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枫;仲欢欢;王怡然;李存玉;彭国平
目的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Q-TOF MS/MS)分析参芪降糖颗粒化学成分.方法 该复方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C) BEH C1.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30℃.再通过质谱保留时间、精确分子量、特征碎片离子等信息鉴定所得成分的结构.结果 从中共鉴定出98个化合物,主要包括皂苷、黄酮、木脂素等.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参芪降糖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建立奠定基础.
作者:张慧;张晓静;姜慧洁;颜继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随着接受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逐年增加,以及辐射生物学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放疗所致的辐射旁效应损伤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辐射致癌的重要原因.虽然许多药理学研究表明西洋参具有防护辐射旁效应损伤的作用,然而中医学理论对相关机制尚无系统的论述.就此,本文从中医学的病因病机、脏腑、气血、阴阳平衡等方面论述西洋参防护辐射旁效应的中医学机制.
作者:王磊;卢志伟;刘永琦;许小敏;张利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国药典》对药品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提出要求已实施了10多年,但目前它仍是药品生产企业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论述了药品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研究的必要性,对比现版与旧版药典相关要求与方法的差异,以帮助药品检验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正确解读、执行2015年版《中国药典》,并开展相关工作.
作者:庞云娟;樊文研;刘康连;梁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UPLC-MS/MS法结合模式识别同时测定芪参益气滴丸(黄芪、丹参、三七等)中丹参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熊果酸的含有量.方法 该药物5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CQUITY UPLC(R)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8 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40℃.再采用SIMCA14.0软件进行模式识别.结果 11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98.45%~101.38%,RSD 1.70% ~ 2.40%.10批样品质量偏差均在2 std(标准偏差)范围内.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芪参益气滴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周霖;姜晓芳;孙志;左莉华;刘新;贾清泉;张菡;康建;赵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优化广藿香超微粉表面包覆技术工艺.方法 以均匀度为指标,优选表面包覆剂(食用淀粉、药用二氧化硅、β-环糊精)的包覆比例.以水分、挥发油、醇溶性浸出物、百秋李醇、广藿香酮含有量为指标,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超微粉在24个月内的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表面包覆剂佳包覆比例为微粉∶药用二氧化硅4∶1、微粉∶食用淀粉3∶1、微粉∶β-环糊精3∶1.广藿香在储存过程中,各指标成分含有量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表面包覆能有效降低其速率,其中以β-环糊精效果较好,药用二氧化硅和食用淀粉无明显差异,佳包覆条件为微粉∶β-环糊精3∶1.结论 表面包覆技术对减缓广藿香微粉挥发性成分的损失具有明显效果,可为相关产品开发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持.
作者:张洪坤;郭长达;黄玉瑶;高贯彪;曾仑;莫子瑜;周劲松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测定兔血浆中鸢尾苷元的HPLC法,并研究鸢尾苷元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以6只日本大耳白兔自身交叉对照,灌胃给予葛花异黄酮60 mg/kg(含鸢尾苷元40 mg/kg),HPLC法测定血浆中游离的和经酶水解后的鸢尾苷元血药浓度,利用PKsolver 2.0计算出主要药代参数.结果 灌胃给药后兔血浆中游离鸢尾苷元的AUC0-t、Tmax、Cmax分别为(46.78±5.12)μg·min/mL、(5.39-0.54) min、(0.84±0.21) μg/mL,总鸢尾苷元AUC0-t、Tmax、Cmax分别为(485.48 ±23.53) μg·min/mL、(20.12±2.84) min、(2.95±0.67) μg/mL.结论 建立的HPLC方法可用于鸢尾苷元的药动学研究,鸢尾苷元灌胃给药后,在兔体内主要以结合形式存在.
作者:王金凤;赵庆兰;王芳;魏颖;赵楠;刘丹;王国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左、右归丸对去卵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成骨、成脂分化后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雌性SD大鼠,取40只切除双侧卵巢制备模型,随机均分为模型组(1.0 g/kg蒸馏水)、左归丸组(9.45 g/kg左归丸)、右归丸组(10.26 g/kg右归丸)和补佳乐组(0.09 mg/kg戊酸雌二醇),另取10只作为空白组(1.0 g/kg蒸馏水),10只双侧切除卵巢周围少量脂肪作为假手术组(1.0g/kg蒸馏水),各组灌胃给药12周后,处死大鼠,取股骨和胫骨体外培养BMSCs,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法观察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 MTT法显示,左、右归丸对BMSCs增殖有促进作用,左归丸效果更佳.成骨分化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P <0.05,P<0.01),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左归丸组、右归丸组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而Bcl-2蛋白上调(P <0.05,P<0.01).成脂分化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左归丸组和右归丸组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Bcl-2蛋白下调(P<0.05),成骨、成脂分化后左归丸组与右归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左、右归丸均能抑制去卵巢大鼠BMSCs成骨、成脂分化后的凋亡,且左归丸有益于成骨分化,右归丸有益于成脂分化.
