鄂蒙;窦建瑞;毛一扬;蔡翔;金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每天给予肌力训练和健康教育等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肌力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分析,3个月后判断其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肌力及SF-36健康调查量表各项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康复治疗3个月后,康复组尺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肌力及SF-36健康调查量表各项指标评分均较康复前及对照组有明显提高或改善(P<0.05或0.01)。结论给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制定系统的康复治疗计划,能提高其肌力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郭艳艳;田质光;陈超峰;高夫海;赵义;王广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扬州市在岗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分析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对1724名在岗放射工作人员血常规、眼晶状体、微核3个检查项目的异常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和接害工龄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Hb、RBC异常检出率增高(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检出率增高(P<0.01)。女性组RBC异常检出率为23.65%,高于男性组的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岗放射工作人员血常规异常以RBC和Hb增多为主,年龄、接害工龄对Hb、RBC或眼晶状体的检查结果有一定影响,应加强对在岗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和防护。
作者:李小琴;程金霞;孙兰芳;蔡翔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小微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项目”,探索职业卫生委托培训新模式。方法公开招标培训单位,结合需求设定培训内容,采取中、小班教学。结果共培训5177人,培训后用人单位守法意识增强,高风险有机溶剂使用企业明显减少,职业病发病情况有所改善。结论政府支持是搞好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的根本保障,职业卫生委托培训模式是切实可行的,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作者:林炳杰;陈伟武;汪亚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急诊科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与内容的需求,以更好地做好患者医疗和健康工作。方法将急诊观察区200名患者(男女各100例)分成<30岁、30~岁、60~岁3组,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健康教育方式、内容、健康教育者态度的需求,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对不同健康教育方式、不同健康知识的需求率、护士不同宣教态度的需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希望护士面对面进行健康宣教,希望了解有关所输注药物的知识,并希望护士以耐心的态度进行健康教育。不同年龄段患者对输注药物知识、希望护士主动性的需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关输注药物知识为中青年病人所关注,老年患者对护士的“主动性”非常重视。结论护士必须以耐心、主动、认真的态度,采取各年龄段急诊患者都乐于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和注重的教育内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蔡赛兰;张镜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职业性低浓度接触苯对男性工人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对350名职业性低浓度接触苯的男性工人(接触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以不接触毒物的410名公务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常规结果进行比较,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接触组WBC、NEUT#、RBC、Hb水平及PLT均有下降,接触组WBC、NEUT#、RBC、Hb水平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中工龄≥5年组WBC、NEUT#、RBC、Hb水平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工龄<5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职业性低浓度接触苯可损害男性苯作业工人机体血液系统,对他们的职业健康监护不能忽视。
作者:苏广校;林道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明确小家电生产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该生产行业提出相应的职业病控制措施。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对某小家电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苯、二甲苯、乙苯、丙酮、丁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正己烷、三氯乙烯、环己酮、硫酸、氢氧化钠、甲醇、铅及其无机化合物、其他粉尘。经现场检测,仅喷油部前处理清洗区的三氯乙烯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小家电生产企业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喷漆、喷油、调油、丝印、移印、清洁等岗位列为关键控制点,应加强作业场所通风、职业卫生管理等措施。
作者:黄璐;倪秀贤;潘志斌;何启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的临床护理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9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改善患者术前、术后焦虑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谢建红;付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