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永杰
在当今反映新世纪世界医学发展趋势的新生事物—循证医学(EBM)的出现带动了传统医学模式和医学教育模式的改变.EBM其核心是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佳客观研究证据,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将正确、客观的诊治方法提供给患者[1,2].为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具有教、研、学一体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2010年我们将EBM实践应用到外科教学中,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立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对照组40例,二组常规应用硝酸脂类、他汀类降脂药及阿斯匹林,治疗组50例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60ml,丹参注射液20ml,1次/d,二组疗程均为14d.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疗效为93.0%,心电图疗效为64.5%;对照组心绞痛疗效为81.0%,心电图疗效为30.0%.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绞痛和症状疗效比较,P<0.05,心电图疗效比较,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气虚血淤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孟繁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一种以腹部外科手术后继发的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也有学者称为胃术后无张力症[1].腹部外科手术后发生率0.3%~10%[2].我科自1990年1月-2009年1月食管、贲门癌术后共发生胃瘫3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振怿;左建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镇痛致单侧超长阻滞的发生机制、时间及预防.方法 对5例妇科腰-硬联合阻滞后硬膜外泵镇痛致单侧超长阻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长阻滞发生在腰麻首先起效的一侧,并且和应用镇痛泵的时间有关.结论 术后硬膜外镇痛期间注意监护和访视,应用低有效浓度局麻药,出现异常麻木、感觉运动阻滞停止镇痛,及时查找原因或改用他法.
作者:刘跃森;曲银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生物-社会-心理的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以“患者”为中心,切实提高医患沟通能力[1],医患沟通首先要求医务人员有良好医德风范和职业操守,这是低要求同时也是基本的要求,在沟通过程中沟通技巧非常重要,它包含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多方面信息互动,全方位地影响患者就医心理.医学生的沟通技能是本科医学教育基本要求之一[2].
作者:史国栋;史建刚;王来跟;沈宏亮;张凤琴;季华萍;叶晓健;贾连顺;袁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减少高血压性脑出血中进展性脑出血的发生,改善进展性脑出血的预后.方法 回顾 性分析54例进展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54例经复查颅脑CT证实血肿增大,给予及时的相应处理后,大部分患者恢复满意. 结论早期恰当的治疗可以减少进展性脑出血的发生,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可以改善进展性脑出血的预后.
作者:赵振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1病历报告 患者男75岁,右眼突发性视物不见4h于2008年4月来诊,右眼视力光感/1m,眼底检查可见右眼视网膜水肿,黄斑区典型樱桃红斑(图1),急诊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图2):视网膜中央动脉充盈极为迟缓,至造影晚期仅有视网膜动脉节段性充盈,确诊为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
作者:刘太平;梁卫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简称AS)又名类风湿脊柱炎.早期表现以肌腱末端炎为特征性病变,8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病程中有此表现,以下肢大关节如:髋、膝、踝关节为多见,表现为肿、痛和活动受限,5%~10%的患者发病时伴发热、乏力、食欲低下、消瘦、肌肉萎缩、贫血、发育障碍等全身症状.逐渐出现下腰部疼痛,肌肉痉挛及僵硬,晨起、遇冷、长时间静止或休息后症状加重,保温或适当活动后上述症状可稍减轻.
作者:曾小刚;李剑锴;李福顺;王海舰;肖正权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肺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因咳嗽、胸痛和呼吸困难等胸腔积液伴随症状的出现而受到影响.临床多采用胸膜腔内注入抗肿瘤药物或硬化剂抑制胸腔积液渗出和造成胸膜粘连,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各方研究报道不仅药物选择多种多样,相同药物胸膜腔内灌注的方法也有很大出入.我科自2006年较多应用核糖核酸Ⅱ胸膜腔内注入形成胸膜固定的方法治疗肺癌导致的恶性胸腔积液,曾采用不同的方法.为优化治疗,设计此研究比较了二种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易海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也是孕产妇死亡的原因之一,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但随着医学超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经阴道超声检查能对宫外孕作出较快速、准确的诊断[1].现将我们收集的均有停经史,时间40~73d,尿妊娠试验阳性,部分患者有阴道不规则出血,临床诊断宫外孕患者126例,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TACDS)检查宫内未探及孕囊回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检查及手术证实.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友伟;乔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的检测意义.方法 以2002年参加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干部健康查体的离退休员工2 209人为研究人群;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参检者的健康信息,检测空腹血糖、血清CRP浓度等相关生化指标,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血清CRP浓度差异及其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患病率.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血清CRP浓度(16.19±16.53 vs 11.62±11.56)mmol/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49.1% vs 39.0%,27.0% vs 16.4%,14.2% vs 8.8%).结论 血清CRP浓度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血清hs- CRP水平检测对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分析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施继红;李冬青;李慧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病,临床治疗常需要2~4个疗程,期间需要观察淋巴结大小变化,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修改确定,目前首选方法是应用高分辨率超声,直观淋巴结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现将我院超声诊断和追踪观察的610例患儿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垂平;谷伟;杨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或达到500ml.多发生在产后2h内,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产妇贫血、休克、产后感染,重者可并发席汉氏综合征、肾功能衰竭、DIC等,甚至危及生命,是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3].因此,应特别重视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工作,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妇的死亡率.