作者:孙千惠;任艳玲;吴琼;葛心慈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法分析双丹明目胶囊入血成分.方法 大鼠灌胃药物浸膏后取血浆,分析采用Agilent Extend C18色谱柱(2.1 mum×50 mm,1.8 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正离子采集模式下进行质谱全扫描.结果 检测出36种入血原型成分,主要来源于旱墨莲和山茱萸.同时,鉴定出3种代谢产物,分别为原儿茶酸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丹参素的甘氨酸结合物、隐丹参酮的D环开环代谢产物.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研究双丹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体内的药效物质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龙红萍;秦裕辉;刘峥嵘;王宇红;喻嵘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柱层析用硅胶对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Chang中主要成分的影响.方法 70℃下将羌活提取液置于硅胶中处理,于0~12 h取样(每小时1次),计算主要成分的剩余率和转化产物的增加率,再通过聚酰胺柱层析、重结晶、制备液相对转化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鉴定其结构.结果 硅胶对羌活醇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大,加热时间次之,而且在硅胶中加热时出现了羌活酚和脱水羌活酚2个主要转化产物,但对其他成分基本无影响.结论 羌活醇在硅胶中受热不稳定,故分离纯化该成分时不宜采用硅胶柱层析.
作者:张杰;李鸿钰;耿冰;徐丽丽;曾铖;顾正兵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二年残孔菌Abortiporus biennis (Bull.) Singer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二年残孔菌子实体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22E,24R)-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啤酒甾醇(3)、(22E,24R)-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4)、1,3-油酸-2-亚油酸革油酯(5)、脑苷脂B(6).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毅;文春南;刘元;麻兵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优化西洋参总皂苷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SPSS软件对西洋参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目标模型,以浸膏中总皂苷的含有量和西洋参中总皂苷的提取率为指标,乙醇体积分数、溶剂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采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中的多目标遗传算法函数进行寻优.结果 佳条件为加7.45倍量80%乙醇回流提取1.26h,提取1次,总皂苷含有量为205.4 mg/g,提取率为3.70%.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提取西洋参总皂苷.
作者:李囡囡;卢莉蓉;刘芳;李建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小檗碱与吴茱萸碱配伍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小肠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2 (ACAT2)、载脂蛋白B48 (ApoB48)和尼曼-匹克C1型类似蛋白1(NPC1L1)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分成空白对照组和4个造模组,造模组40只大鼠给予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建立高胆固醇血症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小檗碱-吴茱萸碱配伍组(89.2、178.4mg/kg),给予相应药物干预4周,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气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动物血清中总胆固醇、β-谷固醇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小肠组织ACAT2、ApoB48和NPC1 L1蛋白表达.结果 89.2、178.4 mg/kg配伍组能显著降低高胆同醇血症大鼠血清TC、TG和肝脏TC水平(P<0.01),89.2 mg/kg配伍组还能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清LDL-C和肝脏TG水平(P<0.05);气相色谱结果表明,178.4 mg/kg配伍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β-谷固醇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89.2 mg/kg配伍组极显著降低(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小檗碱与吴茱萸碱配伍2个剂量组ACAT2、ApoB48和NPC1 L1平均光密度值较模型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小檗碱与吴茱萸碱配伍可通过下调高胆固醇血症大鼠小肠ACAT2、ApoB48和NPC1 L1的表达调节机体胆固醇代谢.
作者:周昕;魏宏;沈涛;魏江平;任佳月;倪恒凡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优化亚临界水萃取康定鼠尾草中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亚临界水体积流量为影响因素,3种丹参酮类成分提取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佳条件为萃取压力6 MPa,萃取时间90 min,萃取温度180 ℃,亚临界水体积流量4.0 rnL/min,提取率达90.42%.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绿色环保,可用于亚临界水萃取康定鼠尾草中丹参酮类成分.
作者:冀恬;董琦;谭亮;迟晓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栀子金花丸(栀子、黄芩、黄连等)中栀子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度.方法 根据《中国药典》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3种成分在水、0.1 mol/L盐酸、pH4.5缓冲液、pH7.2缓冲液中的溶出度,并比较0.1%、0.4%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溶出度的影响.结果 不加SDS时,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度较低,在各介质中的溶出区分度不明显;加入0.4% SDS后,120 min时黄芩苷在4种介质中的溶出度分别为68%、54%、46%、56%,盐酸小檗碱分别为52%、41%、46%、42%,栀子苷分别为81%、91%、88%、80%.与未加入SDS相比,加入SDS后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在不同介质中的T30.明显减小(P<0.05),但栀子苷的T5o无显著差异(P>0.05);加入0.4% SDS后,各成分在不同介质中的T30或T50均小于加入0.1% SDS后.结论 为了全面评价栀子金花丸的质量,需要在含有0.4% SDS的4种溶出介质中考察栀子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度.
