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心包积液1例误诊分析

于德艳;付喜涛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心包积液, 误诊, 并发症
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全身性疾病.病因尚不明,但一般认为是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招致以滑膜类为基础的关节病变.常见的症状是关节肿痛,临床上并发心包积液并不多见.2004年5月,我们收治了1例以胸闷、呼吸困难、水肿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长期误诊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后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心包积液.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东莨菪碱静滴治疗锥体外系反应8例

    我院1997-2001年收治甲氧氯普胺、氯丙嗪引起锥体外系反应8例,均采用东莨菪碱注射液静滴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兰萍;李燕;柳琳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腹腔放置亚甲蓝预防腹膜粘连的临床观察

    腹膜粘连形成是对腹膜创伤的普通反应,大部分发生在腹部外科术后.腹腔手术后粘连的形成是引起小肠梗阻、盆腔疼痛和不孕的主要原因.虽然现代外科手术技术已有很大的进步,但术后腹膜粘连仍然是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预防腹部手术后腹膜粘连是临床外科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临床尚无一种公认有效的方法来防止腹膜粘连的发生.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预防腹膜粘连方法供临床应用.

    作者:刘军;于德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术前应用曲美他嗪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影响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之前使用曲美他嗪对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探讨曲美他嗪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确诊为心绞痛并准备行PTCA的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例在入院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20mg,3次/d,至少1周,随后进行PTCA及支架术.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6,12,24,48h的血清cTn-I水平并对出院后发生的心脏事件进行随访.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二组治疗后6,12,24,48h的cTn-I均有显著增高(P<0.05或P<0.01);曲美他嗪组在治疗后各时段的cTn-I增高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30例患者中11例术后cTn-I升高,曲美他嗪组30例患者中4例术后cTn-I升高,二组cTn-I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P<0.05);随访发现发生的心脏事件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够降低PTCA术后cTn-I水平,对PTCA术造成的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赖兆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诊科低血糖症76例临床特点分析

    低血糖症是急诊科的急症之一,抢救低血糖症的关键是快速诊断和尽早使用葡萄糖,使血糖很快提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我院急诊科2000年3月-2004年12月收治76例低血糖症患者,现就其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焱;李万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继发性脾腺癌自发破裂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64岁,因阵发性左腰背部疼痛1个月,加重2h,于2003年10月21日入院.查体:P 92次/min,BP 90/70-mmHg,结膜淡粉红,腹饱满,左上腹压痛,肌卫,反跳痛,脾脏肋下可触及.左下腹穿刺抽出不凝血.腹部CT:脾增大,下腔静脉处有癌栓形成.术中见:腹腔内有暗红色积血约3 000ml,左上腹膈下血凝块约500g,脾脏20cm×13cm×8cm大小.脾上极见一直径4.0cm,下极约12cm×10cm×7cm肿块,下极肿块侵及脾包膜,脾包膜呈灰白色,大网膜及结肠系膜与肿瘤有粘连,与胃底无粘连,脾上极肿块膈面有一长约8.0cm纵形裂口,有活动出血,下腔静脉平第2~3腰椎旁见数枚直径2.0cm淋巴结,质韧,压迫下腔静脉.降结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有一4cm×5cm肿块,质地硬,活动尚好.肝脏表面呈弥漫结节样改变,门静脉系统稍扩张.行脾切除,下腔静脉旁淋巴结清除.术后病理示:脾脏转移性腺癌,下腔静脉旁淋巴结转移性腺癌.术后由于患者家庭经济原因,未能进一步检查.

    作者:姚泽明;郑家之;陶洪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治进展

    肝脏是结直肠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也常是唯一受累的脏器,约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就已经伴有同时性肝转移[1];5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根治手术后发生异时性肝转移[2].肝转移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发生肝转移后,预后很差,往往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晚期癌症表现.因此,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者:韩恩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盲肠憩室炎并发阑尾炎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36岁.2002年7月14日因右下腹疼痛伴恶心、腹胀、发热ld入院.查体:T 37.6℃,P 90次/min,R 18次/min,BP 110/70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未触及,右下腹以麦氏点为中心明显压痛,轻度反跳痛、肌紧张,并可触及一5.0cm×6.0cm包块,质中等,边界不清,表面光滑,移动度尚可,触痛明显,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作者:单连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草药治疗结节性脂膜炎30例

