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利;位庚;李红蓉;陈檬;王宏涛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丹参和红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时间窗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1、2、4、6h给予造模大鼠静脉注射2 mL/kg丹红注射液,间隔24h给药1次,连续给药3d,以神经功能学评分、脑梗死面积、脑含水量以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为检测指标,评价丹红注射液的治疗时间窗.通过检测氧化损伤指标(氧自由基、4-羟基壬烯醛、8-羟基脱氧鸟苷)及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以推测作用机制.结果 大鼠再灌注后4h内,丹红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脑梗死面积和脑含水量,并抑制血清NSE水平,而4h以后用药效果不明显.此外,丹红注射液能够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氧化损伤,并显著提高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结论 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时间窗应在4h内,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有关.
作者:徐芳琴;郭超;卞涛;朱艳荣;卫国;殷英;文爱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丹参和红花)对心梗(MI)模型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Sprague-Dawley (SD)大鼠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法造成急性心梗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红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0.5、1、2 mL/kg),静脉给药7d后处死,检测心梗面积,心肌损伤血清学指标,微血管面密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l(stromal cell-derivedfactor-1,SDF-1)及其受体CXCR4的表达.结果 丹红注射液可显著减小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降低LDH、CK-MB、cTnI血清水平,增加微血管面密度,上调VEGF、SDF-1、CXCR4的表达.结论 丹红注射液具有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VEGF的高表达及SDF-1/CXCR4生物轴有关.
作者:殷英;卫国;王艳华;牟菲;段佳林;郭超;关月;朱艳荣;奚苗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优化葛根芩连汤煮散的煎煮工艺.方法 以煎煮液中浸膏得率和化学成分(葛根素、大豆苷、甘草酸铵、甘草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连碱、药根碱、小檗碱、巴马汀)含有量为指标,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因素,优选佳煎煮工艺.结果 佳条件为加20倍水,煎煮10 min,煎煮1次.煮散的浸膏得率及成分煎出率均高于传统饮片,煎出速率更快.结论 该工艺简单快速,煎煮效果更理想,并可节省药材.
作者:文谨;刘起华;章军;仝小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中8种成分的含有量.方法 白头翁汤水提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ZOBAX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1%磷酸(pH=3.7)-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7 mL/min;检测波长315 nm(秦皮甲素、秦皮乙素)、284 nm(黄柏碱)、345 nm(表小檗碱、盐酸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210 nm(白头翁皂苷B4).结果 秦皮甲素、黄柏碱、秦皮乙素、表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盐酸小檗碱、白头翁皂苷B4分别在0.5~ 160、64~640、0.75~ 150、0.5~100、1.35 ~ 550、0.12~140、0.7 ~140、0.5~17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均大于96%,RSD均在2.5%以下.结论 该方法准确灵敏,可用于白头翁汤的质量控制.
作者:何燕飞;闫先超;康佑汐;韩春杨;顾金刚;刘翠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麝香乌龙丸(麝香、制川乌、地龙等)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中白介素18 (IL-18)、分形素趋化因子(FKN/CX3CL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8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麝香乌龙丸组)和对照组(白芍总苷胶囊组),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主要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IL-18、FKN/CX3CL1水平.结果 治疗8周后,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ESR、CRP水平随时间推进下降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IL-18、FKN/CX3 CL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麝香乌龙丸对寒湿痹阻型RA的临床疗效优于白芍总苷胶囊.
作者:王志文;任晨晖;袁强;张爱国;曹颖;董玉山;仲伟静;王松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当归、丁香挥发油的促透皮吸收作用.方法 以丹参酮ⅡA、葛根素、人参皂苷Rg1为模型药物,测定这两种挥发油(0.5%、2%、5%)对小鼠离体皮肤的促透皮吸收作用.结果 当归、丁香挥发油对丹参酮ⅡA和人参皂苷Rg1的促透皮吸收作用相当,与对照组相比,其增透倍数为2~17,前者对葛根素的促透皮吸收作用略大于后者.挥发油体积分数越高,渗透系数越大.结论 当归、丁香挥发油可作为天然透皮吸收促进剂.
