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绍强;马桂敏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多发于春秋季节.临床表现为患处皮肤灼热刺痛感或红斑,继而出现簇集成群的粟粒状至绿豆大小的疱疹,疱疹沿受累神经支配区呈束带状分布.现代医学常采用抗病毒、消炎止痛及免疫调节剂等方法治疗,但见效慢,费用高且易遗留神经痛后遗症.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中药内服加外敷法治疗带状疱疹9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桂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对引起糖尿病足的可能诱因进行分析,寻求可能的预防措施及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05年8月1日-2008年5月1日共收治符合WHO诊断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34例进行临床诱因分析,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大部分糖尿病足的患者可以通过预防及有效的内科治疗痊愈,仅有部分病人需要外科治疗.结论:糖尿病足诱因的预防是关键,局部的清疮、换药治疗直接影响糖尿病足愈合时间.
作者:赵迎风;余雪琴;张姝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石景亮教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医四十余年,著述颇丰,对妇科病、脾胃病、肾病的治疗颇有造诣,临床辨证准确,用药精当,疗效显著.现介绍石景亮老中医对ABO血型拮抗性不育症的病因病机分析认识,及其分期治疗的经验.
作者:马鸿祥;许敬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观察黄连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人按随机分配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黄连汤加味煎剂150ml,日2次,口服;对照组予丽珠得乐冲剂(珠海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1g,每日3次,口服.疗程1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意义.结论:黄连汤加味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体现了中医脾胃气机升降理论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中的运用及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讨其中的中医病机.
作者:李建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医认为疲劳的主要病因是劳累过度、情志不舒、外感时邪和饮食所伤,主要病机是气血失常和脏腑功能失调.
作者:洪燕珠;周昌乐;张志枫;许家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血管内皮是覆盖在血管腔的内表面的一种单层扁平细胞,除具有调节与滋养细胞间联系的功能外,还具有强大的内分泌功能,能分泌几十种血管活性物质,还是许多活性物质的靶器官,在调节血管舒张状态、维持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平衡、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炎性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黏附以及调控血管平滑肌生长等重要功能.许多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均可以导致内皮功能损伤,内皮功能损伤又常伴发和加重心血管疾病.因此,改善内皮功能成为心血管领域近年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海涛;嵇克刚;王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谢兆丰主任医师,系江苏省名中医,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医60载,学验俱丰.兹将谢老治疗老年排便异常的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作者:黄晨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1 病情及治疗经过患儿,王某,男,六岁.1995年8月20日就诊.病史:着凉后咳嗽已二周,咽干痒,阵咳少痰,吸冷空气及夜里咳嗽加重,不发热.病后曾去市儿童医院,检查血白细胞5600、N 52、ST 3%、E 6%、L 39%,胸透两肺纹理增强.
作者:李维海;崔旭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且治愈率低而复发率高.其致病因素较为复杂,大多与感染衣原体和支原体有关[1].笔者自1998年1月-2006年8月采用电针加口服前列康片治疗慢性前列腺110例,并随机设30例口服前列康片作为对照组,两组疗效进行了对比观察,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张兰杰;谢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咳嗽一症是中医儿科常见疾病,病因主要为感受外邪,诸如风寒、风热、风燥、暑湿之类.笔者用桑菊饮加减治疗小儿风热咳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005年1月-2008年4月所治小儿风热型咳嗽46例介绍如下.
作者:刘瑞珍;李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红皮病型银屑病又名银屑病性剥脱性皮炎,是一种严重的银屑病,西医治疗本病常以糖皮质激素来控制临床症状,因其存在易复发、反跳快、减药难等副作用,笔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1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世勇;刘瑛琦;赵书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临床资料,分析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40例血瘀型银屑病患者,经过桃红四物汤加减处方治疗1个疗程,痊愈17例,显效6例,好转10例,无效7例,痊愈率为42.5%,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40例血瘀型银屑病患者,经过阿维A胶囊治疗1个疗程,痊愈12例,显效8例,好转5例,无效15例,痊愈率为30.0%,总有效率为62.5%.结论:应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银屑病祛邪而不伤正,益气而不留邪,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同步检测HA、PCⅢ,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A水平肝肾阴虚证组高,肝气郁结证组低.PCⅢ水平肝肾阴虚证>湿热内蕴证>脾虚湿盛证>肝气郁结证.结论:肝炎肝硬化单纯血瘀证、脾肾阳虚证临床少见,大部分兼有血瘀证.HA、PCⅢ对于判断肝硬化病情及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可用于指导肝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分型.
作者:冀爱英;张晓伟;杜明瑞;张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脓毒症(sepsis)是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大手术和感染后常见并发症,其本质为不同感染性因素所致失控性炎性反应,如细菌、真菌、病毒及其毒性产物等均可诱发脓毒症.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脓毒症是危重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现已成为进一步提高危重症救治成功率的大障碍.
作者:刘英杰;王勇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近年来,由于我国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痛风的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痛风在我国将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号代谢病,成为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给社会及个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痛风已日益成为一个社会医学问题,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重视.痛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近年来的研究也较多,现仅将其中医发病机制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韦少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自拟七味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标准选择乳腺增生病患者112例,用七味散结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15天1个疗程,经期停服,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112例中治愈69例,好转3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3.75%.结论:自拟七味散结汤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方药.
作者:丁桂梅;闫晓华;李方方;范杰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参蒲止痛胶囊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OSD-2 HYPERSIL C18色谱柱,甲醇-0.1%磷酸(用三乙胺调pH至6.0)(60:4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0nm.结果延胡索乙素在2.052~10.26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56%,RSD=0.84%(n=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用于参蒲止痛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介绍一种早期水疱性压疮的护理措施.方法:冰块局部冷敷.结果:限制了水疱的继续扩大并很快被吸收,保证了皮肤的完整性.结论:冷敷可以治疗早期水疱性压疮.
作者:安继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由养鸡的方式及喂养内容的演变,联想到当前中医的现状,赞许不足,担忧有加.然通过案例,目睹中医大有作为,担忧之中又不失对中医未来充满信心.
作者:占永久;占业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崩漏之证,病因多端,发病率高.主要表现为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笔者采用滋阴清热固冲止崩法治疗崩漏5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爱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