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琴
目的了解硝普钠对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普通家兔随机分为对照(C)组、硝普钠(S)组和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组.各组按试验要求实行肝门静脉阻断,取肝血流恢复60min后的胰腺组织测定NO、NOS、SOD、MDA、Na+-Ka+-ATP和Ca+-ATP酶.结果 S组与C组比较,NOS无统计学意义,NO、SOD及ATP酶均显著升高,MDA明显降低;L组与C组比较,NO、SOD、NOS及ATP酶均显著降低,MDA则明显升高.结论硝普钠对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存照;李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哮喘是当今世界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报道患病率及病死率有上升趋势,尤其儿童患病率增高较明显,这些都引起了世界性的广泛重视,为了更好地推进哮喘的治疗工作,1998年4月-2001年4月,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伍用硫酸镁、氨茶碱静滴,治疗喘息性疾病40例,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宇宏;金庭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脑出血并发脑水肿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9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50例,常规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氟桂利嗪5mg,每晚口服,共20d,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d、1周进行病情评分及内皮素-1(ET-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测定,并与常规治疗组进行对比.结果①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后ET-1、NSE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随着病程的延长,二者血浆含量有下降趋势,与脑水肿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①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脑出血并发脑水肿具有肯定疗效;②ET-1、NSE血浆浓度测定可能成为脑出血并发脑水肿诊断及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
作者:吴晓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院骨科日平均门诊量为40人次,其中慢性非炎性疼痛患者约占25%.采用局部镇痛治疗,疗效显著,方便易行,治疗范围广,疗效快,不需特殊设备,绝大多数患者均能接受,适用于各种非炎性疼痛疾病,本文就镇痛的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新同;朱伟;王奎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的疗效虽然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肯定,但因其副作用较多,某些特殊患者如并发冠心病者不宜应用.故有学者[1]开始探讨血管扩张药在大咯血中的治疗价值,常用药物有硝酸酯类等.1998年5月-2002年7月,我们采用硝酸甘油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大咯血,并与单用垂体后叶素对照,发现联合用药无论在止血有效率还是平均止血时间上均优于单用垂体后叶素,且联合用药者未出现心脏副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宏;陈凯奋;陈新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一种具有浸润和转移等恶性表现的良性疾病,临床表现随内膜异位的部位而不同,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术前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大意义.磁共振用于诊断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价值较高.现将34例盆腔包块行磁共振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诊断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书芳;易村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氯沙坦(商品名为科素亚)是新型降压药物,它通过选择性地与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受体亚型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结合,阻断ATⅡ介导的生理学效应,从而起到降压作用[1].自问世以来,由于其良好平稳的降压效果,较少的副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我院2001-2002年采用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室肥厚(LVH)52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窦雅莹;董晓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病死率高的疾病,本组通过对154例妇科肿瘤及相关疾病患者血清癌抗原(CA125)的检测,探讨该指标对卵巢癌的诊断意义.
作者:程家坤;陈烽;刘兴平;刘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骨创是常见的一种外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骨折研究在解剖、成因、病理生理、骨折愈合过程、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以及对骨折的治疗、康复方面,都已取得了定论的成绩.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使骨折的研究从大体、细胞水平迅速跨入到了分子及基因水平,骨折的基因表达及基因治疗也日趋明确,为人们拓展和深化骨折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临床实践奠定了良好基础.而骨折模型是骨折研究的基石[1].但是,动物骨折模型的不可调控性,影响了骨折深入研究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因此,建立一个可调控性动物骨折模型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李曙光;王志文;程爱国;袁强;张爱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血小板本身具有易于粘附、凝集、破坏和变形等特点[1].虽然对血小板直接计数的方法学探讨颇多,但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方法和试剂.有关血小板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影响其计数结果的报道较少.为了提高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准确性,除技术、方法等因素外,应掌握好时间、温度之间的关系.现将探讨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程小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 资料与方法红花注射液为菊科草本植物红花花冠提取精制而得,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本组观察48例脑梗死患者静滴红花注射液后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选7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年龄45~82岁,对照组30例,年龄46~78岁.二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发病和开始给药时间基本相同,观察组采用50%红花注射液10~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1/d,连用15d,期间不用其他血管扩张剂及抗凝剂,分别于治疗前后查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复查头颅CT.
作者:徐永欣;金钊;鲁绍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一种氨基多糖,近年来随着对HA的生化和代谢的深入研究,现已证实,肝、肾等是HA的主要代谢器官,肾功能损害时,血中HA明显升高.我们于1995-1996年观察了45例慢性肾衰患者的HA变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玲芳;陈德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细胞癌变与衰老主要受细胞染色体两端的重复序列-端粒(telomere,TLM)长度的控制.端粒起着分子钟或分子融丝的作用,是由端粒末端转移酶-端粒酶(telomerase,TLMA)特异合成.近来有研究证明,端粒酶与细胞增生、分化和不死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端粒长度的缩短和端粒酶活化是细胞获得永生和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据文献[1]报道,>90.0%的恶性肿瘤细胞中有端粒酶表达,而在正常人体细胞中除生殖细胞、一些淋巴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外,均无端粒酶表达.自1989年Morin首次在人的癌细胞中发现端粒酶以来,尤其1994年以后,探索端粒酶作为肿瘤特异性标记物在肿瘤诊断和评估预后中的价值以及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来治疗肿瘤已成为近年肿瘤研究的热点.
作者:梁广玉;张宇;陈国生;税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糖蛋白,由肝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合成,在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显得更为重要.现将我院2001年10月-2002年2月检测的330例住院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宏伟;邓玉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外伤性脑肿胀是颅脑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弥漫性脑肿胀是重型颅脑损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1999年8月-2001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30例,现将CT诊断与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侯登华;樊荣;孟海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异常的心理和行为活动属于精神障碍性疾病,目前此类疾病病因明确的有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两大类,但水污染的影响鲜为人知.据文献报道和临床实践中发现,水中的污染物由于低浓度,长期反复作用于人体,对人心理健康及行为的影响是一种间接的过程.
作者:贺延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D-二聚体的变化,以探讨HSP患儿体内血液凝溶功能的改变.方法应用ELISA法及反向血凝法分别检测28例HSP急性期患儿和16例正常健康儿童外周静脉血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结果 HSP病例组患儿血D-二聚体、FDP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3.88,P<0.01;t=2.41,P<0.05).结论血D-二聚体检测显示HSP患儿体内存在高凝状态,为临床应用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秦晓红;胡浩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院1985年5月-2000年5月共行胃切除手术628例,出现医源性脾损伤1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秀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肺炎是由多种病原体的原发性或继发性感染所引起的肺实质炎症.由于近年来广泛应用抗生素治疗,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明显减少.但老年性肺炎的发病率未有明显降低,是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活动不便,长期卧床、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但患病,则有部分患者肺部的炎症难以完全吸收和消除.从而形成老年性坠积性肺炎.当受凉感冒或季节变化等诱发因素出现时,就会诱发肺部广泛感染.一年之中多次发病,反复感染,治疗较为困难.
作者:许群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科2000年8月-2001年12月,采用多种创面处理技术救治3例特重深度烧伤患者,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桂英;徐国民;赵利;英艳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