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腈纶生产的职业危害情况.方法对某腈纶厂生产车间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和对作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结果生产车间丙烯腈浓度为7.17(0.2~53.3)mg/m3,腈纶粉尘浓度为4.2(0.1~24.0)mg/m3,噪声85dB(A)以上的声源占91.2%.丙烯腈对作业人员主要造成头晕、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胸闷、食欲不振、恶心、咽部充血等表现;腈纶粉尘对上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作用.结论采取隔离操作、个人防护等综合措施,可有效保护工人健康.
作者:夏猛;王龙义;赵海峻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通过淄博市废弃放射源管理情况调查,摸清了现存于企业中的废弃放射源状况,全市有27家单位库存废弃放射源共55枚,放射性总活度59.42GBq,分析了主要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完善放射源档案,做好废弃源管理权移交等建议.
作者:汪春亮;成君方;袁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保障稀土作业人员及公众的健康与安全,用BH3103型便携式X、γ剂量仪测定场所设备γ照射量率,FJ-2207α、β表面沾污仪测定总α、总β污染控制水平.压滤机照射量率平均值超过标准6.4倍,几条稀土化合物分离生产线设备局部位置照射量率超标,所测总α、总β均未超过控制水平,稀土生产应按放射性工作进行管理.
作者:成君方;范金荣;边云秀;袁杨;汪春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通过危险化学品伤害事故分析,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了归纳,并针对不同特点的伤害事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作者:黄顺根;韩子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探讨甲苯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甲苯作业工人126人为接触组,不接触甲苯的工人124人为对照组,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对已婚作业女工进行生殖机能回顾性调查,接触组作业工人头昏、乏力、出血倾向、咽部充血、红细胞低下、血红蛋白低下、经量过多、自然流产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且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周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估氯乙烯累积接触剂量与氯乙烯职业健康的危害关系.方法选取某厂接触氯乙烯工龄超过1年的211名接触人群和其他工厂212名非接触人群,登录该厂氯乙烯浓度监测资料和工人健康监护资料,比较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症状和体征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接触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脾脏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具有显著统计意义.同时,在接触组随累积接触剂量的增加,肝功异常(ALT)、脾肿大发生率均有升高的趋势.结论肝、脾损害与接触氯乙烯有明显的关系,长期、高浓度接触氯乙烯对工人的健康危害值得关注.
作者:李玉芳;邵涛;任雪峰;谭晶;夏昭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关系到亿万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的一部卫生法律,它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关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成果,<职业病防治法>强调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劳动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单位在职业病防治中的权利、义务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本文仅就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法定义务作一简述,以供同仁更好地理解执行<职业病防治法>.
作者:王晓芳;何漪;张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江泽民主席签署第六十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将于2002年5月1日实施.<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实施是关系到亿万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
作者:孙维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氮氧化物水溶性低,潜伏期长,中毒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易被忽视.早期诊断及时防治肺水肿至关重要,注意避免误诊,延误治疗时机引起严重临床后果.
作者:李艳萍;张立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气体分馏工程中职业性危害因素有H2S、NaOH、液化气、噪声等.H2S是工程防护中的重点,采取了密封防腐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验收监测评价中,发现液化气超标,及时采取防泄漏等改进措施,使工程达到合格水平.
作者:马明英;刘学成;王宝卓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倒班通常是指一种工时制度,即通过轮换班来延长日常8小时以外的生产时间,特别是夜班.研究表明,倒班与心血管疾病有联系,这种联系可假设为因生活不规律所致的负担作用所致,也可能是与健康有关的一些行为,如不良饮食习惯及吸烟等.倒班工人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增高.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年龄、吸烟、BMI以及其他一些变量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倒班仍然与甘油三酯水平有关,这表明倒班是与冠心病的一些危险因素有关.许多研究提示,倒班与CVD有关,但有些研究由于研究方法学存在问题而难以解释.正确处理混杂因素,将是评价倒班的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标准.
作者:韩向午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为了解我市宾馆用一次性卫生用品状况,减少劣质产品带来的危害,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检验方法对微生物指标和卫生化学指标进行检测.宾馆用一次性卫生用品,1999年微生物指标总合格率为60%,卫生化学指标合格率为100%,2000~2001年微生物指标总合格率为81.87%.随卫生监督监测力度加强,我市宾馆一次性卫生用品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王连生;李鲁宁;杨金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依据国家有关劳动卫生法规及卫生标准,对某工程生产中有害因素采取的防护措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和卫生标准进行鉴定评价,经劳动卫生调查和现场测试结果认为基本达到预期效果,但通风除尘设施还需改进完善.
作者:路晓萍;李颖;张吉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工业X射线探伤对现场及周围环境会产生一定的辐射危害,尤其对现场工作人员危害较重.所以,要加强现场辐射防护,对从事工业X射线探伤人员定期进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和健康体检,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检测.
作者:王希忠;孟冰;袁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通过本病例,详细记述了中毒性哮喘伴过敏性皮炎的临床症状、体征、救治经过及护理措施,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
作者:徐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浙江省余姚市2002年发生一起急性CO2中毒事件.通过临床表现、现场采样监测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分析该类事件多发生于缺乏预防知识,贸然进入贮藏蔬菜的地窖所造成.
作者:倪素红;邵迪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腰背痛对重体力劳动作业者的影响.方法比较两组的患病率、复发率、缺勤天数及其治疗费用.结果重体力劳动者的患病率和100人年的缺勤天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重体力劳动组的医疗费用是对照组的9.03倍.结论腰背痛不仅影响体力劳动者的健康,且消耗大量的卫生和社会资源.
作者:余慧珠;马爱英;严爱珍;秦逸秋;李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通过分析某区1991~2000年期间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病例资料,10年中全区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85起171例,其中建筑施工工地发生的急性中毒位居首位,危害较重的毒物为窒息性气体及苯系物.要加强重点行业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应急能力和抢救水平,以控制急性职业中毒危害.
作者:王彦宏;袁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苯中毒患者GSTμ基因缺失频度,为进一步研究GSTμ基因缺失与苯白血病之间的关系寻找线索.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GSTμ基因型.结果对照组、苯接触组、轻度苯中毒组、中度苯中毒组、重度苯中毒组GSTμ基因缺失频率分别为46.88%、51.79%、53.75%、56.00%、84.84%.进行2×K表的x2检验结果显示:x2=9.6555,P<0.05,说明苯接触者中毒的程度与GSTμ基因缺失有关.结论GSTμ基因缺失可能是苯中毒的危险性因素之一.
作者:王文静;项翠琴;陈纪刚;张云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