作者:赵婷婷;张彤;项乐源;王红梅;尹胜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藏药砂生槐子中总生物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苦参碱)的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粒径、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为因素,以砂生槐子中总生物碱含有量为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佳条件为粒径50目、料液比1:18.85、提取时间1h、乙醇体积分数88.9%,总生物碱含有量可达12.59 mg/g.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优化藏药砂生槐子中总生物碱.
作者:胡春晖;张发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血水草Eomecon Chionantha Hance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冷浸、超声、索氏、加热回流提取4种方法制备样品.分析采用HPLC法,Waters 2489 C18色谱柱(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甲醇(A)-7.448 g/L磷酸氢二铵水溶液(B),梯度洗脱(0 ~30 min,5% ~100% A);检测波长320 nm;体积流量1.0 mL/min.结果 回流、超声、冷浸提取的分离度高于索氏提取.保留时间在13.276 min(峰6)和13.991 min(峰7)处的峰面积相对含有量较高,为血水草的主要成分,其中索氏提取两处峰分别为29.09%和60.45%,有利于相应化合物的提取.保留时间在24.321 min(峰8)左右为白屈菜红默碱,回流提取时相对含有量高(1.63%).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研究血水草的化学成分,对质量控制和成分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作者:肖艳华;龚焕;李艳艳;潘兹娇;朱佩红;曹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对薏苡仁油纳米粒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纳米粒度仪测定粒径及Zeta电位,TLC法鉴别特征成分,GC法测定油酸与亚油酸含有量(两者性质不稳定,故先测定其甲酯化产物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含有量,再换算成油酸与亚油酸含有量),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法测定甘油三油酸酯含有量.结果 所制备的纳米粒圆整光滑,大小均匀,分散性能较好.平均粒径为(193.3±0.8)nm,平均Zeta电位为-(34.40±5.82) mV.TLC斑点清晰,专属性强.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甘油三油酸酯分别在0.025 2~0.806 4、0.021 3~0.680 3、0.142 0~15.62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18% (RSD=1.13%)、100.9% (RSD=0.71%)、100.8% (RSD=1.84%).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控制薏苡仁油纳米粒的质量.
作者:郑利;陈丹;黄群;刘永静;陈秀雄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清肺化痰丸(麻黄、苦杏仁、陈皮等)中4种成分的含有量.方法 清肺化痰丸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TC-C18(2)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0.2%磷酸-乙腈,梯度洗脱;柱温25℃;体积流量0.8 mL/min;检测波长207 nm(麻黄碱、苦杏仁苷)和278 nm(橙皮苷、黄芩苷).结果 麻黄碱、苦杏仁苷、橙皮苷和黄芩苷分别在0.158~3.950、0.216 ~5.400、0.164 ~4.100、0.160 ~ 4.0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99.68% (1.90%)、99.27% (1.15%)、98.83% (1.31%)、98.70%(1.09%).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清肺化痰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陆丽娜;董加花;左艳华;师永清;吴光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检测器(UPLC-CAD)柱后补偿结合内参法同时测定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中总皂苷的含有量.方法 三七70%乙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cclaimTM RSLC 120 C18色谱柱(150mm×2.1 mm,2.2μm);流动相为0.2%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柱温30℃;体积流量0.4 mL/min.内参物为人参皂苷Rg1、Re、Rb1、Rd,LC-MS法鉴定各皂苷结构.结果 4个内参物在各自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94.88%~106.32%,RSD 2.16%~4.74%.LC-MS色谱图中有20个峰,鉴定出10个人参皂苷、2个三七皂苷和绞股蓝皂苷ⅩⅦ.总皂苷平均含有量454.9 μg/mL,在0.496 mg/mL供试品溶液中的平均相对含有量91.72%.结论 该方法无需校正因子就能分析三七中的总皂苷,可为该植物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陈翠花;朱珂璇;欧阳柳凤;赵玉男;郭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夏枯草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但其抗肿瘤物质基础和协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文献挖掘和数据库查询的方法,整理了夏枯草所含化学成分及对应靶点,并利用KEGG Mapper富集得到夏枯草已知化学成分涉及的肿瘤通路,通过对夏枯草相关的重要肿瘤通路的分析,阐述了夏枯草各化学成分的协同作用,明确了39种成分能作用于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13K-Akt(磷酯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等22条肿瘤相关通路,不同化学成分通过作用于不同靶点不仅协同调控单一通路产生抗肿瘤作用,还可以调控下游通路,协同调控肿瘤细胞生长;并根据各通路之间相同的关键靶点将肿瘤通路连接构建更加系统的夏枯草抗肿瘤协同作用网络,为今后在网络水平研究夏枯草抗肿瘤作用提供参考.
