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注入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14例疗效观察

侯波;朱先云

关键词:静脉注入, 胺碘酮, 治疗方法, 下壁急性心肌梗死, 梗死后, 室性心动过速, 后壁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应用, 室性心律失常, 患者入院, 对象与方法, 冲击量, 心血管疾病, 注射时间, 诊断标准, 血钾, 危重急症, 利多卡因, 静推, 静脉注射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常见危重急症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主要原因之.本文报道1992年9月-2000年2月我院应用静脉注入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14例患者的疗效,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的佳治疗方法.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男11例,女3例,年龄42~77岁,平均58.6岁,其中前壁急性心肌梗死10例,前壁+下壁急性心肌梗死3例,前壁+下壁+正后壁急性心肌梗死1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14例患者入院后化验血钾、钠、氯均正常,其中血钾均在4.0mmol/L以上.应用胺碘酮前所有病例均静脉应用足量的利多卡因无效.1.2 方法胺碘酮首剂冲击量150mg直接静推,注射时间10~15min,随后以0.6~1.0mg/min持续静滴24~72h,必要时可重复静推冲击量150mg,如有低血压,则同时静脉注射多巴胺.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欣坦稀释液治疗褥疮50例

    我院用欣坦稀释液治疗褥疮50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 方法欣坦4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稀释,即可使用.具体操作方法是:先用消毒棉棒蘸0.5%碘伏对患处彻底清创消毒,然后用消毒棉棒将欣坦稀释液涂于患处即可,每隔8h涂抹1次.

    作者:孔凡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术中胆总管穿刺致术后胆漏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男,40岁,因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痛4年于1999年12月10日入院。查体:腹平坦、腹肌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莫菲征阳性、肝脾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B超检查:胆囊结石,肝内胆管无明显扩张,胆总管直径1.2cm。临床诊断:①胆囊结石;②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剖腹探查: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胆囊约9cm×4cm大小,内有约2.5cm×1.5cm结石1枚。胆总管扩张直径约1.2cm。胆总管内未触及明显结石及肿瘤,常规切除胆囊,用7号针头行胆总管穿刺,由于未见脓性胆汁、血性胆汁及胆汁内无泥沙样胆色素颗粒,故未行胆总管切开T型管引流。放置腹腔引流管后常规关腹。术后第1d,腹腔引流管引流出黄绿色液体300ml,患者出现高热、腹痛、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肠鸣音减弱,腹穿抽出黄绿色液体。经分析考虑为胆漏,遂行剖腹探查术。腹腔内吸出黄绿色胆汁800ml,胆囊床及胆囊管缝合严密、无胆汁渗出。

    作者:马静;张国卿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自体骨膜移植修复骨关节软骨缺损(附14例报告)

    目的探讨自体骨膜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及骨不连.方法对14例骨不连或难愈性骨折、髋、膝关节结核、滑膜软骨瘤行病灶清除或清理,植骨、减压而有软骨缺损,采用游离自体骨膜或带阔筋膜张肌蒂胫骨骨膜或带缝匠肌蒂髂骨骨膜移植.结果髋、膝、踝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恢复,无融合或强直,患者恢复工作,日常生活可自理,疼痛完全解除.带阔筋膜张肌蒂胫骨骨膜移植血运建立快,成软骨作用强,修复骨缺损,增强抗炎能力.结论自体骨膜游离或带蒂移植,对关节软骨缺损、难愈性骨折、骨缺损或不连均有一定的成骨、成软骨作用,修复重建功能效果好.

    作者:李文通;李华峰;蒲朝晖;徐晓军;陈明录;王亚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静脉注入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14例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常见危重急症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主要原因之.本文报道1992年9月-2000年2月我院应用静脉注入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14例患者的疗效,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的佳治疗方法.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男11例,女3例,年龄42~77岁,平均58.6岁,其中前壁急性心肌梗死10例,前壁+下壁急性心肌梗死3例,前壁+下壁+正后壁急性心肌梗死1例,均符合WHO诊断标准.14例患者入院后化验血钾、钠、氯均正常,其中血钾均在4.0mmol/L以上.应用胺碘酮前所有病例均静脉应用足量的利多卡因无效.1.2 方法胺碘酮首剂冲击量150mg直接静推,注射时间10~15min,随后以0.6~1.0mg/min持续静滴24~72h,必要时可重复静推冲击量150mg,如有低血压,则同时静脉注射多巴胺.

    作者:侯波;朱先云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腹腔镜检查对绝育后慢性腹痛的评价

    输卵管结扎术后有些患者长期慢性腹痛,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我院1996年8月-1998年7月,对11例女扎术后慢性腹痛患者施行腹腔镜检查,得到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11例中10例为经腹输卵管结扎术,1例为输卵管粘阻术,其中在市级医院施术2例,县级医院施术3例,乡卫生院施术6例.绝育时年龄25~37岁,平均30.3岁.绝育手术到出现症状时间2个月~18年.

