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环境条件对枳壳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影响

何英杰;王靖;刘东波;伍睿宇;唐其;谢红旗

关键词:枳壳, 挥发油, 主要成分, 环境条件, GC-MS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环境条件对枳壳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紫外、温度、湿度等因素干预下,对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变化进行GC-MS分析.结果 柠檬烯和芳樟醇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其含有量分别为43.10%和26.43%.-20℃冷藏和短暂常温干燥保存对其主要成分的影响程度较低.结论 温度是影响枳壳挥发油含有量的主要因素,紫外照射对其也有显著影响.
中成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亚临界水萃取康定鼠尾草中丹参酮类成分工艺的优化

    目的 优化亚临界水萃取康定鼠尾草中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亚临界水体积流量为影响因素,3种丹参酮类成分提取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佳条件为萃取压力6 MPa,萃取时间90 min,萃取温度180 ℃,亚临界水体积流量4.0 rnL/min,提取率达90.42%.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绿色环保,可用于亚临界水萃取康定鼠尾草中丹参酮类成分.

    作者:冀恬;董琦;谭亮;迟晓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黄芪多糖水提工艺的优化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目的 优化黄芪Astragali Radix多糖水提工艺,并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影响因素,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均匀设计优化提取工艺.MTT法检测多糖对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NCI-H460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Bax、Bcl-2的表达.结果 佳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1h,料液比1∶35,多糖提取率3.62%.与对照组相比,多糖组中NCI-H1460细胞的增殖被显著抑制(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S期比例、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总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 <0.01);Caspase-3表达、Bax/Bcl-2比例均明显提高(P<0.01).结论 该优化水提黄芪多糖的方法快捷、稳定可靠;黄芪多糖能显著抑制NCI-H460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阎力君;洪涛;王福玲;李健;田硕;张多;高原;雒江菡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UPLC-Q-TOF MS/MS法分析参芪降糖颗粒化学成分

    目的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Q-TOF MS/MS)分析参芪降糖颗粒化学成分.方法 该复方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C) BEH C1.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30℃.再通过质谱保留时间、精确分子量、特征碎片离子等信息鉴定所得成分的结构.结果 从中共鉴定出98个化合物,主要包括皂苷、黄酮、木脂素等.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参芪降糖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建立奠定基础.

    作者:张慧;张晓静;姜慧洁;颜继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栀子金花丸中3种成分溶出度的比较

    目的 比较栀子金花丸(栀子、黄芩、黄连等)中栀子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度.方法 根据《中国药典》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3种成分在水、0.1 mol/L盐酸、pH4.5缓冲液、pH7.2缓冲液中的溶出度,并比较0.1%、0.4%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溶出度的影响.结果 不加SDS时,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度较低,在各介质中的溶出区分度不明显;加入0.4% SDS后,120 min时黄芩苷在4种介质中的溶出度分别为68%、54%、46%、56%,盐酸小檗碱分别为52%、41%、46%、42%,栀子苷分别为81%、91%、88%、80%.与未加入SDS相比,加入SDS后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在不同介质中的T30.明显减小(P<0.05),但栀子苷的T5o无显著差异(P>0.05);加入0.4% SDS后,各成分在不同介质中的T30或T50均小于加入0.1% SDS后.结论 为了全面评价栀子金花丸的质量,需要在含有0.4% SDS的4种溶出介质中考察栀子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度.

    作者:肖娅;常金花;薛禾菲;刘翠哲;刘喜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紫地榆提取物的止血作用

    目的 研究紫地榆提取物对小鼠的止血、凝血作用.方法 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组,紫地榆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给药3d,末次给药后,测定小鼠断尾出血时间、血浆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 紫地榆低、中、高剂量组可缩短小鼠断尾出血时间,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极为显著;紫地榆中、高剂量组可缩短小鼠血浆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其中高剂量作用明显.结论 紫地榆具有明显的止血凝血作用.

    作者:封烨;王金燕;南彦东;耿玲;陈俊雅;李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中4种黄酮

    目的 建立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中4种黄酮的含有量.方法 将Fe3O4磁性MIPs加入覆盆子乙酸乙酯部位溶液中,制备混合MIPs.混合MIPs甲醇洗脱液的分析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6 nm.结果 紫云英苷、椴树苷、槲皮素、山柰酚分别在2.4~1 232.0 μg (R2 =1)、7.1 ~3 648.0 μg(R2=0.999 9)、4.7 ~4 840.0 μg(R2=0.999 9)、4.8~2440.0 μg(R2=0.999 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4%、99.33%、99.26%、98.67%,RSD分别为2.04%、1.40%、1.76%、1.75%.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去除了杂质干扰,可用于覆盆子中黄酮类成分含有量的测定.