作者:冯春来;袁颖;张海生;徐希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验证黄龙止咳口服液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方面的功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卵蛋白(0A)和氢氧化铝共同激发致敏建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大鼠模型,分别给CVA模型大鼠灌胃黄龙止咳口服液高、中、低剂量,先声咳喘宁以及雾化给予布地奈德,给药14 d.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三烯E4(LTE4)、神经生长因子(NGF)含有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肺组织中NG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BALF中LTE4、NGF的含有量显著增加(P<0.01),肺组织中NGF、CGRP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BALF中LTE4、NGF的含有量明显减少(P<0.01),肺组织中NGF、CGRP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黄龙止咳口服液中剂量组与黄龙止咳口服液高剂量组比较,BALF的LTE4含有量明显减少,肺组织NGF的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黄龙止咳口服液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BALF的LTE4含有量明显减少,肺组织CGRP的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先声咳喘宁组比较,黄龙止咳口服液中剂量组BALF的LTE4含有量下降,肺组织CGRP的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布地奈德组比较,黄龙止咳口服液中剂量组BALF的LTE4、NGF含有量下降,肺组织的NGF的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黄龙止咳口服液能够降低气道炎症介质LTE4、NGF、CGRP水平,其调节免疫学炎症介质以及神经源性炎症介质的表达水平,可能是黄龙止咳口服液防治CVA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朱维娜;隆红艳;李红燕;陶迪;张亚杰;张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掌叶蜂斗菜Petasites tatewakianus Kitam根部的倍半萜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ODS反相、Sephadex LH-20凝胶、MCI柱等技术,对掌叶蜂斗菜根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解析.结果 从中分离出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japonipene A(1)、蜂斗菜内酯-B(2)、蜂斗菜内酯-L(3)、9-hydroxy-1-carbonylfukinanolide (4)、蜂斗菜酮(5)、10βH-8α,12-epidioxyeremophil-7(11)-en-8β-ol(6)、合模蜂斗菜螺内酯(7)、蜂斗菜醇酮(8)、蜂斗菜内酯-E (9).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螺内酯型(1~4、7、9)或艾里莫芬烷型(5、6、8)倍半萜.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在蜂斗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8和9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侯臣杰;王光寅;吴迎春;李医明;郭夫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壮药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正丁醇提取物对快速老化SAMP8小鼠淀粉样蛋白(Aβ蛋白)的影响.方法 50只快速老化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石杉碱甲组[0.15 mg/(kg·d)]和绞股蓝正丁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500、250、125 mg/(kg· d)],10只正常老化SAMR1小鼠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8周后,取小鼠血清和脑匀浆,以ELISA法检测其Aβ蛋白的水平,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pp基因和APP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绞股蓝正丁醇提取物给药组小鼠脑组织中的APP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血清和脑组织中的Aβ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绞股蓝正丁醇提取物可通过抑制APP蛋白的生成,使Aβ蛋白的表达减少,从而起到防治阿尔茨海默症(AD)的作用.
