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聚维酮碘在内眼术前应用观察

孙由芹

关键词:聚维酮碘, 内眼术, 结膜囊, 细菌培养, 粘膜刺激性, 广谱抗菌剂, 观察结果, 冲洗, 阳性率, 细菌数, 眼睑, 消毒, 手术, 囊内, 菌种
摘要:聚维酮碘(Polyvidone-Iodine,PVP-Ⅰ)为一种广谱抗菌剂,对粘膜刺激性小,用其滴眼或冲洗结膜囊,可使细菌减少95%,菌种减少50%[1 ].有报道[2.3]内眼术前经常规结膜囊准备后,结膜囊细菌培养仍有一定阳性率.为进一步降低结膜囊内细菌数,在一组内眼术前,除常规结膜囊准备外,手术开始时加用PVP-Ⅰ冲洗结膜囊和眼睑消毒.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52例PPD阴性哮喘患儿血清IgE检测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近年来,小儿哮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死率也有增加,对人类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认为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基本特征.研究证明在哮喘发病机制中,免疫功能异常是一重要的原因.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PPD阴性患儿的哮喘发病率远远高于PPD阳性患儿,且前者血清中IgE浓度明显高于后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海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与干扰素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7例疗效比较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乙型肝炎具有传染性强且流行面广的特点,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虽多,但疗效不十分肯定.我院1998年1月-2000年5月采用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干扰素联合阿昔洛韦两种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7例,现将结果及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卫国;季占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经鼻-蝶垂体腺瘤显微手术的护理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经鼻一蝶垂体瘤切除术已成为国内外治疗垂体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的成功与护理工作有直接关系.除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外,术前需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经过及术后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夜间不能入睡者可口服镇静剂.术后认真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加强生活和心理护理,应密切观察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2~3d拔除鼻腔内油纱条后用0.25%氯霉素眼药水、新麻液滴鼻,防止感染.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以预防脑脊液漏的发生.术后主要并发症的护理:①脑脊液漏:常发生在填塞后3~7d,尤其是拔除鼻腔填塞油沙条后,禁止填塞鼻腔阻止脑脊液流出,对于漏量少者可让患者采取半坐卧位,一般2~3周可自行停止,否则需手术修补.②尿崩症:由于手术对垂体后叶及垂体柄的影响,术后尿崩症发生率很高,要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注意有无多饮、多尿现象.③垂体功能低下:常发生于术后3~5d,由于机体不适应激素的变化而引起,患者可出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作者:范亚霞;张卫红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髂骨代尺骨冠状突移植术1例

    1病历报告患者,男,22岁,汉族.于2000年1月2日右肘关节被车撞伤,因痉挛、活动障碍6d人院.查体:右肘关节肿胀,呈半屈曲状畸形,鹰嘴部向后明显突出,触痛,可触及骨擦感,肘后三角呈非等腰三角形,右肘关节活动障碍.右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示:右肘关节脱位并尺骨冠状突粉碎性骨折.计划行骨折切开复位自体髂骨代冠状突移植术.术前,拍左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显示左尺骨上段冠状突,半月切迹及鹰嘴,按其原形剪纸样,纸样高压灭菌.

    作者:赵东;汪竖明;宋国辉;王春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

    近年来,我国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不断增加,在性病中仅次于淋病、尖锐湿疣,位居第三位[1],若治疗不彻底,可并发前列腺炎、附睾炎,导致男性不育[2],危害大,对其治疗效果报道不一,为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全部选自1996年5月-2000年12月我院门诊男性患者,符合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诊断标准[3]:不洁性生活史;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瘙痒及有分泌物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尿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阳性或衣原体抗原检查阳性;淋球菌培养阴性;1周内未用任何抗菌药物.

    作者:蔡飞跃;吴疆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新生儿低体重与母亲孕期贫血的关系

    新生儿低体重(出生体重≤2 500g)是影响儿童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了探索新生儿低体重产生的原因,国外开展了不少研究,认为与母亲吸烟、吸毒、饮酒、营养状况有关[1].因内也曾有报道认为,与母亲身高,孕期营养状况,早产等因素有关[2].我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新生儿低体重的产生与母亲孕期的关系.为预防低体重儿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左慧彬;王红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破裂38例报告

    我院2000年5月-2001年4月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尿和血hCG检测及B超探查等特点,对输卵管妊娠破裂患者38例进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年龄23~38岁,平均29.3岁.停经38~68d,不规则阴道流血2~30d.有不同程度下腹痛1~11h尿妊娠试验为阳性,血hCG82~2 387IU/L,B超提示少量、中等量或大量积液,附件包块.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1.2镜下手术腹腔镜术前常规检测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做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有休克症状患者,在输血输液抗休克同时,立即行腹腔镜检查.采用德国科曼电视腹腔镜及手术器械.38例全部采用全麻.患者取头低臀高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脐中线上脐轮下纵形切开皮肤1.1cm,建立气腹、置镜.于左右髂前上棘内4cm处再行第二、三操作孔.

