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通脉散治疗冠心病76例疗效观察

杨睦富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通脉散, 中草药治疗
摘要:目的 观察通脉散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服用通脉散早晚各一剂,连服3Od,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和心绞痛改善情况.结果 通脉散治疗冠心病的总有效率为73.68%.结论 通脉散可明显改善冠心病胸闷、胸痛、心悸、乏力等症状,并有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Vitapex糊剂一次根充治疗瘘道型慢性根尖周炎45例临床观察

    临床对于瘘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常规采用根管预备后,多次更换根管消毒药物,至瘘管愈合后,再做根管充填.因需要患者多次就诊,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或反复换药,损伤根尖周组织,引起不适,令患者难以接受.近年来,我们采用Vi-tapex糊剂一次根充治疗瘘道型慢性根尖周炎,配合术后口服用药,并与常规根管治疗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胡小娅;金颂良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多发性骨髓瘤2例误诊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近几年来发病率有增多趋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若不提高警惕极易造成漏诊、误诊.现将误诊的2例报告如下.望引起同行注意.

    作者:吴亚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段及髁上骨折

    我院2003-2006年采用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急诊治疗股骨下段及髁上粉碎性骨折4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谭志国;曹海亮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通脉散治疗冠心病7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通脉散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服用通脉散早晚各一剂,连服3Od,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和心绞痛改善情况.结果 通脉散治疗冠心病的总有效率为73.68%.结论 通脉散可明显改善冠心病胸闷、胸痛、心悸、乏力等症状,并有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睦富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合理营养与老年健康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的平均寿命也大大的延长了.人口老龄化是每个社会不可避免的历史演变过程.怎样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预防老年人的多发病、延缓老年人的衰老过程,合理营养是其必要条件,也是预防和治疗慢性病的一个重要内容.

    作者:关继瑶;关洪松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大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致死致残原因,血管内皮损伤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始动环节,同时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又促进血管内皮的损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1,2].我们研究了VEGF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变化.

    作者:王海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32P食管腔内放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晚期食管癌患者以及术后局部复发者,进行32P食管腔内放疗的临床研究,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28例Ⅲ~Ⅳ期食管癌患者通过钡餐透视标定肿瘤范围,将球囊导管插入食管腔,紧邻肿瘤以32P进行局部照射,在2~3周内重复照射3~4次,总照射剂量为185GBq.结果 经照射后全部患者的进食困难明显改善;5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得到控制;胸部疼痛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 用32P经球囊导管进行食管癌的腔内放疗,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行之有效的姑息治疗新方法.

    作者:崔建华;闫继东;林风武;赵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45例疗效观察

    子宫肌瘤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又称为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导致子宫切除术的主要原因之一.因子宫肌瘤是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对于子宫小于10周妊娠大小、子宫肌瘤<5cm,症状不明显或较轻,尤其近绝经期妇女要求保守治疗,可采用药物治疗.然而常规的抗雌性治疗存在疗效不佳、不良反应明显等缺陷.米非司酮作为一种新型孕激素制剂的拮抗剂,国内一些学者将该药应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1].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们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45例,取得一定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栋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CT增强造影剂渗漏致静脉炎5例分析

    我院自2004年4月使用螺旋CT以来,采用螺旋CT和高压注射器的联合应用,对微小病变的检出率、病变的定位、定性和鉴别诊断都提供了很大帮助.但随之带来的问题是造影剂的渗漏,因高压注射器自动注药,注射速度快,压力大,稍不留意便会造成造影剂渗漏到血管外,容易引起药物刺激性静脉炎.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4月-2005年5月行CT增强扫描的248例患者,其中5例患者因造影剂渗漏致静脉炎,报告如下,旨在引起同行们对此高度重视,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避免造影剂渗漏现象的发生.

    作者:姜孝智;提恩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胆碱能抗炎通路的研究进展

    炎症反应对于消除引起炎症的病原体和恢复细胞的正常功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炎症反应的强度必须恰当,否则将会加重组织细胞的损伤.

    作者:叶有国;黄映善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13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方法 使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锥型充填物及成型补片(Mesh Plug and Patch)、精索护垫平片,在全麻、连续硬膜外或局麻下采用Rutkow法(疝环充填加平片)和Lichtenstein法(平片法)无张力修补治疗134例腹股沟疝.结果 手术时间20~100min,平均45min.无一例使用镇痛药物,术后4~6h患者能下床活动.术后尿潴留9例,切口乙级愈合5例,1例局部疼痛,无一例发生心、肺、脑并发症.全部患者随访1~36个月,无复发.结论 二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手术指征宽,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

    作者:朱宗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外,还存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后者又称为基质干细胞或成纤维样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可分化为骨髓基质细胞[1,2].BMSCs取材方便,由它分化来的组织细胞进行自体移植时不存在组织配型和免疫排斥的问题,是组织工程、细胞替代治疗中所需细胞的佳选择.本实验用贴壁培养方法对大鼠BMSCs进行分离培养,并用形态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β-ME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作用.