    作者:马亚娟;白文婷;朱小芳;黄丽萍;谢一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海洋天然产物Epoxysorbicillinol通过诱导Nrf2核转位对APP/PS1转基因AD小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 海洋化合物是治疗阿尔茨海默(Alzheimer disease,AD)的新候选药物来源,化合物Epoxysorbicillinol是从Haliclona sp.海绵的共生真菌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长梗木霉)中提取的一种新的聚酮类化合物.本实验通过观察了Epoxysorbicillinol对APP/PS1转基因AD模型小鼠大脑中氧化应激水平和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斑块沉积的影响,揭示Epoxysorbicillinol对AD的治疗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给予5月龄APP/PS1转基因AD小鼠不同剂量的Epoxysorbicillinol和阳性对照药石杉碱甲Epoxysorbicillinol 3个月.水迷宫法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ELISA法检测小鼠脑内Aβ1-42和Aβ14.含有量,并观察脑内MDA水平.为阐明Epoxysorbicillinol的抗氧化机制,检测Epoxysorbicillinol对Aβ1-42诱导损伤的SH-SY5Y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并检验其对Nrf2蛋白核转位的作用.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Epoxysorbicillinol可以有效的降低AD转基因小鼠脑内的Aβ生成,降低脑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并能有效降低Aβ1-42诱导的SH-SY5Y细胞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t2)的核转位而增强了细胞抗氧化酶的表达.结论 Epoxysorbicillinol可以抑制AD小鼠中枢过高的氧化应激水平,减少中枢Aβ的形成,其作为一种抗AD的候选化合物,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的潜力.

    作者:马世江;靳玫;沈长波;李素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苦参碱抑制RPMI8226细胞增殖及对Notch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RPMI8226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增殖及对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受体胞内段ICN1、靶基因Hes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苦参碱明显抑制RPMI8226细胞增殖(P<0.05),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P<0.01);细胞周期检测结果示G./G1期细胞增多(P<0.01),S期细胞减少(P<0.01);ICN1、He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苦参碱可抑制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增殖,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并阻滞细胞于Go/G1期,可能是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活性而实现的.

    作者:杨春秀;陈建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目的 评定金银花中绿原酸含有量的不确定度.方法 建立测量模型,分析所涉及各因素对含有量测定结果的影响,评估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绿原酸含有量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HPLC法测定绿原酸含有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40 6 mg/g,绿原酸含有量为(29.51 ±0.040 6)mg/g.对照品和供试品的称样量是影响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金银花中绿原酸含有量的不确定分析,使测定结果更加可靠.

    作者:朱静;丰杰;贾毓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陈氏清肺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陈氏清肺方(太子参、麦冬、沙参,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的临床疗效.方法 均使用强的松用药的RA-ILD患者,用区组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另加陈氏清肺方).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评价疾病活动度(DAS28),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体).进行治疗前后高分辨CT (HRCT)检查并评分及观察记录中医证候体征.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在咳嗽、咳痰和气短等中医证候积分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71%,对照组改善的总有效率为23%.治疗后观察组HRCT肺部影像学改善总有效率68%,对照组总有效率13%.结论 在治疗RA用药不变的基础上,陈氏清肺方能明显改善RA-ILD患者的咳嗽、咳痰和气短等症状,HRCT影像学证实能明显改善肺间质病变的面积和严重程度.

    作者:唐小蓉;沈杰;何东仪;朱琦;岳涛;姜婷;汪荣盛;刘秀华;孙红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基于MATLAB优化工具箱优化西洋参总皂苷提取工艺

    目的 应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优化西洋参总皂苷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SPSS软件对西洋参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目标模型,以浸膏中总皂苷的含有量和西洋参中总皂苷的提取率为指标,乙醇体积分数、溶剂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采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中的多目标遗传算法函数进行寻优.结果 佳条件为加7.45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1.26h,提取1次,总皂苷含有量为205.4 mg/g,提取率为3.70%.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提取西洋参总皂苷.

    作者:李囡囡;卢莉蓉;刘芳;李建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野马追倍半萜内酯精制工艺的优化

    目的 优化野马追Eupatorium lindleyanum DC.倍半萜内酯精制工艺.方法 以野马追内酯A、B含有量为指标,动态吸附及解吸附试验优化大孔树脂吸附工艺;以夹带剂(无水乙醇)用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为影响因素,倍半萜内酯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CO2超临界萃取工艺.结果 优精制工艺条件为采用AB-8型大孔树脂,提取液以40 mL/min体积流量通过树脂柱,将吸附后的树脂依次用水、20%、40%、60%、80%乙醇各3 BV洗脱,收集60% ~ 80%部分;优CO2超临界萃取工艺条件为夹带剂用量30%,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h,CO2体积流量40 mL/min,野马追内酯A、B总含有量由0.56%增加到39.07%.结论 该方法简单可行,可用于精制野马追倍半萜内酯.

