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核性脑膜炎并高颅压放脑脊液期间的护理

梁洪梅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 高颅压, 放脑脊液, 护理
摘要:高颅压是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严重的合并症,导致脑疝也是结脑患者死亡常见原因之一[1,2].随着治疗药物的问世和治疗方法不断创新,使结脑预后发生了根本变化,但病死率仍很高.因此,加强对结脑并高颅压的防治和护理是临床医护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2004年6月-2011年6月对428例成人结脑并高颅压患者采取放脑脊液疗法,治疗后收到满意效果.除5例因并发症死亡外,其余均治愈.现将我治疗中心对结脑并高颅压放脑液治疗期间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浅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静脉留置针输液能减少反复穿刺痛苦,留置时间长,软管不易折断,保护血管,便于患者活动,有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治疗[1],所以做好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的观察与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以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现将我院浅表静脉留置针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陈慧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颅底骨折患者的自我健康教育干预

    颅底骨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占颅骨折的1/3以上,绝大多数为线样骨折,且伴有黏膜瘀斑、脑脊液漏、颅神经损伤[1].因此做好颅底骨折患者的全程自我健康教育对患者有很大的帮助.我科2010-2011年对30例颅底骨折并意识清醒的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干预,促进了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介绍如下.

    作者:方海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档案是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医院档案则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医院改革发展的坚实基础,是医院工作计划和决策的可靠依据,是指导并协调医院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资料,极具参考价值.近年来,随着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得以彰显,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受众群体不断增加,新形势、新时期医院的发展也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正在逐步引入到档案管理的工作中来,应该说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但长久以来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遗留下来的问题也在渐渐暴露出来,已经很难跟上医院发展的脚步,如何科学、有效、规范的管理医院档案,发挥好档案管理工作在医院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患者和社会公众的医疗信息需求,是每一个医院档案档案人员需予以足够重视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李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糖尿病足识别、分级及处理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破坏在足部的疾患.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死亡和能力丧失的一个主要原因,糖尿病足处理的重点在于避免下肢截肢,这个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策略来实现:识别高危足;治疗足的急性病变;预防其进一步恶化[-4].这种策略成功的关键在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教育.

    作者:刘新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护理优质服务与医院公益性的探索

    卫生部在2010年要求各级各类医院开展护理优质服务工程.在管理实践中,我体会到把做好护理优质服务作为体现医院公益性的重要内容,这样才能更好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提高责任感.

    作者:赵雅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并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病人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国内外很多研究证实情绪反应可诱发糖尿病的发生或加速糖尿病的进程,近年来有研究表明[1],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患病率明显增高,可达59%~100%[2].抑郁状态同时影响糖尿病病情控制和生活质量.伴发抑郁症的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降低,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与抑郁症显著相关[3],本研究调查了我院就诊糖尿病人群抑郁的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朱丽芹;周松兰;王毅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二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44例

    目的 采取无柄全髋关节及有柄全髋关节置换方案治疗股骨头坏死,分析二组治疗效果.方法 股骨头坏死患者44例45髋,无柄全髋关节置换组18例19髋,有柄全髋关节置换组26例26髋,所有患者均获得3年以上随访.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和术后与手术或内植物有关的并发症,选取术前、术后3年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并比较.结果 经过3年以上的随访,二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并发症及患者的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rris评分无柄关节组及有柄全髋关节置换组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柄全髋关节与有柄全髋关节置换相比,早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惠华;郭永良;潘建宏;高华;梁英林;王争刚;吴超;刘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年轻护士管理现状及防范对策

    据相关文献报道,国内大多数医疗机构的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30岁以下的年轻护士,而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将直接影响到护士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态度[1],关系护理质量的高低.因为年轻护士大都工作在临床一线护理岗位,从我院来看,年轻的护士基本上已经是大专以上学历.由此可以看出临床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文化素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是护士队伍的主力军、护理事业的后备力量,对此,医院管理者特别是护理管理者必须充分了解年轻护士的心理,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给予正确的引导,加强科学管理.