    作者:郑彤;孟繁凯;李光民;陈玉丙;孙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梅毒性肾病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男,68岁,因突发水肿1周于2006年5月13日入院;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否认冶游史;查体:T 36.5℃,BP 125/75mmHg;无皮疹,左腹股沟区可扪及散在3个淋巴结,大小约1.5cm×2.0cm,质地中等,有一定的活动度,无压痛;颜面及眼睑轻度水肿;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甲状腺不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正常;腹软、无压痛、肝脾不大、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外生殖器未见异常;双下肢Ⅱ度凹陷性水肿.

    作者:邓述勇;唐小铁;曾雪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后角内一氧化氮表达变化

    目的 对坐骨神经损伤引起的脊髓后角NADPH-d阳性神经元及纤维表达、分布变化进行形态学观察,探讨NO在脊髓内痛觉调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NADPH-d酶组织化学方法.动物坐骨神经切断,术后分别存活3、7、14、21d.取L4~5脊髓节段观察NADPH-d阳性神经元、神经纤维变化,并对其数量、光密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①脊髓后角浅层NADPH-d阳性神经元增多,反应增强.②脊髓后角Ⅱo层内出现NADPH-d阳性细胞、纤维.结论 NO参与神经损伤后脊髓后角内痛觉调制,提示NO在痛觉过敏、异常疼痛产生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祖朝辉;杨秀红;杨俊红;田清友;王颖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成人肺下叶结核64例临床分析

    成人继发型肺结核好发于双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而下叶背段又是肺脓肿的好发部位,且与肺门结构重叠,一旦出现病变X线后前位胸片不易发现,易造成误诊.近年来肺下叶结核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为提高肺下叶结核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误治,现将我院2001年4月-2006年5月收治的64例诊断明确的肺下叶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肺下叶结核的诊断有所帮助.

    作者:周义乾;禹光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外伤性气管支气管损伤的诊治分析

    气管支气管损伤是严重胸部外伤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发生逐渐增多,尽早明确诊断,及时合理治疗,对救治伤者,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我院1986年1月-2006年6月共收治13例气管支气管损伤患者.现分析报告如下,以期提高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

    作者:梁耀飞;孙俊峰;张永学;高兆明;程学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孕妇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监测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血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监测绒毛膜羊膜炎(CMA)的意义.方法 于PPROM孕妇(PPROM组)及正常孕妇(对照组)终止妊娠时采集静脉血测定CRP及IL-6含量,并收集胎盘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①PPROM组组织CMA发病率为100%(37/37),对照组为6%(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PROM组CMAⅠ级者与对照组比较,母血CRP及IL-6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而与组内CMAⅡ、Ⅲ级者比较,二指标含量明显下降(P均<0.05).③PPROM组母血CRP及IL-6水平与组织CMA分级呈正相关,r分别为0.75和0.79(P均<0.05).结论 PPROM组组织CMA可导致母血CRP及IL-6升高,且二指标水平与CMA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侯灵彤;卢贺翔;刘春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以医保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部队医院整体改革提高服务质量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关系到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而医院是医保服务的窗口.我院作为一所部队中心医院,自2001年起,承担起保定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的任务.为了进一步搞好医保服务,我院通过完善机制、内外调整、强化服务、加强监督等措施,逐步理顺医保服务工作.以医保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整体改革和提高服务质量,并在探索中积极稳妥地向前发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参加医改后每年收治医保患者5 000余人次,占全院收治人次的30%,门诊患者45000人次,占全院接诊人次的10%,2006年度医疗毛收入较上一年度增长了12.8%.

    作者:曹慧;杨冬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目的 分析脑动静脉畸形(AVM)合并动脉瘤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探讨脑AVM合并动脉瘤的治疗时机、顺序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研究516例脑AVM的影像和血管内治疗资料,观察AVM合并动脉瘤的数目、大小、位置以及动脉瘤与AVM的关系.结果 516例AVM中,28例合并动脉瘤,占5.4%,共34个动脉瘤.动脉瘤与AVM的位置关系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动脉瘤位于AVM的供血动脉,动脉瘤与AVM间无动脉分支发出;②动脉瘤位于AVM供血动脉,动脉瘤与AVM间有动脉分支发出;③动脉瘤与AVM位于不同动脉,二者无血流动力学关系.34个动脉瘤中,31个在AVM栓塞治疗同时进行栓塞治疗,另3个行手术治疗.结论 血管内治疗在脑AVM合并动脉瘤的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在AVM治疗的同时治疗动脉瘤,可减少再次出血的机会.

    作者:姬馨彤;姜除寒;常文海;殷建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手术术式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是在高血压的情况下发生的脑实质内出血.HICH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40%~50%),病残率也高(占生存者的50%~85%),致残和死亡原因主要为急性血肿的颅内占位及出血本身对脑及血管损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1].

    作者:徐凤科;包金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