    作者:刘世连;张宗启;冯智辉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阴道后穹窿封闭配合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疗效观察

    慢性盆腔炎由急性盆腔炎因各种因素迁延而致,使用单一抗生素治疗疗效不佳,H反复使用可产生耐药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我院采用阴道后穹窿封闭配合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 1 一般资料我院1999年6月-2000年4月收治临床诊断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平均年龄38岁.

    作者:冀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ITP患者血浆中抗血小板膜蛋白抗体的检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因患者循环血液中存在着针对血小板膜的抗体引起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而发病.目前,检测血小板抗体的方法是血小板相关IgG定量实验,此实验敏感性虽高,但特异性较差,以抗血小板单克隆抗体为试剂建立的方法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实验.国内外现在常用抗GPⅡb/Ⅲa,Ⅰ b/IX单抗为此类实验的试剂.本文报告使用XW-1单抗建立固相放射免疫试验[1]检测ITP患者血浆中抗血小板抗体,该单抗识别血小板膜蛋白M.W.24kd.

    作者:范秀芹;刘凝弟;段志玲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前后PBMC中2-5AS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干扰素( Interferon, IFN)不但能清除部分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还能减轻HCV感染所致肝脏的坏死性炎症和阻止/延缓肝脏纤维化,是公认治疗丙肝的首选药物.2'一5'寡腺苷酸合成酶(2' - 5' Oligoadenylate synthetase, 2 - 5AS)可显示IFN抗病毒活性,可以用来评价人体内IFN系统激活情况.在予IFN治疗前后检测患者2-5AS活性变化,可以提示患者对IFN治疗的反应性,从而避免盲目使用IFN.本研究通过检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IFN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2-5AS活性的变化,探讨其与IFN疗效的关系.

    作者:张明辉;赵桂珍;李金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手外伤创面的修复

    1 临床资料本组手外伤皮肤缺损皮瓣移植50例.修复手掌皮肤缺损3例,腹部皮瓣修复手背、手掌缺损8例.双蒂滑行皮瓣修复指端缺损19例,单蒂皮管转移拇指皮肤缺损3例,应用跨越皮瓣修复拇指指背皮肤缺损4例,大鱼际皮瓣修复中指指端缺损5例,拇指单蒂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掌侧创面2例,上臂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1例,肩胸皮瓣同时修复2个邻指(中、无名指)背3例,中指指背皮瓣修复示指残端创面2例.

    作者:王瑞清;席鹏武;伍志奇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42例严重胸腹联合伤的救治分析

    我院1991年9月-2000年8月,共救治胸腹多发伤42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其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l2~64岁.开放性损伤19例,闭合性损伤23例;致伤原因:井下砸伤、挤压伤26例,交通事故伤10例,坠落伤4例,其他2例,入院时呈休克状态24例,腹膜刺激征23例,腹部移动性浊音19例,呼吸急促23例,并发其他部位伤19例.本组行腹腔穿刺或灌洗36例;本组术前确诊36例,漏诊4例,占1%.1.2 治疗方法 3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经腹手术28例,经胸手术4例,胸腹分别切口4例.术中证实胸腹腔脏器和血管损伤36例,2个以上脏器损伤24例.

    作者:郝满利;张燕兵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疗效观察

    左心室肥厚(LVH)是高血压病的常见表现,严重高血压者发病率为80%,轻度高血压者发病率为20%.高血压并发左心室肥厚的猝死率、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卡托普利对高血压病LVH的逆转作用已经明确,我院治疗31例高血压并发LVH的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张雪峰;北京市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冠心病患者的睡眠观察与护理

    1 临床资料1998年-1999年6月收治10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50~67岁,平均58.5岁.心绞痛67例,心肌梗死33例,并发高血压35例,糖尿病30例,呼吸暂停综合征7例.患者住院后详细询问病史,明确冠心病确诊时间.夜间查房、按时巡视,细致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睡眠状态.2 结果100例冠心病患者中,有3例在夜眠中发生左心衰竭,8例出现心绞痛,6例出现心律失常,1例并发呼吸暂停综合征于晨4:00猝死.

    作者:张国清;张连秋;白娟;刘志芳;马旋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脑膜瘤的CT诊断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CT对于脑膜瘤的诊断价值甚高,但在定性及定位诊断上也不无问题,分析本院1990年1月-1997年12月经CT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9例脑膜瘤,以期进一步提高CT对于脑膜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9例中,男22例,女27例.年龄12~69岁,平均43.6岁,肿瘤部位:镰旁13例,蝶骨嵴9例,大脑凸面10例,大脑半球5例,桥小脑角3例,矢状窦旁3例,鞍结节2例,额极、外侧裂、溴沟、侧脑室内各1例.10例为恶性脑膜瘤,占22%.49例中45例术前CT诊断为脑膜瘤,占92%,2例诊断为胶质瘤,1例为脑脓肿,1例诊断未明.1.2 方法采用SHIMADZU-3000TC全身CT扫描机进行检查.先进行平扫,然后常规用60%泛影葡胺60ml增强扫描.层厚及层距均为10mm.

