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志;成天臣;许先芳;杨晨
陈枫教授师承于石学敏院士,从事针灸临床30余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创立的“颅底七穴”“改良合刺”针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显著疗效.陈教授精研《内经》,以经络辨证为主,结合脏腑辨证,在临床中有独到的经验.笔者列举陈教授治疗4种疑难杂症的临床经验,即应用角孙透完骨方法治疗聋、耳鸣,脑户穴治疗颤证,神门、偏历、膻中组穴治疗尼古丁依赖和足阳明经排刺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均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李博灵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小针刀松解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3例采用膝关节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针刀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小针刀松解.2组均治疗3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西安大略和麦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进行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僵硬、关节功能评分均降低(P<0.05),针刀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针刀松解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比单纯玻璃酸钠注射在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具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李志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通痹颗粒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为通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对照组及治疗组诱导佐剂性关节炎发生.治疗组大鼠予通痹颗粒灌胃治疗,对照组予雷公藤多苷灌胃治疗,连续治疗14 d;模型组大鼠参照治疗组大鼠进行固定处理,但不予任何治疗:空白组不予任何干预.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关节肿胀度、关节炎指数、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空白组大鼠皮毛有光泽,色白,精神佳,饮食、活动正常.模型组大鼠皮毛无光泽,色暗,精神差,饮食、活动减少.治疗组及对照组大鼠皮毛有光泽,精神可,饮食、活动可.治疗前、治疗第7、14 d,模型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大鼠体质量均低于空白组(P<0.01).治疗第7、14 d,治疗组、对照组体质量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第7、14 d,模型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大鼠关节肿胀度高于空白组(P<0.05).治疗第7、14 d,治疗组、对照组关节肿胀度、关节炎指数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关节肿胀度、关节炎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模型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大鼠CRH、ACTH、IL-1及TNF-α均高于空白组(P<0.01);对照组及治疗组CRH、ACTH、IL-1及TNF-α均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CRH、ACTH、IL-1及TNF-α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痹颗粒可以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缓解RA的炎症,可能与HPA轴的调节作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柳玉佳;范伏元;王莘智;吴伊莹;旷惠桃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医四联疗法结合西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四联疗法(应用胃管注入复方清胰汤、大承气汤灌肠、吴茱萸封包外敷腹部、维生素B1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分别观察2组患者腹痛、腹胀、发热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血淀粉酶、血脂肪酶、C反应蛋白(CRP)恢复正常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统计并发症发生率、转手术率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腹痛、腹胀、发热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血淀粉酶、血脂肪酶、CRP恢复正常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转手术率、痛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四联疗法结合西医治疗SAP能减少并发症和转手术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疗效满意.
作者:梁尔斌;庞阮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普通型细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5例普通型细菌感染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予葛根芩连汤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52例予诺氟沙星胶囊口服治疗.2组均连续服用3d,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后大便正常率及病原学转阴率.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92.45%,对照组显效率57.69%,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大便正常率94.3%,病原学转阴率92.5%;对照组大便正常率88.5%,病原学转阴率80.8%.2组大便正常率、病原学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普通型细菌感染性腹泻,疗效显著,大便正常率及病原学转阴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东;朱继华;谷玉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5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中医综合治疗组125例采用中药内服、穴位拔罐、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125例子西药常规治疗.治疗7d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76.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咳嗽、鼻塞流涕、体温等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2组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相当.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症状,增强免疫力.
作者:刘静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中药联合来曲唑片治疗枸橼酸氯米芬(CC)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CC抵抗的PCO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0例子补肾活血中药联合来曲唑片治疗,西药组30例予来曲唑片治疗,中药组30例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3组疗效,B超监测卵泡大小、子宫内膜情况,观察3组妊娠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70%,西药组总有效率46.70%,中药组总有效率23.3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中药组(P<0.05);西药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P<0.05).治疗组成熟卵泡和排卵数均多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西药组成熟卵泡和排卵数多于中药组(P<0.05).治疗组临床妊娠率26.67%,西药组临床妊娠率6.67%,中药组临床妊娠率10.00%,治疗组临床妊娠率高于西药组、中药组(P<0.05).结论 补肾活血中药联合来曲唑片治疗CC抵抗的PCOS不孕症疗效满意,优于单纯应用来曲唑片或补肾活血中药治疗.