    作者:陈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煤矿透水矿难的机体应激反应及其治疗原则

    2009年6月17日贵州晴隆县中营镇新桥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6名矿工被困井下,25d后3名获救,超出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极限.升井后晴隆县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何明华在第一时间检查了3名矿工的心肺功能,呼吸、心肺等都比较正常.但他们的皮下脂肪都萎缩了,基本上是靠消耗肌肉支撑.这一奇迹得以于发生透水时,他们没有向下朝井口跑,反而向上跑,才没被积水淹没,留下一线生机.而且,3名互相帮助,减少井下活动量,保持了体力.重要的还是他们顽强的求生意志.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造成的矿难中,救出了在井下被困8d多近200h的115名矿工.他们在井下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吃煤块、啃柱皮、喝污水,救上井时,身体极度虚弱[1].现将煤矿井下透水矿难应激反应与救治原则介绍如下.

    作者:程光;白俊清;程爱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心理干预对成人胸腔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胸膜腔穿刺术(简称胸穿)是临床上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一种常用辅助性治疗技术.胸穿抽液不但有助于诊断,且可以解除肺及心血管的压迫,改善呼吸,更重要的是可防止纤维蛋白沉积而引起的胸膜增厚、粘连.但胸穿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对于患者来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不利于穿刺过程的顺利进行.我院在胸腔穿刺过程中通过心理干预,大大提高了胸穿成功率,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世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GBZ/T16029-2004》中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采样方法存在问题和对策初探

    目的 对串联法与《GBZ/T16029 - 2004》中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采样方法进行比较.方法分析GBZ/T16029 - 2004法与串联法测定结果.结果 GBZ/T16029 -2004法发生二氧化氮与总氮的量倒置.结论 利用串联法采集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更方便,数据更精确.

    作者:王世栋;柯宗枝;高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及探讨

    1995年Kolcaba提出舒适护理的概念(thoery of comfortcare),认为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化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受和满意度[1].由于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常会引起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不仅可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还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进行,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而以往手术室的工作以手术间的配合为主,属于功能护理,忽视了患者的整体感受.为使手术室的工作适应新的护理发展,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我院自2008年初开展在手术室实施舒适护理工作,对手术患者实行了“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的整体护理,融入了舒适护理[2,3]研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祁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煤矿医院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口腔牙病越来越多,口腔事业随之蓬勃发展,人们对口腔科诊疗过程中医院感染的严重性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性日益关注,尤其是经过血液传播的疾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在生活中有着广泛传播的趋势,而在口腔诊疗中主要的危险因素主要来自于患者的口腔分泌物、血液及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这些不洁性物,可以在口腔诊疗过程中,以不同的方式污染诊疗室的空气及环境[1].因此加强医院口腔科的感染及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传染患者的扩散及交叉感染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刘晓霞;贾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军团菌病的胸部影像学20例分析

    军团菌病(legionnarires discase,LD)国内1982年康氏等首例临床报道[1],由于LD临床及X线表现无特征性[2],病因学诊断受实验条件限制,常误诊.LD胸部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起着重要作用.现回顾分析我院2002-2009年20例LD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刘世超;杨培金;郭新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结核性脑膜炎并高颅压放脑脊液期间的护理

    高颅压是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严重的合并症,导致脑疝也是结脑患者死亡常见原因之一[1,2].随着治疗药物的问世和治疗方法不断创新,使结脑预后发生了根本变化,但病死率仍很高.因此,加强对结脑并高颅压的防治和护理是临床医护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2004年6月-2011年6月对428例成人结脑并高颅压患者采取放脑脊液疗法,治疗后收到满意效果.除5例因并发症死亡外,其余均治愈.现将我治疗中心对结脑并高颅压放脑液治疗期间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梁洪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弥漫性脑损伤后SD大鼠内耳HO-1、iNOS蛋白与mRNA的表达

    目的 利用Western Blot、RT- PCR技术,探讨SD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耳蜗HO-1、iNOS蛋白与mRNA表达及对ABR的影响.方法 建立弥漫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并随机分组,采用听性脑干反应测定、Western Blot、RT- PCR技术,观察各组动物听性脑干反应变化及耳蜗HO-1与iNOS的表达.结果 外伤后各组ABR阈值及各波潜伏期、波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1、iNOS蛋白与mRNA在外伤后各组耳蜗内表达变化明显,光密度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蜗功能的改变可能与HO-1与iNOS蛋白与mRNA表达升高有关,认为HO-1、iNOS基因与蛋白水平的改变,在内耳损伤与抗损伤机制中二者共同构成了重要调节机制.