    作者:郑云枫;仲欢欢;王怡然;李存玉;彭国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益智聪明汤对Aβ25-35致阿尔茨海默病小鼠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智聪明汤(人参、茯苓、制首乌,等)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磷酸化tau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SPF级ICR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左侧海马单次注射生理盐水3μL,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组及益智聪明汤各组分别左侧海马注射Aβ25-35 3μL(3 nmol/L),除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盐酸多奈哌齐和益智聪明汤.给药15 d后,免疫组化测定tau蛋白磷酸化位点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PI3 K/AKT/GSK3β(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的蛋白表达.结果 益智聪明汤可减少tau(Thr231)及tau (Ser404)磷酸化表达水平,增加PI3K、AKT及GSK3β磷酸化表达.结论 益智聪明汤可抑制Aβ25-35致阿尔茨海默病小鼠tau蛋白磷酸化位点的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I3 K/Akt/GSK3β信号途径.

    作者:齐越;姜鸿;李纪彤;王光函;王亚斌;秦文艳;李昭;刘小虎;向绍杰;贾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的研究进展

    《中国药典》对药品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提出要求已实施了10多年,但目前它仍是药品生产企业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论述了药品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研究的必要性,对比现版与旧版药典相关要求与方法的差异,以帮助药品检验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正确解读、执行2015年版《中国药典》,并开展相关工作.

    作者:庞云娟;樊文研;刘康连;梁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鸢尾苷元在兔体内的药动学

    目的 建立测定兔血浆中鸢尾苷元的HPLC法,并研究鸢尾苷元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以6只日本大耳白兔自身交叉对照,灌胃给予葛花异黄酮60 mg/kg(含鸢尾苷元40 mg/kg),HPLC法测定血浆中游离的和经酶水解后的鸢尾苷元血药浓度,利用PKsolver 2.0计算出主要药代参数.结果 灌胃给药后兔血浆中游离鸢尾苷元的AUC0-t、Tmax、Cmax分别为(46.78±5.12)μg·min/mL、(5.39-0.54) min、(0.84±0.21) μg/mL,总鸢尾苷元AUC0-t、Tmax、Cmax分别为(485.48 ±23.53) μg·min/mL、(20.12±2.84) min、(2.95±0.67) μg/mL.结论 建立的HPLC方法可用于鸢尾苷元的药动学研究,鸢尾苷元灌胃给药后,在兔体内主要以结合形式存在.

    作者:王金凤;赵庆兰;王芳;魏颖;赵楠;刘丹;王国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光绪《黔江县志》载有118种药物,与咸丰《黔江县志》及《黔江县乡土志》相比,药物品种和数量呈现动态变化的过程,反映了人们对药物资源的认识和开发,以及资源贫富之变化.该县志记载了20条药物治病信息,对临床用药和研制新药,以及药物生长的自然环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医药民俗、药物诗歌、药物俗名、植物形态、药物生长特点、药物毒性等医药文化知识多有涉及,为开发黔江及其所处武陵山区药物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研究其他地方志所载医药科技信息提供了示范效应.

    作者:胡安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西洋参防护放疗旁效应损伤的中医学机制

    随着接受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逐年增加,以及辐射生物学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放疗所致的辐射旁效应损伤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辐射致癌的重要原因.虽然许多药理学研究表明西洋参具有防护辐射旁效应损伤的作用,然而中医学理论对相关机制尚无系统的论述.就此,本文从中医学的病因病机、脏腑、气血、阴阳平衡等方面论述西洋参防护辐射旁效应的中医学机制.

    作者:王磊;卢志伟;刘永琦;许小敏;张利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基于QbD理念的丹参质量管理

    近几年来,QbD(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正逐渐被国内外各行各业所熟悉和接受,各领域研究人员就此开展了相应实践工作,并得出了一些经验和结果,但该理念是否能应用于药用植物栽培尚不清楚.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丹参为研究对象,通过QbD理念在该药材种植、生产、加工相关关键节点研究的综述和分析,对该理念在中药材生产和质量控制上的应用进行思考和简单设想,以期为建立中药材种植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提供科学借鉴.

    作者:俞磊明;朱光明;钱文博;张朋;谈景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同环境条件对枳壳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环境条件对枳壳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紫外、温度、湿度等因素干预下,对挥发油主要有效成分变化进行GC-MS分析.结果 柠檬烯和芳樟醇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其含有量分别为43.10%和26.43%.-20℃冷藏和短暂常温干燥保存对其主要成分的影响程度较低.结论 温度是影响枳壳挥发油含有量的主要因素,紫外照射对其也有显著影响.

    作者:何英杰;王靖;刘东波;伍睿宇;唐其;谢红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当归四逆汤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 建立当归四逆汤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TLC法定性鉴别当归、甘草、白芍,HPLC法测定芍药苷含有量,并建立10批样品指纹图谱.结果 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性强,阴性无干扰.芍药苷在4.56 ~228.08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99.76%,RSD 1.97%.10批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良好(≥0.966 3).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当归四逆汤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罗倩;任一杰;张启立;樊秦;彭雪晶;张喜民;赵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成药杂志

中成药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