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卢志伟;刘永琦;许小敏;张利英
目的 探讨清脑舒络汤(自拟汤剂)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 根据选取标准,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中风恢复期治疗的186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清脑舒络汤(自拟汤剂)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0%,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治疗效果比较中,观察组的90.11%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另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电泳、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降低,且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清脑舒络汤(自拟汤剂)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中风恢复期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增强肢体的运动能力,祛瘀舒络,具有积极的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边永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栀子金花丸(栀子、黄芩、黄连等)中栀子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度.方法 根据《中国药典》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3种成分在水、0.1 mol/L盐酸、pH4.5缓冲液、pH7.2缓冲液中的溶出度,并比较0.1%、0.4%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溶出度的影响.结果 不加SDS时,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度较低,在各介质中的溶出区分度不明显;加入0.4% SDS后,120 min时黄芩苷在4种介质中的溶出度分别为68%、54%、46%、56%,盐酸小檗碱分别为52%、41%、46%、42%,栀子苷分别为81%、91%、88%、80%.与未加入SDS相比,加入SDS后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在不同介质中的T30.明显减小(P<0.05),但栀子苷的T5o无显著差异(P>0.05);加入0.4% SDS后,各成分在不同介质中的T30或T50均小于加入0.1% SDS后.结论 为了全面评价栀子金花丸的质量,需要在含有0.4% SDS的4种溶出介质中考察栀子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度.
作者:肖娅;常金花;薛禾菲;刘翠哲;刘喜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评价白术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Rhizoma炮制品(麸炒、土炒)质量.方法 通过UPLC法建立5个产地(浙江磐安和於潜、安徽、湖南、河北安国)炮制品的指纹图谱,分析采用AcquityUPLC(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mm,1.7 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5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40 nm.再通过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评价其质量.结果 28批麸炒品、27批土炒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分别为0.802~0.986、0.623~0.995,均聚为3类.其中,浙江磐安、於潜产样品与其他产地区分较明显,并且前者各批次之间差异较小.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白术的质量控制.
作者:盛云杰;严斌俊;穆朝峰;白雪;尹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青蒿素对Heymann肾炎大鼠尿液足细胞、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分子nephrin及podocin mRNA排泄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选取20只作为对照组,余下40只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羊抗Fx1A抗体制作Heymann肾炎模型,再随机分为模型组(n=20)和治疗组(n=20),青蒿素治疗组每日给予青蒿素100 mg/kg灌胃,4周后计数各组尿液足细胞排泄,RT-PCR方法检测各组尿液nephrin、podocin mRNA排泄量.结果 Heymann肾炎大鼠足细胞脱落明显增加,青蒿素治疗组尿液足细胞脱落数、nephrin、podocin mRNA排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青蒿素能减少糖尿病大鼠足细胞脱落,有效保护Heymann肾炎大鼠足细胞.
作者:刘伦志;张明霞;刘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RPMI8226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增殖及对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苦参碱对RPMI8226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受体胞内段ICN1、靶基因Hes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苦参碱明显抑制RPMI8226细胞增殖(P<0.05),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P<0.01);细胞周期检测结果示G./G1期细胞增多(P<0.01),S期细胞减少(P<0.01);ICN1、He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苦参碱可抑制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增殖,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并阻滞细胞于Go/G1期,可能是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活性而实现的.
作者:杨春秀;陈建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紫贝止咳颗粒(紫菀、矮地茶、川贝,等)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余邪恋肺证)的5家医院临床观察及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240例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口服紫贝止咳颗粒,对照组口服止咳宝片(紫菀、橘红、桔梗,等),治疗5d.结果 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分析人群,紫贝止咳颗粒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疗效总有效率为73.04%,对照组为54.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试验组为73.91%;对照组为60.8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咳嗽、咯痰单项症状的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紫贝止咳颗粒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余邪恋肺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范军铭;范小会;范伏元;毛兵;郑四平;蔡鸿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短柱八角Illicium brevistylum A.C.Smith的化学成分,并评价其抗炎活性.方法 短柱八角8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经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再对其抗炎活性进行筛选.结果 从中分离出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S,8R)-3,3',5-trimethoxy-4',7-epoxy-8,5'-neolignan-4,9,9'-triol(1)、methylabieta-8,11,13,15-tetraen-18-oate (2)、majusanin A(3)、豨莶丙苷(4)、(+)-lyoniresinol-3 a-O-α-L-rhamnopyranoside (5)、junipercomnoside D(6)、南烛木糖苷(7)、nudiposide(8)、尖瓣海莲苷A(9).化合物2、6、9对NF-κB的抑制率分别为47.81%、37.33%、33.37%.结论 化合物1、5、7~9为首次从八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6、9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
作者:叶全知;黄豆豆;陈伟;吕闪闪;孙连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内服中药汤剂联合六神丸外敷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疗效.方法 80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40例采用中药汤剂+六神丸外敷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石膏加压固定法治疗,观察3个疗程(21 d),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显效3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显效率87.5%,非显效5例治疗3周后无变化.对照组治疗2周后显效20例、好转14例、无效6例,4例好转病例3周后显效,其余无变化,显效率60%.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0,对照组出现5例复发,复发率12.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服中药汤剂联合六神丸外敷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疗效可靠,可操作性强,易于为患者接受,易于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马胜民;郭伟;胡芳;卫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优化金银花罐组式逆流提取工艺.方法 以干浸膏、绿原酸、木犀草苷、芦丁得率为评价指标,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佳条件为金银花粉碎成粗粉,每罐加入12倍量70%乙醇,60℃下提取3次,每次60 min,木犀草苷、芦丁、干浸膏得率明显高于传统单罐提取,溶剂用量和出液量显著降低.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提取率高,溶剂用量、能耗低,可用于罐组式逆流提取金银花.