    作者:付兴华;邓艳丽;卢鹤翔;张萍;孙瑞军;刘颖;赵君晖;顾洪兰;韩莉;张再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耳穴压豆法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的急慢性损伤等原因引起的脊柱内外平衡失调,病变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会引起颈、肩、臂疼痛,还可伴手指麻木、头痛、眩晕耳鸣,甚至肢体瘫痪等[1,2].本病属中医“痹症”范畴,多因颈部受风寒湿邪侵袭,气血郁阻,久而成病.采用耳穴压豆疗法治疗颈椎病简便易行,疗效确切.根据患者不同辩证取穴,每次选用6~8个穴位较为适宜.贴压时以感到耳廓发热,颈部有轻松感为宜.一般一个疗程即可获明显疗效或痊愈.

    作者:耿培培;姚会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急性胰腺炎41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41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总结分析急性胰腺炎的诊治经验.方法 搜集总结分析了经临床证实的41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情况.结果 本组急性胰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发病原因主要是胆道疾患、酗酒和高脂血症,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血清淀粉酶升高、彩超和CT检查等.治疗采用禁食、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等非手术治疗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腹腔置引流管引流,剖腹手术等手术治疗,取得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病因、病理复杂,临床病程、预后表现差异较大,血清淀粉酶和CT检查是急性胰腺炎早期正确诊断的关键.

    作者:王雨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阑尾炎误诊为宫体炎1例

    1病历报告患者,女,23岁,因下腹隐痛,2011年8月31日首诊于妇科普通门诊,未婚,末次月经:2011年8月11日,行肛查:宫颈举痛、子宫前位、宫体压痛、双侧附件未见异常.初诊为:子宫体炎.9月1日上午患者复诊妇科专家门诊:腹痛以右下腹为主呈持续性,不发热,查体:右下腹麦氏点深压痛明显,抬腿试验阳性.血常规检查WBC计数4.4×109/L,白细胞分类正常.白带常规检查结果:滴虫(-),霉菌(-);阴道清洁度工度.B超检查结果显示:盆腔积液25mm.妇科专家诊断为:阑尾炎.同时请外科医生会诊后确诊为阑尾炎.及时给予相应治疗:生理盐水250ml+头孢米诺4.0g+奥硝唑100ml/静滴,1次/d,3d.9月3日复诊:病史同上,下腹仍痛,无呕吐、不发热,腹平软、无包块,右下腹及耻骨上方压痛(±)、反跳痛(±).血常规检查WBC计数为4.6×109/L,白细胞分类正常.相应连续治疗同上.9月6日复诊:病史同上,右下腹痛自觉稍改善,无热、腹平软,右下腹麦氏点深压痛(+)、反跳痛(-),未及包块.B超再次检查结果显示:盆腔积液10mm,同时排除肠系膜淋巴结炎.随后治疗继续,终疗效观察结果:阑尾炎保守治疗成功.

    作者:康正琴;邹冬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猪霍乱沙门菌所致败血症1例

    我院于2010年11月2日收治1例猪霍乱沙门菌败血症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历报告患者,女,55岁.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10余年,反复出现胸闷、心悸、气促,反复发生过心力衰竭,没有经过规则治疗.入院前23d,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畏寒、大汗,热型为弛张热,高体温达40.2℃,发热主要是在夜间,体温可自行降至正常.患者近来有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无腹泻.患者偶有咳嗽,无咳痰.患者为农民,居住环境与饮食卫生欠佳,家中饲养有牛、鸡等家畜.

    作者:彭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