作者:肖娅;常金花;薛禾菲;刘翠哲;刘喜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热毒宁注射液中金银花和青蒿干燥工艺过程的批放行标准.方法 收集21批干燥中间体作为训练集样本,测定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含有量和含水量.通过统计过程控制结合近红外光谱,建立定量、定性放行标准.结果 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含有量和含水量均在定量放行控制限范围内,分别为18.21~31.92 mg/g、151.78 ~210.92 mg/g、34.03~48.97 mg/g、3.59% ~6.71%;其近红外信息也均在定性放行控制限范围内,分别为Hotelling T2 13.512、DModX 1.183.结论 该方法简单可行,可用于热毒宁注射液中金银花和青蒿干燥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璇;王永香;毕宇安;王振中;马世平;萧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清脑舒络汤(自拟汤剂)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 根据选取标准,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中风恢复期治疗的186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清脑舒络汤(自拟汤剂)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0%,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治疗效果比较中,观察组的90.11%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另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电泳、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降低,且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清脑舒络汤(自拟汤剂)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中风恢复期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增强肢体的运动能力,祛瘀舒络,具有积极的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边永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考察两种健脾产品常欣卫和益生菌中草药复合制剂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复制脾虚复合抗生素大鼠模型,采用16 s rDNA测序方法检测大鼠粪便中菌群的变化,通过偏小二乘法及聚类分析等方法考察常欣卫和益生菌中草药复合制剂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相对于正常组,脾虚复合抗生素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其中厚壁菌门比例明显增高,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比例明显降低;厌氧杆菌属、罗氏菌属、梭菌属ⅩⅧ、埃希氏菌属、假丁酸弧菌属、氮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沙雷氏菌属等比例均显著增高,拟杆菌属、普氏菌属、乳杆菌属、消化球菌属、坦纳菌属、醋弧菌属等比例均显著降低.健脾产品常欣卫对模型大鼠氮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沙雷氏菌属比例有显著的下调作用;对拟杆菌属、普氏菌属、乳杆菌属等有显著上调作用;益生菌中草药复合制剂对模型大鼠厌氧杆菌属、罗氏菌属、梭菌属ⅩⅧ、假丁酸弧菌属、氮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沙雷氏菌属等有显著下调作用;对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有显著上调作用.结论 两种健脾产品均能够一定程度的抑制脾虚复合抗生素模型大鼠肠道潜在致病菌属,提高有益菌属的比例,进而调节菌群的紊乱状态.
作者:高擎;金鑫;葛亚中;李燕舞;巫燕莉;陈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紫贝止咳颗粒(紫菀、矮地茶、川贝,等)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余邪恋肺证)的5家医院临床观察及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240例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口服紫贝止咳颗粒,对照组口服止咳宝片(紫菀、橘红、桔梗,等),治疗5d.结果 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分析人群,紫贝止咳颗粒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疗效总有效率为73.04%,对照组为54.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试验组为73.91%;对照组为60.8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咳嗽、咯痰单项症状的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紫贝止咳颗粒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余邪恋肺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范军铭;范小会;范伏元;毛兵;郑四平;蔡鸿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评定金银花中绿原酸含有量的不确定度.方法 建立测量模型,分析所涉及各因素对含有量测定结果的影响,评估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绿原酸含有量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HPLC法测定绿原酸含有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40 6 mg/g,绿原酸含有量为(29.51 ±0.040 6)mg/g.对照品和供试品的称样量是影响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金银花中绿原酸含有量的不确定分析,使测定结果更加可靠.
作者:朱静;丰杰;贾毓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优化野马追Eupatorium lindleyanum DC.倍半萜内酯精制工艺.方法 以野马追内酯A、B含有量为指标,动态吸附及解吸附试验优化大孔树脂吸附工艺;以夹带剂(无水乙醇)用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为影响因素,倍半萜内酯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CO2超临界萃取工艺.结果 优精制工艺条件为采用AB-8型大孔树脂,提取液以40 mL/min体积流量通过树脂柱,将吸附后的树脂依次用水、20%、40%、60%、80%乙醇各3 BV洗脱,收集60% ~ 80%部分;优CO2超临界萃取工艺条件为夹带剂用量30%,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h,CO2体积流量40 mL/min,野马追内酯A、B总含有量由0.56%增加到39.07%.结论 该方法简单可行,可用于精制野马追倍半萜内酯.
作者:郑云枫;仲欢欢;王怡然;李存玉;彭国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