作者:郑佳盛;王守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治疗呃逆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全部关于呃逆治疗的中药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开展研究,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 高频次药物的有陈皮、人参、丁香、甘草、生姜等;挖掘出的新处方包括“竹茹、黄连、香附、栀子”、“枳壳、炙甘草、人参、苏梗”、“炮附子、陈皮、防风、半夏、茯苓”、“炙甘草、人参、白芷、炮姜”.结论 治疗呃逆主要以“清肝和胃”、“和胃降逆”、“温阳化饮”、“温补脾胃”为组方规律.
作者:钟泽明;钟汉林;林基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UPLC-MS/MS法结合模式识别同时测定芪参益气滴丸(黄芪、丹参、三七等)中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熊果酸的含有量.方法 该药物5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CQUITY UPLC(R)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8 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40℃.再采用SIMCA14.0软件进行模式识别.结果 11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98.45%~101.38%,RSD 1.70% ~ 2.40%.10批样品质量偏差均在2 std(标准偏差)范围内.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芪参益气滴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霖;姜晓芳;孙志;左莉华;刘新;贾清泉;张菡;康建;赵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采用UPLC-MS/MS法探讨甘草与麻黄配伍后对甘草中入血成分甘草酸、甘草次酸和甘草苷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将12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各组分别灌胃给予单味甘草和麻黄-甘草(2∶1)水煎液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所得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3.2.2计算相关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与单味甘草组相比,麻黄-甘草(2∶1)组甘草苷、甘草次酸和甘草酸的AUCo-t(药-时曲线下面积)和Cmax(大血药浓度)均下降,MRT0-t(平均驻留时间)和t1/2z(血浆消除半衰期)均推迟,Vz/F(表观分布容积/吸收分数)均增大;甘草苷和甘草酸的CLz/F(总体清除率/吸收分数)均增大;甘草酸的Tmax(达峰时间)缩短了,甘草次酸的Tmax则推迟了.结论 甘草与麻黄配伍后,降低了甘草酸、甘草次酸和甘草苷的生物利用度,延缓了三者在体内的消除,增大了三者在体内的分布体积.
作者:卫平;马钦海;任孟月;罗佳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不同产地乌药Linderae Radix的质量.方法 热浸法测定浸出物含有量,HPLC法测定乌药醚内酯、乌药内酯、去甲异波尔定含有量,SPSS19.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各指标成分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浸出物>去甲异波尔定>乌药内酯>乌药醚内酯;前2个主成分(4种指标成分总含有量、浸出物含有量)的累积贡献率达86.86%;浙江台州产乌药的综合得分高.结论 以浙江台州为乌药道地产区具有一定科学依据.
作者:张婷;康显杰;杨莹;罗云云;吴瑶;杜伟锋;葛卫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热毒宁注射液中金银花和青蒿干燥工艺过程的批放行标准.方法 收集21批干燥中间体作为训练集样本,测定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含有量和含水量.通过统计过程控制结合近红外光谱,建立定量、定性放行标准.结果 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含有量和含水量均在定量放行控制限范围内,分别为18.21~31.92 mg/g、151.78 ~210.92 mg/g、34.03~48.97 mg/g、3.59% ~6.71%;其近红外信息也均在定性放行控制限范围内,分别为Hotelling T2 13.512、DModX 1.183.结论 该方法简单可行,可用于热毒宁注射液中金银花和青蒿干燥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璇;王永香;毕宇安;王振中;马世平;萧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优化野马追Eupatorium lindleyanum DC.倍半萜内酯精制工艺.方法 以野马追内酯A、B含有量为指标,动态吸附及解吸附试验优化大孔树脂吸附工艺;以夹带剂(无水乙醇)用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为影响因素,倍半萜内酯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CO2超临界萃取工艺.结果 优精制工艺条件为采用AB-8型大孔树脂,提取液以40 mL/min体积流量通过树脂柱,将吸附后的树脂依次用水、20%、40%、60%、80%乙醇各3 BV洗脱,收集60% ~ 80%部分;优CO2超临界萃取工艺条件为夹带剂用量30%,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h,CO2体积流量40 mL/min,野马追内酯A、B总含有量由0.56%增加到39.07%.结论 该方法简单可行,可用于精制野马追倍半萜内酯.