    作者:田国琴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骨不愈合

    我院1995年4月-2000年5月,应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骨不愈合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6~48岁,平均36岁,骨折骨不愈合诊断标准为骨折后6个月仍无X线与临床愈合征象.骨折不愈合时间6~24个月,平均10.5个月.其中10例为开放性骨折后骨不愈合,6例为闭合性骨折保守治疗后骨不愈合,30例钢板内固定不良,其中10例因骨不愈合已接受1~3次手术治疗后仍不愈合.

    作者:王渊;杨旭东;孟庆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洛赛克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我院1996年1月-2000年6月应用洛赛克及雷尼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80例,旨在评价洛赛克对GERD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共80例,男54例,女26例,年龄24~77岁,平均50.5岁.病史1个月~15年,平均40个月.主要临床表现:反酸58例(72.5%),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56例(70.0%),咽下困难19例(23.8%),呕血及黑便8例(10.0%),呃逆3例(3.8%).1.2 内窥镜检查用Olympus GIF-XQ30纤维胃镜进行常规检查.观察胃、食管粘膜的炎症改变情况,视具体情况取活检组织数块.

    作者:刘奋学;张子昭;胡汝东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聚维酮碘在内眼术前应用观察

    聚维酮碘(Polyvidone-Iodine,PVP-Ⅰ)为一种广谱抗菌剂,对粘膜刺激性小,用其滴眼或冲洗结膜囊,可使细菌减少95%,菌种减少50%[1 ].有报道[2.3]内眼术前经常规结膜囊准备后,结膜囊细菌培养仍有一定阳性率.为进一步降低结膜囊内细菌数,在一组内眼术前,除常规结膜囊准备外,手术开始时加用PVP-Ⅰ冲洗结膜囊和眼睑消毒.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孙由芹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左肾双输尿管畸形并发巨大输尿管囊肿误诊1例

    1病历报告患者,女,21岁,农民.因尿频尿急伴下腹膨隆、胀痛半个月余,行B超检查提示卵巢囊肿于2001年2月24日入院要求手术治疗.否认既往腹痛腹胀及家族阳性史,月经正常,婚后3个月,停经2个月余.查体:T 36.8℃,P 90/min,R 20/min.BP 13/8kPa.一般情况尚好.头颅、五官、心肺、脊柱四肢、肛门外生殖器均无异常.下腹部稍膨隆,可扪及一20cm×30cm囊性包块,压痛(±),反跳痛(-),肝脾(-),肠蠕动音正常.实验室检查,尿:PRO(++),RBC(++),WBC(++),血:RBC 3.5×1012/L,WBC 8.4×109/L,N 0.80,L 0.20,BPC 10×109/L,BGO型.

    作者:张达鉴;夏绍荣;吴兵莲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小儿静脉全麻术后护理问题及对策

    随着小儿外科的迅速发展,其术后护理的质量对手术的成功,减少并发症不容忽视.因此如何护理好术后患儿,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1临床资料本组为各种原因需手术者1 000例,其中男729例,女271例,年龄1d~9岁,平均11个月.其中舌后坠者1例,嗜睡者1例.我们对每一位患者都实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建护理病历,由专人负责.通过建立护理病历,使我们能更多地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术后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如:误吸危险、知识缺乏、适应改变、体温过高或过低、感染危险等一系列问题,及时给予对策,如术后禁食、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引流物的量、颜色、性质.冬天注意保暖,夏天注意降温问题,根据不同病种决定禁食时间的长短、体位的改变、活动的早晚、液体的滴速等,通过了解到的护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来解决不同的问题.

    作者:孙美丽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患者的护理

    我院1990-2000年行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6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68例,其中男12例,女56例,年龄20~55岁.病程:<1年23例,1~5年39例,>5年6例.2术前护理2.1做好心理护理护士应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和意义,消除顾虑及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2.2基础护理①测基础代谢率和作喉镜、心电图、X线和血液等有关检查.②手术备皮,普鲁卡因等药物试敏.③营养失调的矫正,忌刺激品.④术前按医嘱准确给患者服药,并观察药物治疗反应.⑤指导患者做仰卧位、肩部垫软枕、头向后仰的体位练习,每d练习30min 1h.