作者:陈燕;刘何玥;杨冰馨;唐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密蒙花方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134眼)重度NPDR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68眼)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基础上应用密蒙花方治疗,对照组34例(66眼)单纯应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大约分4次完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分次光凝时间间隔1周,连续口服密蒙花方2个月.比较2组治疗1、2个月后视力、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治疗前后黄斑水肿厚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视力提高率41.2%,对照组25.8%;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视力提高率54.4%,对照组36.4%.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视力提高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P<0.01).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新生血管消退总有效率89.7%,对照组75.7%;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新生血管消退总有效率95.6%,对照组84.8%.2组治疗1、2个月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治疗组新生血管消退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黄斑水肿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密蒙花方治疗重度NPDR,较单纯应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能更快速有效地改善患者视力,减轻黄斑水肿,促进新生血管消退.
作者:夏伟;陈杨磊;孔祥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回神醒脑汤结合心理治疗方案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回神醒脑汤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和心理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功能活动问卷(FAQ)评定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SCL-90评分、FAQ评分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回神醒脑汤结合心理治疗方案能有效缓解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欧阳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湿热瘀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乙型肝炎相关ACLF湿热瘀黄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9例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2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凉血解毒化瘀方加减,治疗8周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及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41.4%,优于对照组(24.1%,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62.0%,对照组58.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LT、TBiL、PT均降低,Alb、PTA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乙型肝炎相关ACLF湿热瘀黄证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提高疗效.
作者:段萌;朱丽;吴蓓;王丽;王玥莲;李继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围绝经期抑郁症为临床常见病的精神类疾病,中医治疗以针灸、口服中药为主,常忽视了腹部推拿也是治疗其症状的有效方法,从中医理论及现代研究角度阐述了腹部推拿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现代机制研究,明确了腹部推拿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有效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苏志超;闫华琼;荣兵;赵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6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8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 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停药4周后随访.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症状积分,比较2组治疗前后胃排空率、血清胃动素(MTL)、胃促生长素(Ghrelin)及5-羟色胺(5-HT)含量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80.8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4周、随访时症状积分均较本组治疗2周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4周、随访时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治疗后同期降低明显(P<0.05).2组治疗后胃排空率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血清MTL、Ghrelin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5-HT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TL、Ghrelin升高更明显(P<0.05),5-HT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针刺治疗FD,能较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MTL、Ghrelin水平,降低5-HT水平有关.
作者:赵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对卒中后失语患者语言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卒中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2组,护理组40例运用康复护理方法,对照组40例予常规护理方法,疗程均30 d,比较2组自发语言、听理解、复述、命名4项语言能力改善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 护理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72.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护理后4种语言能力得分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自发言语、复述能力评分均升高(P<0.05).护理组护理后自发言语及复述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护理对卒中后失语患者语言障碍的恢复,特别在自发语言能力和语言复述能力方面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郭敏英;方平;廖笑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乳房按摩联合耳穴贴压促进剖宫产术后早期泌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剖宫产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仅实施常规剖宫产术后护理,护理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乳房按摩以及耳穴贴压,观察并比较2组的泌乳始动时间、不同时段泌乳量及不同时段乳房胀痛程度.结果 护理组平均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术后24 ~48 h及48~72 h内开始泌乳的患者所占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d护理组泌乳量1、3、4级所占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d护理组泌乳量1、3级所占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d护理组泌乳量1、2、3级所占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术后48~96 h内乳房胀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早期实施乳房按摩联合耳穴贴压能促使泌乳时间提前,增加泌乳量,有助于缓解乳房胀痛,值得推广.