作者:郑云枫;仲欢欢;王怡然;李存玉;彭国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鳖甲煎丸联合西药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月,共收治128例中老年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在西医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采用鳖甲煎丸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免疫调节作用、PASI(皮损面积及严重性指数)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78.13%)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44%)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治疗1、2、3个月的PASI分明显降低,对照组治疗2个月、3个月的PASI分明显降低,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1、2、3个月的PASI分明显更低,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CD4+明显降低,CD4 +/CD8+明显上升,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后CD4+和CD4 +/CD8+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20.31%)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1%)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西医常规疗法鳖甲煎丸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安全性良好.
作者:李琳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优化广藿香超微粉表面包覆技术工艺.方法 以均匀度为指标,优选表面包覆剂(食用淀粉、药用二氧化硅、β-环糊精)的包覆比例.以水分、挥发油、醇溶性浸出物、百秋李醇、广藿香酮含有量为指标,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超微粉在24个月内的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表面包覆剂佳包覆比例为微粉∶药用二氧化硅4∶1、微粉∶食用淀粉3∶1、微粉∶β-环糊精3∶1.广藿香在储存过程中,各指标成分含有量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表面包覆能有效降低其速率,其中以β-环糊精效果较好,药用二氧化硅和食用淀粉无明显差异,佳包覆条件为微粉∶β-环糊精3∶1.结论 表面包覆技术对减缓广藿香微粉挥发性成分的损失具有明显效果,可为相关产品开发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持.
作者:张洪坤;郭长达;黄玉瑶;高贯彪;曾仑;莫子瑜;周劲松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优化黄芪Astragali Radix多糖水提工艺,并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影响因素,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均匀设计优化提取工艺.MTT法检测多糖对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NCI-H460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Bax、Bcl-2的表达.结果 佳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1h,料液比1∶35,多糖提取率3.62%.与对照组相比,多糖组中NCI-H1460细胞的增殖被显著抑制(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S期比例、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总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 <0.01);Caspase-3表达、Bax/Bcl-2比例均明显提高(P<0.01).结论 该优化水提黄芪多糖的方法快捷、稳定可靠;黄芪多糖能显著抑制NCI-H460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阎力君;洪涛;王福玲;李健;田硕;张多;高原;雒江菡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中4种黄酮的含有量.方法 将Fe3O4磁性MIPs加入覆盆子乙酸乙酯部位溶液中,制备混合MIPs.混合MIPs甲醇洗脱液的分析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6 nm.结果 紫云英苷、椴树苷、槲皮素、山柰酚分别在2.4~1 232.0 μg (R2 =1)、7.1 ~3 648.0 μg(R2=0.999 9)、4.7 ~4 840.0 μg(R2=0.999 9)、4.8~2440.0 μg(R2=0.999 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4%、99.33%、99.26%、98.67%,RSD分别为2.04%、1.40%、1.76%、1.75%.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去除了杂质干扰,可用于覆盆子中黄酮类成分含有量的测定.
作者:马亚娟;白文婷;朱小芳;黄丽萍;谢一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生皮散对大鼠Ⅲ期压疮创面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空白组,阳性药(七厘散)组,生皮散高、中、低剂量组(1.8、0.9、0.45 g/kg).给药前3d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制备大鼠Ⅲ期压疮模型,连续15 d于创面处给药,分别在造模成功后第0、3、7、10、15天测量创面面积;15 d后处死大鼠,取一部分创面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一部分进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测定.结果 七厘散组和生皮散各剂量组均显著缩小创面面积(P<0.01),降低局部组织中TNF-α的水平(P<0.01),HE染色结果显示炎性浸润程度明显减轻,新生肉芽组织明显增多.结论 生皮散通过抑制压疮局部炎症细胞释放TNF-α而促进组织的修复,具有明显的生肌、抗炎作用.
作者:郑焱江;高俊;李嘉豪;植茂辉;王玉芳;廖诗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