    作者:黄伍娣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复合蛋白锌10号治疗厌食症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为探讨复合蛋白锌10号对儿童厌食、偏食的临床疗效.我们对300例病史在6个月以上厌食的患儿给予复合蛋白锌10号口服.<6岁2~3片/次.>6岁4片/次,均3/d,饭前嚼碎服,2个月为1个疗程,有并发症者给予对症治疗.治疗前后监测血清锌.2结果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体重增加,血清锌达正常范围为显效,共96例(32%);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体重有所增加,血清锌较服药前提高为有效,共168例(58%);治疗前后病情无明显变化为无效,共36例(12%);总有效率为88%.

    作者:孙萍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阿斯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前研究表明冠心病(CHD)的发生与持续存在的炎症刺激有一定关系,炎症反应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和发展[1 ],本文通过测量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治疗前及不同剂量的阿斯匹林治疗后炎症蛋白CRP的浓度变化,以了解UAP与炎症反应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沈彩华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失语症的神经康复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倾向,老年疾病也更为突出,其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病、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所占比例随之增加,再由于诊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下降、生存率增加,由此引起的致残数也随之增加,所以康复护理列为临床常规护理内容之一,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及功能障碍的防治.在临床护理的早期就引入康复治疗,由神经临床医师和神经康复师组成的神经康复小组对神经疾病的具体障碍进行协同措施,包括运动、认知、心理、语言交流、日常生活、职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能力,以取得佳的效果.

    作者:周淑杰;邢德利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2例报告

    1典型病例例1,男26岁,以反复咯血,四肢关节痛,乏力,消瘦2个月入院.查体:T 36.9℃,P 68/min,R 21/min,BP 13.3/8.0kPa.贫血貌,双肺呼吸音粗糙,右下肺呼吸音低,肝、脾未触及,双肾区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Hb 79g/L,WBC 11×109/L,24h尿蛋白定量3.86g,尿蛋白(++),尿液红细胞(++),尿比重1.010~1.012,肾图示双肾功能严重受损,双肾B超示左肾8.6cm×4.1cm×2.7cm,右肾8.2cm×3.9cm×2.5cm,双肾实质弥漫性改变.血BUN 31mmol/L,CO2Cp 14.2mmol/L,Scr 712μmol/L,Ccr 15ml/min,免疫球蛋白IgA、IgA、IgG均正常,骨髓象增生性表现,X线胸片示双肺下野大片状模糊影.痰中多次含铁血黄素(+),P-ANCA(+),GBM抗体(-).血气分析示PO26.93kPa.

    作者:赵延君;徐东辉;孔凡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3岁以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为了解3岁以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特殊临床表现,本文总结了1998年11月-2000年5月66例3岁以下(包括3岁)婴幼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特点,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66例中,男42例(63.6%),女24例(36.4%).<1岁13例(19.7%),1~2岁24例(36.4%),2~3岁29例(43.9%).

    作者:敬琴珍;张鹏;孙梅格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RK术后外伤性无虹膜症1例

    1病历报告患者,女,29岁.因右眼被拳头击伤后视物不清4d于1998年7月6日入院.入院时查:右眼视力0.15,眼睑青紫肿胀,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中央透明,见散在点状着色,周边部见12条放射状瘢痕,3:00及9:00位角膜瘢痕深达角膜全层,瘢痕内可见色素颗粒沉着,其余瘢痕深约1/2角膜厚度,角膜内皮见色素kp,前房较左眼稍浅,房水Tyndall(+),未见虹膜,晶体轻度混浊,表面色素沉着,晶体悬韧带可见,未发现断裂,玻璃体内未见黑色漂浮物,眼底呈豹纹状改变,眼压指测T-1.左眼视力0.8,周边部12条角膜放射状瘢痕深约1/2角膜厚度,虹膜纹理清,余(-).患者曾于1994年8月因高度近视行双眼RK手术,术后双眼裸眼视力达0.8.

    作者:刘明江;袁容娣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细胞凋亡与眼科疾病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的自主的、有序性死亡,亦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到目前为止,人们知道的细胞死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坏死,另一种就是细胞凋亡[1].细胞凋亡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细胞死亡类型,而且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及复杂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细胞凋亡被提出于1972年(希腊语指花瓣凋落)经历了15年的休眠后于90年代中期开始成为生物学领域研究的至热点[2].细胞凋亡之所以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与临床疾病的密切关系,对细胞凋亡的研究不仅阐明了一大类疾病的发病机制,而且由此可以导致新疗法的出现.本文就细胞凋亡在眼科领域的研究情况作一叙述.

    作者:王云松;何彦津;宋国祥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主办:河北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