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涛;嵇克刚;王霞
目的:观察芪桂强心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桂强心汤,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0%,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LVDd均有缩小,LVEF均有提高,经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桂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郭清华;翟丽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结合病例,探讨了肝、脾二脏在儿童湿疹发病中的重要性,指出脾胃湿热浸淫肌肤;肝血不足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是儿童湿疹发病的中医病理基础,从而提出儿童湿疹病的治疗思路及有效方剂.
作者:李牧;曹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而我国为肝炎大国,据报道:我国现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达1.2亿之多,现症患者达1400万人,而且感染范围正在不断扩大.鉴于中医药在治疗慢乙肝方面有一定优势,在此集名家治慢乙肝经验之萃,以期对慢乙肝的中医药研究和临床应用有所裨益.
作者:黄志敬;邹学武;李笔锋;梁永豪;袁文铠;何振星;骆冠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扶正祛邪中药对化疗毒副反应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86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两组病人主要症状分值差异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化疗毒副症状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多项数据P<0.05或P<0.01).中药组能更有效地缓解肿瘤所造成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状态.结论:扶正祛邪中药可明显减轻化疗期间常见毒副反应的严重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永强;张凌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46例眩晕病人运用中医整体综合护理,观察此方法的临床效应及可行性;方法:应用护理程序,结合现代医学检查诊断和中医辨证施治,通过评估、诊断,制定整体护理措施,进行个体化整体综合护理;结果:46例患者中,治愈9例,好转37例,有效率100%;结论:眩晕病人通过现代中医整体综合护理,明显提高疗效,促进康复,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实为一项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倪素华;林韶冰;吴金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教育承担着主要为农村基层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中医人才的任务.高职高专中医学教育必须真正突出实用性、技术性的内涵特色,才能培养出符合农村基层市场需要的合格医疗人才,因此需要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作者:李勇华;杨德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内分泌功能失调、遗传、饮食、胃肠功能障碍、月经、机械性刺激、化妆品等均可诱发本病.近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学习节奏的加快以及空气环境的污染,患痤疮的病人日益增多,其发病年龄不仅局限于青春期,许多过早发育的少年儿童和青春期过后的中年男女患痤疮的也越来越多,如不能及时有效治疗.会给颜面皮肤造成暂时伤痕甚至永久性伤痕(瘢痕),给青少年患者造成很大的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笔者自2005~2007年,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痤疮89例,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现将具体方法和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康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笔者分别从新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运用中医治未病、已病思想,重点论述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应当重视的守护正气、攻击毒邪两个方面问题辩证统一的问题,得出生物疗法不令人满意,心理疗法是不容忽视的,而体现中医治未病思想,以预防为主的社会守护则是HIV/AIDS防治的重中之重,如果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治工作中没有中医的参与是不可思议的重要结论.
作者:周立华;彭银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在高脂血症中临床应用疗效分析.方法:213例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30日为一疗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各项血脂指标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临床疗效:213例患者中临床控制93例,显效69例,有效31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90.6%.结论:通过本组病例观察总有效率为90.6%.无明显毒副作用,临床疗效确切,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发挥祖国传统医学的精髓.
作者:翟丽丽;郭清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肾病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肾脏疾病,具有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病和不同程度水肿为临床特征的症候群.
作者:郭伟杰;张琳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检测抑郁症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值,初步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本病的疗效.方法:①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抑郁症患者的Hcy值,并与健康体检者作对照.②将6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予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28例给予西药治疗,疗程均为一个月.结果:①抑郁症组的血清Hcy值为20.16±5.29μmol/L,对照组的血清Hey值为9.65±2.82μmol/L,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及西药组的血清Hcy值、HAMD评分在治疗后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中西药结合治疗组降低血清Hcy值的疗效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清Hcy值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中西药结合治疗降低抑郁症患者血清Hcy值的疗效显著优于西药治疗.
作者:陈少玫;张小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寸口脉诊发展至今,因其模糊性,强烈的主观性而在中医界中面临着信任危机,故而需要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正确的看待寸口脉诊,提高信任度.
作者:邹学武;黄志敬;李笔锋;梁永豪;袁文凯;何振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毛天东,男,生于1935年,河南宜阳县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主任中医师.1964年毕业于河南平乐正骨学院,平乐郭氏正骨第五代传人高云峰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工作,1984年任洛阳正骨医院第六病区主任,1999年退休后医院返聘在专家门诊坐诊.曾任中国传统手法研究会河南分会常务理事,洛阳市中医学会理事.2003年被定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带徒老师.
作者:鲁嵬;徐江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大面积脑梗塞发病急,单纯内科治疗临床病死率、致残率很高,在开展外科治疗后,死亡率已有下降,但致残率仍很高,尝试针灸治疗,在神经功能恢复上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魏国威;田桂杰;李涛;王茂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采用保胎灵和维生素E胶丸,黄体酮,沙丁胺醇,治疗先兆流产90例.结果:治愈81例占90%.无效:9例占10%.
作者:胡桂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对引起糖尿病足的可能诱因进行分析,寻求可能的预防措施及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05年8月1日-2008年5月1日共收治符合WHO诊断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34例进行临床诱因分析,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大部分糖尿病足的患者可以通过预防及有效的内科治疗痊愈,仅有部分病人需要外科治疗.结论:糖尿病足诱因的预防是关键,局部的清疮、换药治疗直接影响糖尿病足愈合时间.
作者:赵迎风;余雪琴;张姝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临床上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特征,并伴有思维迟缓和精神运动性抑制等改变,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中医虽无此病名,类似描述多见于”郁证”、”百合病”、“脏躁”、”梅核气”等病证中.中医传统多认为抑郁症乃情志不遂所致,辨证以肝气郁结为病机核心.笔者参阅古今文献,结合临床观察,提出抑郁症当以相火不足论治,病机为相火不足,心神无以振奋.阐述管见如下,请同道指正.
作者:马书玖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方对尿毒症患者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5例中医辨证脾肾阳虚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28例,给予血透加健脾益肾方治疗;B组27例,给予血透加安慰剂治疗;C组32例,给予健脾益肾方治疗,不透析;D组28例,给予安慰剂治疗,不透析.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CD3+、CD4+、CD8+、CD4+/CD8+、IL-1、IL-2、IL-6等指标.结果:治疗后A组和C组CD3+、CD4+、CD4+/CD8+及IL-2均显著升高,CD8+、IL-6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健脾益肾方有提高尿毒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杨栋;潘晓东;戴小欣;林坚;易无庸;李顺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红皮病型银屑病又名银屑病性剥脱性皮炎,是一种严重的银屑病,西医治疗本病常以糖皮质激素来控制临床症状,因其存在易复发、反跳快、减药难等副作用,笔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1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世勇;刘瑛琦;赵书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木金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肺功能、血气分析等的变化.方法:将6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木金汤治疗组和氨茶碱对照组各33例.结果:木金汤组总有效率、控显率分别为91.67%和67.42%;氨茶碱组总有效率、控显率分别为86.36%和60.61%.结论:木金汤不仅具有抑制哮喘速发相反应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抗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抑制哮喘迟发相反应的作用.
作者:赵虹;苑秀华;盛春晓;车宇光;王文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