作者:何志群;刘桂英;何丽亚;黎玉婷;王泳晓;周娟;李杏慈;姚靖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养血润燥颗粒治疗干燥综合征(S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4例S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例子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养血润燥颗粒治疗.2组疗程均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Schirmer试验、角膜染色、唾液流率、红细胞沉降率(ESR)及中医症状积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Schirmer试验、唾液流率均升高,角膜染色、ES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各项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轻微,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养血润燥颗粒可改善SS患者临床症状,且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陆馨;张默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体表定位头皮电针治疗脑梗死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梗死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体针针刺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体表定位头皮电针治疗.2组同时配合言语训练.2组均每日治疗1次,1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CRRCA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听理解、复述、说、朗读、阅读5项CRRCAE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8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体表定位头皮电针治疗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江玉娟;项蓉;张艳春;杨玉霞;常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卒中后中重度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92例卒中后中重度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予早期药物对症治疗.对照组46例予康复训练,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2d,共治疗6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肢体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BI)指数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 <0.05).2组治疗后肢体Fugl-Meyer评分、BI指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肢体Fugl-Meyer评分、BI指数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 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卒中后中重度偏瘫,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和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
作者:秦勇;许文杰;杨慰;曹云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柴胡龙牡汤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单纯应用TP方案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TP方案开始前7d,予柴胡龙牡汤口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体质量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稳定率82.1%,对照组57.1%,2组生活质量稳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体质量稳定率75.0%,对照组46.4%,2组体质量稳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体质量较对照组稳定.治疗组治疗后CD4+、CD4 +/CD8+较对照组上升(P<0.05),CD8+降低(P<0.05),治疗组免疫调控优于对照组.结论 柴胡龙牡汤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有效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志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完全切断颈后伸肌群的方法,建立针刀治疗的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为针刀治疗颈椎病提供一种较可靠的实验模型.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8只)、对照组(18只),每组又分1个月、3个月、5个月组,每组6只,模型组采用手术方法完全切断颈后伸肌群,对照组行伪手术.造模术后于相应时间点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并进行免疫组化和定量多聚链反应(PCR)检测Ⅰ、Ⅱ型胶原表达强度及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组织形态学观察:颈椎间盘退变程度逐渐加快、加重,模型组颈椎间盘退变较对照组明显;3个月时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型胶原蛋白检测:(1)免疫组化染色法,Ⅰ型胶原与椎间盘退变呈正相关性,Ⅱ型胶原与椎间盘退变呈负相关性,二者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发生转换.模型组Ⅰ、Ⅱ型胶原表达均在3个月时较对照组明显(P<0.05),而对照组Ⅰ、Ⅱ型胶原表达5个月较1个月时才开始明显(P<0.05).(2)PCR检测:随着椎间盘退变进程,Ⅰ型胶原基因表达逐渐增加;Ⅱ型胶原基因表达逐渐减少.模型组Ⅰ、Ⅱ型胶原基因表达均在3个月时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完全切断颈后伸肌群可造成大鼠颈椎动静力失衡,从而加快颈椎间盘退变进程,3个月时即退变明显,为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机制研究提供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作者:朱中书;孙钦然;张丽瑾;王玉洁;刘方铭;刘维菊;尹聪;吴文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输注加温液体及参附注射液对创伤性休克并发低体温的复苏效果.方法 将25例创伤性休克并发低体温的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14例进行常规治疗,包括常规快速补液、保暖措施.治疗组1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加温输液及参附注射液治疗.2组患者均行连续心电、血氧和血压监测,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过程中体温、平均动脉压、休克指数变化及患者复苏达标时间、30 d死亡率.结果 对照组就诊后10 min内体温继续下降,之后体温缓慢回升;治疗组患者就诊后体温快速回升,且就诊后10、20、30、40、50 min内体温高手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就诊后平均动脉压均缓慢回升,但治疗组就诊后第20、30、40 min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就诊后休克指数均缓慢下降,但治疗组就诊后第20、30、40、50 min休克指数低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苏达标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30 d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常规补液相比,加温输液联合参附注射液有助于缩短创伤性休克并发低体温复苏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赵荣忠;魏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