作者:车晓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骨性关节炎(OA)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疾病,是引起老年人关节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前期的实验表明[1]:结扎股静脉引起骨内压升高,切断腓肠肌致使局部应力改变的叠加作用,二种作用制作的动物模型,能充分反映OA软骨的退变过程,是一个研究软骨退变得成功模型.研究应用此动物模型检测MMP -3、TIMP-1等因子在OA发病中的作用.寻找OA的早期检测指标.
作者:贺文楠;蒋振刚;左新成;黄昌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中药联用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膝关节滑液及血清透明质酸水平的变化并评价其意义.方法 观察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102膝,采用中药复方煎剂,1剂/d,早晚分服;艾灸患侧内外膝眼及阿是穴,1次/d,每次10min,共治疗3个月;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膝关节滑波及血清透明质酸浓度.结果 90例患者痊愈57例(60膝),显效24例(30膝),有效9例(12膝).治疗后,膝关节滑液透明质酸浓度(1.58±0.26)g/L较治疗前浓度(0.98±0.17)g/L显著升高(P<0.01);血清透明质酸浓度(70.29±27.30)μg/L较治疗前(122.87±34.10)μg/L显著降低(P<0.01).结论 中药联用艾灸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膝关节滑液及血清透明质酸浓度可作为骨关节炎患者病情判断的量化指标.
作者:任平霞;闫强;耿桂荣;白志强;韩学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机械通气是许多重症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人工辅助通气的患者在机械通气的状态下,机体同时承受感染、发热、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能量消耗,处于高分解状态,加之呼吸衰竭患者因热量摄入不足,呼吸肌耗能增加,常合并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可使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诱发肺部感染,同时加重呼吸肌疲劳,导致呼吸衰竭,使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困难.因此,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2].
作者:张洁;张克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分娩前对实验组进行全程的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比较二组产妇在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方面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的分娩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可提高顺产率,降低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张春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发生的特点,为血管性痴呆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经CT或MRI证实),3个月后行相关神经心理评估量表检测,依据评分结果分为痴呆组12例,非痴呆组38例.另取23例认知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 ①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为24%,MMSE评分和MOCA评分呈高度相关(r=0.841,P=0.000).②痴呆组与非痴呆组比较,各梗死部位无明显差异(P>0.05).③痴呆组与非痴呆组比较,吸烟有差异(P<0.05),余各危险因素均无明显差异.④痴呆组与对照组比较,脑血管病与脑白质病变有差异(P<0.05).⑤痴呆组与非痴呆组、对照组比较,时间定向、地点定向、即刻记忆、注意计算、短程记忆、语言复述、阅读理解、语言理解、言语表达有差异(P<0.01),非痴呆组与对照组比较,物体命名有差异(P<0.05).结论 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高,大部分认知亚项均可累及,脑血管病与脑白质病变是其高危因素.
作者:李娜;毕鹏翔 刊期: 2011年第10期
1病历报告患者,男,23岁,因“反复发作性四肢麻木、乏力、软瘫20余天,又发半小时”于2010年9月3日收入院.患者于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麻木、乏力,上肢抬举困难,双下肢不能行走,无发热、颈痛,无胸闷、心慌,无言语不清,无腹痛、腹泻,无意识障碍及肢体抽搐,来我院急诊,经查血生化,以“低钾麻痹”收入院.入院查体:T 37.4℃,BP 120/80mmHg,神志清,精神差,言语清,智能正常.
作者:王丽霞;孙润明;白雪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本组患者29例,采用PF-NA方法有限切开固定老年粗隆间骨折.结果 29例患者经过10~31周随访,无断钉,髋内翻,头钉切出、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根据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9.6%.结论 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使患者恢复到患病前状态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建北;刘伟峰;王俊;樊盛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