    作者:孟志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中医辨证论治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系指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种消化不良症状群,其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我科自1995年以来,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共观察治疗本病62例,其诊断标准以郑芝田主编1995年版的<胃肠疾病学>中有关本病的诊断标准为依据:①具有反复发作的上腹部或胸骨后疼痛、饱胀、烧心、嗳气、恶心、呕吐、反胃等症状,病程超过4周;②内镜检查正常(或排除糜烂、溃疡及肿瘤等器质性病变);③实验室、B超及X线检查排除了肝、胆、胰等器质性病变.62例患者均附合上述诊断.

    作者:孙岭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B超检测头静脉及其在安装起搏器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我国安置心脏起搏器的人数不断增加,基层医院亦逐步开展了心脏起搏器的安置.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头静脉是安装单腔心脏起搏器术中插入电极导管的首选途径[1:195],尤其VVI起搏为然.因此,术前明确头静脉的位置,极其重要.自1998年2月-2000年5月,我们对148例正常人进行了头静脉的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择148例正常人,年龄18~68岁,平均42.8岁,男100例,女48例,均无手臂外伤及静脉炎史,无心脏病及高血压病史.

    作者:王成玲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经皮撬拨固定治疗跟骨折17例

    自1995年5月-2000年5月,我们应用经皮撬拨,电视C-型臂监视下复位固定,治疗粉碎性跟骨折1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7例,男15例,女2例,右侧13例,左侧2例,双侧2例.年龄21~46岁,平均32岁.高处坠落伤12例,下楼时踩空摔伤2例,扭伤1例,车祸2例.17例骨折均涉及距下关节面,1例跟骨呈前后劈裂性骨折.1.2 手术方法腰麻,跟骨结节后缘平行穿人4mm斯氏针2根,进入跟骨至距下关节处,然后电视下向远端撬拨,恢复Bohler角,再将斯氏针向上打入距骨或舟状骨.使复位跟骨不再塌陷.术后将斯氏针固定于小腿石膏管型中6周,1.5个月后拆除石膏及斯氏针行足功能锻炼.3个月后负重行走.

    作者:曾述强;陈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灵芝孢子与异形吸虫卵的鉴别1例

    1998年12月我们收检1份粪便标本,内含灵芝孢子,形态与异形吸虫卵极其相似,易引起误判,报告如下.1 病历报告患者,男,45岁.以胃纳差、低热、食无味、体重减轻,腹痛伴大便带血来院求诊.曾在外院以卫氏并殖吸虫病进行过治疗.入院血常规:WBC10.8×109/L;RBC 2.3×1012/L;Hb73g/L;W-SCR 0.38;W-LCR 0.62.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300×106/L.大便外观呈典型黑色柏油样稀便,隐血试验强阳性.直接涂片镜检见有大量金黄色、卵圆形、卵壳较厚、内容物深棕色、顶有小盖的虫卵,粗略计数10~15个/HP.

    作者:伊正君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心理调整和矫治在分娩中的作用

    本文就心理调整和矫治在分娩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将1999年440例住院待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0例,产前只作常规处理.心理调整和矫治组220例.心理疏导工作由有经验的助产人员和相对固定的护士组成,时间安排在产前、产时、产后三个阶段进行.针对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如对分娩的恐惧、紧张、焦虑心理;婴儿健康情况及性别;助产人员态度、技术水平;或因母亲疾病、胎儿畸形必须引产时产妇的悲伤失望心理等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①在产前向产妇介绍妊娠和分娩的基本知识,锻炼助产动作,消除产妇对分娩的恐惧不安心理.在产妇临产后进行心理安慰、精神鼓励、生活照顾,指导产妇如何正确配合产程进展.②进行心理知识教育,提供心理保健,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耐心疏导,使产妇摒弃重男轻女陋习,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③对必须面临失去胎儿这一事实时,我们耐心地向产妇及家属介绍病情及利害关系,并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作者:陈辉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1997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15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43~74岁.15例患者除常规眼部检查外,均辅助检查空腹血糖,还进行屈光、眼肌运动、眼位、眼肌牵拉试验.2 结果15例确诊后经综合治疗,有效地控制血糖,症状3~24周缓解,11例痊愈,好转4例.

    作者:乔磊;苏吾尔;哈斯也提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芬太尼、曲马多和氟哌啶妇产科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妇科腹部术后切口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而且因体内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又影响机体的康复.传统的镇痛方法是呱替啶肌肉注射,有影响循环和呼吸的不良反应[1].为此,我院妇产科2000年对35例手术患者应用芬太尼、曲马多和氟哌啶配伍术后镇痛,与同期手术患者35例术后使用哌替啶镇痛,现就其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王新华;曹素香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