    结节性脂膜炎又称Weber-Christian综合征,也称复发性、发热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简称脂膜炎).是一种原发于脂肪层的急性或亚急性炎症,以反复发作的皮下结节或斑块,伴发热、肌肉关节疼痛及全身症状为特征,临床表现差别较大,误诊率高,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中医辩证施治,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博毅;刘桂荣;付春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16例误诊为血液疾病原因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组原因不明、具有免疫异常和多系统损害的疾病,其血液学改变较为多见,极易造成误诊.现对我院收治的16例SLE误诊为血液病患者的血液学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包殿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综合治疗21例报告

    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采用垫枕练功辅以中西药物综合治疗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韩德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百草枯除草剂中毒死亡1例分析

    除草剂中毒在乡镇医院急诊科常见,而除草剂吡啶类百草枯毒性大,病死率较高,应高度重视,现将急诊于我院中毒死亡1例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马国臣;赵维;王玉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老年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42例分析

    随着社会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老龄人口日益增加,65岁以上老年人因肾功能不全需血液透析治疗维持生命的患者日渐增多,为了解老年人血液透析的病因、并发症、伴随疾病及转归特点,我们对2001年1月-2004年1月规律透析的42例老年血透患者共5 048次完整透析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施永仿;杨玉贵;闫华;施晓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逆行胫后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电烧伤14例

    我院2000-2004年采用胫后动脉岛状皮瓣逆行修复足部电烧伤14例,该方法简便实用,疗效较好,值得基层医院推广.报告如下.

    作者:肖睿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颈部挑切创的法医学鉴定(附1例报告)

    近年来,我们从工作实践中总结了刺器刺入颈部挑切颈前软组织杀人致死案的尸检经验,本文结合案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占军;张利明;任长起;赵兵;马恩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猝死1例

    由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猝死并不多见,且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我们在工作中检见1例猝死少年,较为罕见,报告如下.

    作者:郑学斌;李树龙;孙爱国;王景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放置爱母型功能性宫内节育器320例临床观察

    爱母型功能性宫内节育器(简称MCuIUD)是采用记忆合金材料,根据子宫动力学原理设计而成.我们于2002年2月开始推广使用,并于放置后进行了随访观察,效果良好.现将2002年2月-2003年2月置器1年的320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25Ⅰ放射粒子治疗中晚期胰腺癌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125Ⅰ放射粒子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住院的48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分组.23例行25Ⅰ放射粒子植入加胆道空肠吻合内引流术,25例行胆肠吻合术,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二组患者肝功能和胆红素均明显改善,肿瘤大小无明显变化,粒子植入组腹痛、腰痛明显减轻,二组患者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粒子植入组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125Ⅰ放射粒子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时安全有效.

    作者:李启东;姚力;贾振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管理和教育对哮喘儿童治疗影响的临床观察

    哮喘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近年来虽然防治哮喘的药物越来越多,但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原因之一在于患儿和家长对哮喘及其用药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够,甚至错误,未能正确的使用这些药物.本研究通过对患儿及家长进行管理和教育,使他们对哮喘的基本知识有正确认识,学会自我监测病情,掌握相关药物的基本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使患儿的哮喘病得到合理的防治.

    作者:曲玉香;张玉;高凤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崩漏医案二则

    1病例报告案一,脾肾虚型.患者,女,21岁,学生.2004年3月18日初诊.自述经血淋漓不止3月余.曾经服用中药炭剂止血,经血不止,淋漓更甚.又服用活血化瘀之剂,淋漓不减,并伴有气短神疲、乏力、自汗,腰酸腹痛,月经初来色淡而量多.后经治疗,经血稍减少但淋漓不断,挟杂血块,面色白无华,唇甲不荣,舌质淡红,舌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B超检查:子宫附件无异常,血常规检查:Hb 98g/L,其他均在正常范围.诊断为崩漏[1].

    作者:吴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闭合性肝损伤106例诊治分析

    在腹部外伤中,肝脏损伤占实质性脏器损伤的第二位,伤情凶险,病死率较高,我们收集1989年1月-2004年12月,经手术证实,资料完整的闭合性肝损伤106例,就其诊断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郎会斌;历金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