作者:吴燕春;包传红;阎莉;钟振国;颜其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固定化蜗牛酶同时生物转化淫羊藿Epimedii Folium中4种黄酮苷,并对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交联-包埋法制备固定化蜗牛酶,单因素试验优化生物转化工艺,HPLC法测定转化率,LC-MS/MS法鉴定转化产物.结果 在佳条件(pH值5,温度50℃,蜗牛酶与底物比例1∶1,底物质量浓度1.0 mg/mL,转化时间2h)下,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可分别转化为箭藿苷A、箭藿苷B、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以及宝藿苷Ⅰ和淫羊藿苷元(两者均为淫羊藿苷转化产物),平均转化率分别为73.69%、74.01%、73.46%、75.52%.结论 该工艺稳定简单,重复性好,可用于淫羊藿中4种黄酮苷的高效转化.
作者:彭静;马益华;陈彦;刘聪燕;高霞;周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HPLC法研究清炒、麸炒、盐炙对泽泻Alismatis Rhizoma中泽泻醇A、24-乙酰泽泻醇A、泽泻醇B和23-乙酰泽泻醇B含有量的影响.方法 分析采用Zorbax Eclipse C18色谱柱(4.6mm× 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08 nm;柱温40℃.结果 与生泽泻比较,清炒品中上述4种成分的含有量均降低,麸炒品均增加,盐炙品除23-乙酰泽泻醇B外均有所增加.其中,以23-乙酰泽泻醇B变化显著,其次是24-乙酰泽泻醇A.结论 3种炮制方法对泽泻中23-乙酰泽泻醇B和24-乙酰泽泻醇A含有量的影响较大.
作者:曹柳;李青苗;方清茂;王晓宇;周先建;杨玉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绿原酸、栀子苷、6,7-二甲氧基香豆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含有量和干膏收率为指标,以茵陈先煎时间、后下煎煮时间、加水量为因素,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佳条件为茵陈先煎时间46 min,后下煎煮时间23 min,加水量730 mL,总评“归一值”0.794,与预测值(0.813)相当.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优化茵陈蒿汤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
作者:刘斯琪;高明阳;胡昌江;崔园园;李文兵;吴文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结肠炎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取C57小鼠40只(雄性),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复制结肠炎小鼠模型,随机分成正常组、姜黄素组、美沙拉嗪组,给药7d,取小鼠脾脏并分离树突状细胞(DC),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结肠炎小鼠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28/B7、CD40/CD40L、OX40/OX40L、RANK/RANKL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CD28/B7、CD40/CD40L、OX40L (CD252)、RANK/RANKL的表达均显著升高,而OX40 (CD134)的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治疗组及美沙拉嗪组CD28/B7、CD40/CD40L、OX40L、RANK/RANKL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而姜黄素治疗组OX40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姜黄素可有效调控结肠炎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作者:刘端勇;徐荣;黄敏芳;王馨;邹勇;岳海洋;赵海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5个产地(甘肃、四川、山东、贵州、湖北)半夏Pinellia ternate(Thunb.) Breit.皮与块茎中总游离有机酸、总生物碱、蛋白(水溶性和醇溶性)、还原性糖的含有量.方法 采用电位滴定法、比色法、Osborne法和DNS法,分别测定总游离有机酸、总生物碱、蛋白、还原性糖的含有量,并建立半夏水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结果 除水溶性蛋白外,半夏皮中上述成分含有量均显著高于块茎.HPLC指纹图谱有13个共有峰,5个产地半夏块茎中化学成分相似度均在85%以上,而皮不足70%,但两者化学成分组成相似.结论 半夏皮也具有应用价值,应加以关注.
作者:许宏亮;常建平;梁宗锁;韩蕊莲;何志贵;马小奇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